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遠離亞健康,先要學會和腸道菌群做朋友

2021-01-10 騰訊網

腸道菌群決定人體免疫力

多數疾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

長期失調甚至會引發腸癌

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真的怎麼強調都不算為過

一、腸道菌群與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的診斷和複雜,除一小部分屬於致病菌引起外,大部分找不到明確的病因,現在腸道菌群失調作為慢性腹瀉的病因已被人們充分認識。

有人曾對57例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腹瀉人進行分析,發現9例為慢性痢疾,27例為一般性結腸炎,10例為黏液性結腸炎,11例為潰瘍性結腸炎。最後的結論是:72%的慢性腹瀉是原籍菌(原來就生長在該部位的)異常表現,並無外來菌參加。這一實驗說明大部分的慢性腹瀉是由菌群失調引起的。

二、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

慢性肝病是由於免疫功能低下,膽汁分泌異常,消化不良、營養不足,門靜脈高壓使腸道菌群失去平衡,慢性活動性肝炎病人4~30%有腹瀉。通過厭氧培養發現,肝硬化病人糞便中類桿菌、雙歧桿菌明顯低於正常對照組,並與肝功能損害程度有一定的聯繫。

三、腸道菌群與腸癌

醫學家已廣泛的研究大腸癌與腸道菌群的關係,現在可以肯定大腸癌的發病與腸道細菌有關。因為腸道細菌分泌的許多酶如β葡萄糖醛酸酶、硝基還原酶、偶氮還原酶、7—α羥基酶、膽固醇脫氫酶等,都與結腸癌的發生有關。

怎樣改善腸道微生態?

種類繁多的大量菌是腸道微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宿主的生長發育、物質代謝、精神狀態、衰老等有密切關係。益生菌是一種能夠通過改善腸道微生態平衡而促進人體健康的微生物。它對腸道菌群起著扶優去劣、扶正壓邪的作用, 具有抑制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的作用。

膳食纖維是一類非澱粉多糖,本身不會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但是卻在保持消化系統健康、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膳食纖維能是腸道有益菌的食物,能選擇性地刺激腸道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益生菌生長。例如,有研究發現給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補充膳食纖維,連續3周後,檢測發現其腸道微生態得到顯著改善,腸道中有益菌數量顯著增加,腸道菌產生的丁酸量增加。

橘絡小分子果膠就是一種天然高活性的水溶纖維素,這種活性成分能夠有效針對長期頑固性便秘,腸道菌群失衡,腸道黏膜屏障損傷等症狀,純天然,無任何毒副作用與依耐性,是您的私人腸道護理專家。主要功效成分有專業研究機構——軍事醫學科學院出具實驗報告佐證,經研究證實服用產品後,顯著的使腸道蠕動增加,排便頻率增多,提高了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長。

2016年12月,軍事醫學科學院針對絡通生物生產的橘絡提取物做了腸道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有極為顯著的改善腸道菌群與潤腸通便的效果。且於2017年5月發表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 《中國食物與營養》5月刊物,標題為《柑橘橘絡提取物通便作用的實驗研究》。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明白,想要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機率,保持腸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一定要趁早調理,小分子果膠改善人體內環境及腸道菌群微生態,可有效調理及預防多種慢性疾病。

小分子果膠售前、售後、產品知識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與疾病
    本文對腸道菌群在種類、數量、比例、定位和疾病的關係以及調整腸道菌群失調的措施作了簡單的介紹。許多原因和疾病能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疾病或者加重病情,從而更加促進菌群失調,形成惡性循環。致使腸道疾病和許多疾病有關係[4]。
  • 腸道菌群——你所不知道的人體「第二基因組」
    1958年,世界腸道健康組織(WGO)創始人Henry Cohen博士提出,5月29日這一天將永久的成為「世界腸道健康日。2005年5月29日,WGO的研究人員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胃腸道學者齊聚一堂,舉行了第一次腸道健康研討會。5年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於北京召開的第五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將「世界腸道健康日」這個概念引入中國,旨在提升公眾的腸道健康意識。
  • 其實是腸道菌群做的決定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擁有同樣想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但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不僅體現在人的認知和行為上,在腸道菌群上也是一樣的,他們的腸道微生物組成也可能更為接近。有研究表明,腸道細菌可以引起宿主食物偏好和覓食行為的微妙變化。
  • 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
    徐凱進 李蘭娟【摘 要】人體腸道內存在數量龐大、結構複雜的正常菌群,而腸壁內存在為數眾多、功能強大的淋巴細胞,以腸黏膜為界,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處於動態平衡狀態。正常腸道菌群在促進免疫系統發育,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協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受我們腸道和腸道菌群的影響,因為人體7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那麼,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我們免疫系統的幾乎所有方面的呢? 一些樹突狀免疫細胞也跨越腸上皮細胞來發送和接收信號。 3、固有免疫細胞層 固有層位於腸上皮細胞之下,是與系統循環有物理聯繫的腸道成分。但是,外來物質要真正進入血液,它必須先通過黏液層和上皮細胞層,然後通過固有免疫細胞層。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腸道菌群|微生物|益生菌|解密|長壽|疾病...
    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李英團隊在《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項關於壽老人和年輕人群腸道菌群研究發現長壽老人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菌群豐度顯著高於年輕組,這一結論在義大利相應人群中也得到了證實,提示更多有益菌群以及更豐富的菌群多樣性可能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 喝酸奶能調理腸道菌群?專家給出5點建議,比酸奶調理腸胃更靠譜
    對於低溫酸奶來講,酸奶中確實含有還具有活性的發酵菌,但如果想要通過酸奶來調節腸道菌群,還遠遠不夠,酸奶中益生菌一方面是種類有限,另一方面是含量並不足以達到調節腸道菌群的需要的益生菌應該是10億級別,而酸奶中所含的益生菌是百萬級別的,因此,在酸奶在調節腸道菌群方面的作用,也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guez等在21例健康新生兒的胎糞中檢測到細菌,推測胎兒在子宮時可以接受母體腸道菌群的定植,並在小鼠身上做了驗證。2011年,日本的學者Makino等證實雙歧桿菌長型亞種能夠從母體轉移到新生兒腸道。2012年,日本的科學家Mikami等同樣證明新生兒腸道的雙歧桿菌來自於母體。所以,子宮內是否有細菌仍不確定,需要嚴格的實驗設計確證。
  • 想不到的身體主宰:腸道菌群失衡可以致癌?
    " 迷你腸道 ":揭秘癌症新機制為了找出條件致病菌中的重頭 " 投機分子 ",研究人員不斷搜索新證據。主要手段之一就是模擬腸道環境,觀察條件致病菌的行為。通常,醫學研究中使用分散的細胞,或者小白鼠等動物來做模擬試驗。但這兩者在物理結構和生理反應上,均和真正的人體組織相差甚遠。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說到腸道菌群,要說下腸道微生態的概念,就是寄生於人體腸道內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離開了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人體無法單獨生成。人體的微生態包括口腔、皮膚、胃腸道、生殖器等多個系統,而腸道微生態是其中微生物數量最多、佔據最主要地位的微生態系統。
  • 腸道菌群資料庫——gutMEGA分享
    不知從何時起,「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機制難尋,腸道菌群」這句話開始廣為流傳,根據近十年的研究文章結果來看,一直被人類忽視的腸道菌群的功能逐漸被大家認識到
  • 過敏竟和腸道菌群有關?抗過敏益生菌,幫你從根源緩解過敏
    過敏人群都知道患有過敏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為了減少痛苦,只能遠離變應原,但生活當中的變應原無處不在,各種各樣,花粉,蟎蟲,灰塵,毛髮,都有可能會引發過敏,在生活當中不但要小心翼翼,還要遠離很多美好的東西,十分痛苦。
  • 結腸內壁釋放的過氧化氫,在保護腸道菌群
    在新冠大流行期間,消毒液可是個搶手貨,家家戶戶和醫療機構每天都會使用。但大家都知道,它只能用於體外和環境消毒,不能用於體內,因為會造成生命危險。但一項新研究告訴我們,我們的體內也在自產「消毒液」來維護腸道健康。
  • 深度解讀 | 腸道菌群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關係
    說話晚、讀書讀不進、每天不開心不全是我們的錯,還可能是腸道菌群有問題。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維生素+腸道菌群:新型助眠佳品?
    有研究表明,健康人體內存在著的 4 種腸道細菌能產生身體需要的 8 種維生素 B。其中 B5 可以先在大腦中形成輔酶 A,進而形成乙醯膽鹼,以影響睡眠狀況。而維生素 D 也是合成乙醯膽鹼的必需物質之一。但奇怪的是,有時候服用維生素 B 和 D 補充劑可能並不能改善睡眠,甚至會加劇問題。
  • 研究發現:可影響腸道菌群和腸道功能的4類藥
    藥物引起的腸道菌群變化會增加腸道感染和肥胖的風險。校正多元因素後,七種藥物類別仍與46種腸道類群和途徑的變化顯著相關。例如,PPI(胃藥如奧美拉唑)使用者的腸道菌群顯示出大量的上消化道鏈球菌和增加的脂肪酸生物合成,而二甲雙胍使用者則具有潛在的更高水平感染性大腸桿菌。
  • 腸道菌群與潰瘍性結腸炎
    腸道正常菌群主要是由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組成,厭氧菌佔多數 (99% ) ,其中又以類桿菌與雙歧桿菌為多,佔總菌數的90%。目前已認識的種群最少包括 50個菌屬的400~500個菌種 ,總數約1014。
  • 天冷了,腸道菌群幫你禦寒—新聞—科學網
    近來他們發現,這種小動物不僅依靠穴居抱團、屯糧養膘來對抗嚴寒,就連肚子裡的腸道微生物,也做出了重要貢獻。日前,他們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會會刊》(The ISME Journal)上發表的一篇論文,揭示了腸道菌群在布氏田鼠體溫調節和代謝產熱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 腸道菌群是咋回事?營養師帶你了解,腸道菌群的5大生理作用?
    腸道菌群,最近這些年在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對腸道菌群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視,那腸道菌群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認識腸道菌群:說起「細菌、真菌」,很多人都知道,它們都是一種微生物,廣泛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
  • 腸道裡的醫學未來:利用腸道菌群的治療前景
    :123RF) 對FMT療法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來說,建立正確治療和篩選供體糞便的標準至關重要,其中包括如何篩選與腸道菌群平衡相關的感染性疾病或功能障礙,以及如何應用可能影響腸道微生物的藥物(如抗生素和質子泵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