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是一種雙糖,其分子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組成的,乳糖在人體中不能直接吸收,需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才能被吸收,缺少乳糖分解酶的人群在攝入乳糖後,未被消化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刺激大腸蠕動加快,造成腹鳴、腹瀉等症狀稱乳糖不耐受症。食用酸奶、低乳糖奶可以減緩乳糖不耐受症。
致病機理
乳糖不耐受在缺乏乳糖酶的情況下,人攝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進血液,而是滯留在腸道。腸道細菌發酵分解乳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腹脹、放屁。過量的乳糖還會升高腸道內部的滲透壓,阻止對水分的吸收而導致腹瀉。當未分解吸收的乳糖進入結腸後,被腸道存在的細菌發酵成為小分子的有機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並產生一些氣體如甲烷、H2、CO2等,這些產物大部分可被結腸重吸收,新生兒小腸黏膜乳糖酶缺乏是主要病因,部分人群因長期不攝入奶及奶製品也會造成。
症狀
而未被吸收者或仍未被分解的乳糖可引起腸鳴、腹脹、腹痛、排氣、不舒服、腹瀉等症狀,有的人還會發生噯氣、噁心等。這些症狀稱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症狀個體差異很大。嚴重的乳糖不耐受多於攝入一定量乳糖後30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生。
乳糖不耐症對嬰幼兒影響較大,並會同時伴有尿布疹、嘔吐、生長發育遲緩等,成人有時伴噁心反應。不耐受症狀的多少和嚴重程度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小腸內乳糖酶活性、攝入的乳糖量以及是否同時攝入其它類食品等。
益生菌療法
人體內缺乏能夠分解消化乳糖的酶的時候,一旦攝入乳糖,就會出現脹氣、腹瀉等相關症狀,但並不意味著必須遠離酸奶等乳製品,如果你的寶寶有乳糖不耐受的症狀你可以做如下嘗試:
1、分次食用乳製品:如果一口氣喝下一杯酸奶後會感覺有腸道不適,建議將一杯酸奶分為4次食用。
2、改餵酸奶代替牛奶,酸奶中含有益生菌,能夠幫助乳糖分解,促進鈣的吸收,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3、飲用牛奶前,服用雙歧活菌,或將牛奶和活性益生菌一起飲用。科學家們發現,益生菌能有效調解腸道菌落,抑制有害菌的生長,使有害菌不能在腸道內大量聚集產生氣體;另外,益生菌能釋放出乳糖酶並分解乳糖,可以從乳糖不耐受症的根源上來解決問題。
4、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時,可以配合服用乳糖酶。乳糖酶能夠分解乳糖,預防乳糖引發的各種不適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