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學過化學和生物的人都知道,臭氧層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很重要。那麼你知道臭氧洞是怎麼形成的嗎?南極地區的為什麼會出現臭氧洞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臭氧?
臭氧是一種由3個氧原子組成、有特殊 「臭」味的氣體,主要分布在平流層,特別是在離地面 20~30千米的臭氧層裡濃度最大。臭氧是一種化學性質很不穩定和氧化性很強的物質,它在平流層中的生成和分解與太陽輻射有密切關係。臭氧是一種痕量氣體,在大氣中含量很少。在標準情況下,如果把大氣柱中的臭氧全部收集起來,其全球平均累積厚度僅為3毫米左右,即只相當於兩枚 5 分硬幣的厚度。
臭氧層是保護地球生命的盾牌。若沒有臭氧層,地球生靈面臨的將是滅絕。
南極臭氧洞是怎麼形成的?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全球臭氧總量是下降的,尤其是在南極地區下降最明顯。80年代中期,日本和英國科學家先後發現,春季南極站觀測到的大氣臭氧總量值與10年前相比減少了30%~40%;隨後美國科學家用衛星資料也證實了這一結果。在春季 ,南極地區臭氧總量急劇減少,會出現低於全球平均值30~40% 的閉合低值區,與周圍地區相比,就顯得南極洲上空出現一個臭氧低值的「空洞」,這就是南極臭氧洞。近幾十年來,北極地區的臭氧也是減少的,但迄今為止,還未出現過像南極那樣的 「臭氧洞」。
南極臭氧洞並不是全年都存在的,只在南極春季出現。通常南極臭氧在7月下旬開始減少,8月中旬後就出現較為明顯的臭氧洞,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臭氧洞的面積最大,10月底後臭氧急劇增加 , 臭氧洞逐漸填塞,12月中旬恢復正常,就不再有臭氧洞了。
南極臭氧洞的強度和範圍時大時小,每年都是有變化的,「空洞」中的最低值也是波動的,並不像有的媒體所說的「日益加大」哦。
圖文/陸龍驊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