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鄧巴數字」

2021-01-20 上工

人到中年,當我靜下心來回想過去,突然發現,有些過去很談得來的同學、戰友和朋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失去聯繫了。屈指一算,同學、戰友和朋友每周基本都聯繫的也就那麼幾個人,每月都聯繫的也不超過二位數。同學、戰友和朋友失去聯繫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客觀上由於空間距離的原因和忙於各種事物忽略了聯繫,主觀上主要是興趣愛好和價值觀的差異讓相互聯繫的理由越來越少。有些朋友儘管久不聯繫,一旦聯繫上仍能一見如故,究其原因是價值觀相似的緣故。

漫漫人生路,有些人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彼此的內心,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能走進內心的人不多,一定要珍惜。走散了就散了,不必惋惜!散了說明哪些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當初能走在一起可能是自己對朋友有用或者當時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相似。郊縣有一位教育局長從崗位上退下來以後患了抑鬱症,原因是在位時電話天天應接不暇,退下來後很少有人聯繫,心理落差太大造成的。這種現象在一些官本位思想嚴重的領導身上較常見。有一個區的政法委領導和區委領導吵架,政法委領導對區委領導說:我平時尊重你是尊重你這個領導崗位,不是尊重你本人。這句話充分說明,走散了的原本就不屬自己。市紀委一個曾經和我在一個大鋪上睡過覺的戰友說過一句我認為很有道理的話,他說,三十歲以前的朋友到現在還經常聯繫的,這個人一定是可靠的朋友。

說了半天還沒有提到「鄧巴數字」,既然以上啟示來自「鄧巴數字」,那就不得不說說什麼是「鄧巴數字」。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20世紀90年代根據社區調查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即150定律(Rule Of 150)。羅賓·鄧巴認為:人類的社交人數上限為150人,精確交往深入跟蹤交往的人數為20人左右。所謂150人是指每年最少保持一次聯繫的人數,這一數字是人們擁有的、與自己有穩定私人關係的朋友數量,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朋友圈。150定律讓我有兩點啟示:其一是人的朋友圈有限,要注意淨化。要經常與充滿正能量的人交往,遠離滿身負能量的人。吸收正能量可以讓你快樂滿滿、幸福滿滿;接觸負能量只會給你帶來煩惱和痛苦。其二是在信息社會高度發達的時代,要重視每個人的影響力,因為一個人可能會影響到150個人,這個數字不可小覷。

世界永遠年輕,我們終將會老去。中老年人常常會出現莫名的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是中老年人最恐懼的事情之一。作為一名臨床醫生,從醫學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建議人到中年以後要逐漸重視心理問題,特別是退休以後,要適時擺正位置,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優化自己的朋友圈,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健康、快樂地生活。


相關焦點

  • 「鄧巴數字」真實嗎?
    鄧巴數字想想,有多久沒有和自己高中時最好的同學聯繫過了鄧巴數字!對,這個數字就是鄧巴數字,根據提出這一定律的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鄧巴命名。具體的解釋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足夠幸運,我們能擁有5個「核心」人物組成的一個內部圈子,以及有10到15個親密的朋友和家庭成員組成的一個圈子。最後,由剩下的100多人組成一個圈子,他們可以與我們維持有意義的聯繫。
  • 神奇的鄧巴數字——150定律(Rule Of 150)
    「鄧巴數字」:是什麼鄧巴指出,人的大腦認知能力有限,所提供的認知能力只能使一個人維持與大約150個人的穩定人際關係,這一數字是人們擁有的、與自己有私人關係的朋友數量。「鄧巴圈」從生物學上來說,「鄧巴數字」體現著人類大腦對於關係的承載能力,當超過150個社交節點時,大腦皮層將會無法有效的覆蓋原有節點,導致部分節點流失,從而始終保持150節點範圍。
  • 警惕社交金融領域的「鄧巴數字」陷阱
    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家Robin·Dunbar提出的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認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關係的人數是148人。正如Path聯合創始人、執行長Dave·Morin所說:「無論科技怎樣進步,我們終歸都只是人,都逃不開人類的極限。」但是,在諸如Facebook、人人網等網絡社交媒體上,一個人的好友數可遠超過150,在微博平臺上,粉絲數達到千萬級也並非不可能。
  • 巧用鄧巴數字,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順便科普一下,150這個數字有一個名字,叫做「鄧巴數字」,是由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的,所以這個數字又叫「鄧巴數字」。鄧巴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的來源」。
  • 人類逃不過鄧巴數字 社交網絡也一樣?
    「鄧巴數字」是一組衡量社交關係的數字,為牛津大學教授羅賓·鄧巴所提出。作為一名學者,鄧巴如今卻在矽谷聲名鵲起,軟體工程師和設計者紛紛將他們的想法建立在鄧巴數字之上。如Path創始人莫林就認為,人類逃不出鄧巴數字,其每個人最多只能添加150名好友的規則,就來源於此。
  • 鄧巴數字
    一些研究人員採用了其他方式來衡量人類社交圈子的規模,他們得出的結果有別於鄧巴數字。人類學家拉塞爾·伯納德(RussellBernard)與網絡科學家彼得·基爾沃斯(PeterKillworth)進行的系列研究表明,社交網絡人數的均值為291人。另一篇發表於《美國統計協會期刊》的論文給出的數字是611人。在社交網絡開發者中,也有人將鄧巴數字視為一種障礙。
  • 漫談玻璃隕石市場看好
    漫談玻璃隕石市場看好 近年來,中國己躋身於世界上少數幾個對隕石開展綜合研究的國家,期望在隕石中尋找到更多外星生命的痕跡。同時,隨著當代各國對於隕石研究的需求和隕石能量體驗應用的推廣,隕石的收藏價值越來越被重視。尤其那些品種稀 少的玻璃隕石,受到市場的追捧,收藏價格也是一路飆升。
  • 劉大禾教授來市婦聯講輻射漫談啦!
    劉大禾教授來市婦聯講輻射漫談啦!THE END微信ID:sgfulian長按二維碼,關注韶關婦聯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劉大禾教授來市婦聯講輻射漫談啦
  • 漫談碳在生物圈內的循環
    漫談碳在生物圈內的循環          陳祖驥    所有生物以及它生存的環境,構成一個生物圈,碳元素在這個生物圈內不斷循環。碳在循環過程中總是以單質、有機物和其他化合物的形式不斷生成和轉換。
  • 【漫談馬克思小課堂】第四講:什麼是辯證唯物主義?1分鐘給你標準答案
    ……如果你對回答這些問題還沒有十足把握,「漫談馬克思」小課堂不能錯過!一系列由權威專家把關、匠心手繪的短篇動畫,集生動有趣與理性客觀於一身的知識漫談,帶你1分鐘GET一個知識點!戳頂部手繪動畫↑↑ 1分鐘GET辯證唯物主義在哲學發展的歷史中,始終貫穿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鬥爭,同時也交織著辯證法和形上學的鬥爭。
  • 《袁亞湘院士:數學漫談》科普報告
    3月14日,國際數學節,也稱「圓周率日」,即π日,袁亞湘院士將在這一天給大家漫談數學。此報告主要面向大中小學生。觀眾如有特別想了解的內容,請於3月14日前回復在下方留言區內。主講專家將傾聽大家的反饋,並在報告中談及大家普遍感興趣的內容。機會難得,歡迎大家踴躍留言!
  • 零起步學習 電源知識及技術漫談第三期
    第三期《電源知識及技術漫談》今天與大家見面了。在過去的兩期文章中,我們主要向大家介紹了有關電源外觀、銘牌、工作原理等知識,同時,我們還對電源內部的各個部分電路做了大體的介紹。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主要把電源內部的各個部分電路做詳細的介紹。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的是EMI濾波電路。
  • 漫談地球科學丨文稿
    作者:劉嘉麒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本文節選自宣講家網獨家文稿 《劉嘉麒:漫談地球科學》
  • 由「鄧巴數字」引申,如何避免社交產品走上歧路?
    下面讓我們拋開市場層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社交網絡,通過鄧巴數字和鄧巴圈,我們思路會很清晰,再來看一副圖。
  • 近代量子理論若干專題漫談
    近代量子理論若干專題漫談共分為15個專題:複雜Hamiltonian系統定態問題求解三種新方案量子測量的理論基礎、廣義測量——量子測量理論幾點附註守恆量準表象方法與磁場能譜計算問題的系統全面求解
  • -氣體滅火漫談
    詳見:神秘的飽和蒸汽壓-氣體滅火漫談!注2:內貯壓系統的啟動瓶組和外貯壓系統的驅動瓶組(動力瓶組)均採用氮氣,依前述可知,可採用壓力表檢測洩漏。
  • 由「鄧巴數字」引申,如何避免社交產品走上歧路?-虎嗅網
    下面讓我們拋開市場層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社交網絡,通過鄧巴數字和鄧巴圈,我們思路會很清晰,再來看一副圖。
  • 薛丁格方程與粒子的衍射、幹涉現象漫談
    薛丁格方程與粒子的衍射、幹涉現象漫談司今(jiewaimuyu)
  • 王元院士漫談哥德巴赫猜想
    王元在作完題為《漫談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後給數學愛好者籤名 。王林/攝 「我勸大家現在不要去做哥德巴赫猜想,還是把基礎打好。 近日,在一項面向公眾的活動中,數論學家王元院士發表了題為《漫談哥德巴赫猜想》的演講,並向熱衷於證明這一猜想的數學愛好者提出建議和忠告。 王元表示,關於哥德巴赫猜想,報紙、電臺和電視上都介紹了很多。「但報紙上的宣傳也好,群眾的理解也好,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學的。」王元說。
  • 學易心得之漫談五行火
    漫談五行之火大家都認識火,火是文明的象徵,人類主動用火那一刻,代表著人類文明的開始。在野外生存中,生火是必備技能。直到現在火對於人類來說依然重要,離開了火,我們無法想像該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