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出全部獎項,《固體海洋》斬獲...

2020-11-24 上遊新聞

新銳科幻作家灰狐的《固體海洋》獲得了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類金獎 

劉慈欣、王晉康、何夕、韓松,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一個都不缺,「雨果獎」得主郝景芳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也都在,他們齊聚重慶翹首以待的「重頭戲」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禮27日下午在江北嘴舉行。中國科幻界期待了一整年的各項殊榮也各有所屬。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本次頒獎禮長長的獲獎名單上,不少獲獎者名字前都出現了「新銳」「全新代」的字樣。組委會表示,這標誌著以阿缺為代表的中國全新代科幻作家已經閃亮登場,顯示了中國科幻後繼有人,蓬勃發展的態勢。

郝景芳獲獎最想為科幻「破圈」出力

郝景芳獲得了第十屆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今年特別頒發的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

眾所周知,今年是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誕生十周年,跟著本屆頒獎禮同時落戶重慶還有華語科幻星雲獎的十年慶典。為此,組委會也專門對今年的慶典進行了特別的安排。其一是26日晚已經頒獎的首屆中國科幻電影「原石獎」評選。同時,組委會還特別向獲得世界科幻「雨果獎」的中國新銳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和開創中國科幻電影新時代的《流浪地球》導演郭帆頒發了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及科幻星雲特別貢獻獎。

27日下午,記者在頒獎禮現場看到,第一個登臺領獎的就是郝景芳。在接過這個象徵成就獎的獎牌後,郝景芳一邊連稱有點愧不敢當,一邊也笑著說「這感覺像個退休獎啊。」郝景芳說,獎牌沉甸甸,給自己的感覺是的責任也是沉甸甸的,也希望自己今後能為中國科幻發揮更大作用。

在發表獲獎感言時,郝景芳特別要求「多說了兩句」。「我寫《北京摺疊》(「雨果獎」獲獎作品)最想表達的是隔離,一些人被隔開了完全不知道其他人在幹什麼。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就像科幻一樣,我也希望科幻可以出圈、破圈,可以連接更多人,這也是我接下來最想為中國科幻做的。」

新銳作家已全面亮相舞臺中央

本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正式揭幕前,創始人董仁威曾告訴記者:「今年的評獎結果,應該會讓人感到驚訝。很多新人作家,甚至是名不見經傳的,都寫得非常好了。」27日晚揭曉的獲獎名單果真證實了這一點。最受關注的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類金獎由新銳科幻作家灰狐著《固體海洋》斬獲,中篇小說金獎由中國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阿缺著《彼岸花》獲得,短篇小說金獎由新銳科幻作家梁清散《濟南的風箏》獲得。中長篇少兒科幻金獎由名不見經傳的徐彥利著《心靈探測師》獲得,短篇少兒科幻金獎由新銳科幻作家秦螢亮著《百萬個明天》獲得。楊晚晴獲得2016—2018年度新星獎金獎。

中篇小說金獎由中國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阿缺著《彼岸花》獲得

短篇小說金獎由新銳科幻作家梁清散《濟南的風箏》獲得

很明顯,前述名字中除了阿缺在國內科幻圈已是小有名氣之外,其他幾位真算得上是「新銳」和資歷尚淺。董仁威認為,這也標誌著中國科幻創作領域,這些全新一代的作家已經站到了舞臺中央。

80後科幻作家楊晚晴獲得了華語科幻星雲獎的2016—2018年度新星獎金獎。

名單中80後楊晚晴的名字也值得特別一提,他斬獲2016—2018年度新星獎金獎絕對實至名歸。這個獎項沒有相關的作品,但我們可以從去年他在「未來科幻大師獎」頒獎禮斬獲兩項大獎的小說《天上的風》來窺知一二。

書中楊晚晴關注的話題也是當下熱門:人有沒有可能通過上傳意識、記憶,再通過其他載體重現實現永生。「我寫的這個故事就是一位患了絕症的父親和兒子,在到底要不要上傳意識問題上產生了意見分歧。」楊晚晴說,自己設定的故事發生時間大約是2050年代。「儘管書裡有對意識上傳在技術上如何實現這樣很科幻硬核的東西,但故事裡的父子情深是自己更想告訴、傳遞給大家的。」楊晚晴直言,自己寫得很痛苦,有時甚至是流著淚在寫,也就是因為裡面的「情感恣意奔放了一些。」

人類和塑料之爭的故事斬獲金獎

「基於樂觀主義的立場,以出色的想像力和精彩的故事設定,關心未來的環境問題,正是這部獨具一格地以人類與其自身創造出的垃圾塑料之爭為主題的長篇科幻的核心內容。」這是本屆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給「最佳長篇小說金獎」作品《固體海洋》的頒獎詞。其作者灰狐是一位80後。

《固體海洋》

作為一部聚焦環保的長篇小說,灰狐的《固體海洋》切入點其實很小,其實就是讓我們看到我們不注重塑料處理,這個「小習慣」的可怕後果。書中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近海的小漁村,一名夭折的嬰兒被發現脊椎變形,體內生長出無數黑紫色肉瘤。與此同時,一隻北極熊也出現同樣症狀,溺水後還與變異的融塑菌融合,形成了巨形肉瘤,接觸到的人類會被全部感染同化。甚至科學家培育出的植物武器也開始了變異,人類該如何應對?

灰狐在聊到《固體海洋》的創作時表示,其實最初自己腦海裡只有一幅畫面:一頭北極熊站在碎冰之上,無路可去。「我想以這個畫面為基礎寫一篇小說,然後去查了一些海洋方面的資料,越看心裡越難受。」人類竟已經把海洋汙染成了現在這樣,灰狐當即轉向塑料汙染,這才有了《固體海洋》。同時他勉勵新人作者,「不要著急,繼續保持閱讀,達到一定的閱讀量之後再開始動筆。」

第十屆華語科幻星雲獎獲獎名單(部分)

最佳長篇小說金獎:灰狐《固體海洋》

最佳長篇小說銀獎:劉洋《火星孤兒》、韓松《亡靈》、天降龍蝦《生命進階》

最佳中篇小說金獎:阿缺《彼岸花》

最佳中篇小說銀獎:顧適《賭腦》、江波《地球的翅膀》、索何夫《桃花源記》

最佳短篇小說金獎:梁清散《濟南的風箏》

最佳短篇小說銀獎:陳楸帆《恐懼機器》、楊晚晴《罪》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相關焦點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揭曉
    10.25日至27日,在重慶舉辦了盛大的中國科幻人聚會,以劉慈欣、郝景芳、郭帆為首的百名中國科幻文學與科幻影視精英匯聚一堂,召開中國科幻群英會,慶祝中國民間科幻大獎一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誕生十周年,為獲得十屆華語星雲獎的科幻明星和獲得首屆中國科幻電影"原石獎"的作家頒獎,向獲得世界科幻雨果獎的中國新銳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和開創中國科幻電影新時代的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渝揭曉 《固體海洋》獲得長篇科幻小說...
    10月27日,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重慶舉行頒獎典禮,灰狐的《固體海洋》獲得長篇科幻小說金獎,中篇科幻小說金獎由阿缺的《彼岸花》奪得,梁清散的《濟南的風箏》獲短篇科幻小說金獎。賽事組委會還向郝景芳頒發「華語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並向星雲獎的15位聯合發起人頒發「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創立紀念幣」。圖為頒獎典禮現場。新華網 李相博 攝  郝景芳獲得「華語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獎勵。
  • 關於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的公告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織委員會(以下簡稱組委會)按照《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章程》(以下簡稱《十屆章程》),於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啟動第十屆評獎活動。      現根據章程,今日正式公布《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其中排列不分先後):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        最佳長篇小說:        《火星孤兒》劉洋      《亡靈》韓松      《固體海洋》灰狐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在渝落幕 完整獲獎名單揭曉
    目前,由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壹天視界科幻文公司、成都時光幻象公司聯合主辦,海南壹天視界文化公司承辦,瀘州老窖·國窖1573公司支持,獎項面對全世界華語科幻領域,每年評選一次,截止2019年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總共在成都、太原、北京和重慶分別舉辦了十屆。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 看看這些優秀科幻作品你喜歡嗎?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10月27日,在重慶舉辦的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頒發最終獎項。據主辦方介紹,小說類金獎由新銳科幻作家灰狐著《固體海洋》斬獲,中篇小說金獎由中國科幻全新代代表作家阿缺著《彼岸花》獲得,短篇小說金獎由新銳科幻作家梁清散《濟南的風箏》獲得。中長篇少兒科幻金獎由名不見經傳的徐彥利著《心靈探測師》獲得,短篇少兒科幻金獎由新銳科幻作家秦螢亮著《百萬個明天》獲得。楊晚晴獲得2016-2018年度新星獎金獎。
  • 見證「星雲獎」十年輝煌,《星雲志》收官之作火熱上市
    此前,由博峰文化推出的《星雲志》系列圖書,將獲得華語科幻星雲獎的一系列經典代表作匯聚其中,備受讀者好評。近日,伴隨著又一部作品集《du腦》的上市,收錄了「星雲獎」十年來最具代表性獲獎作品的《星雲志》系列圖書也畫上圓滿的句號(下一屆將用新的形式包裝)。
  • 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發布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這篇總結從票數靠前的選項裡遴選出十項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陳述和解讀。沿襲前幾年的體例,每項事件還附上關鍵詞和相關事件,以點帶面,方便讀者全面把握中國科幻的發展趨勢。除第一條外,其餘均按事件發生時間排序。
  • 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青少年作品獎獲獎名單揭曉
    近日,由新華網、時光幻象和壹天文化主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活動中心未來劇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及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新加坡等海外地區的科幻作家、科幻產業相關人士、科幻愛好者等近千人參加了盛會。
  • 「四大科幻名家」談重慶:這座城自帶科幻元素
    10月26日,由新華網、壹天文化、成都時光幻象主辦,海南壹天視界承辦的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盛典在渝舉行。 據了解,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創辦於2010年,獎項面對全世界華語科幻領域,每年評選一次,至今已在成都、太原、北京和重慶等地舉辦十屆。
  • 第十屆星雲獎作品集《賭腦》上市,《星雲志》系列圖書畫圓滿句號
    《賭腦》包含了《罪》、《彼岸花》、《賭腦》、《桃花源記》、《濟南的風箏》、《恐懼機器》等7部中短篇科幻作品,全部是第十屆「星雲獎」的獲獎作品。其中作品《賭腦》的作者顧適自2011年起在《科幻世界》《超好看》《新科幻》等國內外雜誌與平臺發表科幻小說,已出版作品集《莫比烏斯時空》。
  • 2020年第九屆蝌蚪五線譜「光年獎」原創科幻徵文大賽正式啟動
    到目前為止,「光年獎」已經連續舉辦八屆,已成為中國科幻徵文類比賽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自創辦以來,累計收到作品三千萬字,發掘出有潛力的科幻作者逾百名,出版《淪陷新世界》《寒冰紀往事》等11本獲獎作品集。此外,我們還新設立了「校園之星」獎項,這是專門提供給在校生的創作獎項。舞臺很大,夢想很近,在這裡讓你分分鐘發光!年科幻孵化平臺作為科幻圈裡對新人最友好的平臺,8年時間,光年獎挖掘了很多新作者,也孵化出眾多的優秀作品,出版成冊,集結成書,呈現在讀者面前。
  • 關於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資格確認名單公示的公告(7)
    2018年4月13日,第九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組織委員會召開了第二次全體會議,陳楸帆主席主持了會議
  • 《銀河之心》成星雲獎大贏家 或被萬達翻拍電影
    1905電影網訊 9月11日晚,第七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京舉行頒獎典禮,當天頒發了包括最佳長篇小說、年度新秀等15個獎項,還特意設置了最佳科幻電影創意獎。劉慈欣、郝景芳等被觀眾所熟知的科幻小說作者到場為獲獎者頒獎,劉慈欣還是本次活動的評委之一。  本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特意設置了科幻電影創意獎,活動收到了100餘部報名作品,從中選出了15部入圍作品,最終有4部小說獲得了銀獎,2部小說獲得了金獎、分別是何夕所寫的《天年》和江波所寫的《銀河之心》三部曲。據悉,《天年》有望被改編為影視作品。
  • 雨果與星雲獎
    現如今,《三體》已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而它綻放出影響力的一個起始點,便是在15年獲得了科幻界的最高獎項——第73屆雨果獎。雨果獎獲獎名單,由世界科幻協會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會上揭曉,評選過程相當開放,一到三月為提名期,四月宣布候選名單,然後大會上被大會會員們一人一票投出。一年一度的雨果獎被全世界科幻愛好者所矚目,可以說是影響最大、最具權威性的科幻獎項。
  • 2017科幻嘉年華助力中國科幻走向世界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幻走向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和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大陸科幻作家vs臺灣科幻作家——海峽兩岸的科幻之路沙龍」以及「大手拉小手——華語少兒科幻老作家與新銳作家對話沙龍」四部分組成。
  • 東陽高中女生寫科幻小說獲金獎 頒獎人是劉慈欣
    11月19日下午,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在北京宋慶齡青少年活動中心未來劇院舉行,金華東陽中學語文老師劉祖國代表自己的三位學生前去領獎。他的三位學生是張嘉琪、鄒葉、樓俊涵。「我在接受現場採訪時就說,作為一個縣級市的中學,能在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這樣高級別的賽事中有多人入圍,並問鼎青少年組最高獎,是偶然也是必然,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世界科幻大會不缺中國面孔 盤點全球知名科幻獎項
    中國網新聞8月23日訊(記者戚易斌)日前,世界科幻協會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了第75屆世界科幻小說大會,75屆雨果獎也在大會上揭曉。雖然中國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Ⅲ·死神永生》未能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獎,但出席現場的100多個中國人成為大會亮點,這也是首次有這麼多中國面孔現身這個世界科幻展示平臺。
  • 《人物專欄》中國科幻人物博覽
    2015年10月18日,憑藉《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並被授予特級華語科幻星雲勳章,該等級勳章只有獲得國際最高科幻獎項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家有資格獲得。《祖母家的夏天》榮獲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說銀河獎讀者提名獎,2014年,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2016年,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第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獎。2016年6月,長篇科幻小說《流浪蒼穹》出版。她的其他科幻代表作品有:《孤獨深處》《去遠方》《流浪瑪厄斯》《星旅人》等。
  • 劉慈欣短篇小說入圍「星雲獎」 科幻文學因何受關注?
    這段文字,出自科幻短篇小說《黃金原野》,作者便是「雨果獎」得主劉慈欣。就在不久前,「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名單正式公布,《黃金原野》在列。故事內容仍是劉慈欣喜歡的「太空題材」,與《流浪地球》相似的是,其中也表達了強烈的「故鄉」情結。劉慈欣。
  • 2020中國科幻十大事件
    一、星雲獎盛典因新冠疫情而延期  12月15日,因舉辦地四川綿陽出現疫情突發情況,組委會決定延期舉辦原定於18-20日舉辦的第十一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系列活動。這是新冠疫情對星雲獎的「精準打擊」,也是疫情時代不確定性「新常態」的一個縮影。今年同樣收到疫情衝擊的還有很多科幻活動,比如「亞太科幻大會」宣布合併至明年舉辦,而原本很多中國科幻人準備參加的紐西蘭世界科幻大會被迫改在線上舉辦,同樣線上舉辦的還有「後疫情時代中日SF高峰雲論壇」等活動。  面對如科幻般的全球大瘟疫,科幻界也以自己的方式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