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丹霞地貌很脆弱 四川省暫不大規模開發

2020-11-24 華夏經緯

    華西都市報連續兩天關於四川缺席丹霞申遺的報導引起了讀者的熱烈反響。四川丹霞能不能走出「深閨」,又怎樣得到妥善保護?

  記者昨天從省旅遊局相關部門了解到,暫時沒有掌握關於省內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的材料,目前省內也還沒有大規模開發丹霞地貌旅遊的計劃。

  國內著名地質專家羅成德和方海川也認為,丹霞地貌很脆弱,旅遊開發得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屏山縣雙河口安家崖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A開發現狀

  沐川擬申報4A級景區丹霞不是主角

  在從古藺前往貴州赤水的路上,沿途的農家、商鋪,都在門口懸掛起紅色燈籠,上書四個金燦燦的字:赤水丹霞。顯然,丹霞申遺成功後,赤水市正在全力推廣和展示丹霞地貌。

  兩河口鄉街上的飯館老闆張先生,熱情地招呼記者去飯館吃飯:「去我那兒嘛,坐在窗口還可以邊吃邊看丹霞。」

  啥叫丹霞呢?記者佯裝不懂。張老闆向對面山上努努嘴:「你看山上那片紅色石頭,世界遺產哦!」張老闆並不懂丹霞地貌,但「世界遺產」的稱號讓他的言語中充滿自豪。

  在古藺,記者只在黃荊景區宣傳冊的背面,才找到一小段關於「丹霞景觀」的簡要介紹,以及兩張圖片。

  樂山師範學院教授方海川說,最近沐川的川西竹海正準備申報「4A級景區」。其中包括丹霞地貌這一項,但顯然丹霞也不是主角。「四川丹霞地貌的量的確很大,點也很多,但從全國範圍來看,並不突出。目前省內有些地方已在對丹霞地貌進行旅遊開發,但總體級別不高。」方海川說。

  應對赤水丹霞旅遊古藺將打原生態牌

  古藺與赤水分屬川黔兩省,卻又同住一山,同飲一水,連丹霞地貌也驚人地相似,兩地都將旅遊開發列為了「重要發展戰略」。古藺將如何應對赤水市鋪天蓋地的丹霞宣傳?古藺縣旅遊局綜合股股長劉貞春說,對這個問題古藺已有應對方略。

  「我們不會走他們相同的路線,他們主打丹霞,我們就主打原生態。希望通過差異化競爭,和赤水尋求共贏。」劉貞春說,「黃荊鄉旅遊開發定位是『高端路線』。我們打算以休閒度假為主要方向,目標定位在高端客人。」按照計劃,黃荊鄉已修建了兩個網球場,還將修建一家四星級賓館。為保護黃荊的原生態,古藺的開發計劃中從一開始就有意識地控制進入景區的遊客流量。

  除差異化競爭外,古藺還積極尋求和周邊各地的合作。古藺和赤水兩地相關部門已舉行過聯席會議,商討跨區域合作。「比如我們兩地的門票可以用套票方式合作。」劉貞春說,「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兩地的形象疊加。」

  B專家建議

  川西北文化沉澱豐富川西南以生態旅遊為方向

  古藺的「差異化」思路得到了樂山師範學院教授羅成德的贊同。他說:「四川不同的丹霞地貌區的旅遊資源,由於丹霞地貌特點的差異,旅遊資源整合的不同,資源區位條件的差異,在開發方向上也存在區域差異性。」

  在川西北丹霞地貌區,例如劍門關、青城山等地,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積澱。有漢、三國、唐、宋等歷代有形、無形的文化遺產。精美的石窟、巨大的摩崖造像、歷史久遠的名人題刻、眾多的古寺與道觀。「總的來說,川西北區域著名風景旅遊點眾多,開發方向應以丹霞地貌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緊密整合為方向。」

  而在川西南的丹霞地貌區,「以丹霞方山為主,無論丘陵與山地,丹霞微型地貌豐富、生物多樣性強、植被覆蓋率高,溪流蜿蜒、瀑布眾多、環境良好,是開發生態旅遊的好地方。」羅成德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就是以廣袤的竹林開展生態旅遊的成功典範。

  丹霞地貌很脆弱旅遊開發得有生態意識

  但羅成德和方海川都不約而同地談到,未來丹霞地貌的旅遊開發需要注意到丹霞地貌很脆弱,旅遊開發得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

  「奇險秀美、高聳難攀的丹霞景觀與眾多名勝古蹟相匹配,自然古樸,構成了四川盆地丹霞地貌生態旅遊的一大優勢,但也決定了它的生態脆弱性,一旦開發不當,極易造成對景區環境的破壞和汙染。」方海川說。「因此,丹霞地貌景觀區應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儘量避免對景區(點)的破壞,儘量保持原有的風貌和環境。」

  羅成德說,就四川盆地丹霞地貌景觀區目前的開發狀況看,還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例如,在丹霞地貌景區周圍建設水電站導致壯觀的瀑布水量減少,甚至斷流;甚至在景區(點)或周圍建造紙廠、電廠等汙染嚴重的工廠,造成丹霞地貌景觀區旅遊環境的生態失調。」

  「地方政府決策部門對開發丹霞地貌生態旅遊的環境效應要有正確的認識和評估,合理地利用和保護盆地內的丹霞地貌景觀資源,應以加強丹霞地貌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美化生態環境為前提。」羅成德說。

    記者 李東陽 攝影 呂甲

來源:華西都市報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陝北神奇丹霞地貌震驚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
    陝北丹霞地貌是我國目前已知規模巨大的丹霞地質遺蹟景觀帶,有溝谷型、孤峰型、丹霞赤壁、丹霞天生橋、丹霞石蘑菇等類型,刷新了人們對中國丹霞地貌分區、丹霞地貌類型的認知。來自國內外70餘家科研機構的30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甘肅張掖丹霞地貌退出「申遺」 分析稱缺資金
    其中,張掖丹霞地貌面積達536平方公裡以上,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此次申遺成功的六大丹霞地貌皆在南方溼潤區,唯獨西北丹霞地貌缺席。  中國丹霞地貌的申遺之路,可以上溯到1993年。當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旅遊地貌學術討論會上,中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理事長彭華首次提議廣東韶關的丹霞山申遺。
  • 丹霞地貌是什麼?丹霞地貌命名地了解一下!
    窗欞式丹霞什麼是丹霞地貌?什麼是丹霞地貌呢?丹霞地貌自提出以來,其定義始終充滿爭論。但無論分歧多麼大,人們對丹霞地貌的形態和顏色卻達成了共識。形態上,「頂平、身陡、麓緩」被認為是丹霞地貌的標準形態,陡崖則是其必需具備的特點。而顏色—紅色被認為是唯一的色彩要素,所謂「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所以,丹霞地貌的基本定義就是「有陡崖的紅層地貌」。
  • 陝北丹霞地貌第二次國際聯合科考在延安舉行
    自2015年以來,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原陝西省國土資源廳的統一部署下,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相繼開展了陝北丹霞地貌地質遺蹟調查系列項目,在陝北地區發現了被中外專家譽為「中國紅谷」的丹霞地貌景觀帶,是目前我國已知丹霞地貌景觀規模最大的集中分布區之一,總面積30773km2,帶內丹霞遺蹟135處。
  • 與丹霞地貌並列的嶂石巖地貌,知名度為何不高?
    區內高達600多米的三級紅色砂巖大斷崖構成的丹崖絕壁,綿延20多公裡,眾多幽谷深淵、奇峰怪石,獨特的「Ω」型嶂谷,形成了獨特的嶂石巖地貌。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人們知道得較多,而位於河北石家莊嶂石巖的嶂石巖地貌,很多人卻不知道。這與嶂石巖地貌依託的嶂石巖風景區名氣不大有關係。
  • 丹霞地貌上犁地?靖邊龍洲景區:擺拍的
    近日,靖邊當地多位網友發微博稱,在靖邊龍洲丹霞地貌自然景觀公園一處山坡上,4個人用犁在丹霞地貌上劃出一道道口,一旁有十多名手持照相機的攝影愛好者圍在一起拍攝,微博上配有多張現場照片,網民強烈要求調查此事。   據了解,龍洲丹霞地貌是目前陝西規模最大的一個丹霞地貌景地。當地人稱「波浪谷」、「紅石峁」,也叫靖邊紅砂巖峽谷。
  • 湖南的丹霞地貌絕景不僅僅只有崀山,還有……
    2010年,在世界遺產中心關於中國丹霞的評估報告中指出:「崀山和丹霞山最清楚地演示了中國丹霞的典型特徵。此而被被地質專家們讚譽成為「丹霞瑰寶」。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丹霞地貌周邊有漂亮的水窪點綴,簡直就是美的一塌糊塗。
  • 地貌:甘肅張掖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陸相為主(可能包含非陸相夾層)的紅層(不限制紅層年代)發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該定義被大多數學者們接受,也可表述為「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國廣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處,分布於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 丹霞地貌,為什麼那麼珍貴?
    話說最近,一位坐擁數百萬粉絲的網紅博主,帶領外國女子,進入陝西省靖邊縣龍洲丹霞地貌景區,並踏入「禁止入內」區域,在丹霞地貌上隨意行走的視頻,引發大家關注。 有網友怒言:太過分了,明明寫著「禁止入內」,為什麼還進入丹霞地貌景觀?
  • 陝北丹霞地貌谷系成群連片國內獨有
    9月20日,陝北丹霞地貌第一次聯合科考研討會在西安舉行。會上,來自國內的眾多地質學相關專家一致認為,陝北的丹霞地貌為國內獨有的一種丹霞地貌景觀。今年9月14日至19日,由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組織、中國紅層與丹霞地貌工作組協助,國內1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和陝西省地質調查院專家組成的聯合科考隊對陝北丹霞地貌進行了第一次科考。這是我國在半乾旱地區開展的第一次丹霞地貌聯合科考。專家組重點考察了府谷蓮花辿、靖邊龍洲、安塞閻山灣、志丹毛項溝、洛河上遊谷地、耀州照金和旬邑馬欄河等丹霞地貌區。
  • 網紅帶外國人踩踏丹霞地貌:可能造成600年都無法恢復的損壞
    眾所周知,丹霞地貌的形成需要上億年時間,且極為脆弱遊客在丹霞地貌上留下的一個腳印可能需要60年或者更久,才能恢復。 7月上旬,這位名叫「冒險雷探長「的網紅博主上傳的「探秘丹霞地貌」視頻引發廣泛關注。 在視頻中的陝西靖邊縣丹霞地貌區,他進行介紹以後,從「上有落石,禁止進入」的警示牌下方穿過。在此過程中,他甚至明確提出:「首先穿過這個禁止進入的牌子」。
  • 安塞紅層與丹霞地貌
    來自世界7個國家、國內外70餘家科研機構的300餘名院士、專家、學者22日參觀了安塞王家灣的丹霞地貌。國際地貌家協會副主席蘇內爾·庫馬德,亞太世界地質公園網絡聯盟副主席李洙宰,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國偉,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雙明,中國地理學會紅層與丹霞研究工作組副主任王少華,陝西省副省長魏增軍、延安市政府、陝西省自然資源廳和陝西省地質調查院的有關負責人也隨團參觀。
  • 中國丹霞地貌學研究首席專家在赤水考察 首次發現丹霞喀斯特地貌
    多彩貴州網訊 4月29日,中國丹霞地貌學研究首席專家、學科帶頭人,曾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及旅遊地貌組長,原廣東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黃進教授,在赤水市相關領導的陪同下,深入復興鎮凱旋村張家灣,對丹霞天然轉石和奇石進行科研考察
  • 什麼是丹霞地貌?
    錦石竟然集雄奇秀美於一身你見過「色如渥丹,燦若明霞」的丹霞地貌嗎中國丹霞地貌以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風景最優美為特點形成了以「中國丹霞」為特色的地質景觀丹霞地貌是地質構造內動力和風化剝蝕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 專家分析蘭州丹霞地質成因:億萬年的神奇造化
    人民網蘭州8月11日電(杜昱欣、劉海天)1928年,地質學家馮景蘭在廣東仁化縣發現一種地貌,色彩紅豔,形態各異。馮景蘭把這種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 近年,人們在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樹屏鎮杏花村附近也發現了一個特殊的「丹霞地貌」,總面積近600平方公裡,幾乎相當於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其核心景區面積則達到了100多平方公裡,極具開發價值。
  • 重慶除了喀斯特地貌,這些丹霞勝景也很迷人
    在重慶,我們經常聽到「喀斯特」一詞,這種以天坑地縫、暗河溶洞為代表的地貌,佔據了重慶面積的絕大部分。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聞名的重慶,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擁有顏色的丹霞地貌 ——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鄉的七彩丹霞
    故鄉張掖,因「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素有「金張掖」之稱。故鄉的模樣,猶如記憶裡一冊次第展開的精美畫軸,一道穿越千年的歷史長廊,絲綢之路的山川景觀,慢慢展開……祁連山、黑河水與張掖古城,動靜結合、相依相偎,水墨畫卷的元素構成一山一水一古城。
  • 丹霞地貌被人刻「愛情見證」,當地介入調查!網友:「也許是他們要...
    丹霞地貌被人刻「愛情見證」,當地介入調查!網友:「也許是他們要分手的見證」,你怎麼看?18 每經編輯 杜宇 據央視新聞,近日,陝西榆林靖邊龍洲丹霞地貌核心景區外被人為破壞
  • 中國丹霞地貌合集,你知道為什麼丹霞不能踩嗎
    像一片五彩絢麗的雲霞一樣鋪在大地上,這樣的風景就被稱為丹霞地貌。如果你是個對色彩有著別樣敏感,又十分浪漫的人,一生中不能錯過的地方除了星辰、大海與草原以外,定然還有那些以丹霞地貌聞名的風景區。那麼國內都有哪些地方的丹霞景觀值得一去呢?科音達本著講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這裡給大家梳理了一份手冊。
  • 丹霞地貌去哪看?盤點最美的10大「中國丹霞」
    丹霞地貌,是指具有陡崖坡的「紅層」地貌。它是在1928年,由我國的地質學家馮景蘭首先注意到,並予以命名的。丹霞地貌,這個美麗動聽的名字,來自於擁有典型丹霞地貌的廣東丹霞山。顯然,「丹霞山」這個名字,又來自於其美麗的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