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兩次晃動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大橋曾因這個效應晃到斷裂

2021-01-15 世間皆知

前幾天廣東虎門大橋晃動的消息登上了中國各大社交媒體的熱搜榜,從網絡上流傳的視頻中我們確實能夠看到虎門大橋出現了肉眼可見的晃動。事情還沒過多久,虎門大橋發生了第二次晃動,它也成功再次登上了熱搜榜。很多網友表示看著視頻都覺得很可怕,很難想像當時在大橋上的人是什麼感受。從一些新聞媒體上我們了解到,大橋抖動是因為當時出現了較大的風力,而有些網友則表示不買帳,難道在設計橋梁的時候不對這方面進行測試的嗎?

虎門大橋

測試是肯定有測試的,否則一座橫跨大江的橋梁不會被批准施工,也不會有車輛每天在大橋上來來往往,而且有些事故的發生總是那麼突如其來,誰能預料到呢?我們應該弄明白的是,為什麼大橋橋面會出現類似波浪一樣的晃動?這裡就要講到流體力學中一種重要的現象——「卡門渦街效應」。這個效應最早是由德國科學家馮·卡門在研究動力學問題時發現的,用它來解釋大橋晃動現象應該是合適的選擇。那麼什麼是卡門渦街效應呢?

智利海岸上的卡門渦街效應

以此次出現晃動的虎門大橋為例,如果強風來襲時是沿著橋面流動的,那麼橋面的上下會產生方向相反的渦旋。這兩股渦旋在強風的持續作用下會一直存在著,從而對大橋產生持續的震動。一旦渦旋效應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那麼就會導致大橋的振動頻率與固有頻率相等,從而出現大橋晃動甚至是斷裂的現象。當外界因素導致物體產生的振動頻率等於物體的固有頻率,共振現象就出現了。

根據史料記載,共振現象曾經導致法國軍隊受到重創。事情發生在19世紀,一個法國軍隊在踏上一座100米大橋的過程中,士兵邁出步伐的頻率幾乎一致,導致產生了與大橋固有頻率相同的振動頻率,於是大橋開始出現晃動,最後由於共振現象太強烈了,橋身開始出現斷裂,上百名士兵掉入河中犧牲了。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也發生過一起大橋晃動事件,而且那次事件也出現了懸索橋斷裂的悲劇。

這次大橋的主角是橫跨在塔科馬海峽上的懸索橋,在該大橋通車幾個星期後,由於強風的作用大橋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扭擺。這種現象持續了幾個月,最後大橋還是斷裂了。後來經過事故調查,大橋正是因為出現了卡門渦街效應而坍塌的,之後橋梁工程師都意識到了對橋梁進行風洞測試的重要性。

已修復的塔科馬大橋

在後來的研究中,有設計師在懸索橋的橋面上增加許多氣孔,目的是破壞卡門渦街效應的產生,這種方法如今還被應用在橋梁設計中。說回虎門大橋,至於這次的晃動是否也是卡門渦街效應導致,事故調查組還在做進一步的調查,但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幾個月時間裡,虎門大橋估計都無法通車了。

相關焦點

  • 廣東虎門大橋晃動是什麼原理?美國塔科馬大橋曾被微風摧毀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各大平臺均熱議。官方回應:虎門大橋晃動原因: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據風力數據,發現虎門大橋站15-17時基本都有6-7級大風維持。一般瞬時風6-7級比較常見,持續兩個小時,還是比較少見的。
  • 虎門大橋為什麼會晃動?專家稱沒有安全風險,原因是橋面大量雜物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和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4月26日的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異常抖動時可能大家的關注度並不高,畢竟也不是特別嚴重,但5月5日虎門大橋的晃動就令人害怕了,筆者第一次看到虎門大橋那起伏波浪式的運動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建成20多年,曾獲多項創新大獎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怎麼了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
  • 虎門大橋發生劇烈晃動,是因為天氣原因嗎?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它
    其中,虎門大橋作為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苑市虎門鎮的一座跨海大橋,位於珠江口獅子洋至上,1997年建成通車至今,常年居於飽和狀態,成為兩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並且始終都在平穩運行。然而,在五五開黑節前後,虎門大橋突然出現劇烈晃動,即使是在6號,依然存在肉眼可見的晃動,為保證人民群眾安全,當地政府立刻進行封停,並成立專業小組調查原因,最後解釋為天氣原因,但真的這麼簡單嗎?
  • 廣東虎門大橋抖動原因初步查明!網友找出一期《走近科學》……
    虎門大橋是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位於珠江口獅子洋上,於1997年建成通車。虎門大橋車流量大,常處於飽和狀態。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
  • 怎樣使虎門大橋產生波浪式振動的?
    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渦振到底是什麼?又是怎樣使虎門大橋產生波浪式振動的?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渦振 從流體的角度來分析,任何非流線型物體,在一定的恆定流速下,都會在物體兩側交替地產生脫離結構物表面的旋渦。相似的有卡門渦街效應。
  • 盤點歷史上因共振而倒塌的大橋
    昨日下午虎門大橋出現不明原因抖動。下午6點,根據廣東省高速公路集團通報,5月5日15時20分,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基於安全考慮,大橋管理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配合交警實施雙向交通管制措施,廣東省交通集團已組織養護技術人員對橋體進行檢查並組織專家研判。
  • 人類與風的搏鬥:虎門大橋異常振動原因何在?
    在新聞報導畫面中,這座大型懸索橋的晃動幅度相當大,根據專家組初步判斷,這次振動是由風引起,「特定風環境,引發了橋梁渦振現象」。這讓不少人聯想起曾經發生過的幾起大型橋梁坍塌事故,不僅擔心起它的命運來。什麼是懸索橋,它為什麼風敏感?橋梁史上風造成的重大災害給了人類哪些啟示?渦振是如何產生的?我們需要為虎門大橋的命運感到擔憂嗎?
  • 虎門大橋因劇烈晃動而封閉?是因為天氣影響還是……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小編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卡門渦街現象,罪魁禍首很有可能就是橋梁維護中安放的這一排水馬,一種用於分割路面或形成阻擋的塑制殼體障礙物。
  • 渦振到底是什麼?怎麼會讓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式振動?
    相信不少傳粉都刷到了「虎門大橋出現強烈振動」這則新聞,5月5日下午14時許,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大橋管理部門啟動應急預案,聯合交警部門及時採取了雙向交通管制措施。據了解,橋梁主體結構未受損,原因是渦振造成的橋梁振動。
  • 專家分析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
    對於6日晚、7日上午專家組的開會研判情況,葛耀君表示,該事件的相關情況有專門的人發布,即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鑫敏,可向他聯繫。澎湃新聞多次聯繫張鑫敏,電話無人接聽,簡訊沒有回覆。澎湃新聞注意到,受抖動事件影響,虎門大橋水域於5月5日19時開始封航。5月7日16時30分開始,虎門大橋通航水域恢復通航。
  • 搖啊搖,搖到虎門大橋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專家很快給出了調查結果,水馬是罪魁禍首。什麼是水馬?可以理解為一種塑料桶,高速公路上經常能看到,為了防止被風吹走,可以往裡面灌水或者灌沙子。它在路面或者橋面上主要起到路障的作用。如果是水馬的問題,那就把水馬拿掉,後來也確實拿掉了,但是振動並沒有停止。
  • 「隨風舞動」的虎門大橋到底咋了,值得你了解的橋梁「渦激共振...
    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後續研判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 卡門渦街是什麼?80年前震塌塔科馬大橋,如今讓虎門大橋多次抖動
    5月5日下午至6日中午,長達20個小時的時間裡,廣東省虎門大橋多次發生抖動。雖然沒有達到搖搖欲墜的程度,但不合常理的抖動還是讓不少人擔驚受怕。虎門大橋位於珠江獅子洋之上,是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車。
  • 流體力學解釋虎門大橋的震動
    我們學過物理的都知道當流速越大壓強越大所以空氣就會給橋的一個頻率的震動,當這個頻率等於大橋本身的固有頻率時就會是我們看見的虎門大橋發生的渦振現象。塔科馬海峽吊橋(英語:Tacoma Narrows Bridge)是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的兩條懸索橋。第一座塔科馬海峽大橋,綽號舞動的格蒂,於1940年7月1日通車,四個月後戲劇性地被微風摧毀。
  • 虎門大橋抖動與美國大橋坍塌原因一致,是這兩個因素
    5月5日,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事後專家第一時間前往調研研判,認為在橋邊新裝的水馬改變了大橋的空氣力學特性,使得大橋在特定風力下產生的卡門渦街,脫落渦施加於橋面力的頻率與大橋的共振頻率一致,使橋發生共振,導致大橋上下抖動。
  • 虎門大橋為何渦振?專家:水馬是誘因,大橋結構安全
    穿 透 力 才 是 影 響 力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廣東虎門大橋公司5日發布通告稱,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
  • 虎門大橋今早還在抖!卡門渦街是什麼?
    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的主要原因是: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了橋梁渦振現象。 目前,虎門大橋管養單位已緊急開始對大橋進行全面檢查檢測,大橋繼續施行雙向封閉。交通運輸部已組建專家工作組到現場指導。
  • 大橋像麵條一樣扭動?這個物理學家80年給出了答案
    5月5號,虎門大橋因為劇烈晃動而封閉,一度上了新聞熱搜榜。很多網友也紛紛猜測大橋晃動的原因是什麼。其實,這並不是記錄在案的第一起大橋晃動事件。早在80年前,就有類似的事件發生。1940年11月7日,美國塔科馬海峽發生了歷史上最為標誌性的吊橋垮塌事件。
  • 東莞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形抖動,專家解釋抖動原因
    文542字,閱讀約需1分鐘新京報記者 孫釗 製作 徐明玥 編輯 陳哲 校對 李世輝5月5日,廣東東莞虎門大橋疑因風力影響發生抖動,虎門大橋橋面呈波浪式高低起伏,橋面晃動肉眼可見。據公開資料顯示,虎門大橋於1999年建成通車,是我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學院方正教授表示,懸索橋在設計時會有一個抖動的安全範圍,「肉眼可見的上下起伏,也是正常的,只要在一定範圍內就不會影響行車安全」。15時32分,廣東交警通報稱為確保安全,已經對該橋實施交通管制。▲橋梁專家揭秘虎門大橋波浪式抖動:施工圍擋破壞大橋流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