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著 149 顆衛星,這家印度公司想每天給地球拍一次全景圖 | 潮科技

2020-11-22 36kr

2 月初,印度太空機構一次性發射了 104 顆小衛星,創下單次發射衛星最多的紀錄,其中有88顆衛星來自一家小公司,它的名字叫 Planet Labs。

新衛星上天之後,地球圖像公司 Planet Labs 也刷新了自己的紀錄:在運行軌道中,它管理著149顆衛星,歷史上還沒有哪家私營企業管理過如此多的衛星。

Planet Labs 發射和監管事務主管 Mike Safyan 預測,3個月之內,由於衛星數量增加,公司可以完成一個重要任務:每天為地球的整個地表拍照——之前還沒有其它公司做到過。現在Planet Labs每天可以為5000萬平方公裡的地表繪圖,相當於北美面積的2倍。

由於衛星的成本和尺寸下降(每個相當於雙肩包一樣大,重量約4千克),Planet Labs 與許多企業競爭,可以讓發射、維護大量衛星的成本變得更實惠。

斯坦福航空航天助理教授、斯坦福太空交會實驗室助理教授 Simone D』Amico 說:「和 NASA 這樣的機構相比,Planet 相當靈活。它們不斷發射衛星,不斷升級,雖然解析度不是特別高,但是覆蓋面相當廣。」

現在 Planet 招攬的客戶包括一些大企業,還有政府和非盈利機構,來自100多個國家,有農業企業,有消費繪圖公司,還有災難救援機構。衛星收集大量圖像數據,Planet用軟體對數據進行自動處理,利用Planet提供的服務,企業和機構可以快速搜索行業相關信息。

地圖圖片的用途非常廣泛。一些客戶用衛星監測港口船舶的通行狀況,判斷國家的經濟是否健康,油箱會投射陰影,衛星可以測量陰影的角度,評估儲油量,秘魯和越南用衛星監測非法採礦行為,測算森林砍伐率。

2015年4月份,尼泊爾發生了地震,救援者用 Planet Labs 衛星圖像尋找村莊,如果用使用其它地圖,因為地區受到地震的影響,無法判斷村莊的位置。

Planet Labs衛星收集的圖像解析度約為每像素代表3米距離,可以識別汽車和樹木,但是不能識別人。D』Amico教授指出,最近 Planet Labs 收購了Google衛星圖像公司 Terra Bella,有了新技術的支持,它可以將解析度提高到每像素1米,Terra Bella衛星相機的孔徑更大。

Terra Bella 拍攝的圖像可以用低解析度顯示,放大之後還可以查看細節。如果可以每天都對地球地面進行掃描,將它與高解析度結合,就可以創造龐大而即時的數據流。

有很多人將衛星與各種掠奪性鳥類類比,它們在天空盤旋,隨時準備襲擊獵物,不過Will Marshall及公司的團隊卻將衛星稱為「白鴿」,因為衛星是利他的。Safyan則說,衛星可以用來保護森林、阻止非法採礦、確保食品安全、保護環境。

解析度太高可能會侵犯隱私,還會帶來安全問題,當年Google街景出現時也曾引發同樣的問題。例如,地表有信號塔、核電站、古文物,如果公開相關位置信息,信息很精準,無疑會帶來風險。

Albert Gidari 是斯坦福法學院網絡與社會中心的隱私主管,他預測,Planet Labs最終可能會確立一套清晰的標準,處理用戶的抱怨和要求,用戶可能會讓公司處理圖片——比如讓圖片變模糊,或者刪除。

編輯:楊志芳

 

 

 

 

 


相關焦點

  • 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全景圖」隱藏了74顆系外行星
    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全景圖」隱藏了74顆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美國宇航局(NASA)周一發布消息稱,該航天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一年來拍攝到的一系列208張圖片揭示了北方天空中耀眼的星海和74顆系外行星。
  • 印度:首家衛星成像公司籌得500萬美元 計劃今年底前發射
    Image Credits: Pixxel總部位於印度班加羅魯的Pixxel公司正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射其第一顆地球成像衛星,衛星預計將會由聯盟號火箭承載完成發射任務。這家成立約一年半的公司發展迅速,今天宣布推出一輪50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是指專門投資於創業企業研究與發展階段的投資基金),以幫助其進一步加速。此次融資由Blume Ventures、Lightspeed India Partners和growX Ventures牽頭,還有一些天使投資人參與其中。
  • 36 顆衛星上天!曾被孫正義放棄,馬斯克貝索斯都想收購,這家創業公司如今重生了
    年初申請破產,隨後被競家爭相做盡職調查,年中被英國政府和印度財團出手截胡,年末在業務上有了新進展、得以起死回生——這樣過山車一般的命運,正是 SpaceX 勁敵衛星電信網絡公司 OneWeb 所經歷的。2020 年 12 月 19 日,OneWeb 官方帳號在推特表示:任務成功!我們已經確認了 36 個衛星的信號採集。
  • 「拿下」賓法 這家印度科技公司要幹啥?
    近日,大名鼎鼎的義大利汽車設計公司賓尼法利納被印度知名科技企業馬衡達科技有限公司收入囊中。在12月30日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馬衡達科技全球副總裁、東北亞及大中華區負責人阿米塔(Amitava Ghosh)表示,將整合賓尼法利納在汽車設計、造型以及馬衡達科技在汽車工程服務、IT管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為汽車行業的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解決方案。
  • 印度2020第一次 也是最後一次發射衛星
    至少目前,印度還沒有年內繼續執行航天發射的計劃。當地時間11月7日17點32分,在印度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一枚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發射升空,將印度EOS-01 SAR成像衛星送入軌道,同步搭載了美國、盧森堡、立陶宛客戶的9顆小衛星。
  • 「成都造」衛星明年量產 一期衛星工廠預計年產200顆衛星
    本報記者 張青青 攝成立兩年,成功研製並發射9顆AI(人工智慧)衛星;疫情期間完成1.5億元A+輪融資,目前估值近10億元;上榜中國航天企業30強;連續兩年進入成都新經濟企業「雙百」榜單……走進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國星宇航),展廳裡的一串數字折射出這家民營商業衛星公司的「火箭速度」。
  • B站放衛星,它身後的這家公司不得了,曾4000萬豪擲薇婭直播間
    這顆衛星將於6月下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衛星所獲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用於B站科普,內容包含科技、人文、歷史、地球、公益、教育等,並為B站用戶定製拍攝任務。而「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製造、運營方,是中國第一家商業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其創始人宣明也被外界稱為「商業航天第一人」。
  • 印度2020年第一次發射衛星:可能也是今年最後一次
    2020年只剩下最後不到兩個月,一直夢想成為「航天大國」的印度終於執行了本年度的第一次宇航發射任務,很可能也是最後一次。
  • 吉林一號衛星拍到印度航母,每天刷臉6次,進度實時更新
    這種倒退設計甚至不如印度從俄羅斯買回來的二手航母「維克拉馬蒂亞」號的布局呢!不夠,今天我們不講印度航母,來講講拍攝到印度航母照片的國產商業衛星。到底是那顆衛星立功了呢?我們仔細看看外媒公布的中國商業衛星照片,在照片下方有明顯的英語名稱——「CHANG GUANG SATELLITE TECHNOLOGY CO LTD 」。
  • 中國衛星公布華盛頓全景畫面,引得全世界關注,美國直呼這不可能
    近期中國衛星發布了華盛頓全景的畫面,立即引得全世界關注,而美國卻直呼這不可能。據報導,長光衛星公司發布一組美國華盛頓的全景圖,而這幅畫面是由吉林一號衛星進行拍攝的。 當然,我國發射的吉林一號,是新一代自主研發的商業遙感衛星,能對全球大多數的位置展開偵測,並且能夠進行多次拍。而這組衛星主要的功能就是為了監測一些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以及森林火災。
  • 小衛星,大數量:挖掘地球的「數據金礦」
    大量小衛星上天帶動的「第四次太空革命」正在將地球轉變為一個龐大的數據集,客戶已經能從雲端獲取每日更新的、覆蓋整個地球表面的圖像。
  • 首屆信也科技開放日順利舉辦 科技全景圖正式發布
    來源:時刻頭條12月17日,以「創新·賦能·互融·共贏」為主題的首屆信也科技開放日在上海順利舉辦,信也科技(NYSE:FINV)在當日會場上首次揭秘了自身的科技全景圖,用圖譜的形式直觀展示了公司在科技研發和科技賦能方面的努力與成果。科學發展是不變的話題,但經濟環境與發展階段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 印度太空初創公司推出全3D列印低溫火箭發動機
    印度航天科技初創公司Skyroot Aerospace推出了一款全3D列印低溫發動機,旨在為其一枚火箭的上層燃料加油。這款名為Dhawan-1的火箭發動機被認為是印度第一款私人研發的,以液體天然氣(LNG)和液氧(LoX)等推進劑運行的本土全低溫火箭發動機。
  • 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進入長期管理模式
    近日,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定點,到達工作軌道,進入衛星長期運行管理模式。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於2020年3月9日發射升空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按照飛控計劃對衛星開展軌道控制,並對衛星進行實時狀態監視,了解控制過程中的衛星狀態參數,確保衛星安全運行。
  • 印度航天科技真有自誇的那麼厲害?今年一次都沒有發射的原因來了
    航天科技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發展強勁的象徵。印度也很清楚這一點,故近年來大搞航天事業。從曾經的一箭104星創造新紀錄,到準備載人航天計劃,讓人不禁感到好奇,印度的航天事業真有那麼厲害嗎?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導致多個國家經濟出現嚴重下滑,印度一度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疫情大國。在此背景下,印度國內各個領域都受到了嚴重影響,更不要說繼續發展航天事業了。在這樣的局面下,印度的航天事業自然「倒退」了不少。
  • 印度航天成功發射一箭十星 包括1顆地球觀測衛星
    DoNews 11月8日消息(記者 丁凡)近日,印度安得拉邦斯裡赫裡戈達島上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C49)發射了EOS-01衛星以及國際客戶的9顆衛星,成功發射了10顆衛星,其中包括1顆印度的地球觀測衛星EOS-01,另有9顆國際商業衛星
  • 成都創新「高度」 發射全球首顆AI衛星 這家公司為你「直播地球」
    鏡頭在6月8日舉行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投融資「雲路演」上,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在現場介紹,公司由原衛星及應用領域高校、科研院所、行業應用及部隊領軍人才創辦,已成功研製發射全球首顆AI衛星。
  • 「好奇號」公布史上最高清火星全景圖、研究表明大量衛星星座對...
    隨著衛星發射技術的成熟和發射成本的降低,民營企業發射衛星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車企發射衛星在國內還屬首次。吉利就此成為特斯拉之後,中國首家車企發射衛星的企業。據了解,吉利發射的低軌道衛星主要是為自動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
  • 星際飛船一次可發射400顆衛星
    >「星鏈」計劃是美國SpaceX公司執行長馬斯克於2015年1月宣布的一個項目,在該項目宣布之時,沒有人相信馬斯克如此瘋狂的舉動,然而,自2018年開始,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一切,僅2020年的前9個月不到,便先後向地球軌道發射了將近600顆作用的「星鏈」衛星。
  • 發射1萬顆衛星上天,組建國產「星鏈計劃」,星河工程不愧大手筆
    對於科技狂人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我們都不陌生,該計劃是打算在2024年之前,在地球的近地軌道部署4.2萬顆通信衛星,給全人類提供低成本、高速度、全覆蓋的網際網路連結服務。500顆星鏈衛星,時間最近的一次發射是2020年6月13日,一枚獵鷹9型火箭把61顆星鏈衛星送入了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