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失去血性如何還有生命尊嚴

2020-12-04 中國軍網

德國著名政治學家馬克斯·韋伯說:「以政治為業有兩種方式,一是為政治而生存,二是靠政治而生存。前者是以政治目標為追求的政治家;後者則是以政治為飯碗的食客。」

他講的是以政治為業的政治家,把他的話引用過來,以軍事為業的軍人也一樣,有些人為軍事而生活,有些人靠軍事而生活。前者是真正的軍人,後者不過是軍隊的「食客」。在這些「食客」眼中,軍人職業不過是一個「飯碗」,從軍不過是從千百種職業中選擇出的一個,以維持生計,而並非一種畢生的追求。

馬克斯·韋伯認為,真正的政治家應該具有三種稟賦:一是對認定的價值目標的獻身熱忱;二是使命感與實現使命必需的責任倫理;三是超越感情的冷靜判斷和深刻洞察能力。雖然這是他對政治家的描述,但也同樣適用於描述軍人。

你是真正的軍人還是軍隊的一個「食客」?你真的具有獻身熱忱嗎?真的有使命感嗎?真軍人與假軍人的區別不僅是部隊裡是否有你的編制,而是你的靈魂是否駐留在軍營。

塞耶校長、丹尼斯·馬漢、米基教授被美國軍事史稱為「西點三巨頭」。丹尼斯·馬漢於1820年進入西點軍校,1824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28歲就成為軍事工程學及戰爭藝術教授。鑑於他在西點軍校的傑出貢獻,他被評為西點軍校的終身教授。

再「終身」,也有退休的一天。但他不願退休。1871年9月,西點軍校監察委員會對丹尼斯·馬漢實施強制性退休。一個快70歲的老人,早已功成名就,應該頤養天年了。

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得知這個消息後,丹尼斯·馬漢執拗地撲向一艘航行在哈德遜河的輪船推進器,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因為,他覺得如果離開這所軍校,離開軍事教學崗位,生活便毫無意義,生命也毫無意義。這是一位真正的軍人。

歷史學家阿倫·米利特和彼得·馬斯洛斯金在《美國軍事史》中是這樣評價丹尼斯·馬漢的,「在他執教的四十多年生涯中,他對軍官職業從行業過渡到專業,留下了無與倫比的影響」。

丹尼斯·馬漢被人們稱為「老馬漢」,因為他有一個更加出名的兒子阿爾弗雷德·馬漢——「小馬漢」。小馬漢後來成為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官、著名的「海權論」創立者。老馬漢的生命消逝在哈德遜河裡了,小馬漢的理論使美國從地區走向了世界。

美國的強大僅僅是因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嗎?非也。如果沒有幾代軍人無條件的獻身,僅僅靠物質和裝備,決不會堆積出一個國家的強大。西方有這麼一句話:有一流的軍隊之前,先有一流的教官。有一流的教官之前,先有一流的人格。

老馬漢、小馬漢儘管沒有戰場建功的輝煌機遇,但卻用思想和智慧讓學員們張開了騰飛的「雙翼」——潘興、麥克阿瑟、巴頓、史迪威、布萊德雷、艾森豪等一批美國軍事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將都是他們的學生。

這是一支軍隊從靈魂深處鍛造出來的強大基因。

我們軍隊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國防大學科研部原副部長王三欣,戰爭年代是戰場上的優秀指揮員,戰爭結束後進入軍校,成為獲得一等獎的優秀學員,後來又走上講臺,成為享譽全軍的優秀教研人員。他在講臺一站就是30多年,嘔心瀝血,勤奮耕耘,直到最後倒在了講臺上。

他的夫人回憶:「他在醫院裡有時清醒有時糊塗,有時出現幻覺,卻還在想著教學,說話不清楚,但還能說出來:『張家港……演習……拿地圖來……拿筆來……要紅的』,他腦子裡裝的都是這些東西,家事一句沒談。」

這個被譽為「戰爭史活字典」的中國軍人,生命最後時刻惦念的,仍然是他的教學工作。他的女兒回憶:「爸爸突然辭世,什麼也沒留下,只留下了大堆的講義和文稿。媽媽痴痴地廝守著這些故紙,仿佛在期待著什麼……」

讓我們看看他夫人廝守的這些「故紙」——王三欣的文稿和講義:《如何在未來反侵略戰爭中打殲滅戰》《學習軍委戰略方針的初步體會》《關於未來反侵略戰爭的積極防禦戰略方針》《蘇聯衛國戰爭初期經驗教訓初探》《學習「如何研究戰爭」問題的幾點體會》《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軍事戰略的歷史演變》《關於解放戰爭時期戰略進攻的幾個問題》《學習我軍革命戰史,加深理解毛澤東軍事思想》《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的功用與發揮》《關於戰爭諸因素的關係》……

那是一個國家改革開放、軍隊需要忍耐、學子紛紛海外定居、軍人紛紛下海經商的和平發展年代,人們都在關心自己的待遇,都在設計自己的前程,而王三欣卻仍然在研究戰爭、關注戰爭,由他主編、撰寫或修改的教材多到無法統計的地步。

這部「戰爭史活字典」,於1987年2月在北京西郊紅山口靜靜地合上了。

他有沒有活得更精彩一些的夢想?有的。這個夢想既不是發財,也不是升官,是他年輕時心中的那個願望:「嚮往當一個梁山好漢」,「有時想當個打抱不平的英雄」。他一輩子都在追尋心中的夢,跟我們所有人一樣。這也是我軍優良傳統和作風對他的培育。對除惡的擔當,對正義的追求,對平等的嚮往,是那一代軍人靈魂與血性的本源。

在中國革命的熔爐中,忠心耿耿的王三欣,煉成為沉甸甸的「金子」。他生前特別喜歡克勞塞維茨的一句話:「物質的原因和結果不過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結果才是貴重的金屬,才是真正鋒利的刀刃。」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他給我們留下了真正鋒利的精神之刃。

如同小馬漢創立「海權論」與其父老馬漢關係極大一樣,說到王三欣,就不能不提及對他影響至深的蔡鐵根。當年王三欣是南京軍事學院戰史研究生的時候,蔡鐵根是戰史教授會主任。他們之間一個是學生,一個是老師。老師的知識在流進學生頭腦的同時,其人格也默默溶入了學生的血脈。

1958年反教條主義時,蔡鐵根致信中央,「軍隊建設決不能以我們的傳統觀點為標準,必須以未來戰爭的要求為標準,軍隊訓練教育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適應於未來戰爭的需要,戰爭有權改變一切」;「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基於自己為黨為國的熱忱,我不敢隱諱自己的愚見,並大膽地把它提出來」。

他為此付出了重大代價:被劃為右派分子,開除黨籍軍籍,行政九級降為十五級,調離部隊。「文革」時期又被定為反革命,甚至被判處過死刑,20世紀80年代初才最終平反。軍事學院老院長蕭克將軍說:每當想到蔡鐵根的時候,不易平靜下來。他專門賦詩一首:「鐵根之根堅如鐵,寧為玉碎不折節,堅持真理不服誣,鐵根之根真如鐵!」

今天我們回頭看,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蔡鐵根於1957年講的話:「軍隊訓練教育的唯一標準,就是是否適應於未來戰爭的需要,戰爭有權改變一切」,讀起來仍然令人怦然心動,擲地有聲。這就是軍人的靈魂與血脈。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

國防大學原副校長黃玉章也是蔡鐵根的學生,他說一直到退休那一天,沒有休過一個假期;雖然工作和成果不是那麼輝煌,但是每當想起老師蔡鐵根,就只能竭盡全力,不敢有絲毫懈怠。

圖為王三欣<前排右>攻讀研究生期間與同學的合影。1960年攝於北京。

我們講靈魂,講血脈,講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隊伍在不斷變化。但凝聚成靈魂的東西,不管人員怎麼變化,通過血脈,代代承傳。蔡鐵根、王三欣、黃玉章,這些將千百萬中國軍人的忠誠與熱血濃縮於教學科研戰線上的中國軍人代表,他們留下來的學術成果,有些可能隨著時代變遷、裝備發展而時過境遷,但他們留下來的由靈魂和血性澆灌的人格,比他們的學術成果影響更加深遠,一直對我們這些後來人產生重大影響,讓我們能夠時時體驗軍人的靈魂與血性。

相關焦點

  • 金一南說:這就是中國軍人的血性,以及中國人戰無不勝的革命氣節
    金一南將軍說:「這一仗打出了民族自尊,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這就是中國軍人的威懾力,讓美國軍人對「八一」這個標誌產生了敬畏之心。當年抗戰時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與對方頑強戰鬥,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了,可是他依然毫不退縮,叛徒趙廷喜勸他投降保命。
  • 金一南:「辦公室將軍」已被官位和利益腐蝕了軍魂,難堪重任
    「換言之,和平年代我們自己選擇指揮員,戰爭年代敵人幫我們選擇指揮員金一南將軍曾毫不避諱地表示:"和平年代的'辦公室將軍'已經丟失了血性和狼性! 利益和官位毀了他們,對國家利益和戰爭結果沒那麼在意。"草原上的狼之所以能夠橫行千裡而吃肉,是因為它隨時保持著戰鬥的血性。而如今的「辦公室將軍」被利益和官位所侵蝕,已經不能委以重用,即使派上戰場,也很難獲得勝利。中日甲午海戰失敗的原因金一南將軍這番話並非空穴來風。
  • 感悟死亡和生命的尊嚴
    高齡化到死亡的過程,不外是訓練每一個人培養「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雙重實存態度的最後階段。  我們所謂的「怕死」其實是「怕自己」,而所謂「怕自己」,尋根究底,不外是「怕自己將要完全失去世上所喜愛過的事物」。「怕死」的問題關鍵在一個「我」字,所以「無私」是克服懼死之心的必要條件。以無私無我超剋死亡挑戰的人心須要有愛心,愛鄰居,愛人類。除了愛心外,還要有希望。
  • 1998年,46歲的金一南無人問津,他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卻一鳴驚人
    1998年,著名的解放軍少將金一南已經46歲,他在國防科大的圖書館默默工作了14年,一直無人問津,沉寂多年。直到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切爾科特第一次來訪,金一南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卻讓他一鳴驚人,從此開始一路開掛。時任國防大學校長的邢世忠作為金一南的間接伯樂曾說,如果不是金一南在那次會議上的曇花一現,他可能這一輩子也不會被發掘到。
  • 金一南:抱有這種心態,還談什麼國家發展
    金一南反駁:如果長期抱有這樣的心態,還談什麼國家發展?金一南聽到中國官員說出這樣的話,十分氣憤也十分痛心。他明確表示:我們建設國家利益,為什麼要對別人充滿歉意,我們就是要不惜以軍事手段、不惜通過戰爭來捍衛國家的利益。中國已不再是百年前任人欺辱的國家,為什麼還要小心翼翼看人臉色行事,難道不應該為今天的中國感到自豪,充滿自信?
  • 生命的尊嚴,選擇的真諦
    當你的真誠與勇氣在你的殼外被撞得粉碎,鋒利的碎片將你割得遍體鱗傷,你飢餓 你痛苦.生命的尊嚴與金錢和權力放在你的面前,你選擇了金錢和權力.你說生命的尊嚴不能挽救你的生命,不能給你當飯吃,充飢餓.當已令你窒息的空間早已住下了讓你感到的內疚感,如蟲一樣的一口一口嘶咬著你的靈魂.這時你選擇了生命的尊嚴,選擇了自己的良知.
  • 多年前金一南少將訪美:美國飛機20萬架,是我們的兩百倍
    那一天飛機降落在美國阿拉斯加的一個小鎮,金一南少將出艙的那一刻就被眼前的景象震到:整個機場停滿了小型飛機。在關於人才建設方面,金一南少將看得很清楚。他曾列舉了二戰時期美國的情況:那時候,西方各國對於美國大兵都非常蔑視。
  • 金一南: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金一南將軍:將遭到毀滅性打擊當記者問到,若發生戰爭,有人攻擊三峽大壩怎麼辦?金一南將軍,直言不諱:我們建這個大壩,就有能力保衛它。想來試一試的話,可以試一試!但我們有一條,後果完全由他們自行負責。如果有人真的對三峽大壩發起攻擊,他必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 張龑:康德論人之尊嚴與國家尊嚴
    在這本小冊子中,康德開宗明義,他所提及的尊嚴概念並非簡單的人之尊嚴,而是理性生命的尊嚴,對應尊嚴的是理性生命,而非日常生活中的人。並非一般人的性質,而是「理性的性質作為目的本身而存在,」只有「理性的生命才可稱之為人」。進而,在第二處提及的尊嚴是這樣表述的:「在目的王國中,所有的事物要麼有一個價格,要麼有一個尊嚴」。何為理性生命的尊嚴就此通過比較「價格」,也即精明理性來獲得說明。
  • 主動捍衛生命尊嚴 生前預囑漸被北京市民接受
    記者3月31日從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了解到,目前,全國已有超過兩萬人籤署了生前預囑協議,希望在生命盡頭不再搶救,有尊嚴地離開。但由於傳統觀念,很多家屬並未遵守當事人生命最後時刻的選擇。專家建議,應開展緩和醫療,幫助患者在不創傷性搶救的情況下,有尊嚴地離開。  「生前預囑」,即人們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籤署的,說明在不可治癒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不要哪種醫療護理的指示文件。
  • 高以翔錄製節目猝死,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個重要
    生命本是最寶貴的,不論是如何努力的工作,都是應該以身體健康為前提。當我們在超負荷的工作時,也是對體力的一種透支。而人體的結構又是非常的脆弱,不論是車禍還是過於緊張的超負荷勞動,都會在觸不及防中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 學者:釣魚島是荒島,金一南:無知!它能劃出40萬平方公里海域
    金一南在《為什麼是中國》中寫道:從1971年至今四十多年的時間裡,日本對釣魚島一直沒有放鬆,一直在有條不紊的步步逼近,先是個人登島,建立燈塔,然後政府提出收購,又是個人提出購買,緊接著國家介入。金一南覺得,日本的野心很明顯,這些完全就是他們的國家戰略規劃,他們想通過長期部署,試圖一點點蠶食我國的釣魚島,最後妄圖將釣魚島「國有化」。金一南還認為,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下錯了棋,日本原想著趁中國力量還不是太強盛的時候,實現自己的野心,但他們卻沒有料到中國的發展如此迅速,日本侵吞釣魚島的野心也成了泡影。
  • 伊朗核科學家被暗殺 金一南:無底線無道德,觸犯國際政治底線
    伊朗方面會如何報復?中東局勢是否會因此進一步惡化?就相關話題,記者周宇婷專訪軍事專家金一南,敬請關注中國之聲國防時空《一南軍事論壇》。一南教授,您如何看待這種不宣而戰的暗殺行動?金一南:這種暗殺行動觸犯了國際政治的底線,觸犯了聯合國主權國家的底線,這種行為如果任其繼續下去的話,就沒法維持現有的世界秩序了。
  • 來論|讓生命有尊嚴的謝幕,需要專業化幫扶
    對於臨終患者來說,尤其如此,他們或是年事已高,或是病情惡化,醫學治療的手段和作用愈發局限,如何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才是最重要的事。人人都要面對死亡,死亡並不可怕,真正難以接受的是在痛苦、壓抑和後悔中離開。這本就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只是普通人很難有機會去真正思考,而身處其中時,卻又往往不知所措。
  • 「基因編輯嬰兒」之問:法律如何防範科技對人類尊嚴的威脅?
    關於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大元曾於2018年4月14日在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演講時發表過相關觀點,我們將部分重點內容摘錄於下,以供參考:在人類歷史上,我們正面臨著一個最大的考驗:是選擇堅持人類控制技術的文明發展史,還是要改變人類文明史,讓所謂的無機生命代替有機生命。
  • 《簡·愛》:關於尊嚴、生命和愛的理解和詮釋
    海倫·彭斯的死是簡·愛的一次重要成長經歷,她知道只有活著,才能完成生命中所有有價值的事,包括記住她所受過的苦,得到的愛,還有心底那些悲傷和絕望。在自己瀕臨死亡的絕境中,簡·愛與自己內心放不下的體面和尊嚴達成和解,換得了生命的延續。生命其實更像是一個不斷與自我和解的過程。
  • 人間還有多少北大包麗!尊嚴,永遠是女人最寶貴的東西!
    任何一個還把尊嚴當回事的女孩,面對這些讓人臉面盡失的行為,自然會果斷選擇一刀兩斷,抽身逃離。而可憐的包麗太軟弱,或許是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竟一次次屈從,任憑對方把自己踩在腳下,任意踐踏。身處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身處代表最高智商的人群,還有愛她的親朋好友,逃脫魔掌的辦法應該不難找到。
  • 活著被宣告死亡,生命尊嚴被蔑視
    (5月27日《安徽商報》)    從早晨5點45分被醫生宣告死亡,到上午9點多情緒激動的父親強行闖入了產房,卻發現女兒還在不停流眼淚,甚至還有微弱呼吸,這其間已經浪費了寶貴的3個多小時。及至拖至當日中午12點左右,專家風塵僕僕趕到醫院,立即投入搶救治療,又是近3個小時逝去。對於生命垂危的人來說,有多少3個小時可以等待?
  • 圓滾滾的身材雖然可愛,也讓貓咪失去了尊嚴
    鏟屎官的愛轉化為貓咪肚腩上肉肉的那一天,喵星人失去了作為一隻貓的尊嚴。曾經的他,跳上柜子不過是一蹬腿的事兒,可如今——貓:emmmm……我對自己的認識似乎出現了一點偏差。因為肥胖引起的病症(糖尿病等),貓咪不得不頻繁就醫,以前愛吃的小零食沒了,貓糧也被迫換成處方糧……孤高的喵星人就這樣因為肥胖,尊嚴盡失。所以,鏟屎官平時要控制好貓咪食量,平衡貓咪運動量和營養攝入。
  • 沉寂的生命也有尊嚴,他為植物人建「港灣」
    但目前,這裡的30餘張床位已經滿員,還有接連不斷的電話諮詢和等待床位的患者。  相久大,這家植物人託養中心的創始人,曾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  「我是一名醫生,看過太多生命從眼前流逝,我不願再看到因為無奈而讓一個家庭蒙上陰影,甚至支離破碎。」相久大說,「植物人的護理需要相對專業的團隊,長期居家護理給整個家庭帶來的壓力和考驗是巨大的,需要投入的精力也無法想像。比如吸痰,對於專業人員是個簡單的操作,但如果居家照護,家屬的操作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患者窒息,也許很快就會失去一條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