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碎片與航天安全丨預告

2020-08-01 高山大學


空間碎片與航天安全丨預告

高小山說

「科學公益直播」從1月29日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9位導師為大家進行了公益科普,在線學習量達1863萬人次。

2020年8月1日20:00,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劉靜將帶來主題為《空間碎片與航天安全》的公益課程。

劉靜老師參與了編著《空間碎片》一書,是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環境和資料庫組中國代表,並曾任該組主席;作為聯合國外空長期可持續性工作組空間碎片和空間操作以及協作態勢感知專家組專家,連續7年代表中國參加外空規則談判。

此次課程內容包括:


1. 空間碎片/太空垃圾是怎麼產生的?

2. 空間碎片有多少?如何監測軌道?

3. 航天事業的發展為什麼反而成為了航天安全的最大挑戰?

4. 如何保護外空環境的潔淨?

5. 怎樣躲避空間碎片碰撞?




掃碼預約看直播

空間碎片與航天安全丨預告

相關焦點

  • 我國開始建造最先進的大型空間碎片望遠鏡
    一臺重達8噸且精度高、光力強、目前我國最為先進的空間碎片探測望遠鏡「65釐米空間碎片探測望遠鏡」,7月30日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儀器研製中心的車間裡進入製造階段。該望遠鏡的建成將提高我國針對空間碎片和人造衛星觀測的精度,對確保航天安全、保護空間環境等具有深遠意義。
  • 《魔獸世界》7.2奇怪的空間碎片獲取方法
    ­  魔獸世界7.2版本的奇怪的空間碎片要怎樣獲得?奇怪的空間碎片有什麼作用?還不清楚魔獸世界7.2版本奇怪的空間碎片獲取方法和作用的小夥伴們抓緊時間跟上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奇怪的空間碎片可通過碎片賭博開箱子獲得,作用是將你傳送不同的次數,冷卻時間3秒。說明非常簡單,其實就是連續閃現,但是要找對方向才行。
  • ...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掛牌成立 將跟蹤近2萬塊「太空垃圾」
    隨著空間技術的進步,人類利用太空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空間碎片。據統計,每周都會有數十次太空飛行器與空間碎片的危險交會事件。本月8日,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在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正式成立,該機構將為保障我國太空飛行器在軌運行中,避免和「太空垃圾」發生碰撞,保障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 NASA:24塊印度衛星碎片將飛越國際空間站軌道最高點
    (觀察者網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吉姆·布裡登斯廷表示,印度上周進行的反衛星武器實驗製造了大量軌道碎片,直接威脅國際空間站安全。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4月2日報導稱,布裡登斯廷1日表示,印度在3月27日進行的反衛星武器實驗過程中製造了至少400塊衛星碎片,這些碎片中只有大概60塊較大(10釐米及以上)的可以被追蹤,其中有24塊碎片將飛越國際空間站軌道最高點,這讓國際空間站在10天內被擊中的風險增加了44%。
  • 與朋友一起潛行 《冥河:暗影碎片》合作模式預告
    與朋友一起潛行 《冥河:暗影碎片》合作模式預告 時間:2017-03-03 21:44:30 來源:3DM新聞組-pannds
  • 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舉行2020年度工作總結會
    2月2日,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以下簡稱碎片中心)舉行2020年度中心工作總結會。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重大科技任務局局長於英傑視頻參加會議。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一司熊攀處長、祁海明調研員;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李亮主管;國家天文臺趙公博副臺長、歐雲紀委書記、趙剛研究員、郝晉新研究員、薛隨建研究員,以及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及代表參加會議。
  • 空間碎片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還有爆炸隱患
    而大量被遺棄的火箭碎片、太空垃圾和各種人造的物件,交集在一起,讓人類膽顫心驚,特別是航天人更加苦惱不已。人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客觀現實:越來越多的廢棄物體聚集在近地空間,碰撞的風險增加——隨著物體的墜毀和破碎,又惡性循環地產生更多的空間碎片。
  • 人類首次在白天對空間碎片進行雷射檢測
    地球上的雷射用於測量上方高處的空間碎片的位置,提供有關如何避免空間碰撞的重要信息。迄今為止,該技術一直存在致命缺陷。OGS是泰德天文臺的一部分,它位於特內裡費島火山島上海拔2400 m,用於開發空間以及空間碎片和近地天體測量和量子通信實驗的光通信系統。一段時間以來,雷射只能用於在幾小時的黃昏期間測量太空碎片的距離,此時地球上的「雷射測距」站處於黑暗中,但高空的碎片仍在沐浴在太陽的最後一縷光線中。就像在夜晚人們能清晰看到月亮一樣,從黑暗的有利位置反射太陽光時,更容易發現太空碎片。
  • 明天,這裡給你關於地理空間的三重想像
    時過境遷,有很多情境和情愫都無法回到原點,再次反身時藝術家李勇被重重地理空間所串聯起來的記憶吸引。此次展覽猶如一次從幼年到少年再到成年的時空輾轉。《郊區的文學——地理空間的三重想像》李勇個展預告開幕時間丨Opening time:2019.09.28,下午16:00展期丨Duration:2019.09.28——2019.10.27地址丨Address:重慶兩江新區星匯兩江藝術商業中心三區星匯當代美術館1-2樓藝術家丨Artists:李勇Li Yong
  • 其實,75%以上的空間碎片的狀況未被探明
    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的探測器--地球表面上方大約36000公裡(22370英裡)的空間區域--負責提供一系列重要的導航、通信和氣象服務,可能會受到太小或太暗而不易追蹤的碎片的威脅。新的調查重點是地球上空3.6萬公裡左右的地球同步空間的碎片,這是英國華威大學和國防科技實驗室合作的DebrisWatch的一部分。
  • SpaceX總裁:「星船」還可用來清理空間碎片
    太空探索公司總裁兼營運長肖特韋爾 【《今日航天飛行》網站10月27日報導】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總裁兼營運長肖特韋爾稱,除了月球和火星人貨運輸這一更廣為人知的用途之外,該公司下一代「星船」飛行器還有望用來清除地球軌道上的太空碎片。
  • 新的調查發現75%以上的空間碎片的狀況未被探明
    新近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認為人類對高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威脅性碎片的跟蹤不夠密切。在地球同步軌道上運行的探測器--地球表面上方大約36000公裡(22370英裡)的空間區域--負責提供一系列重要的導航、通信和氣象服務,可能會受到太小或太暗而不易追蹤的碎片的威脅。人類技術進步的不懈努力,似乎不可避免地要為我們沿途徵服的自然環境付出沉重的代價。
  • 地球周圍遍布過億空間碎片 「天眼」監測避免衛星「剮蹭」
    ■現狀  密集三個軌道  過億空間碎片  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副主任劉靜介紹,目前地球周邊大於10釐米的空間碎片數量超過2萬個,大於1釐米的空間碎片超過20萬個,空間碎片的總數量超過1億。  這些空間碎片主要密集分布在地球周邊的三個軌道:距地距離在2000公裡以下的LEO區域、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區域和20000公裡的中高軌區域,其中在距地球600公裡至1000公裡的位置最為密集。  空間碎片從何而來?
  • 航天時事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5月15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並在此舉行了歡迎及交接儀式。後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人員將對返回艙試驗艙帶回的相關數據及空間實驗成果開展進一步採集和研究分析。(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開發和製造的面向中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
  • 國際空間站即將採取規避動作 躲避未知空間碎片
    本周二,美國宇航局宣布國際空間站需要採取避讓動作,從而躲避「一塊未知空間碎片」。美國宇航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出于謹慎,遠徵63號機組人員將重新安置到他們的聯盟號太空飛行器上,直到碎片經過空間站」。美國宇航局管理員吉姆·布裡登斯廷報告說,這次機動燃燒順利進行。
  • 人類產生的太空垃圾這麼多,如何才能減少空間碎片的碰撞風險?
    隨著人類將視野擴展到地球以外,並開始考慮延長持續時間的空間任務,可持續性需要發射更多的太空飛行器,從而增加與現有空間碎片太空垃圾相撞的風險。清除這些殘骸碎片的一種方法是用「拖車拖曳」將其拖到安全區域。在《歐洲物理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中,來自巴西巴伊亞州費拉德桑塔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對「拖車拖曳」清理空間碎片的複雜會合動作進行了模擬。
  • 科技日報:太空治理中國不能缺席,航天立法要加快推動
    毋庸諱言,這嚴重阻礙了太空活動的安全、有序和可持續發展。  核心技術無法滿足需求,國際合作缺少頂層設計  太空垃圾一直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現實中,這些空間碎片已經給在軌太空飛行器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到2018年底,國際上超過16顆衛星因碎片撞擊而「身亡」或出現異常。
  • 早報超有料丨紀錄片《鐵榔頭》發布最新預告 宋祖兒珍珠妝化身小...
    早報超有料丨紀錄片《鐵榔頭》發布最新預告 宋祖兒珍珠妝化身小美人魚 時間:2020.05.2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有料妹 分享到:
  • 美航天司令部開始提供更準確的碎片跟蹤數據
    【《航天新聞》9月24日報導】幾位官員告訴《航天新聞》,美國航天司令部從9月24日開始提供更加準確的太空中物體位置和潛在相互作用數據,從而可有助於預測涉及太空垃圾的碰撞事件。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第18空間控制中隊中隊長索裡斯中校9月24稱,該中隊眼下正在就美國軍方跟蹤的約2.5萬個空間物體提供「更加有用」的數據。第18空間控制中隊負責美國天軍的天域感知任務。 地球軌道上的物體絕大多數都是碎片。索裡斯說,在美國航天司令部跟蹤的2.5萬個物體中,只有約3200個是在用衛星。
  • 日本航天比中國發展還要快?螺旋等離子發動機問世,被寄予厚望!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近年來,我國在航空航天所取得成績舉世矚目。不過,我們的老鄰居日本在此領域的發展同樣絲毫不遜於我國,尤其是近日來「隼鳥二號」太空飛行器釋放三枚機器人,成功登陸小行星「龍宮」尤其引人奪目,實現了人類航天史上又一重要裡程碑,可以說走在了世界的創新性航天技術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