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進位究竟是由誰發明的?是萊布尼茨,還是來源於中國的周易

2021-01-11 戴面具的塵

萊布尼茨是德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他對能斯卡加法器進行了改進。設計出一種用手描的演算機器。並推算出了著名的二進位。對以後的數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這種二進位和中國《周易》裡的內容相吻合,以至於讓二進位的發明權有了爭議。

到底是誰發明了二進位?是萊布尼茨還是古老的中國人?

那些認為二進位是萊布尼茨發明的人,他們的依據是。萊布尼茨會在收到在中國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寄給他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方位圖之前根本沒有見過太極圖。

學者李申認為,二進位是由萊布尼茨獨立創建的,當他收到傳教士白晉送的周易六+四卦圖後,用二進位的方法演算了圖像中所代表的數。並且印證了圖像序列數和二進位演算的結果相一致。

正因為如此,一些 人就輕率地認為二進位是中國人創建的,這種論斷顯然過於武斷,是不能成立的。 準確的說法是萊布尼茨發明了二進位,而周易中的六十四卦的排列符合二進位,這才是更科學的說法。

和李申的觀點不同,英國劍橋大學的教授李約瑟曾深入地研究過萊布尼茨的生平,他認為二進位應該是起源於〈易經)。萊布尼茨正是因為受了這些東方古老文化的啟示,オ「創造」出了所謂的二進位。

據說,菜布尼茨在年輕的時候,曾在巴黎遊歷,在巴黎發明了對數表。有一次,一位去過中國的傳教徒給他帶來了一抽名為《(伏羲六十四井方位圖》的面卷。萊布尼諾對這幅畫卷愛不釋手。

他日日夜夜地對它進行研讀,苦苦思索其中的奧秘,終於受到啟發,創立出了著名的二進位。 他用二進位數學把六十四封分析得很透徹,八撲中的一兩個符號和它的排列方法、能夠讓等比級數、等差級數、 二項式定理、選輯數學以及連領反應電磁該等原理融會貫通起來。

相關焦點

  • 萊布尼茨發明二進位與太極八卦無關
    「八卦圖」,使他從中得到寶貴啟示,他曾對此而大覺驚異,終於幫他領悟出文明世界最早系統的二進位數學……」1992年,《周易研究》第4期之《周易與腦科學》(姚志彬)「八卦是由「陰陽」兩種符號組成的體系,它與電子計算機使用的二進位數學符號體系完全相同,據考,萊布尼茨在發明二進位算術時曾經受到《周易》和太極圖的啟發……」1996年《光明日報》2月15日《先有樹木還是先有花草》(潘國彥
  • 二進位是萊布尼茨在《易經》的啟發下發明的?非也非也
    在咱們中國曾經有這麼一個說法流傳甚廣:計算機系統普遍採用的是二進位,0和1兩個數碼來表示數,而二進位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在《易經》的啟發下發明的。且看,易卦系統的基本符號是陰爻(- -)和陽爻(—),所有的卦象都是建立在陰爻和陽爻基礎上的——這是不是很容易令人聯想到二進位的基本數碼「0」和「1」?而且,萊布尼茨確實是知道易經八卦的,甚至略帶調侃的說用他的二進位數學可以解開伏羲易圖的奧秘。只是,事實是這樣的——萊布尼茨是先發明了二進位,之後才知道易經八卦的。
  • 萊布尼茨二進位確實受《易經》啟發?
    萊布尼茨二進位確實受《易經》啟發?) 德國數理哲學大師萊布尼茲的二進位算法開啟了我們現今所處的偉大資訊時代。其學理和千百年前的《易經》有異曲同工之處,「萊布尼茨二進位來源於中國易經」的說法廣為流傳。
  • 為什麼米歇爾·塞爾說,網際網路其實來自不談論上帝的萊布尼茨
    對於不喜歡學物理的學生,可能會抱怨為什麼牛頓創立了牛頓力學;而對於不喜歡學數學的學生,則可能會抱怨為什麼萊布尼茨發明了微積分。他們可能不知道,牛頓也獨立發明了微積分,只是牛頓的微積分符號系統太難用。雖然在英國被推崇了一個多世紀,但最後還是被本國人放棄,而來自歐洲大陸,也就是萊布尼茨的微積分符號系統,開始受到推崇,一直沿用至今。
  • 誰發現和選擇了「二進位」這個開啟人類社會數位化信息化大門的金鑰匙?
    人類在探索和發明新計算工具過程中,通過各種探索最終選擇了二進位,使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化繁為簡,開闢了人類數位化和信息化新時代。可以說二進位是開啟這個新時代大門的金鑰匙。誰最早發現和提出二進位?在發展各個關鍵節點上,又是誰選擇採用了二進位?問題要追溯到17世紀才能找到答案。
  • 計算機二進位祖宗是西方人?中國道教一張八卦圖千年前早已解釋!
    古老東方《周易》和二進位很多人談到二進位,就會說起中國的《周易》。還有一些人堅信:因為白晉給萊布尼茨看了中國的先天八卦圖,萊布尼茨才創造了二進位。在很多人眼中,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這麼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
  • 牛頓和萊布尼茨,誰才是真正的微積分之父?
    誰發明了微積分現在,我們認為微積分是由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發明的,因此,微積分的基本定理也被稱為牛頓-萊布尼茨公式。但是,在1907年的時候,英國數學界和德國數學界卻發起了一場爭論:到底誰是第一個發明微積分的人?
  • 牛頓和萊布尼茨,誰才是真正的微積分之父?
    誰發明了微積分現在,我們認為微積分是由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發明的,因此,微積分的基本定理也被稱為牛頓-萊布尼茨公式。但是,在1907年的時候,英國數學界和德國數學界卻發起了一場爭論:到底誰是第一個發明微積分的人?
  • 現代計算機文明真是西方人發明的嗎?難以置信是偷來的
    公元1697年,萊布尼茨在送給奧古斯特公爵的紀念章上,刻著這句話。1701年,萊布尼茨將有關於二進位算法的論文提交給法國國家科學院,但特意要求不發表。兩年後,1703年,萊布尼茨再次修改了論文,並公開發表,從此二進位開始出現在科學界,這也是現代計算機文明的起始。而在萊布尼茨寫出二進位論文並將其發表之前,其實和中國傳統文化,有過一段時間的深度交流。
  • 二進位與周易八卦太像了,但用二進位算命準確率竟然是100%
    電腦中的世界都是由0和1組成的,現實中的世界按八卦來講是由陰和陽組成的。陰陽變化出了八卦,電腦最開始也是先由八進位進行工作的。發展到《周易》這本書成了64卦,而我們現在用的作業系統幾乎也都是64位的。周易八卦流傳最廣的是算命,但準確率並不高,約70%,孔子都說吾百佔而七十當,可見這個作業系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不精確的東西。二進位也可能算命,準確率竟然是100%,遠高於周易八卦,下面我們開算,假設有100瓶水,其中一瓶是無色無味的毒藥,斷那一瓶是毒藥。
  • 二進位的前身是八卦?一起走進10000000000的世界
    二進位發明者萊布尼茨曾說過:「從虛無創造萬有,用一就夠了」,而1這個靈感,與中國八卦關係緊密,他曾寫信與北京的神父交流二進位與八卦的關聯性,在他1716年發表的《論中國的哲學》一文中,專門指出了二進位與八卦有共同之處。八卦和二進位相通?↓ ↓八卦中的每一個卦,由稱為「爻」的兩種符號排列而成。
  • 牛頓不娶我也不娶,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茨
    現今在微積分領域使用的符號仍是萊布尼茨所提出的。在高等數學和數學分析領域,萊布尼茨判別法是用來判別交錯級數的收斂性的。萊布尼茨與牛頓誰先發明微積分的爭論是數學界至今最大的公案。萊布尼茨於1684年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採用了微分符號dx,dy。1686年他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依據萊布尼茨的筆記本,1675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學。然而1695年英國學者宣稱:微積分的發明權屬於牛頓;1699年又說: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
  • 微積分到底是牛頓發明還是萊布尼茨發明
    微積分的發明,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著名數學家、計算機學家馮諾依曼就曾評價:「…微積分是現代數學的第一個成就,而且怎樣評價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微積分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清楚地表明了現代數學的發端」。
  • 伏羲所創的《周易》,被質疑6500多年,被證實是超科學!
    在此之前,馮友蘭教授曾說過:「《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周易》這部特殊的經典,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筮佔之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在"獨尊儒術"的漢代,《周易》被奉為儒家經典,成為經學家們研治的一項專門學問,這就是易學。《周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
  • 二進位轉換十進位,十進位轉換二進位
    如果把一個十進位的數轉換成二進位的數 , 直接把數除 以二 , 餘數為一就寫1 , 整除 , 就寫0 , 一直除完為止
  • 微積分發明權之爭: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巔峰對決
    但是爵爺還是小覷了天下英雄,他是天才不假,但是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他一個天才,萊布尼茨也是天才。不算吧,算是個態度吧,萊布尼茨立刻給爵爺回信,說了自己研究的細節,這人還真實在,這封回信就是後來所稱的後函,對於後函爵爺搭理他。萊布尼茨沒有琢磨爵爺的態度,開始深入研究,果然就重新發明了微積分。
  • 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認識到好的數學符號能節省思維勞動,運用符號的技巧是數學成功的關鍵之一。因此,他所創設的微積分符號遠遠優於牛頓的符號,這對微積分的發展有極大影響。1713年,萊布尼茨發表了《微積分的歷史和起源》一文,總結了自己創立微積分學的思路,說明了自己成就的獨立性。
  • 中國古代幾大數學成就,原來古人如此偉大
    二進位思想的起源說到二進位,小夥伴們最先會想到什麼呢?莫非是??嗯……應該是編程之類的。小編的專業並不是和計算機相關的,所以,編程也不是懂得太多,但是二進位還是稍微知道的。但是,二進位怎麼會和我國上古時期扯上關係了呢?莫非上古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類似於計算機的東西……?當然不是!
  • 為什麼電腦採用二進位?十進位究竟代表人腦的進化還是退化?
    為什麼人類的運算最終統一為十進位?具體的歷史發展進程已經很難準確地進行考證,但大概率一定是因為人有10根手指。比如我國古代就曾使用過十六進位,但最終還是被歷史所淘汰。直到萊布尼茨提出二進位算法,人們才發現越簡單就越優化。後來,隨著計算機的發展,人們終於意識到二進位算法的速度遠遠優於十進位。
  • 細思細恐,人生就像是二進位,不是0就是1
    1660年,德國路德教會神學家斯比賽爾(Theophilus Spizelius)著有《論中國文化》一書,該書詳細介紹了中國的太極陰陽八卦圖,介紹了中國的「陰陽生二一,二一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的數學模型,有人認為其中就有「二進位」思想的「種子」。西方也記載著德國數學家威廉·萊布尼茨的二進位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