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抖動與美國大橋坍塌原因一致,是這兩個因素

2021-01-17 科海拾貝2020

5月5日,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事後專家第一時間前往調研研判,認為在橋邊新裝的水馬改變了大橋的空氣力學特性,使得大橋在特定風力下產生的卡門渦街,脫落渦施加於橋面力的頻率與大橋的共振頻率一致,使橋發生共振,導致大橋上下抖動。這個現象中涉及到了兩個物理概念,共振與卡門渦街,這篇文章中就來解釋一下這兩個物理現象,以及我們怎麼避免它們互相作用,對大橋產生危害。

共振

共振簡單地說,就是當對某個系統在一個頻率周期性地施加作用時,系統將會有比其它頻率更高的振幅,響應幅度為相對最大值的頻率也稱為系統的共振頻率。

共振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蕩鞦韆了,你只有用某個固定的頻率來推鞦韆才能讓鞦韆越推越高,用更快或者更慢的速度來推都推不高鞦韆,哪怕你的力更大也沒用。你能將鞦韆越推越高的頻率就是鞦韆的共振頻率。

有時候共振的危害特別大,各國的軍隊在過大橋的時候都有條例要便步走而不能正步走,就是因為法國軍隊曾經以整齊劃一的步伐通過一座橋,他們的步點正好與大橋的共振頻率一致,導致大橋坍塌,士兵落水。另外在1940年的美國,發生過與虎門大橋類似的事例,卡門渦街引起大橋的共振,導致剛建完四個月的大橋發生坍塌。

卡門渦街

卡門渦街是指一種流體力學現象,以馮卡門命名,它是指在流體在通過障礙物後,物體兩側會周期性地脫落出旋轉方向相反、排列規則的雙列線渦。

影響這種渦的形態最關鍵的參數稱作雷諾數(Re),它與三個參數有關,第一個就是流體流過障礙物的流速V,第二個是表徵障礙物形狀的特徵長度L,第三個就是流體的粘度μ。

對應到本次事故中,風速就是V,大橋的形狀就是L,空氣的粘度就是μ。原本大橋的共振頻率都經過詳細的設計模擬,卡門渦街的頻率是不會與大橋頻率一致的。但是在虎門大橋這次維修中,在橋的兩旁設置了水馬,它影響了大橋的特徵長度L,使得在一定的風速下卡門渦街脫落的頻率與大橋共振頻率接近,大橋發生了共振,引起大橋上下抖動。

如何避免共振與卡門渦街相互作用

共振頻率是一個物體的固有屬性,你無法消除它,但在設計中設計人員會對大橋的共振頻率有個計算,避免與大橋產生的卡門渦街的頻率類似。同時對於投資很大的大橋,還會將大橋按比例縮小,放到風洞中做風洞實驗,以實驗檢測大橋是否會發生共振。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近來又開發出了數值模擬,通過流固耦合可以在較低成本下模擬大橋的卡門渦街與共振相互作用的情況。通過這些實驗模擬,現在的大橋幾乎已經都規避了這種渦震的發生,虎門大橋這次也是由於維修方改變了大橋的本身結構,相信後續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下次再見。

相關焦點

  • 廣東虎門大橋晃動是什麼原理?美國塔科馬大橋曾被微風摧毀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各大平臺均熱議。官方回應:虎門大橋晃動原因: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據風力數據,發現虎門大橋站15-17時基本都有6-7級大風維持。一般瞬時風6-7級比較常見,持續兩個小時,還是比較少見的。
  • 80年前震塌塔科馬大橋,如今讓虎門大橋多次抖動
    5月5日下午至6日中午,長達20個小時的時間裡,廣東省虎門大橋多次發生抖動。雖然沒有達到搖搖欲墜的程度,但不合常理的抖動還是讓不少人擔驚受怕。虎門大橋位於珠江獅子洋之上,是一座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虎門大橋於1992年動工建設,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車。
  • 東莞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形抖動,專家解釋抖動原因
    ,虎門大橋橋面呈波浪式高低起伏,橋面晃動肉眼可見。據公開資料顯示,虎門大橋於1999年建成通車,是我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武漢大學土木建築學院方正教授表示,懸索橋在設計時會有一個抖動的安全範圍,「肉眼可見的上下起伏,也是正常的,只要在一定範圍內就不會影響行車安全」。15時32分,廣東交警通報稱為確保安全,已經對該橋實施交通管制。▲橋梁專家揭秘虎門大橋波浪式抖動:施工圍擋破壞大橋流體結構。
  • 用數學物理科學揭秘虎門大橋的抖動渦振
    另據央視,虎門大橋大修辦公室副總工程師張鑫敏接受採訪時稱,抖動發生後,把橋面的水馬清理了,風速也減小了,渦振就小了很多,之所以仍有抖動,可能是慣性的原因,渦振會慢慢自動消除。
  • 虎門大橋的「渦振」是什麼?為什麼會持續抖動?
    昨天虎門大橋上了熱搜,大橋監控視頻中可以看到,橋面猶如小編隔離後長出的肉肉肚皮般一起一伏,十分規律。  等等,大橋都抖成這個樣子了,會塌嗎?  仔細一想,虎門大橋連前年的「風王」颱風山竹都扛過去了,這也不是啥厲害的風,咋就抖得這麼明顯?  以及,好奇一問:在上面開車是種什麼體驗?
  • 讓虎門大橋持續抖動的渦振到底是什麼鬼?
    仔細一想,虎門大橋連前年的「風王」颱風山竹都扛過去了,這也不是啥厲害的風,咋就抖得這麼明顯?以及,好奇一問:在上面開車是種什麼體驗?帶著以上疑問,小工扒拉著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決定今晚加更一篇,來給大家捋一捋,虎門大橋究竟咋回事。
  • 虎門大橋兩次晃動是什麼原因導致?美國大橋曾因這個效應晃到斷裂
    從一些新聞媒體上我們了解到,大橋抖動是因為當時出現了較大的風力,而有些網友則表示不買帳,難道在設計橋梁的時候不對這方面進行測試的嗎?智利海岸上的卡門渦街效應以此次出現晃動的虎門大橋為例,如果強風來襲時是沿著橋面流動的,那麼橋面的上下會產生方向相反的渦旋。這兩股渦旋在強風的持續作用下會一直存在著,從而對大橋產生持續的震動。
  • 專家分析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
    對於「專家組意見不一致」的傳言,葛耀君表示,在情況未完全搞清楚前,專家之間有些分歧也正常,不能說沒有一致意見。對於6日晚、7日上午專家組的開會研判情況,葛耀君表示,該事件的相關情況有專門的人發布,即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鑫敏,可向他聯繫。澎湃新聞多次聯繫張鑫敏,電話無人接聽,簡訊沒有回覆。
  • 虎門大橋為什麼會晃動?專家稱沒有安全風險,原因是橋面大量雜物
    一輩子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這是我們調侃別人資歷不夠的俗語,但話是怎麼說,無論是誰橋都是經常走的,除非走過晃悠悠的吊橋,那些鋼筋水泥橋晃動確實令人害怕,這寧折不彎的鋼筋水泥還能像波浪一樣起伏?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和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4月26日的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異常抖動時可能大家的關注度並不高,畢竟也不是特別嚴重,但5月5日虎門大橋的晃動就令人害怕了,筆者第一次看到虎門大橋那起伏波浪式的運動
  • 虎門大橋簡介建成時間哪一年 虎門大橋渦振是什麼意思
    建成20多年,曾獲多項創新大獎  異常晃動的虎門大橋怎麼了  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地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  據了解,相關領域專家已趕赴現場。
  • 廣東虎門大橋抖動原因初步查明!網友找出一期《走近科學》……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據央視網消息,5月6日中午,從前方的直播畫面中可以看到,虎門大橋的抖動依然肉眼可見。
  • 利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還原虎門大橋為何抖動?
    虎門大橋抖動發生背景2020年5月5日,網友爆料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從拍攝的視頻來看大橋的橋面在大風影響下像波浪一樣起伏不定,隨後大橋被關閉。解釋大橋為什麼會抖動呢?早在1940年,著名的塔科馬大橋就以親身經歷給我們展示了這種抖動的原因,具體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而當時的設計者萊昂·莫伊塞夫的職業生涯也走到了盡頭。利用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還原虎門大橋為何抖動?
  • 虎門大橋異常振動背後的原理:什麼是渦振和顫振?
    5月5日下午,廣東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不少過往群眾表示,整個大橋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的搖晃引發熱議。隨後,大橋管理部門封閉了大橋。橋梁專家稱:本次橋梁振動屬於「渦振」現象,渦振是渦激振動的簡稱。是由於流體經過障礙物後的渦流周期性脫落而引發的橋梁共振現象。
  • 人類與風的搏鬥:虎門大橋異常振動原因何在?
    在新聞報導畫面中,這座大型懸索橋的晃動幅度相當大,根據專家組初步判斷,這次振動是由風引起,「特定風環境,引發了橋梁渦振現象」。這讓不少人聯想起曾經發生過的幾起大型橋梁坍塌事故,不僅擔心起它的命運來。什麼是懸索橋,它為什麼風敏感?橋梁史上風造成的重大災害給了人類哪些啟示?渦振是如何產生的?我們需要為虎門大橋的命運感到擔憂嗎?
  • 今天凌晨虎門大橋再次發生異常抖動!相關負責人回應,專家組赴現場...
    新華社廣州5月6日電(記者田建川、毛鑫)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虎門大橋是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的跨海大橋,位於珠江口獅子洋上,於1997年建成通車。
  • 虎門大橋今早還在抖!卡門渦街是什麼?
    廣東省交通集團6日凌晨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並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後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6日凌晨,記者在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另據新京報,截至6日上午11時,渦振仍未停止。
  • 從虎門大橋渦振到「卡門渦街」與塔科馬海峽大橋
    近日,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型懸索橋「虎門大橋」異常抖動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同時,渦街還有其他用途,將無線電發射塔、大煙囪、潛望鏡及其他細長物體在中等風速下的振動原因解釋清楚。那「卡門渦街」又是如何懸索橋抖動聯繫在一起的呢?塔科馬海峽大橋就是不得不被提及的一環。
  • 虎門大橋發生劇烈晃動,是因為天氣原因嗎?真正的罪魁禍首是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增長,衣食住行均迎來巨大改變,其中「行」更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我國作為國土總面積排名世界第三的國家,擁有複雜的地形,因此,想要發展交通,橋梁成為解決地形因素的根本措施。01虎門大橋為何會發生劇烈晃動?
  • 虎門大橋為何渦振?專家:水馬是誘因,大橋結構安全
    穿 透 力 才 是 影 響 力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5月5日,虎門大橋發生異常抖動。廣東虎門大橋公司5日發布通告稱,虎門大橋受主橋風速大影響,產生渦振。
  • 專家公布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誘因
    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5.5」虎門大橋振動事件,初步結果表明,虎門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本次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  虎門大橋強震動監測系統測點位置示意圖。廣東省地震局 供圖  5月5日下午,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橋面振幅過大影響行車舒適性和交通安全,當晚再次發生異常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