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移動學習的英語非直陳詞語習得策略研究

2020-12-02 中國山東網

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開學時間一再延遲,「居家成長」「停課不停學」已是學生當下剛需。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移動學習應運而生,並被廣泛應用於語言習得。移動學習資源體系龐大,覆蓋面廣,涵蓋了已固化的語言知識,還涉及了許多未固化的言語知識。可輔助學生隨時隨地,利用零散時間進行學習。疫情居家期間,作為大學生,特別是英語專業學生,應充分利用移動學習資源,助力英語學習。

一、利用移動學習資源充分揭示英語蘊含的百科知識

語言是外殼,內核是其蘊含的百科知識。學習語言,本質上就是學習這些百科知識。幾乎所有英語學習者都能說出hocky(曲棍球)的字面義,但由於缺乏相關文化背景,不見得每個人都真正了解這項運動。換句話說,我們所熟知的只是hocky的字面義,並非該項運動的核心要義。因為在中國,人們很少接觸這項普及度較低的運動,即便知曉其字面義,但對於其百科知識卻了解甚少,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對它的準確理解和正確使用。藉助移動學習資源,學習者能隨時隨地查詢hocky的百科知識,如該項運動發展史、規則、代表球員等,進而建構出相關知識體系。這種學習方式雖然費時,卻有助於學習者洞察語言內核,而非游離表面。

二、利用移動學習資源深度挖掘英語生成理據

部分英語表述明晰性弱,對語境依賴性強,習得難度大。學習者應注重對這類表述生成理據的挖掘。特別是對於英語專業學生,一定不能只滿足於簡單識記,還應關注這類表述的生成理據,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英語中,rain cats and dogs(字面義:下貓和狗)施指「下傾盆大雨」。字面義和引申義相差較大,不利於理解、識記以及使用。習得時,應充分利用移動學習資源,獲取rain cats and dogs的生成理據:一,神話中,暴風雨之神奧丁是由貓和狗侍俸的,因此貓、狗同暴雨這一自然現象存在認知上的關聯。二,在過去的倫敦,由於排水系統存在較大隱患,一場大雨後常是汪洋一片,淹死了許多棲身於下水道的流浪貓狗,隨即它們的屍體會被衝出下水道,搞的滿街死貓死狗。重視生成理據的挖掘,有助於學習者記得更牢,同時還能擴充學習者知識體系,提升他們的語言興趣。

三、利用移動學習資源實施跨語言對比

注重跨語言對比的好處有三:一、有助於培育潛移默化的對比思維,二、有助於強化對母語及其文化的關注和認同,三、有助於深入探究語言本質。藉助龐大的移動學習資源,學習者可充分對比同一概念的不同語言表述,對比維度有概念化手段、百科知識、生成理據、語用色彩、形式結構等。如:概念「事情過了才採取行動,或者發表意見的人」,漢語可表述為「馬後炮」「事後諸葛亮」,英語可表述為Monday morning quarterback(字面義:星期一早上的四分衛)。首先,這些表述的概念化手段都是隱喻,但在隱喻過程中,三種表述涉及到了三種截然不同,且在各自文化模式中較凸顯的百科知識——「象棋」「諸葛亮」「橄欖球」。百科知識不同造成了隱喻源域不同,進而同一概念出現了三種不同表述。跨語言對比是手段,最終是為了培育學生對比思維。這種思維伴隨學生一生,對他們日後工作生活都大有益處。

移動學習資源體系龐大,覆蓋面廣,打破了時空束縛,有助於英語學習者能隨時隨地獲取海量知識。應充分利用移動學習資源,助力疫情期間英語學習。

註:本文為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基於多模態移動學習的大學生英語非直陳詞彙習得模式研究」(S201912651017)的階段性成果。

本文摘自《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19年第3期,原標題為《基於移動學習的英語非直陳詞語習得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尹鉑淳,湖南工商大學教師,湖南師範大學博士生,湖南省語言學會理事;陳思璇、魏千禧、明天、肖子軒、李思源,湖南工商大學本科生)

相關焦點

  • 英語:學習知識,更是在學習策略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很好而且是入門級的學習策略。對於聽、說能力還在發育中的孩子而言,反覆聽和模仿就是一種學習,而且是語言學習中的根本策略。這種策略需要學校老師教,也需要孩子通過摸索獲得和掌握,尤其是對於剛上學的孩子。
  • 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方法
    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 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偏誤分析、中介語研究、第二語言習得過程、語言能力結構等(有關綜述見王建勤,1997) , 在外語教學領域,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主要包括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特別是學習風格、學習策略) 等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為國內開展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奠定了基礎。但是, 與國外的研究相比, 我們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
  • 跨學科思路推進漢語詞認知與習得研究
    心理詞典(mental lexicon)是語言認知研究中基礎而重要的一個部門,它涉及詞的認知與習得。詞的認知與習得研究的首要前提,是要從內涵和外延來了解語言中的詞。詞的心理詞典研究涉及語言學、心理學,但這兩門學科的知識在心理詞典中的應用是不平衡的。自20世紀60年代心理詞典研究出現,心理學理論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
  • 從外語核心期刊看國內英語教學研究方法的新進展 ——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和《外語界》為例
    於書林、韓估穎、王俊菊(2012)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反思性學習日誌和訪談的形式對大學外語課堂環境進行了探索性研究。高強、劉琳(2013)通過對我國325名大學英語教師的問卷調查與其中四名教師的個案研究,探討了大學英語教師的聽力教學信念及其與教學實踐的關係。瞿莉莉(2014)採用有聲思維法從定量和定性兩個角度探討了英語專業學生的閱讀策略和元認知意識。
  • 學習策略清單:英語好的同學一般具備這17個學習習慣
    對大多數人來說,英語學習並不是件快樂的事情,所以總是試圖找到一條捷徑,結果往往是無功而返。既然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承認語言智能作為潛在智能之一,可以在外界環境與個體努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得以加強,就意味著「捷徑」又是客觀存在的。
  • 基於語料庫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證研究
    實驗組中,高達98的同學認為基於語料庫的寫作教學使他們對英語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寫作信心,對自己所取得的進步也相當滿意。相比之下,對照組的反映則冷淡許多。甚至有70的同學認為自己這一學期來寫作上沒什麼進步,或進步甚微。
  • 用了iEnglish才明白,英語是可如此輕鬆「習得」的語言
    事實上,母語習得看似無意識,卻有著在大量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語言輸入的基礎上,進行從簡單到複雜的語言輸出,最終完成語言學習的過程。學英語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構建這樣的學習閉環,我們當然不可能真的學好英語。「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以下簡稱「iEnglish」)正是通過為學生搭建類母語的語言環境,通過海量的輸入和輸出練習,讓英語學習像說話一樣,自然簡單。
  • 原來背單詞也是有策略的!英語有救了!三大策略讓你秒變學霸
    考研英語的第一步就是掌握、記憶單詞了,其實英語詞彙的學習策略有很多,根據考研詞彙的考察方式,小編有針對性地給大家推薦三種考研詞彙學習策略。1.基於文本的詞彙學習法考研英語除了作文外,其他都是基於閱讀文本對單詞進行考察。
  • 回望2017,基於深度學習的NLP研究大盤點
    年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研究進行了大盤點。(word2vec 中的神經網絡很淺,而 GloVe 則實現了一個基於計數的方法),但是通過這些方法訓練出來的模型卻在許多的基於深度學習的自然語言處理算法中被作為輸入數據而使用。
  • 「我口語發音不準,如何帶娃學英語?」二語習得助力孩子學好英語
    這就是「二語習得」的精華所在。「二語習得理論」的重點在於:並不強求孩子們像學習母語一樣學習英語,也不冷漠地把英語完全當作「外語」。它設定了一個務實的目標,讓英語的學習回歸「交際」的本身用途;選擇了一個更容易的方法,讓孩子們在一個相對更好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英語,強調「習得」而不是「學得」。「習得」更符合孩子們學習語言的「天性」。因為習得語言幫助孩子們形成了一種記憶,遇到合適的場景以後就能脫口而出、準確應用。
  • 李雲標:探討高中英語課文的閱讀策略
    摘 要:英語課文閱讀在語言學習中佔有重要地位。本文從英語課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解讀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對「讀」這一技能的目標要求;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運用英語閱讀的相關理論,論述了高中英語課文的五大閱讀策略:意群閱讀、主題定位、信息推進、批判閱讀和讀寫結合,並結合教材中的課文進行了實例分析;同時也提出,英語學習者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適時地擴大閱讀範圍,以提高語言能力。
  • 語言環境是英語學習之魂!
    對於學習英語,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形象生動的比喻:水,就是母語環境;魚,就是母語人士。其中,小魚,是普通的母語人士;大魚,就是研究自己母語的語言專家。只有專門研究過母語,或者學習過外語,有了外語作為對照或參照,然後反觀自己的母語,我們才能真正開始了解它。不過,雖然我們不知道自己母語的語法規則,但我們照樣會說,這就與魚兒不知道水為何物但照樣暢遊其中是一個道理。
  •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爭議焦點與反思
    基於其對兒童語言障礙的研究基礎之上,Lenneberg指出,兒童從兩歲起至青春期(3~10歲)到來之前逐步完成大腦的側化分工,在這一過程之中他具有更好的語言習得的能力,但青春期到來之後,人腦已充分發育成熟,神經系統不再有彈性,語言學習也不像側向過程中那麼容易了。因此,語言學習關鍵期假說一般認為兒童必須在2—10歲之間學習口語,過了這一時期,學習者學習的速度會減慢,成功率會降低。
  • 基於問題式學習的英語翻譯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金: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於能力本位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與建設研究(2017jyxm0436);安徽省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2019mooc274);巢湖學院一流課程建設項目:英漢/漢英筆譯(ch19ylkc015)。
  • 機器不學習:基於深度學習CNN的短文本相似度計算方案
    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乾貨棧 www.jqbxx.com基於CNN模型的短文本相似度的計算方法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基於Siamese結構的神經網絡模型,先分別學習輸入的文本對兒的句子向量表達,再基於句子向量計算相似度;另一類是直接以詞語粒度的相似度矩陣作為輸入,學習並計算文本相似度。
  • 對外漢語教學能力考試大綱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部分
    一、第二語言習得基本概念  1.   習得與學習  2.   外語習得與第二語言習得  3.   語言習得機制  4.   中介語  5.   普遍語法  6.   母語遷移  7.   化石化  8.   教師語言、外國人話語  9.
  • 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了解一下
    可是媽媽就認為孩子應該越早學習,因為可以給孩子帶來新的習慣,英語水平應該和孩子漢語水平一起,這樣就可以同步學習,越早學習,聽力水平就會增加。其實現在的大多數的家長,也會感到越來越焦急,害怕自己錯過了孩子學習外語的時機。語言關鍵期這個詞語概念出來,家長就會更加的注意到孩子的。
  •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項目:面向中小學生的中文詞語智能學習系統
    如何實現中文詞語學習的科學化、智能化及個性化,從而提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從教育學和語言學的角度剖析其科學內涵,歸納出基於布魯姆教育目標體系的三條中文詞語學習規律:詞語識記、詞語理解、詞語運用,設計了基於建構主義的遊戲化教學情景。
  • 陳文景 | 二語習得中的顯性與隱性問題實證研究綜述
    期刊文章:陳亞平,陳馨.顯、隱性學能對二語習得的作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9,51(05):723-734+800-801.戴曼純.二語習得的「顯性」與「隱性」問題探討[J].外國語言文學,2005(02):101-111.馮麗萍.外國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及其發展研究[J].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01):12-17.
  • 學英語不需要「苦行僧」,iEnglish攻克中國英語學習「老大難」
    中國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先生就曾感嘆:「教單詞、講述句型結構,是中國英語教育30年來一直在走的彎路。」因為學習英語本質上是在學習一門語言,語言是一種技能,必須通過大量輸入與輸出練習才能真正掌握,傳統的英語學習方式只是將英語當作一門知識而非一項技能,沒有海量輸入與輸出「打底」,最終導致了中國孩子學習效果不佳,甚至產生牴觸情緒,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