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香港最大製藥上市公司發展之路(圖)

2021-01-13 搜狐網

  中新網9月19日電(林華俤)「網上河北行」採風團一行20多人今天上午走訪石家莊中醫藥行業的支柱企業石家莊製藥集團有限公司,公司領導在介紹公司進程時表示,石藥集團目前已發展成為中國醫藥行業「四大抗生素生產基地」之一和「四大維生素生產基地」之一,是香港最大的製藥上市公司。

  石家莊製藥集團有限公司,是由河北製藥集團公司、石家莊第一製藥集團公司、石家莊二藥企業集團公司、石家莊四藥股份公司於1997年8月21日強強聯合組建而成,是全國醫藥行業首家以強強聯合方式組建的國有特大型製藥企業,也是河北省大型支柱型企業集團之一。

  石藥集團現擁有資產總額61.1億元,員工約14000人,共有中潤、中諾、維生、歐意等十餘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其中設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中國製藥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醫藥行業首家境外上市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九年多以來,該公司從國際資本市場融資達10多億元,其市值目前已達45億港元,比上市之初淨增加近40億港元,是香港最大的製藥上市公司,同時也是香港恒生紅籌股指數成份股之一。

  石藥集團是集科工貿於一體的特大型製藥企業,主要從事醫藥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目前,石藥集團已發展成為中國醫藥行業「四大抗生素生產基地」之一和「四大維生素生產基地」之一。石藥集團的產品主要包括半合成抗生素、維生素、心腦血管、解熱鎮痛、消化系統用藥、精神藥品、麻醉藥等系列。青黴素系列和維生素系列是主導產品,青黴素及維生素C原料藥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了5000噸及15000噸,均居全國第二位;6-APA和阿莫西林生產能力全國第一;7-ACA生產規模達到800噸/年,生產規模居亞洲第一位。另外,石藥集團製劑產品的年生產能力是粉針劑13億支、片劑50億片、膠囊15億粒,可以說,石藥集團主導產品的產量、規模、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

  石藥集團的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和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有近10個品種年銷售額超過億元,年出口創匯超過8000萬美元。「石藥」、「維宏」「歐意」等品牌市場知名度高,已經成為全國馳名商標;維生素C、7-ACA、青黴素等主要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均保持在同行業前三位。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利稅5.59億元,利潤4.46億元,石藥集團非常重視科技在企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集團擁有博士後流動工作站,在瀋陽藥科大學建有科研工作室,與國內外十餘家科研機構保持緊密合作。集團現擁有本科及以上畢業生1600餘人、碩士以上38人,幾年來,先後研製成功了阿奇黴素、阿侖磷酸鈉、依那普利、阿西美辛等四十多種國家新藥,同時,信息技術、基因工程、酶工程、納米膜分離技術、色譜純化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在公司內部業已大規模推廣應用。

  2002年,全集團實現銷售收入42.3億元,利稅6.09億元,利潤4.06億元,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三年進入全國醫藥行業前三位。與2001年同比分別增長了12.56%、28.3%、50.6%,2003年上半年又全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2.56億元、利稅6億元、利潤4.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33%、137%、184%,利潤業績位居中國醫藥行業第一位。

  今後一個時期,石藥集團將重點開發市場高端產品、新藥產品及天然藥物。力爭「十五」末期形成原料藥、西藥新藥、西藥普藥、大輸液、醫藥化工中間體等八大事業部,建成抗生素原料藥、維生素原料藥、抗生素粉針、輸液等10個專業化生產基地,成為科技領先、品牌馳名、文化優秀、市場網絡健全、國內一流、國際上具有影響的現代化大型製藥企業。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北京泰德製藥: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之路
    30%的增長率發展歷程的簡述, 「高效」「穩健」成了泰德製藥20多年發展的主要形容詞。        公開資料顯示,泰德製藥是成立於1995年的中外合資企業,位於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核心位置,是一家能夠研發、生產和銷售系列靶向藥物的高科技製藥企業。該公司已累計納稅近60億元人民幣,2017年,在醫藥工業百強榜單中,躋身50強。        縱觀泰德製藥20多年的發展歷程,「高效」「穩健」同樣對應著該公司另外兩個關鍵詞——「創新」「質量」。
  • 山東新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控股股東所屬香港公司完成增持公司...
    山東新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新華製藥」)於近日收到控股股東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華魯控股」)所屬香港公司--維斌有限公司(WELL BRING LTD.,香港)(「維斌公司」)關於增持計劃實施情況的通知,現將有關情況公告如下:  一、增持的披露情況  2020年6月30日,本公司收到維斌公司通知,基於看好新華製藥未來發展前景及價值成長,其通過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交易系統購入新華製藥H股1,200,000股,佔新華製藥已發行H股的0.62%,佔新華製藥已發行總股份的0.19%。
  • 「益陽現象」崛起 上市公司領航我市民營經濟發展
    目前,我市已擁有6家上市公司——漢森製藥、亞光科技、克明面業、艾華集團、奧士康、宇晶股份,數量居全省第四,僅次長沙、嶽陽、株洲。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這一批低調務實的民營企業在風雲變幻的時代激流中默默耕耘、篤力前行,上市公司帶動支柱產業強盛、領航民營經濟發展的「益陽現象」崛地而起。
  • 招商證券(香港):中樞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藥物領域的龍頭製藥公司
    招商證券(香港)7月16日發布對翰森製藥的研報,摘要如下:中國製藥市場將保持穩定增長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製藥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132萬億元人民幣,2018-2023年複合年增長率為6.8%。
  • 雅各臣科研製藥 (02633):「命系一人」的香港最大非專利藥企
    新股 雅各臣科研製藥 (02633):「命系一人」的香港最大非專利藥企 2016年9月21日 07:43:30 智通財經網
  • 歌禮製藥:助力開啟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紀元
    2013年該公司在杭州正式創建,經過短短幾年的創新發展,歌禮製藥成功地從一個單一的C肝平臺升級為包含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愛滋病三大疾病領域、技術多元化的綜合性平臺。2018年8月1日,歌禮製藥成為港交所上市新規生效後上市的全球首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同年6月,歌禮製藥開發的戈諾衛 (達諾瑞韋)獲批上市,成為首個由中國本土企業開發的C肝直接抗病毒(DAA)藥物。
  • 步長製藥榮獲2018年度上市公司治理獎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21日,在由華夏時報主辦的華夏機構投資者年會暨第十二屆金蟬獎頒獎盛典在北京嘉裡大酒店舉行,步長製藥憑藉極具前瞻性、系統性的經營戰略布局和優秀的公司治理成果,榮獲2018年度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獎。
  • 港股上市制度改革一周年 助力香港成生物科技及創新金融樞紐
    原標題:港股上市制度改革一周年 助力香港成生物科技及創新金融樞紐   香港交易所進行的25年來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於2018年4月30日正式生效,便利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創新型公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   30日是新上市制度落實一周年,香港的資本市場聚集了更多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市場更多元化、更富有活力。
  • 今天,中山首家創新藥公司香港上市
    今天上午,康方生物(香港聯交所股份代碼:9926.HK)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這是我市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創新藥企。市領導賴澤華、陳文鋒、李長春、雷嶽龍等出席康方生物上市祝捷儀式。康方已建立了國際一流的集研發、工藝開發、規模化生產和臨床研究一體的全產業鏈的抗體新藥開發平臺,位於中山總部的國際標準的生產基地已成功生產出9個臨床階段的大分子產品,並與國內及全球領先的製藥公司建立了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
  • 上市公司如何涉足「非公醫療服務市場」?
    (5)協議控制(託管)從香港上市公司鳳凰醫療、境內上市公司收購醫院案例看,境內外上市公司均存在以協議方式(IOT(投資-運營-移交)合同)控制非營利醫院或公立醫院的現實情形。所謂IOT,就是鳳凰向醫院投資(分為無償投資和可回收投資2部分),換取收管理費的權利和向醫院提供藥物、醫療設備、醫療耗材的供應鏈管理權利。
  • 上市公司參股公司境內上市案例研究
    二、典型案例分析——錦龍股份參股擬IPO企業東莞證券  作為東莞本土的國有控股證券公司,東莞證券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根據東莞證券招股說明書披露關於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情況:「東莞市國資委控制的三名國資股東——東莞控股(000828,股吧)、財信發展、金源實業合計持有公司55.40%的股權,能夠對公司的股東大會決議產生決定性影響;三名國資股東均無法單獨通過行使股東表決權控制股東大會。因此,公司不存在控股股東。
  • 全球mRNA製藥全景圖
    文 | 西北、王不留行從「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歷經20年的發展,mRNA技術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mRNA藥物成為生物製藥領域的新晉寵兒,也成為了各大製藥公司積極布局的重要賽道。本文將對國內外mRNA藥物公司、交易和技術及專利情況進行盤點。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2年香港上市18家,已成港股重要板塊
    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成新生態,新規實行兩年,已有18家上市香港交易所(00388)上市主管陳翊庭在生物科技網上研討會表示,港交所自2018年進行上市改革,容許尚未有盈利或收入生物科技企業在港上市,至今已有18間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集資達440億港元,佔總募資額約7.3%,部分公司再進行增發,額外集資270億元。
  • 謝承潤:用責任和情懷鋪就逐夢之路
    謝承潤英文名為Eric Tse,漢族,1995年8月出生於美國西雅圖,小學時光在中國北京度過,中學學業在中國香港完成,熟練掌握普通話、粵語、英語三種語言。2013年放棄美國國籍,選擇成為中國公民,現為中國香港人。2015年,謝承潤考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經濟學系學士學位。
  • 卸任中國生物製藥CEO 正大製藥董事長退位?
    1千億市值藥企,掌舵人卸任近日,中國生物製藥發布公告,公司首席執行長謝炳卸任,並獲調任為公司董事會資深副主席。謝炳將留任公司執行董事以及執行董事委員會及提名委員會成員。董事會同時宣布,李一獲委任為本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長(CEO)。資料顯示,中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總部位於香港,是一家綜合性兼集團化的製藥企業。
  • 2020海南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報告:醫藥生物表現搶眼,海口包攬ESG...
    海南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排行榜出爐。據iFinD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18日,註冊地在海南省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32家,剔除ST及*ST的股票後,剩餘樣本量為26家。基於上述兩大維度六大指標,本報告對海南省上市公司發展質量進行了綜合分析,得出單項排名與綜合排名榜單。 排行榜解讀。
  •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劉建:中國生物製藥發展有三大利好,兩大瓶頸
    作為在全球享有盛譽,以權威見解深度解讀全球科技趨勢的盛會之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的 EmTech 系列峰會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會議風向標。今年,EmTech China 2020 繼續以技術與商業的結合為主線,數十位世界頂級科學家、海內外院士、商業領袖、科創精英將蒞臨現場,探討新興科技發展現狀及其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 騰邦物流收購香港主板上市公司 進軍國際資本市場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劉濤 朱先妮)12月17日,深圳市騰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宣布,通過其在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收購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健康及保健產品公司——豪特保健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0.HK)56%的股權,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 中國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7-2022年)
    八、2016年中國生物藥品製造業發展預測  第四節 2015-2016年中國生物製藥上市公司發展情況分析    一、經營績效    二、盈利能力    三、償債能力    四、營運能力    五、現金流量  第五節 部分省市生物醫藥業發展情況分析    一、深圳生物醫藥研發成果產業化領先全國
  • 老虎證券港股百科:三生製藥
    三生製藥——國內抗體生物製藥龍頭公司簡介三生製藥$(01530)$於2006年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瀋陽三生,專注於腎科與腫瘤科治療領域,在中國生物製藥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其擁有豐富的在研產品,市場佔有率領先的已上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