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一生好命?
佛說:
01
第一種:敢於認錯的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在世哪有不犯錯的,犯錯並不可怕,怕的是不會認錯。
懂得認錯的人,不會因為小事而斤斤計較,也不會因為害怕丟臉而否認自己的過失。
古語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人最大的知慧就是懂得認錯,懂得認錯的人就像水一樣,不爭名不奪利,知道自己的位置,在任何地方也能保持自己的本質。
正如作家黃佟佟說的:一個身段柔軟的人,在任何一個容器裡,都可以盛滿這個容器。
在人生道路上前行時,如果我們攜帶過多的自我,只會寸步難行,更別說輕巧轉身了。
懂得認錯的人,會拋開面子,卸下行囊,身輕如燕,挪騰自如地到達自己想要的境界。
人對自己最好的認知就是要有空杯的心態,懂得認錯,將自我放下,恰到好處地融入世界這個大熔爐裡,這樣才能真正到達自由的境界。
人生苦短,願你少些自我,多些豁達通透,用一種謙遜與敬畏的方式過自由自在的人生。
02
第二種:善於隱忍的人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故事雖短,但道理深刻。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草叫「尖毛草」,是草地之王。在春天,別的花草樹木都瘋狂增長,但尖毛草幾乎看不見有什麼增長,比草原上的其他野草都低矮。
正當人們對尖毛草感到無比失望時,情況一下子發生了逆轉。
一場大雨來襲,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拔地而起,每天以一尺半的驚人速度向上猛長,不到一個星期,就長到了一米六七,有的甚至達到了兩米高。
原來它不是沒長,只不過別的花草都是向上長,而它則是在向下長,不斷的索取養分和水分,將根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突然間爆發,瘋狂生長。
而有的人就像尖毛草,他們表面上看上去不動聲色,實際上背後付出了巨大努力,只不過在隱忍不發等待時機而已。
「忍」字頭上一把刀,人生可能最難面對的就是「忍」了。
在我們的人生路上,肯定會遇見許多令我們不開心的事,有時候可能使我們生氣至極。當我們生氣的時候,頭腦會暫時失去理智,也許會動口罵粗,甚至動手打人。
當然,人非聖賢,誰也不能時刻都保持良好狀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和修行,來慢慢調整自己,學會在大事臨頭時「忍耐」克制。
忍耐不是懦弱,而是莫大的勇氣。受到莫大的委屈,還咽得下這口氣,今後才會有機會出人頭地。
比你強的人,你沒有與其為敵的實力,不得不忍;不如你的人,比你更不怕失去,還是要忍。
在困難中磨礪自己,在痛苦中完善自己。前行的路,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放棄。
隱忍是為了尋找機會,機會一旦來臨就要毫不猶豫抓住。
03
第三種:懂得感恩的人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趨複雜,很多人說現在人心冷漠,人已經喪失了感恩之心。
所有對別人的好,似乎都已經成為了一種應該、成為一種必須。朋友之間如此,同學之間也是如此,甚至於親人之間也一樣。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也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中的一種物種而已,但為何我們只有我們人這個物種創造出了文明?
「人」是一種高級動物,我們和普通動物的最大區別就是我們有思維、有感情。所以,我們才被稱之為人。
為人者,懂孝道,知廉恥,更懂感恩!
一個不懂感恩的人,對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事都會怨恨。比如:
晴天時他會埋怨:「太陽這麼大,是不是要熱死我,為什麼不是雨天呢?」
雨天時則又發牢騷:「這麼冷,怎麼不出太陽呢?」
即使四季如春,還是會埋怨節氣不分明。
這種人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一個人、一件事是他需要感激的,因此總是在不停地抱怨、怨恨。
所以我們要儘量避免怨恨心生起,而消除怨恨最佳的方法,就是多從感恩的角度來看人和事。
人不可能離開萬物獨自生存,生活在天地之間,包括吃一口飯、喝一口水,甚至於呼吸一口空氣,都要感恩。能夠如此,怨恨心就會減少。
感恩是一種善行,我們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間萬物,並且要知恩圖報。
一個人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會感受到人生的美好。
感恩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這是一種福分。
04
第四種: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一天,老和尚攜小和尚雲遊四方 ,中途遇一條河,見一女子正想過河,卻又不敢過。老和尚便主動背該女子趟過了河,然後放下女子,繼續與小和尚趕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師父怎麼了?竟敢背一女子過河?
一路走,一路想,小和尚終於忍不住了問師父:「師父,你犯戒了,怎麼背女人過河呢?」
老和尚嘆道:「我早已放下,你卻還放不下!」
君子坦蕩蕩 ,小人常戚戚。心胸寬廣,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遠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
有人說:
生活中能夠拿的起放的下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天生豁達的人,另一種是經歷的磨難多了的人,心已經被磨的無所謂了、豁達了,所以才能放下。
但這世上誰又能真正拿得起、放得下呢?我們絕大多數畢竟都是平凡人......
人一旦有了感情,就會對情放不下;有了錢,就對會財放不下;有了職位,就會對權放不下......
有時候就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東西太多,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不舍,所以才會不那麼容易做到拿起、放下。
我不得不承認,能「放得下」人太少,但人生不就是一場修行麼?
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而能力與智慧都是後天都可以慢慢培養的。
要做到「放得下」,就要有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生活簡簡單單就好,凡事盡心努力即可,不需過分執著追求;得到的及時珍惜,得不到的懂得放手;常以微笑示人,不要太計較得失;無論是錦衣玉食還是布衣糟糠,都以平常心對待。
人生不多短短數十載,何苦為難自己,為難別人,還不如放下的好!
05
人生,哪有事事如意,生活,哪有樣樣順心。
所以,不和別人較真,因為不值得;不和自己較真,因為傷不起;不和往事較真,因為沒價值;不和現實較真,因為要繼續。
因為善良,所以寬容。
生命太短暫,哪有時間遺憾,一分鐘都不要留給那些讓你不快的人或事。
敢於承認錯誤、能夠隱忍、懂得感恩,能拿的起放的下,這樣的人一生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