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能量波動出現新測量方法,用光學顯微鏡能「看到」能量轉換!

2020-12-04 DeepTech深科技

能量的轉換,能夠解釋從細胞活動到火箭上天的各種過程。在一個過程中,在細分的情況下,能量從一個系統中提取出來,並在另一個系統中使用,再在過程中以相同或不同的形式轉移到別的地方。

最近,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 (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和馬裡蘭大學學院市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研究人員在《自然——物理學》(Nature Physics)雜誌上發表了一種測量自由能的新方法。通過用顯微鏡跟蹤和分析單分子或其他微觀研究對象的能量波動或構型, 該方法將比已有的方法在微觀層面的研究中更具普適性。

圖 | 研究中構建的自由能「地形圖」(圖片來源:Nature Physics)

論文作者 David Ross 表示:「自蒸汽機問世以來,科學家們通過分析系統中自由能的轉換來理解複雜的系統。在編碼或設計蛋白質以及其他的單分子系統的工作中,這一理念將依然適用。在微觀層面進行測量並不簡單,我們這次開發新方法對解決這個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通過測量系統發生改變時內部自由能的變化, 科學家便能在不跟蹤研究每個組成個體的情況下計算出系統接下來會怎樣變化。

在以前方法中, 科學家使用微型力傳感器拉動蛋白質或 DNA 分子, 就像拉伸或壓縮一個微型彈簧, 來測量系統放出能量時力和位置的變化。但這種力傳感器會干擾原本的微觀系統, 不能被用以研究不直接涉及位置變化的自由能轉換。

而這次的新方法通過用光學顯微技術跟蹤微觀系統的變化,進而在不需力傳感器的情況下就能對系統內的自由能進行分析。這將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圍觀系統的內部工作,包括病毒或細胞等生命系統內的各種過程, 如能源攝入、化學反應和維持細胞生存的分子活動。

圖 | 位於微觀層面能量階梯上的兩個 DNA 分子。階梯會對 DNA 分子施加限制, 一般 DNA 分子大多會」下樓」以減少能量, 但有時它們也會在有能量波動的時候「上樓」。(圖源:Nature Physics)

NIST 的合著者 Elizabeth Strychalski 表示:「在分析自然系統時, 通過更好的測量自由能在微觀層面的微小波動, 我們將能更好地理解並最終操縱這些波動。」

在研究從高能狀態開始的微觀系統時,隨著系統因周圍分子連續碰撞而進入「鬆弛」(弛豫)狀態, 系統的性質也會發生顯著的波動。在論文中被稱為弛豫波動波譜法 (ReFlucS,Relaxation Fluctuation Spectroscopy) 的新方法中,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這類波動來計算自由能的變化。

圖 | 顯微圖像顯示 2 個 DNA 分子在「能量樓梯」上運動。豎直白線代表「樓梯」不同的「階」,也就是一個特定的能級。鋸齒狀的白色線代表分子的運動軌跡。字母標記了同一分子在每分鐘所處的位置。大多數位於右上的分子會「下樓」,而在左下的分子則是在上了兩「階」後又下了兩「階」。(圖源:NIST)

在 DNA 分子的例子中,分子被限制在一個類似樓梯的微觀空間。在讓其「上樓」時, 分子位於「樓上」部分的壓縮程度需比其位於「樓下」部分的高,因此位於「樓上」部分的分子將具有更高的自由能。在實際操作中,研究人員通過施加電場將 DNA 分子推到「樓頂」,隨後關閉電場, 再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分子的運動。

為了保持平衡,DNA 分子一般會在電場移除後減少攜帶的自由能並「下樓」, 但由於是在微觀層面上的波動,它們偶爾也會回到更多自由能的狀態而「上樓」。通過分析 DNA 分子的運動, 研究人員便能獲得有關系統自由能的信息,比如在不同的位置有多少自由能以及哪裡的能量高哪裡的能量低。

NIST 的論文合著者,Samuel Stavis 表示:「該方法能為研究者提供此前研究自由能時無法獲得的信息。」

相關焦點

  • 有人認為不用光,用其他方法去測量粒子就能測得準,是真的嗎?
    有不少網友對海森堡測不準定理嗤之以鼻,認為這是由於他在用光測量的前提下得來的理論。這些而認為只要不用光去測量,用「其他」方法去測,就能夠測準。我很理解這種人的想法。它們認為光是有能量的,用其他沒有能量的方法,就不會對粒子造成擾動,所以就準確了。
  • 英媒:科學家們發明新方法 可測量高能「熱電子」能量
    但科學家一直無法測量那些電子的能量,致使對它們的利用受限。珀杜大學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分析這些能量的方法。「熱電子的理論模型很多,但關於它們長什麼樣從未有過直接實驗或測量,」珀杜大學鮑勃和安妮·伯內特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學特聘教授弗拉基米爾·沙拉耶夫說,他在這項合作研究中負責珀杜大學團隊。
  • 光學顯微鏡的主要觀察方法之螢光觀察
    螢光顯微鏡是利用螢光特性進行觀察、成像的光學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病理學、遺傳學等各領域。螢光標記的方法非常多,可以直接標記(比如使用DAPI標記DNA),或利用抗體抗原結合特性進行免疫染色,也可以用螢光蛋白(如GFP,綠色螢光蛋白)標記目標蛋白,還可以用可逆結合的合成染料(如Fura-2)等。
  • 中國科大在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與能量轉換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方面...
    中國科大在激發態載流子動力學與能量轉換過程的微觀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新進展 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研究凝聚態體系基態的物理性質已經較為成熟
  • 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電子顯微鏡能看到多小的粒子?
    因為光學望遠鏡的解析度只有200~300nm,一般病毒大小在幾十到100nm之間;而原子尺寸在0.1nm,就更看不到了。現代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數在300萬倍左右,是光學望遠鏡的約1500倍,最小解析度約0.2nm,因此勉強可以看到原子大致的樣子,但只是一個的較為模糊的圖像,看得並不很清楚。原子放大了300萬倍有多大呢?
  • 放大多少倍可以看到原子核,電子顯微鏡能看到多小的粒子?
    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就是那種經典傳統看細菌的望遠鏡,放大倍數最高只能達到1600~2000倍,不要說看原子,就是看病毒也無法看到。因為光學望遠鏡的解析度只有200~300nm,一般病毒大小在幾十到100nm之間;而原子尺寸在0.1nm,就更看不到了。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最小的東西是什麼?怎麼樣才能看到原子?
    另外歷史告訴我們,其實早在戰國初期,墨家創始人墨子就發現了光的反射規律,成為了最早的光學理論。早在17世紀,關於這個問題,出現了兩種聲音:波動說和粒子說。1925年,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提出了所有物質都具有波和粒子的二象性的理論,即所有物體都是波和粒子。隨後,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等科學家建立了量子物理理論,充分拓展了人類對物質性質的認識。
  • 光學元件及其測量技術
    原子力顯微鏡的測試結果如圖二。,薄膜中容易產生節瘤缺陷和高溫成膜導致的微觀結晶顆粒的存在,難以製備出高質量雷射薄膜,限制了薄膜的雷射損傷閾值的提高。而離子束反應濺射鍍膜技術,在接近常溫下成膜,可以獲得無定形態微觀結構的薄膜,;而且能將光學吸收降到最低的水平。 我們用離子束反應濺射沉積設備製備了氧化鉿和二氧化矽雷射增透膜,並對此薄膜進行了光學性質、結構特性以及雷射損傷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用雙離子束反映濺射沉積的雷射薄膜不僅膜層緻密,而且具有極低的散射和吸收,均勻的非晶結構,雜質缺陷少,雷射損傷闞值高。
  • 重大突破:電子顯微鏡拍出細胞彩照!
    在電子顯微鏡下,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電子顯微鏡能幫助我們觀察微小的病毒、細胞超微結構,但它只能得到黑白的灰度圖片。而在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種新技術,使得「用電鏡拍彩照」成為了可能。他們用特殊染料標記樣品,得到了多色的電鏡成像,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 顯微鏡放大40億倍,能看到什麼?盧瑟福100多年前看到了原子核!
    光學顯微鏡是我們進入微觀世界的必備工具,但它卻不是萬能的,根據它的光學結構與可見光波段的波長範圍,它的的極限放大倍數是有限的!光學顯微鏡的極限放大倍率顯微鏡的放大倍率是由不同的物鏡和目鏡組合決定的,但極限放大倍率卻和物鏡目鏡沒啥關係,這和肉眼可視的可見光範圍是相關的,一般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率可以用如下經驗公式展現:
  • 能量轉換材料與技術
    基於此,能量轉換的概念應運而生,即能量在數值上是相等的,可以從一種形式的能量轉變成另外一種或幾種形式的能量,例如電能、熱能、化學能和機械能的相互轉換、光能和電能的相互轉換等。而這些能量的轉換是通過能量轉換材料和相應的技術來實現的。根據能量轉換原理製備的具有特殊功能元器件的材料稱為能量轉換材料。
  • 光學顯微鏡的發展歷程
    光學顯微鏡(簡稱顯微鏡),顧名思義是一種通過光學放大成像,顯示物體微觀結構的一種光學儀器,它由一個或多個透鏡通過組合構成。
  • 老品牌【Z軸測量顯微鏡】【高溫金相顯微鏡價格】使用壽命長WeeTor...
    老品牌【Z軸測量顯微鏡】【高溫金相顯微鏡價格】使用壽命長WeeTorOptic公司主要產品有: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相襯顯微鏡、體視顯微鏡,視頻顯微鏡、測量顯微鏡、立體顯微鏡、讀數顯微鏡以及計算機圖像分析軟體和顯微鏡測量軟體、光學儀器配件等各種精密儀器。
  • 光學巡禮|了解奧林巴斯顯微鏡價格背後的秘密
    2、用顯微鏡可以觀測到什麼? 用顯微鏡能觀測到的物體,究竟微小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來說,奧林巴斯顯微鏡價格越高,也意味著擁有更大的放大倍率。 奧林巴斯的光學顯微鏡能夠看到小到0.2微米的物體,也就是大約0.0002毫米大小的物體。如果人眼能看到的東西被認為是1倍,那麼光學顯微鏡就可以看到比它小1500倍的東西。
  • 【測量金相顯微鏡】型號【光學工具顯微鏡】價格WeeTorOptic
    【測量金相顯微鏡】型號【光學工具顯微鏡】價格WeeTorOptic公司主要產品有: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相襯顯微鏡、體視顯微鏡,視頻顯微鏡、測量顯微鏡、立體顯微鏡、讀數顯微鏡以及計算機圖像分析軟體和顯微鏡測量軟體、光學儀器配件等各種精密儀器。
  • 顯微鏡光學系統介紹及設計方法(一)
    光學顯微鏡是最古老的光學儀器之一,用於產生微小物體的放大視覺圖像。1600年代初,荷蘭的詹森兄弟發明了第一臺帶有物鏡和目鏡的複合顯微鏡。
  • 光學元件表面缺陷檢測方法研究現狀
    另外, 還有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觸針式表面輪廓儀等儀器直接對元件表面疵病進行檢測, 這些方法根據原理的不同有著各自的特點。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光學元件常用的缺陷檢測方法。目視法:作為一種最原始的檢測方法, 當前仍然在國內光學元件檢測上廣泛應用。
  • 綜述:細胞外泌體顆粒表徵測量技術新進展
    然而,測量技術手段的局限限制了外泌體在這些領域的研究進展。所以,在這篇文章中,總結了外泌體的純化方法,比較了現存各種外泌體測量技術,重點介紹了一種新的測量技術,納米微粒追蹤分析術,在外泌體尺寸和表徵研究中的應用。   1. 外泌體提取及方法學評價   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一種方法能同時保證外泌體的含量、純度、生物活性。
  • 徠卡顯微鏡下的材料微觀結構竟然美到令人窒息
    有沒有「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呢?可是你絕沒想到,這是混凝土橫截面的表面顆粒成分分析圖片。用肉眼看,只不過是灰不溜秋的一塊混凝土。這就是用DVM6數碼徠卡顯微鏡拍下的美圖,絕對沒有P,真實再現微觀世界,只有超景深的徠卡顯微鏡才能讓掩藏在混凝土中的美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美!再看這張照片,藍寶石?翡翠?瑪瑙?是珠寶家族聚會嗎?滿眼的珠光寶氣。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常用公制單位
    比較複式光學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之間的差異字母「 e 」經過複式光學顯微鏡轉換後之影像如何計算視野直徑及各鏡頭下之放大倍率如何計算鏡頭下各細胞及標本之實際大小>依序寫出使用複式光學顯微鏡觀察之步驟光學顯微鏡鏡頭的保養方法油鏡的使用方法及使用之後如何去除鏡頭及玻片上的油概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