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聽說袁隆平老師的雜交水稻突破多少千斤的產量,但是我們吃了沒?在哪裡種植的呢?惠農圈來專門分析分析:
雜交水稻從70年代就已經推廣,1976年時種植面積為206萬畝,但僅僅六年後就已增加到了8425萬畝,如今雜交稻更是佔比50%左右,相比常規稻1000斤每畝而言,雜交稻的畝產更高一些,通常可達到1500斤左右。正是雜交水稻的出現,讓14億人的吃飯問題得以解決,中國人也不需要擔心吃不飽飯。
如今袁隆平的雜交稻已經培育到第三代,在雲南也創造了1200公斤/畝的高產量,不過在湖南的示範田畝產只有900公斤/畝,可見雜交稻在不同地方的產量差別比較大。同時還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畝產900還是1200公斤,都只是試驗田的數據,實際上並不能達到這一水平。
一、雜交水稻種類
雜交水稻是將2種不同遺傳特性的的水稻進行雜交,從而形成的新的雜合體,產量比較高,顆粒飽滿,這是常規稻不能相比的,且成熟時間比起雙季晚稻要早成熟半個月,在麥稻兩熟地區推廣價值高,畢竟它的播期時間幅度大,改變以往的耕作方式,提高了畝利用效率,也帶動了耕作制度的革新。
我國稻穀分為糯稻、粳稻、秈稻這3個品種。一般粳稻米粒為橢圓形,可分為早晚粳稻,在北方地區種植量比較大,是一種晚稻品種,目前南方也有不少地方種植。糯稻可在南北地區種植,不過市場的需求不多,種植量少,且生活中很少將其當成主食;而秈稻一般為細長型或橢圓形,也可分早晚秈稻。
雜交技術只是一種育種技術,並不是品種之分,因此在以上3種稻穀中都有雜交水稻。
二、雜交水稻都用來幹嘛了?
雜交水稻的產量儘管很高,不過目前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糧食溫飽也早已解決,因此在飲食上有了更多的需求。儘管水稻年產量2億多噸,臨儲庫存常年超一億噸,但我國從2012年開始,就是大米最大進口國,2018年進口307.7萬噸大米,2019年進口254.6萬噸大米,至於為何,還因我國的優質稻米品種不多,進口的多半是泰國、日本、越南的優質大米。
而雜交水稻的產量高,食用口感卻不是太好,吃起來並不香,因此這幾年常規稻的種植面積也在增加,東北大米更是賣到全國,那麼雜交水稻都幹嘛了?
1、學生米
雜交水稻的價格便宜,一般為2.2-2.8元每斤,而我國的學生群體比較龐大,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米飯,因此學校食堂長期採購雜交水稻,從而保證學生食用。
2、工廠食用
我國進城打工的農民工有2.9億人,很多城鎮居民也會去工廠裡務工,這些人所食用的也都是雜交水稻,畢竟很多工廠都是免費提供食宿的,自然會採購便宜點的大米。而快餐店、小飯館所食用的也為雜交水稻,畢竟價格便宜。
當然也有不少農民也會自家栽種食用,而工業上製造米酒、提取穀氨酸也會使用,當然它也被大量運用到飼料領域中,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