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明:科技強國,振興中華!火星我們來了,等待這一刻很久了

2020-07-20 朱坤明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經過中華兒女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的航天事業如日中天,芝麻開花節節高。小時候,我總是對天上的星星充滿了想像,我是個軍事迷,自己在家裡研究各種兵器裝備,在紙上畫一些宇宙飛船,火星、月球基地等等。

朱坤明:科技強國,振興中華!火星我們來了,等待這一刻很久了

從小到大,我都很喜歡看新聞聯播,現在主要通過收音機來聽,因為時間的緣故,在電腦上主要看的是回放。看到我們的火星探測器即將擇日發射,內心充滿了自豪和民族優越感,偉大中國夢,民族復興指日可待。五千年的文化積累,我們中國人是非常厲害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埋頭苦幹,在科技強國戰略的道路上昂首闊步,永不停止。

朱坤明:科技強國,振興中華!火星我們來了,等待這一刻很久了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所有小朋友都喜歡的一句名言,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海內外的中華兒女一起努力,在科技領域追趕超越,師夷長技以制夷!

朱坤明:科技強國,振興中華!火星我們來了,等待這一刻很久了

朱坤明:科技強國,振興中華!火星我們來了,等待這一刻很久了

做有愛心負責任的電影劇本作家,朱坤明

相關焦點

  • 朱坤明:科技強國,我希望未來的科考船和探測船都可以用上核動力
    核電站大家很熟悉,人類科技飛速發展,國外很多艦艇都已經用上了核動力。衛星發射需要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極、北極等地進行遠洋科考、遠洋探測任務,後勤補給挺麻煩的,為了不影響正常的工作,人歇船不歇,核動力一次裝填很多年,甚至終身不用再添加燃料,可以保證科學研究的連續性,我覺得挺好。
  • 加區教育局關工委舉行 中華魂「科技託起強國夢」主題演講比賽
    11月23日下午,在教育局二樓會議室,加區教育系統 「中華魂」科技託起強國夢主題演講比賽拉開了序幕,15位參賽選手通過英姿勃發、慷慨激昂的演講,抒發了放飛科技夢想的少年情懷,表達了科技強國吾輩擔當的赤誠決心。
  •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又一歷史性時刻,標誌著中國行星探測的開始,中國太空探索跨入了新裡程,生為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消息倍感自豪。大國重器,中國力量,天問一號飛向火星,實現首次火星個探測,這是我們國人的自豪和驕傲。祝福中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來越好!
  • 把保護「中華水塔」融入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過程
    被譽為「三江源」的青海,更是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把保護「中華水塔」的重任扛在肩上,全力推進環保攻堅戰,為長江、黃河等流域水質的優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當前,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要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融入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全過程,從基層抓起,從細微之處抓起,再接再厲、久久為功,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青海力量。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這一刻,我們更加懷念他
    作為國際著名空間科學家,萬衛星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作出了開拓性貢獻,然而念茲在茲,卻無法親眼見證「天問一號」的發射。這一刻,我們深深懷念他。此次火星探測是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也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將一次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
  • 火星,我們來了!中國登陸火星進入倒計時,這次我們能成功嗎?
    火星,多年來一直被人類認為是自己的「第二家園」,不過一直到今天,人類仍然沒有辦法踏上火星的土地。當然,伴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類早已發射了火星探測器代替我們去探索火星的神奇世界了,根據《央視新聞》6月1日的報導,在今年7-8月,我國也將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如果一切順利,明年2月份,探測器就會正式抵達火星。
  •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
    「天問」來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不斷創新永無止境「攬星九天」太陽系八大行星依次排開表達了宇宙的五彩繽紛呈現科學發現的豐富多彩飽含動感 氣韻流動開放的橢圓軌道整體傾斜向上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體現著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標誌著深空探測進入太空能力-C3這組意義深遠的名稱與圖形標識
  • 「全國科普日」紫薇小學「普及科學,振興中華」主題活動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科學創精神;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學習、創造、動手、動腦的樂趣。在第17個全國科普日來臨之際,紫薇小學三(2)班為了響應「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做好科普工作,於9月17日面向全班開展了「普及科學,振興中華」的主題班會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形式多樣的科技宣傳,普及科學。紫薇小學開展「普及科學,振興中華」主題班會活動。首先,畫一幅科幻畫。
  • 「中華魂一一科技託起強國夢」北關小學三年級演講比賽
    11月20日上午,北關小學三年級組舉行了以「科技託起強國夢」為主題的演講比賽。本次比賽充分彰顯了青少年一代蓬勃的愛國熱情和強國之志 。小選手們抽籤決定比賽順序。演講過程中,學生們聲情並茂地歌頌了近些年我國科學技術領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講述了自己心中的科技強國夢。熱情激昂的演講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更深情地詮釋了中華魂的含義。大隊輔導員王燕老師和年級組長武愛枝老師認真聆聽小選手們演講。
  • 你好火星,我們來了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福建:永安小陶小學舉行「中華魂」主題演講比賽 亮出科技強國最強音
    福建:永安小陶小學舉行「中華魂」主題演講比賽 亮出科技強國最強音 發表時間:2020-11-20 14:52:00    來源:未成年人網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 見證中國航天史
    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為銘記這一航天盛事。「天問一號」套組中華航天博物館是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最具獨特性、唯一性和代表性的官方博物館,隸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任第一任院長。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這就從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概括了中國鄉土社會在這一時期達到了鼎盛時期。而中國鄉土社會的「衰落」則是在元明清時期。元朝統治者用遊牧軍事統治方式來治理被徵服的農耕社會的極不協調,導致中國傳統鄉土社會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殘;明朝的專制集權,窒息了中國鄉土社會復甦的生命活力;清朝的黑暗統治,徹底使中國鄉土社會走向衰落。
  • 火星,我們來了,我們來自蘇州大學!
    喬東海教授介紹說,火星磁場的探測是開展火星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有理論認為,火星曾擁有和地球類似的磁場,然而隨著火星內核中熔融的鐵逐漸冷卻,它的磁場也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失去了地磁場的火星暴露於太陽風和宇宙輻射下,並導致其失去了地表水和大氣。因此,通過對火星磁場的研究,能夠進一步了解火星內部的結構和演化史,這對地球磁場的變化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從東方紅一號順利升空、入軌的那一刻起,中國已經與其他世界強國並肩而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為銘記這一航天盛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天問一號」套組中華航天博物館是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最具獨特性、唯一性和代表性的官方博物館,隸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任第一任院長。
  • 朱坤明:中山大學,外地人一直以為在中山市,其實在廣州和珠海
    中山大學,前身是創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這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外地人一般都知道全國的重點學校,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廣州大學、東北大學、山東大學等,對於學校和所在的城市,我們一般耳熟能詳的都知道,對於有些大學所在的城市還是不太了解,需要多看看書,查閱資料,防止鬧出笑話。
  • 長白時評:堅持科技創新 引領中國邁入世界科技強國
    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已經就位,這標誌著中國近距離探測火星、了解火星成為可能,而這一切的成就,都離不開堅持科技創新帶來的正向影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 東方四小《中華魂——科技託起強國夢》校園演講總決賽精彩紛呈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郭帥 通訊員 安晨光為讓學生了解科技的重要性,從小樹立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堅定信念,近日,洛陽市澗西區東方第四小學組織《中華魂——科技託起強國夢》演講比賽,經過層層選拔,激烈角逐一共選出九名學生參加學校總決賽。
  • 多年的等待,只為「邊守·邊愛」這一刻
    11月21日下午,由國家移民管理局聯合中華文化促進會雙十一剛過國家移民管理局就來為我們移民管理警察界的「單身汪」浪漫的燈光、歡聲的笑語他與她,互動在一起那一刻的怦然心動我們認識時間不長,但我也想與你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 火星,我們來了!
    圖為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等待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新華社發)遠望6號航天測量船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據火星探測器抓總研製單位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領域專家介紹,國際上對於火星的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截至今年6月底,國際上共發射了44個火星探測器,但任務成功概率僅為50%左右。價值數十億元的太空飛行器一個個消失在太空中,這並沒有阻擋人類前赴後繼探索火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