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亮度隨月相變化的青蛙

2020-11-25 澎湃新聞

科學家發現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亮度隨月相變化的青蛙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虞涵棋 實習生 陳一諾

2017-03-14 22:11 來源:澎湃新聞

阿根廷科學家近日找到了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圓點紋樹蛙。它們在黑暗中發光,亮度還會隨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變化。這一結果發表在2月份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研究者推測,動物螢光現象可能遠比人們此前認為的常見。

居於亞馬遜盆地的圓點紋樹蛙(polka-dot tree frog)身長只有3釐米。青蛙全身為淺綠色,上面布滿了白色,黃色和紅色的點點。它們的活動時間為黎明、傍晚和夜間。

阿根廷貝納迪諾·裡瓦達維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Julián Faivovich在研究圓點紋樹蛙身上的一個色素時偶然發現了青蛙的螢光性。Faivovich說,試驗中用到了紫外線燈,他驚奇地發現整隻青蛙都開始發亮。

紫外線燈下的圓點紋樹蛙(上)和日光下的圓點紋樹蛙(下)

Faivovich和同事們在青蛙的淋巴和皮膚腺中找到了螢光成分。它吸收短波長、高能量的光,轉化成長波長、低能量的光放射出去。不僅如此,這種成分還能操控螢光的亮度:滿月時青蛙的亮度增加19%,新月時青蛙的亮度增加30%。

月光、新月和黃昏時的螢光光譜

螢光的陸生和水生動物並不罕見。很多種魚和一小部分海龜、鸚鵡等動物都是螢光動物。然而,在7600多種兩棲動物中,圓點紋樹蛙是至今人們發現的第一種螢光動物。

螢光動物有別於發光動物。大家還記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些照亮海面的魚群嗎?這些魚兒體內的化學成分和空氣發生反應從而自主發光,這一過程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螢光只是對不同波長的光的轉化,必須在有光線的環境中才能發生。人的肉眼只有在紫外線燈下才能看到螢光。

人類目前對動物螢光領域還所知甚少。動物的螢光性可以起到什麼作用呢?此前研究者作出了很多猜測,比如溝通、光照防護、抗氧化,或者與動物的自然顏色有關。

圓點紋樹蛙背部和腹部的螢光

在圓點紋樹蛙這個例子上,Faivovich發現,圓點紋樹蛙吸收了自身比較不敏感的短波長光線,發射出自身比較敏感的長波長光線,這暗示青蛙們的肉眼很有可能是可以勘測到螢光的。也因此,科學家們推斷青蛙身上的螢光可能跟動物之間的交流有關係。佛羅裡達大學的David Blackburn表示,動物們的多元化交流是很有意思的,有視覺上的,有聽覺上的,而螢光交流可能是個令人興奮的新領域。

雌性圓點紋樹蛙(左)和雄性圓點紋樹蛙(右)的螢光對比

Faivovich和Blackburn均認為,目前人類對動物螢光領域還知之甚少,這一現象可能在兩棲動物中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加常見。在人們當前發現的5000多種青蛙中,圓點紋樹蛙應該不是唯一一種會發光的青蛙。

 「青蛙的大部分特徵都有共性,因此螢光性應該是一個更為常見的現象。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什麼樣的生態環境會促成螢光性的產生?這個特性在樹蛙中常見嗎?在其他的生態環境中它可能出現嗎?」 Blackburn說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螢光,青蛙,螢光生物,兩棲動物,阿根廷,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43)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第一種會發光的青蛙:亮度隨月相變化
    阿根廷科學家近日找到了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圓點紋樹蛙。它們在黑暗中發光,亮度還會隨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變化。這一結果發表在2月份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研究者推測,動物螢光現象可能遠比人們此前認為的常見。
  • 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這青蛙在月相變化也跟著發光
    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這青蛙在月相變化也跟著發光2017-03-15 11:40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PConline 資訊】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青蛙這種動物應該不陌生吧,相信我們從小到大都看過不少各類的青蛙,而近日又一種青蛙被科學家們發現
  • 科學家發現會發光的青蛙:亮度隨月相變化
    阿根廷科學家近日找到了第一種會發光的兩棲動物:圓點紋樹蛙。它們在黑暗中發光,亮度還會隨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而變化。這一結果發表在2月份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研究者推測,動物螢光現象可能遠比人們此前認為的常見。
  • 科學家發現大多數兩棲動物可以在黑暗中「發光」
    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讓32種青蛙、蠑、和鰻魚暴露在藍光或紫外線下,發現這些生物在「生物螢光」過程中會發出五顏六色的圖案。科學家報導說,發光的兩棲動物可能比想像中的要普遍得多,這表明這種能力有可能是幫助他們在昏暗的燈光下相互定位。
  • 不止螢火蟲,兩棲動物也會發光,科學家發現「螢光蛙」
    螢火蟲會發光,屬於一種生物螢光現象。何為生物螢光?當生物體吸收光能之後發出螢光,這種現象便是生物螢光。生物螢光的潛在機制可能包括皮膚、分泌物和骨骼中存在螢光蛋白和化合物,也有可能與某些生物體中色素細胞的化學結構有關。而且不僅螢火蟲會產生生物螢光現象,個別兩棲動物同樣存在生物螢光。
  • 《綠色兩棲動物青蛙》神火將軍-協助拍攝
    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這種青蛙是全球6000多種青蛙中唯一一種能夠下蝌蚪的青蛙。蛙體型較苗條,多善於遊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
  • 科學家發現三個「滅絕」兩棲動物物種
    而根據他們公布的首批研究成果,在這次史無前例的努力中,他們已經發現了三個原以為已經滅絕的兩棲動物物種。寧巴山非洲樹蛙學名Hyperolius nimbae,亦稱寧巴山葦蛙,科學家原以為這種青蛙早已滅絕。寧巴山非洲樹蛙身長1.3英寸(約合3.3釐米),在象牙海岸與賴比瑞亞邊境附近的沼澤地發現它們以前,這種蛙種已經消失了40多年。
  • 月相變化演示盒
    自動月相盒可以模擬月相的大致變化規律,將攝像頭的USB線插在電腦上,即可觀看月球的變化情況。    自動月相盒由減速馬達、圓盤、桌球、燈泡、滑環(解決數據線在旋轉過程中發生纏繞的問題)、攝像頭等材料組成。    通過採用模擬真實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分析月相變化的現象和規律,將難以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用直觀形象的模型來表述。
  • 科學家發現第一種能像蛇一樣分泌口腔毒液的兩棲動物
    蚓螈是在非洲、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發現的不尋常的動物--雖然它們是兩棲動物,但它們看起來更像蛇或大蚯蚓。而科學家最近發現,被稱為Siphonops annulatus的一種特殊蚓螈通過尾部皮膚的腺體分泌一種毒素。這大概是一種防禦措施,目的是阻止捕食者跟隨它進入它生活的洞穴。
  • 八種最新發現的兩棲動物!
    八種最新發現的兩棲動物!在森羅萬象的熱帶雨林裡有著無數的動物,人類對於雨林的探索還是非常的有限,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雨林裡面最新發現的八種兩棲動物吧!這一物種由德國森肯貝格研究所和自然博物館動物學家安德列斯-赫爾特茲發現。玻璃蛙整個身體都是透明的玻璃蛙,學名為透明蛙,是一類中南美洲青蛙的俗稱,分類上屬於瞻星蛙科,「祖籍」委內瑞拉,現在主要分布於中南美洲。7月29日,Sabin's玻璃蛙正式成為「Amphibiaweb」資料庫上第7000個物種。
  • 兩棲動物或走向滅絕:將重蹈恐龍滅亡之路
    在繁育季節,它們的冠部會增大;此外它們還會改變自己的身體形狀。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給潛在的交配對象一個好印象。  中國大鯢:中國大鯢俗稱娃娃魚,它們喜歡生活於清澈、低溫的水域中。中國大鯢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兩棲動物之一,最長可達1.8米。  大多數兩棲動物在一生中體形會產生極大的變化。比如,青蛙從蝌蚪時期起,一生中各個時期身體的形狀和大小完全不一樣。
  • 《月相變化》教學設計
    一、教材簡析月相變化是地球上看到的最顯著的兩個天文現象之一。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月亮認識到月相的變化,在對月相進行排列的過程中認識到月相的這種變化是有規律性的,農曆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由圓到缺。通過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讓學生初步認識到月相變化跟月球不發光有關,跟太陽照射有關,跟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有關。
  • 瘋子和滿月:月相變化會影響人類行為嗎?
    一個主要的說法是:月相變化會引起人的行為變化,誘發人體內的負面因素,進而導致發瘋或犯罪等。其中,滿月夜尤其危險,會引起如自殺、殺人、狗咬、車禍、電話鈴聲驟響、曲棍球賽鬥毆等詭異事件。直到現在,如果晚上發生了怪事,很多人還是會說,「外面肯定是滿月」。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很多影視作品中,滿月是狼人和吸血鬼變身,能量暴增,甚至失控的時刻。
  • 【地理探究】什麼是月相?月相變化對地球的影響
    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食),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 月相變化圖,月相變化規律是怎麼樣的?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由於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斷產生周期性變化,所以月球同太陽出沒時差也產生周期性變化,出現了上半月月比日遲升後落,下半月月比日早升先落的現象,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農曆上半月月亮上半夜可見,農曆下半月月亮下半夜可見。人們常說的月相變化大致為上弦月,滿月和下弦月。而月相是以日月黃經差度數來算的,詳細的共劃分八種不同的月相:
  • 月相變化
    那麼為什麼月亮會有這種變化,有著什麼規律呢?本文給您慢慢道來。 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也是距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在不斷的圍繞地球公轉。公轉方向:同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一樣,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看順時針。公轉周期:平均27.32天。月相的變化周期29.53天。
  • 外媒:七大洲都有青蛙 南極洲曾是青蛙家園
    參考消息網4月27日報導外媒稱,古生物學家託馬斯·默斯透過顯微鏡對出土於南極半島北端附近西摩島的有4000萬年歷史的化石進行分類時,意外發現了青蛙的髖骨和頭骨。據路透社4月24日報導,這種生活在始新世的小型兩棲動物是一種頭盔蛙,其體長約為4釐米,與如今仍棲息在智利的5種頭盔蛙是近親。這些青蛙因其頭部形狀而得名。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近日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默斯說:「這完全是顯微鏡下的意外發現。
  •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面各個生物之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兩棲動物也是整個生態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青蛙就是最為重要的兩棲動物,但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全世界的兩棲動物開始走向大規模的滅絕,原本大家以為是受到了
  •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
    生物界的殺手:滅絕了290種兩棲動物,至今無法阻擋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面各個生物之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兩棲動物也是整個生態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青蛙就是最為重要的兩棲動物
  • 科學家發現月相或會影響我們的睡眠
    唯一的重大發現是滿月時百分之一的睡眠變化,這很大程度上由最大化統計能力的大樣本進行了解釋。滿月時睡眠少了五分鐘的臨床意義並不代表對健康構成相當大的威脅。Chaput博士表示,總之,我們不應該擔心滿月。我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受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基因、教育、收入及心理,而不是由引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