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1990年至今,這就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史

2020-12-03 萬象經驗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物理學獎將頒給「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除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外,諾貝爾物理學獎每年都頒發一次。以下是近30年來獲獎者的完整名單。

201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普林斯頓大學的加拿大裔美國人詹姆斯·皮布爾斯因「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獲得了一半的諾貝爾獎金。另一半由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共同獲得,因為他們發現了一顆圍繞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這三人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對我們理解宇宙的進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做出了貢獻。

2018年:阿瑟·阿什金獲得一半的獎金,另一半則聯合頒發給唐娜·斯特裡克蘭和傑拉德·穆魯,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學領域的開創性發明。這是55年來首次有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雷納·韋斯獲得一半的獎金,另一半由加州理工學院的巴裡·巴裡什和基普·索恩共同分享。該獎項表彰了三人「對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的決定性貢獻」。

2016年:一半獎金授予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大衛·J·索利斯,另一半授予普林斯頓大學的F·鄧肯·M·霍爾丹和普羅維登斯布朗大學的J·麥可·科斯特裡茨。該獎項表彰他們在理論上提出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

2015年:高崎·卡吉塔和亞瑟·麥克唐納展示了中微子的變形,揭示了亞原子粒子具有質量,開闢了粒子物理學的新領域。

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發明了一種節能光源:藍色發光二極體(LED)。

2013:英國的彼得·希格斯和比利時的弗蘭·奧斯·恩格勒特,兩位科學家在50年前預測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2012年:法國物理學家謝爾蓋·哈羅奇和美國物理學家大衛·溫蘭,獲獎原因是他們在量子光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

2011年:一半授予索爾·帕爾穆特,另一半授予布萊恩·施密特和亞當·G·裡斯,因為他們通過觀測遙遠的超新星發現宇宙加速膨脹。

2010年:安德烈·蓋姆康斯坦丁·諾沃肖羅夫,關於二維材料石墨烯的開創性實驗。

2009年:高錕在光纖傳輸光用於光通信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發明成像半導體電路——CCD傳感器。

2008年:南部陽一郎發現亞原子物理學中對稱性自發破缺的機制。小林誠和益川敏英發現對稱性破缺的起源,預言自然界中至少存在三個夸克族。

2007年:阿爾伯特·費特和彼得·格倫伯格發現巨磁電阻。

2006年:約翰·C·馬瑟和喬治·F·斯莫特,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

2005年:Roy J.Glauber,「感謝他對光學相干量子理論的貢獻」。John L.Hall和Theodor W.Hnsch,「感謝他們對雷射精密光譜學發展的貢獻,包括光學頻率梳技術。」

2004年:David J.Gross,H.David Politzer和Frank Wilczek,「在強相互作用理論中發現漸近自由。」

2003年:Alexei A.Abrikosov,Vitaly L.Ginzburg和Anthony J.Leggett,「對超導體和超流體理論的開創性貢獻。」

2002年:Raymond Davis Jr.和Masatoshi Koshiba,「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對宇宙中微子探測的開創性貢獻」。Riccardo Giacconi,「對天體物理學的開創性貢獻,導致了宇宙X射線源的發現。」

2001年:Eric A.Cornell、Wolfgang Ketterle和Carl E.Wieman,「在稀鹼原子氣體中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並對凝聚物的性質進行早期基礎研究。」

2000年:Zhores I.Alferov和Herbert Kroemer,「開發用於高速和光電子學的半導體異質結構」,Jack S.Kilby「參與集成電路的發明。」

1999年:Gerardus't Hooft和Martinus J.G.Veltman,「用於闡明物理學中電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結構。」

1998年:羅伯特B.勞克林、霍斯特L.斯特默和丹尼爾C.崔,「因為他們發現了一種具有分數電荷激發的量子流體的新形式。」

1997年:朱棣文、唐努吉和菲利普斯,「研究用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

1996年:David M.Lee,Douglas D.Osheroff和Robert C.Richardson,「因為他們在氦-3中發現了超流體。」

1995年:Martin L.Perl,「發現了tau輕子」,Frederick Reines,「探測中微子」。

1994年:Bertram N.Brockhouse,「中子譜的發展」。Clifford G.Shull,「中子衍射技術的發展」。

1993年:Russell A.Hulse和Joseph H.Taylor Jr.,「發現一種新型脈衝星,這一發現為研究引力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1992年:Georges Charpak,「他發明和發展的粒子探測器,特別是多線比例室。」

1991年:Pierre Gilles de Gennes,「發現研究簡單系統中有序現象的方法可以推廣到更複雜的物質形式,特別是液晶和聚合物。」

1990年:Jerome I.Friedman、Henry W.Kendall和Richard E.Taylor,「對電子在質子和束縛中子上的深度非彈性散射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這對於粒子物理學中夸克模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20世紀及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和物理學的發展情況。自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物理學獎,截止2019年已頒獎113次(共有6年未頒獎: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共213人次、212位物理學家獲獎,美國著名固體物理學家John Bradeen是物理學領域中唯一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分別為1956年和1972年。
  • 朱隸文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教育背景:1970年畢業於羅徹斯特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哈佛大學講師(1987-1988);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特邀訪問學者(1989);法國學院訪問教授(1990);史丹福大學教授(1990-至今);史丹福大學物理系主任(1990-1993)。研究經歷和意向:原子物理中的宇稱不守恆性。
  • 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
  • 一口氣看懂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分別是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其中吉姆·皮布爾斯分享1/2的諾貝爾獎,而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分享1/2的諾貝爾獎。
  • 數據解讀:1901-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籤署了最後的遺囑,將其一大筆生前財富立為一系列獎項的儲備基金,獎勵世界上在不同領域為人類做出重要貢獻的人。這一系列獎項就是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志,諾貝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做出最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當然,這是一個謎,也是對現代物理學的一個挑戰。開啟太陽系以外的新世界之門1995年10月,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宣布在我們的太陽系外首次發現了一顆行星,這是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它圍繞著我們的銀河系中的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
  • PUP作者喜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5年1月,也就是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羅傑·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確實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描述;在黑洞的核心隱藏著一個奇點,在那裡,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不再適用。他那篇極具開創性的文章至今仍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彭羅斯爵士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並因其對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的基礎性貢獻而獲得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章。
  • 量子光學先鋒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6年,他在與同事合作實驗時,發現了量子相干性。他說,當諾貝爾的評審給他打來電話,通知他得獎時,他正與妻子在外散步。「我當時正走在街上,電話打來時我旁邊正好有一個長椅,所以我可以坐下來接電話,」阿羅什在接受媒體電話採訪時說,「消息來得太突然,殺了我一個措手不及。」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蓋茲在現場電話連線時說:「科學對人類至關重要,我非常熱衷於教導年青一代提問和思考的能力,這對世界至關重要。」她表示,促使她進入該研究領域的,「首先是懷疑與興奮等綜合因素,我們仍然不知道黑洞中有什麼,這是令人著迷的一部分,這將有助於推動我們去了解新世界」。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 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萊因哈德·根澤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羅傑...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摘得獎項。三位獲獎者因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黑洞,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人民幣)。根據諾貝爾網站消息,彭羅斯證明了黑洞的存在,而根澤爾與格茲發現銀河系中心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今天諾貝爾物理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意外在與其組合「宇宙學和地外行星領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實驗天文學家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知識分子》/《賽先生》諾獎黃金周物理學顧問施鬱老師於2015年預計。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回顧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摘得獎項。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崔琦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崔琦事跡瑞典皇家科學院九八年十月十三日宣布,把一九九八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德國科學家霍斯特·斯託爾默、美籍華人科學家崔琦和美國科學家羅伯特·勞克林,以表彰他們為量子物理學研究做出的重大貢獻。在這一發現的基礎上,科學家又陸續作出一些重大發現。公報強調說,這三位科學家的成果是量子物理學領域內的重大突破,它為現代物理學許多分支中新的理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崔琦和斯託爾默在一九八二年對在強磁場和超低溫實驗條件下的電子進行了研究。他們將兩種半導體晶片砷化鎵和砷氯化鎵壓在一起,這樣大量電子就在這兩種晶片交界處聚集。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為啥又是天體物理?
    中國科技新聞網10月7日訊(孔辰)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天揭曉,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為啥又是天體物理?
    來源:中國科技新聞網中國科技新聞網10月7日訊(孔辰)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昨天揭曉,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他們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約合人民幣760萬元)。
  • ...諾貝爾物理學獎|安德裡亞·蓋茲|萊因哈德·根澤爾|田思奇|數學...
    記者 | 田思奇當地時間2020年10月6日中午,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本年度的物理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與黑洞相關的研究成果。這是在2019年之後,諾貝爾物理學獎連續第二年頒給天文學領域。諾貝爾獎官網稱,本年度的獎項揭露了「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
  • 【快訊】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這兩位科學家
    今天(10月6日),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這兩位科學家。
  • 【物理諾獎】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知識
    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已走過百年曆程,記錄了物理學發展史上的無數個裡程碑,已成為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已家喻戶曉,但其背後的一些趣事或許並不為人所熟知。近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為人們梳理了這些信息。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總共頒發了1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