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10月8日,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瑞典揭曉,兩位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成為了今年的得主。獲獎理由是:他們找到辦法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基本、最緊迫的問題——全球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和世界人口的福祉。敬請閱讀。
牛頓告訴我們,
一個物體受到外界的作用力時,
也會對外界施加反作用力。
這個道理在經濟學中也適用。
1科技推動經濟增長,
經濟政策如何保護科技創新?
誰都知道這句名言:
經濟如何影響科技創新呢?
美國經濟學羅默提出,
自由放任經濟其實不利於創新。
但是社會佔走了一塊,
創新者自己的收益就沒那麼多了,
這就打擊了創新者的積極性。
政府需要積極獎勵科技創新,
比如發放研發補貼,
或保護智慧財產權。
這樣才能讓科技創新
持久地促進經濟增長。
2大自然是經濟增長的源泉,
經濟政策如何保護大自然?
經濟增長從大自然中來,
而它同樣會反作用於大自然。
那麼,一項新的經濟政策,
長遠來看對大自然是有益還是有害呢?
沒有人知道如何計算這個問題。
將化學、物理學與經濟學相結合,
發明了「給大自然算經濟帳」的方法。
簡單地說,就是
經濟活動產生CO2,
CO2改變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再影響經濟活動。
我們甚至能夠計算出,
不同的CO2徵稅政策,
將如何影響人們的經濟行為,
最終又如何改變大氣CO2的濃度!
2015年後如果不採取新政策,
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將越來越多!
由於將科技創新和氣候變化
與長期宏觀經濟分析相結合,
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提供了可靠的計算方法,
諾獎委員會授予
羅默和諾德豪斯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
本文來源:果殼
本文作者:Sheldon
本文對白、美指:牛貓
本文繪製:賞鑑、胡豆
鳴謝:賈珅、Ent、dairong
延伸
閱讀一
經濟學諾獎揭曉:成果並不枯燥,中國也可借鑑
為什麼是他們獲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把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置於國家經濟戰略中較為核心的地位。但是,各國如果真的要實現這一發展目標,普遍面臨著兩個難題: 一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普遍放緩趨勢,另一個是全球變暖情況日益加劇。結合這個背景,諾貝爾經濟學獎對於諾德豪斯和羅默兩位教授的研究結果的認可是十分及時的,因為他們的研究專門針對這兩個問題。
諾德豪斯主要研究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如何與經濟發展相互影響,而羅默則研究知識和創新的生產積累如何能作為長期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他們的研究為減少全球變暖問題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指導,同時告訴我們,如何將經濟發展拔高至一個更快速、更持續的新層面上。
通俗解釋他們的理論
諾德豪斯將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納入了傳統經濟增長的分析之中。諾德豪斯率先提出了綜合評估模型。 這種定量模型整合了物理、化學和經濟領域相關的理論和實證結果,描述了經濟與全球氣候之間的相互作用。他的模型非常有助於研究氣候政策,例如碳稅,對經濟社會帶來的效果和影響。
羅默則是內生增長理論的泰鬥。在早期的經濟增長模型中,技術進步一直被認為是市場外生動力來推動發展。但羅默卻一反常態地展示了經濟市場內部自我創造開發新商品和服務的可能性。進一步,他還證明了這種內生的技術變革將影響經濟增長,並指出哪些必要的政策能有效發揮這一內生經濟增長動力的作用。
跨時代的意義有哪些?
多年以來,用定性的方法分析,我們可以觀察到全球變暖以及極端氣候變化帶來各種自然災害,而自然災害會導致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損失,所以全球變暖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肯定是負面的。
但是在諾德豪斯教授提出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以前,並沒有任何關於全球變暖以及極端氣候變化對於經濟影響的定量分析。氣象學家們預報天氣,也可以用定性模型預測自然災害帶來的的經濟損失即將發生,但是具體損失多少金額,對於之後的經濟發展有多少影響,就需要定量模型的分析了。
對於全球各國政府而言,這一模型至關重要。定量的模型可以幫他們預測具體的經濟損失,並且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來平滑風險帶來的經濟波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每年在西部定期發生的大型山火,中部定期發生的龍捲風,以及東部和南部沿海定期發生的颶風。政府不僅有相應的防災救災措施,也有對於經濟影響的相應激勵措施以及財政上與之對應的預算。
我國也常年受到乾旱、洪水、颱風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筆者曾經和農業發展銀行合作,研究政策性農業貸款如何降低傳統農業地區的經濟風險,並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經濟發展。筆者的研究也應用了諾德豪斯教授提出的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型,以及相應的氣候和乾旱指數指標。
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投資
有何指導意義?
他們的理論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金融市場的投資決策有一系列的指導意義。
首先,他們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評估如何在經濟發展和碳排放帶來的環境汙染中取得一個平衡,以此獲得長期可持續的發展。一味追求經濟高速發展,會導致碳排放飛速增長,從而產生大量本地汙染以及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進一步惡化。但是過於關注環保問題,嚴格限制工業企業的生產,也會導致經濟放緩,普通人的收入下降乃至失業,甚至造成經濟和社會的動蕩。因此如何在環保和發展中獲得一個平衡,以保障健康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第二,他們的研究指出了科學技術研發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推動了各國政府從政策的角度支持科學技術研發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從工業革命至今,每一輪全球經濟高速發展都對應著重大的技術革命,從早年的蒸汽機和織布機的發明,到電力的發明,到最近幾十年高科技電子產品以及分子層面的生物醫學化學產品的研發,無不推動了主要經濟體的高速發展。中國過去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成就,也源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第三,從投資的角度看,他們的研究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通過市場和金融工具來控制氣候變暖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並且通過市場機制將資金更好地投向那些不但能持續盈利而且更能為社會的長久發展提供科技知識和產業創新的企業。
(作者徐江旻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助理教授,本科以最高榮譽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他曾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和Journal of Econometrics等國際頂級經濟金融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並曾獲得中國金融國際年會CICF的年度最佳論文獎。)
本文來源:中國財富幫
本文作者:徐江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