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知識點」。今天,我們來聊聊「輪刮眼眶」。作為眼保健操的經典動作,它一定能喚起你的青蔥回憶。雙手握成拳狀,為睜大的雙眼打好掩護——一邊和偷笑的同桌對視,一邊打探著巡邏主任的動向。孩提時期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在腦洞大開的網友口中,「輪刮眼眶」早已有了更生動的含義。《三國志》中,士別三日,飽讀詩書的呂蒙讓魯肅刮目相看。所以,「輪刮眼眶」作為刮目相看的高級進階版,用於形容飛越性的進步和讓人驚豔的蛻變。
而長安汽車的品牌向上歷程,足以用「輪刮眼眶」來形容。時間倒退至10年前,要是有人提起長安,你想到的一定是長安福特、長安鈴木、長安馬自達等合資品牌。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長安自主板塊的車型,要麼是長安之星一類的商用車,要麼就是奔奔之類的微型車,非此即彼。簡單來講,想要找一款上得了臺面的車,難!
更為骨感的是,合資品牌的光環也無法照亮黯淡的長安,它們甚至還搭上了自己的「錢途」。一說長安福特,人們眉頭緊湊,長嘆道:「百年福特毀於長安!」;一說長安鈴木,便是鈴木退出中國。
並且與長安分手後,鈴木一路起飛,發展相當迅猛;一說長安標緻雪鐵龍,又是宣布解散和股份出售;一說長安馬自達,就是慘澹的月銷,可憐巴巴的堅守。
但我們都知道,沒有永恆的倒黴蛋,只有不向上的品牌。合資品牌的衰落,其實也警示著長安的自主板塊重整旗鼓。
從2012年的逸動和2014年的CS75開始,消費者對長安的接受度開始逐漸提高。一方面,長安汽車設計上的進步,消費者看在眼裡,記在心中。
但另一方面,坦率地講,改進後的設計仍然談不上漂亮,甚至給人一種「模仿+拼湊」的感覺。消費者的質疑和吐槽直擊要害——長安汽車缺少屬於自己的東西。
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東西?2018年,長安汽車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首次面向中高端市場的PLUS系列,以高度原創的設計,拔高了長安汽車的品牌調性。
同時,車型的內在素質緊跟設計的腳步,讓「好開」和質感並行不悖。可以說,在長安品牌向上的歷程中,每一個零件都具有責任感,不甘拖後腿。
而在2019年,長安汽車啟用了全新的扁平化Logo。於是,一場大步流星的個人奔跑秀開始了。速度很快,請千萬別眨眼。
今年3月,UNI-T破空而出,以長安史上的巔峰設計和卓越的整體品質,實現了自6月上市以來「4個月連續銷量破萬」的斐然成績。
今年上半年,據乘聯會的統計,吉利以53萬輛的成績穩住了領頭羊的地位。而長安以42萬輛超過了長城的39.5萬輛,晉升為第二名。同比去年,吉利下滑了19%,長城下滑19.95%,而長安增長了6.64%。
在經濟走勢低靡的2020年,這樣的同比增長難能可貴。到了11月,長安的腳步邁得更開了,長安汽車的高管大片出圈了。
你以為高層領導們總是西裝革履、不苟言笑?但在宣傳照中,他們帶著逛公園般的親切感,帶著「去油膩化」的年輕態,仿佛下一秒就可以和你嘮嘮家常。擁抱青春系玩家,長安就是這麼會玩!
在之後的發布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正式宣布,長安將攜手華為和寧德時代聯合打造一個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首款產品已經完成了前期研發工作,即將進入量產階段。
這個消息夠燃,夠料,夠重磅。首先,華為的入局首秀,寧德老大的加持,這個令人興奮的聯盟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其次,有別於WEY、領克、星途等發展高端燃油車的玩法,長安選擇了和東風嵐圖、北汽ACRFOX相似的路線——直奔新能源目的地。前路平坦還是坎坷?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長安的加入無疑讓自主新能源品牌的生存空間戰愈演愈烈。暫觀現在的形勢,吉利的浩瀚架構將在一年後正是在領克上以量產車的形式落地;廣汽新能源、比亞迪、北汽新能源ACRFOX等傳統自主品牌已經先一步推出了基於純電平臺打造的車型;蔚來、小鵬等新勢力股價已經飆上了天;隨著特斯拉Model 3價格逐步下探,長安如何硬剛?先被扳倒的又會是誰呢?
單是這一個消息,已經讓我們腦補了一場場大戲。但實際上,無論是全新高端智能汽車品牌,還是一同公布的燃油車「方舟」架構,都是為了保障 「香格裡拉計劃」的如期實施。要在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燃油車,實現所有新車的混動化。長安在自己的棋盤裡按部就班,沒有絲毫的怠慢。
我們靜待著長安將自己向上的故事接續下去。但這樣的等待並不枯燥,比如,UNI-K在廣州車展的亮相,便激蕩起了驚喜的浪花。
K即Knight,騎士;UNI-K,寓意為「科技世代的新騎士精神」。作為此前在北京車展上亮相的Vision-V概念車的量產版本,UNI-K定位於中型SUV,和UNI-T共同屬於長安的高端產品序列。
UNI-K給人的第一觀感是——簡約但不簡單。如果說蘋果讓簡潔大行其道,那麼長安在刪繁就簡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為了使簡約設計不廉價,設計師從星際飛船、太空飛行器等設計汲取靈感。這些科技範兒的點綴讓UNI-K更靈動,更有型。
外觀方面,UNI-K毫無懸念地延續了UNI序列引以為傲的無邊界進氣格柵設計。在參數化手法的嫻熟運用下,打破了元素自身固有的邊界,採用六邊形倒角由四周向中間Logo聚集,呈現出強烈的科技夢幻感。這樣的創新設計,已經成為長安設計中的標誌性元素。
在第一印象的視覺紅利加持下,UNI-K的燈組同樣吸睛。宛如星際戰艦的前大燈、星際飛船機翼三叉戟造型的日間行車燈,在視覺衝擊力上平分秋色。
同樣,與大多數車型採用一根筆直的腰線不同,UNI-K的腰線在C柱處做了折斷的處理,跨界溜背元素比較突出,營造出了幾分轎跑SUV的既視感。
此外,新車隱藏式的門把手設計也將設計上的科技之美呈現得更加豐富。
到了尾部,UNI-K的擾流板設計靈感來源於航天飛行器印記,能夠在高速行駛時有效引導氣流,提升車身穩定性。對稱的半圓弧設計在視覺維度實現了速度可視化,營造出即使靜止也充滿動勢的感覺。
貫穿式尾燈同樣別出心裁,用穿插形做了不同的層次處理,內部還有粗細不同、帶有節奏的點陣變化,很有辨識度。配合酷似小鋼炮的雙邊四出的排氣管,戰鬥氣息十足。
尺寸方面,UNI-K比UNI-T更加出色。長寬高分別為4865/1948/1690(1700)mm,軸距達到了2890mm。內部座椅布局為5座,空間非常寬敞。
內飾方面,UNI-K目前有深色和淺棕色兩種配色,材質搭配較豐富,軟材質使用比例大。值得注意的是,UNI-K的內飾造型了踐行當下非常流行的概念——智能駕駛座艙。
一是從安全方面考慮,長安經過33輪共計330人次的人因工程測試,最終將UNI-K儀表中心距離道路中心的視線夾角設置為13°,使得駕車時儀表與道路的距離更短,實現駕駛低頭時間減半。
同時,UNI-K為保證用戶在開車時「眼不離路、手不離方向盤」,基於駕駛艙的9宮格劃分,對信息區、快捷交互區、盲操作區設置不同的交互方式。
UNI-K還集成了科大訊飛飛魚3.0語音交互系統,能夠實現多輪對話、上下文識別、跨場景識別,以幫助用戶實現界面上所有功能的語音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它還可以實現聲音復刻,即錄製10句話就能得到用戶的專屬語音庫,這樣用戶可以使用自己的聲音,或是家人的聲音。由此,語音交互也變得有溫度了起來。
二是從駕駛的舒適度考慮。首先,UNI-K創造了一套能夠動態變化背景的主題,讓用戶擁有與自己實際駕車環境一致的視覺體驗。其次,「刷臉卡」與手勢控制功能也讓人車之間多了相互交流的方式。
音響方面,UNI-K使用了SONY的14揚聲器、10通道的車載音響系統。在主駕駛座上設置了頭枕揚聲器,讓車內實現雙聲場輸出。
因此,當車內乘員要休息時,駕駛員可通過頭枕模式,只讓自己聽音樂、聽導航等。這種人性化配置極大地提高了駕駛的舒適度。
動力上,UNI-K搭載的是新一代藍鯨2.0T渦輪增壓發動機,與之匹配的是愛信8AT變速箱。這套動力最大功率為233馬力,峰值扭矩達到了360牛·米,動力性能強勁,有著不俗的加速性能。
同時,UNI-K還配有AWD適時四驅系統,讓駕駛質感有了全新的提升。
寫在最後
自從UNI-K發布以來,討論的聲音不絕於耳。但其中最主要的,是UNI-K很好,但不及UNI-T那般驚豔。甚至有不少人表示,「模仿+拼湊」的感覺又回來了。
那麼,究竟是大家的期望值過高?還是UNI-K的產品力不足以服人?UNI-K能否真正地像騎士那般,安全可靠、智慧過人、忠誠守護?
讓我們一起靜待UNI-K的未來表現,也靜待著向上的長安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吧。
撰文 ⎮ 張涵
主編 ⎮ 孫臣
圖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