雪梨大學研究:尖端科技推動心臟手術發展

2020-11-02 立思辰澳大利亞留學

  近日,在一項臨床前研究中,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證明他們能夠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臟中植入一個「救命泵」,而患者無需離開ICU或打破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隔離限制。

  由於高達40%的新冠肺炎病例死於心力衰竭,這項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研究人員迫切希望看到它用於人體研究。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Scientific Reports)上,詳細介紹了在三維廣角心內超聲的引導下將輔助泵植入主心腔的方法,這是該研究在澳大利亞的首次應用。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雪梨大學醫學與健康學院心臟外科教授和主席、HybridTheatre副主任Paul Bannon教授說:「該研究以三維心內超聲檢查為指導,將機械泵植入心臟的左心室,無需轉移患者,這為科研人員進行進一步的人體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這也是病情危重和情況不穩定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福音,因疫情防控要求,他們可能無法被轉移到導管室或手術室進行傳統手術。」

  與傳統將探針置於皮膚上的超聲不同,三維心內超聲進入血管中到達心臟內部。Bannon教授說:「三維超聲直接從心臟內部獲取圖像,生成的圖像質量更高,可以用於輔助類似的複雜手術。」

  本研究中使用的機械泵是目前在澳大利亞使用的一種左心室輔助裝置,用於高風險心臟病患者的幹預,或在心臟無法泵出足夠血液支持身體運轉時使用。這項轉化研究在綿羊身上進行,目的是複製類似於人類的心臟解剖結構。

  雪梨大學Hybrid Theatre的先進設備讓這項研究成為可能。Hybrid Theatre是查爾斯·珀金斯中心的核心研究設施,結合了一系列生物醫學成像技術、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和開拓性的手術實踐和培訓。利用影像引導和機器人手術不斷發展和完善未來複雜的手術程序,以減少侵入性並獲得更好的結果。

  「Hybrid」一詞代表了一種手術的新方式,它是傳統開放手術和微創手術的混合體。Hybrid Theatre還代表了雪梨大學強大的技術和學術實力,以及合作醫院對創新和高效治療方法的追求。

相關焦點

  • 他站在華西醫院巨人的肩膀上,推動心臟瓣膜介入技術創新
    從錯過自己喜歡專業的少年到一名從醫26年的心內專家,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主任陳茂對「醫生」一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多年來,陳茂一直致力於心臟瓣膜介入治療,推動了我國心臟瓣膜介入的學術水平發展。
  • 雪梨科技大學兩名學者入選澳大利亞STEM超級明星計劃
    近日,雪梨科技大學的海洋科學家Jennifer Matthews博士和生物醫學工程師Jiao Jiao Li博士入選了備受矚目的2021—2022年度澳大利亞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超級明星計劃(Superstars of STEM)60名女性之一。
  • 雪梨大學研究:氫燃料技術發展的「新」催化劑
    近日,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將水轉化為氫的高效方法,可以將豐富的水資源轉化為珍貴的純氫。受制於生產過程的高成本和高能耗,氫燃料長期以來都難以被有效利用,而這一技術是開發該清潔能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突破。
  • 雪梨大學研究:氫燃料技術發展的「新」催化劑
    近日,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將水轉化為氫的高效方法,可以將豐富的水資源轉化為珍貴的純氫。受制於生產過程的高成本和高能耗,氫燃料長期以來都難以被有效利用,而這一技術是開發該清潔能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突破。
  • 光啟持續發力超材料領域 推動尖端科技向民用市場的普及應用
    光啟持續發力超材料領域 推動尖端科技向民用市場的普及應用 來源:證券日報 • 2019-05-27 16:27:07
  • 視頻|心臟長在了右邊?湘雅二醫院為「鏡面人」實施高難度心臟手術
    原來,高僧心臟長在右邊。現實中也有這樣的人,被稱「鏡面人」。「鏡面人」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畸形,他們的心臟、肝、脾、胃等器官位置左右對調,猶如鏡中影像,發病率百萬分之一。在福建泉州工作的39歲吳先生,就是一位「鏡面人」。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劉立明教授團隊為吳先生進行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術中、術後非常順利。
  • 尖端科技網際網路+:讓我們領先快一步
    原標題:尖端科技網際網路+:讓我們領先快一步「網際網路+」作為網際網路思維領先的實踐成果,為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夯實了技術基礎,對推動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現在跟著GE,迅速了解一波當下最新最酷的科技成果吧!
  • 史上今日 1967年12月2日 進行世界上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巴納德很早以前便在器官移植方面展開了研究和實驗,一直等待出現心臟供體將理論付諸實踐。在手術前他甚至沒有通知院方,僅在事後電話通報了一下。1967年12月2日晚,一名25歲的南非女子在車禍中身亡,她的血型和沃什坎斯基匹配,她的父親最終同意捐獻女兒的心臟。於是巴納德等30名醫護人員於2日午夜進入手術室,次日早晨8點結束手術。
  • 全國首例正式上市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順利實施
    由於心臟移植供體極度缺乏,而心室輔助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心臟移植的有效過渡支持手段。經醫院心臟中心MDT評估,該患者符合心室輔助植入的候選人條件,且患者及家屬手術意願強烈。  經前期充分準備,2020年11月10日上午,由省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中心黃克力和于濤主任主刀,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專家指導,經過6個小時手術奮戰,完成開胸、體外循環建立、心尖開孔、左室血液泵置入、出入血管對接、血液泵開啟轉動和泵覽連接固定等高難度手術......在心臟外科中心、心衰中心、手術室、麻醉科、重症監護室、心臟超聲、放射科等各相關團隊通力協作下,術後血流動力學監測顯示患者心臟功能和血流動力學指標逐漸恢復平穩
  • 匯聚尖端科技 提升發展質效 莘縣建起高新技術產業加速器
    本報訊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苑莘 通訊員 梁麗紅) 隨著尖端磁測技術產業化項目和華為(莘縣)農業創新示範基地、汽車安全碰撞智能檢測設備及模擬系統項目於近期籤約,莘縣高新技術加速器項目正逐漸發揮作用。該加速器項目未來將成為莘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 又現黑科技 受鼻涕蟲啟發的心臟「創可貼」
    當提到外科手術止血,你會想到什麼?電刀?止血鉗?超聲刀?還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外科打結技術?這些止血技術有一個共性,就是需要長時間的專業外科訓練以及專業手術設備才能實現。而最近,一項前沿研究結果可能會改變這一現狀。
  • 行業研究 | 心臟瓣膜器械行業深度研究
    手術治療方式已從傳統的外科手術(1.0時代)、微創外科手術(2.0時代)發展到經導管介入治療術(3.0時代),經導管介入治療術是心臟瓣膜行業值得關注的未來重要的技術發展方向。經導管介入治療術在主動脈瓣置換的應用在國外已經比較成熟,至今全球已有超過65個國家共完成25萬餘例手術,並預計未來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該技術在中國的運用還處於早期階段,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人民網長沙8月5日電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劉立明團隊成功為吳先生做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全球首個3D列印「人造心臟」問世 自體幹細胞技術離我們有多遠
    日前,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利用患者細胞和生物材料,首次成功設計和列印出充滿細胞、血管並有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臟
  • 英國完成世界首例磁共振成像心臟手術
    新華社倫敦1月11日電 (記者黃堃)英國醫生最近為一名六歲男孩進行了心臟手術,與其他手術不同的是,這次手術並沒有使用X光來透視人體,而是在世界上首次採用磁共振成像技術進行這種心臟肺動脈瓣擴張手術。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11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利用與德國同行合作研發的技術進行了這次手術。這名男孩患有先天性肺動脈瓣狹窄,即心臟右心室通向肺動脈的出口狹窄,導致血液流量不足。其治療方式是將一根導管順著血管送到肺動脈瓣的位置,用導管前端類似氣球的裝置將肺動脈瓣撐開,過去都是使用X光來「透視」跟蹤導管在人體血管內的運動位置。
  •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復旦大學40,韓國科學技術院41,雪梨大學42
    圖片來自網絡KAIST現建有尖端科學研究所、科學英才教育研究所、數學研究所、納米科學技術研究所、機械技術研究所和人工衛星研究中心、腦科學研究中心、半導體設計教育研究中心等共9家研究所、34家研究中心(國家指定的研究中心有9家)及62家不同領域的研究室,堪稱韓國基礎和高技術研究的搖籃。
  • 伍倫貢大學在法學及工程學領域最新排名中傳來捷報!
    校長Paul Wellings教授為此次排名中取得的斐然成績感到非常開心,深知大學在一路發展歷程中為推動專業學科發展付出了諸多努力。「法律及工程相關領域所面臨的全球挑戰正亟待更多尖端國際人才找到解決方案。法學與工程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將在畢業後通過科研活動和職業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重要影響。
  • 湘雅專家完成金字塔尖端手術 換60釐米「人造血管」續命
    經過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團隊兩次手術的全力救治,採用國際最前沿技術為他完成了全胸腹主動脈的人工血管置換,成功地挽救了生命。據悉,該技術國內僅屈指可數的幾家醫院能開展,湘雅醫院為湖南省內唯一一家。隨後,醫生診斷為主動脈A型夾層,並且認為手術成功率很小,甚至表示他「最多只有半個月生命」。  難道自己真的沒救啦?看著垂淚不已的雙親,陳敏頓覺人生一片黑暗。此時,一位從醫的堂姐來看望他並帶來一個好消息:「湘雅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主動脈夾層的救治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可以到湖南去試一試。」陳敏猶如抓住了最後一棵救命稻草,連夜動身趕赴長沙。
  • 幾十秒就能「縫合」傷口的手術「變形」凝膠
    一種叫做MeTro的新型手術凝膠或許可以拯救無數人生命。
  • 雪梨大學居理寧課題組招聘博士研究生
    居理寧博士現為 雪梨大學助理教授 ,澳大利亞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ARC DECRA Fellow)和澳大利亞心臟基金會傑出青年基金(NHF Future Leader)獲得者。2013年在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和埃默裡大學獲得聯合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師從生物力學國際專家朱承教授和美國工程院院士Larry McIntire教授。2014-2019年先後在蒙納士大學和 雪梨大學 接受博士後研究訓練,師從血栓疾病研究和抗血小板新藥開發國際專家Shaun Jackson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