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決定著行星的命運?

2020-08-27 智慧的珍珠

行星,顧名思義,就是「不斷走動運動的星球。」因為其位置不停地發生著變化,真的好像在遊走一樣,所以人們稱這類天體為行星。行星環繞自己的母恆星運轉、而且是直徑大於800公裡以上、達到流體靜力平衡把自己壓成球形,還要能利用自己的引力清除自己軌道附近的小天體。否則,就不能算是行星,只能說是矮行星或者小行星。


和地球上的生物競爭一樣,弱小者會被強大者吞噬。在強者面前,弱小者的命運只能由強者任意擺布。

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永恆存在,行星也不例外。行星們的一生,都會經歷些什麼,有些情況下,也由不得它們自己。比如,行星最初從恆星形成的剩餘塵埃星雲中誕生時,受塵埃物質分布、距離母橫向的遠近、引力大小等,行星們形成的大小也都各不相同。知道行星的體積大小不同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它們的命運也都不相同。有些體積與質量較小的行星,受到體積很大的行星的引力影響時,大行星的引力就會把這顆小行星吸引過去,讓它繞自己運轉。此時,這顆小行星就成了這顆大行星的衛星了。有的更「殘酷」的是,當這兩顆行星的質量差距實在太大時,小行星一旦和大行星的距離近到一定程度,它就會受到大行星潮汐力的影響,達到洛希極限,小的行星就被大行星撕成碎片了。這些小行星的碎片毫無疑問會使大行星壯大自己。這就是行星的體積造成的行星命運不同。



論運行軌道規律的重要性

如果多顆行星在宇宙空間內運行軌道毫無規律,橫衝直撞,那麼發生碰撞的機率是非常大的。在我們的太陽系形成之初,那時候太陽系內的行星遠不止八顆行星,太陽形成時,它身邊留下了一些剩餘的氣體和塵埃。這些塵埃微粒漸漸聚集融合,形成小石塊、小石塊再互相碰撞融合,形成更大的巖石。這時,它們自身就已經產生了引力,不需要再靠機緣巧合地碰撞來增大自己質量和體積了,而是利用自己的引力吸引附近的小石塊。這樣下來,就形成了許多原始的行星。但是現在只有八顆行星了。因為,在太陽系剛剛形成時,各個天體的運行軌道還不是很穩定,而是雜亂無序的。這種情況下,碰撞不可避免。那些體積小的行星在碰撞過程中消亡,體積與質量大的行星就生存了下來。地球就是其中一個「倖存者」。


行星的壽命大多數情況下取決於母恆星的壽命

太陽已經核聚變發光發熱了50億年,現在的太陽正處於穩定的主序星階段。八顆大行星也在穩定地繞太陽運行。太陽每秒鐘消耗6億多噸氫燃料,造這個速度下去,50億年後,太陽的氫燃料就會耗盡,也就是無法再繼續進行核聚變。到時候,它的體積就會漸漸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那時的太陽比現在看到的更大更亮。隨著它的體積膨脹,它會先後吞噬掉水星、金星,甚至是地球,最外層的日冕還有可能會達到火星的公轉軌道。這幾顆行星,它們本來還可以繼續生存下去啊,但是,它們無法對抗紅巨星太陽向自己的吞噬。


100億年前,這些行星因太陽的形成而誕生;100億年以後,太陽的壽命結束,行星也因為太陽的終結而被吞噬。所以,大多數時候,行星的壽命取決於自己母恆星的壽命。

地球需要我們人類來保護嗎?


由於部分人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很低,所以出現了各個工廠肆意排放汙水廢氣,導致了河流大氣汙染、亂砍濫伐導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現象。那麼有人問:「那我們的地球是不是要被毀滅了?」其實,地球在宇宙中的生存,並不會因人類破壞而受影響。相反,地球想要警告人類倒是件很輕鬆的事。地球的命運不會被人類改變,因為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地球;而地球的生存卻完全可以沒有人類。所以,與其說保護地球,不如說愛護地球就是保護自己。

相關焦點

  • 是什麼決定了恆星的命運?不同階段的恆星消耗燃料的速度是多少?
    ——-Georg C.Lichtenberg 恆星是宇宙演化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它創造了光明,溫暖,是它豐富了宇宙的成分,也是它帶來眾多的巖石行星,甚至是生活在這些行星上的生命。 今天我們要說的問題是,恆星的燃燒速率是由什麼決定的?以及不同的元素在恆星核心的不同層中是如何一步步發生聚變,直到恆星的死亡。
  • 正信的命運觀-命運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贊成意志論的人的觀點與宿命完全相反(這部分人往往也是老馬的忠實信徒),他們認為人生由我不由天,認為性格決定命運,認為只要努力一切都能達到。認為所謂命運純屬胡扯純屬迷信,並且他們還以自己成功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這種命運觀。顯而易見,宿命論和意志論是兩個極端,它們都可以用來正確的解釋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道理。實際上,這兩種觀點並非水火不容或者說格格不入。
  • 人的命運,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命運的,不是意識,而是你的潛意識。想要改變命運,從覺察自己的潛意識開始。01人的命運,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這是千百年來人們都在研究和討論的話題。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我們一生的際遇,除了外部條件影響之外,更多是由我們的內在意識,去選擇和創造的結果。
  • 不可逆的恆星演化是否能決定宇宙的命運,絕對能,但只能決定一半
    不過這誇張與否不是種花家說了算,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過程,然後再來下定義看看宇宙的命運跟這個過程是否有關係?什麼是恆星的核聚變?核聚變的終點是什麼?一般我們核聚變中誕生氦四就不用考慮,因為往後的條件不是我們人類能達到的,也許未來可以,但我們能預期的數十年內只要實現氦三聚變,那就是超級大突破了!
  • 上面究竟有什麼,科學家將它從行星中除名?
    上面究竟有什麼,科學家將它從行星中除名?冥王星是一顆曾經被寫進教科書的星球,在2006年之後,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卻變成了8大行星。那麼在這顆星球上科學家究竟發現了什麼呢?為什麼要將它踢出行星的行列呢?難道在這上面有很多恐怖的東西存在嗎?
  • 什麼因素決定了天體是行星還是恆星?
    宇宙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天體——小行星、彗星、衛星、矮行星、行星、恆星。那麼,為什麼有些天體是像地球一樣的行星,有些則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呢?是什麼決定了天體的性質呢?138億年前,最初的宇宙並沒有天體,也沒有物質,而是只有純能量。
  • 態度,能決定人的命運
    正好,那幾天,我正在讀吳軍老師的《態度》一書,就決定把吳軍老師關於「態度決定命運」等有關的理念和思想,給護士們說道說道,讓她們懂得,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有可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人們總說「態度」,那什麼是態度呢?《百度漢語》對態度一詞是這樣定義的:1.人的舉止神情:~大方,耍~(發怒或急躁)。
  • 為何2045年被稱為「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年」?這一年會發生什麼?
    文/行走天涯為何2045年被稱為「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年」?這一年會發生什麼?不知從何時起,人類的科學進步的腳步越來越慢了,尤其是100多年的時間以來。科學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科學家們也猜測過原因,例如現如今已經沒有再出現過類似於愛因斯坦、牛頓這樣能夠改變時代的偉大的科學家了。
  • 為何2045年被稱為「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年」?這一年會發生什麼?
    文/行走天涯為何2045年被稱為「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年」?這一年會發生什麼?不知從何時起,人類的科學進步的腳步越來越慢了,尤其是100多年的時間以來。科學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瓶頸期。畢竟,坊間也一直傳言2045年將是決定人類命運的一年。那這一年會發生什麼呢?現如今人類最想實現的夢想毫無疑問肯定是探索宇宙外太空以及長生不老等等。
  • 人的命運,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控制著我們的行為、選擇;保存著我們的創傷的經驗、信念和限制;以及一切關於我們的生命的秘密。雖然我們察覺不到,也意識不到,甚至有時候覺得:我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常常認為的,由外在力量決定著的命運,其實很可能是潛意識驅動著自己所做的選擇。
  • 面相,決定人一生的命運
    一個人的面相,決定一個人的一生的命運。01面相,源自生活生活什麼樣,面相就是什麼樣。一個斤斤計較之人,總是小題大做,凡事和人較真,他的面相肯定刻薄;一個總是抱怨的人,總是悶悶不樂,遇事怨天尤人,他的面相一定悲苦;一個善於算計的人,總想著佔便宜,相處自私自利,他的面相一定陰險。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它揭示了地球未來的命運
    在宇宙中,或許沒有什麼是永恆存在的,即使是宇宙,未來伴隨著演化,或許也有終結的那一天,只不過從時間的跨度上來看,宇宙中的很多萬物,它們存在的時間都非常漫長罷了,比方說恆星,當恆星走向生命尾聲後,便會演化成其它的天體繼續存在於宇宙之中。
  • 望遠鏡拍到神秘景象,科學家所謂的「殭屍行星」,究竟是什麼?
    望遠鏡拍到神秘景象,科學家所謂的「殭屍行星」,究竟是什麼?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望遠鏡拍到神秘景象,科學家所謂的「殭屍行星
  • 光明日報評論員: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
    原標題: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 魯迅先生說過:「什麼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來的。」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引用這句話闡釋了一個真理——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啟示我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李玫瑾教授坦言:是性格而非智力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聽起來霸氣,那你是否思考過「我」中有哪些因素最終決定了你的命呢? 我年輕的時候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人到中年我就在「稟性難移」這四個字面前低了頭,也隱隱約約感覺到性格對於人生的影響,直到聽了李玫瑾教授的講座,這種觀念越來越強烈。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只有一顆保齡球大小,這是究竟是什麼情況?且不說整個宇宙中究竟有多少的星球,就是在小小的太陽系,蘊含著星球也是人類無法去預測,去計算的。但是據科學家們所知道的行星,總共是有九大行星,而第九大行星或是黑洞。甚至十倍與地球的質量,但卻只有保齡球大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早在2016年,天文學家布朗就已經提出了以自己的想法。
  • 地球會在什麼時候迎來終結?科學家:時間由人類自己決定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很難給出確定的答案,從理論上來講,不管是恆星還是行星,都有終結的一天。太陽一顆恆星,可是它的壽命只有100億年,再過50億年,它也會走到生命的盡頭,向白矮星轉化。可能有會說了,地球何時迎來終結,那是由太陽決定的,當太陽走向生命盡頭的時候,地球也將不復存在。如果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那麼未來的命運就是被膨脹的太陽吞噬。
  • 乾貨:聽起來很高大上的行星減速機二級速比,究竟是什麼意思?
    為您持續分享最好的行星減速機知識。接觸過行星減速機的人大概最近都被一個新名詞洗腦了——行星減速機二級速比,那麼這個聽起來似乎很是高大上的二級速比究竟是什麼意思?今天,則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首先我們先來看行星減速機二級速比中的這個「級」究竟指的是什麼。級也叫做級數,指的就是減速機裡行星齒輪的套數,因為行星減速機的基本轉動結構為:行星輪、太陽輪以及內齒輪,這三個結構構成一整套,被稱為一級,相應的二級行星減速機就意味著減速機內部有著兩套這樣的結構,三級也就擁有著三套這樣的結構。二級和三級往往可以滿足用戶所需的更為更大的功率需求。
  • 地球的最終命運是什麼?
    那麼地球今後的命運何去何從?小行星的撞擊地球上布滿了過去小行星撞擊的證據。這些大大小小的太空來客,已經洗劫了地球大部分生命,但理論上,除非同等級別的行星與地球正面撞擊,否則一般的小行星並不會對地球本身造成致命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