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創新的實驗方法揭示了石墨烯的全新物理特性和應用前景

2021-01-16 光亞星際

當我們用鉛筆在紙上書寫繪畫的時候,可能並不會意識到黑色的石墨筆芯有什麼神奇之處,但如果從微觀物理科學的角度來看,卻是另一個充滿奧妙的世界。

石墨是碳同素異形體的一種形態,碳原子可組成平面六邊形環平鋪結構,堆疊起來便是石墨,因這些層狀結構之間僅有微弱的結合力,可以輕易造成相互滑動、脫落。石墨也因此表現出質地較軟且有滑膩感的特性,不僅能用來寫字,還能做潤滑材料,同時科學家們利用石墨材料較好的耐腐蝕性、導電性與導熱性等,在產業界展開廣泛應用。

而碳原子的神奇之處在於,不同的排列組合能形成屬性截然不同的材料。例如在極高壓力下,每個碳原子會以四面體狀與另外四個碳原子鍵合,形成一個三維密鋪網狀結構,這種結構的結晶便是具備較高透明度和超強硬度的鑽石,與石墨相比也變成了不導電材質。

石墨烯

如果碳原子變成二維結構又會表現出怎樣的能力?答案便是在凝聚態物理領域火了十多年的超級材料:石墨烯。通俗來講,即單原子層平面的石墨,這種單層原子組成的晶體材料也稱作二維材料,據了解,1 毫米厚度的石墨大約是由 300 萬層石墨烯堆疊而成。

2004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成功在實驗室從石墨中分離出了石墨烯,並在室溫下觀察到石墨烯中的量子霍爾效應,2010 年,二人因對石墨烯的開創性貢獻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作為人類成功製備出的第一款二維材料,被科學家們廣泛譽為是改變 21 世紀的材料之王,吸引了各國物理學家對此展開深入科研。它不僅是目前人類已知強度最高、最薄的納米材料,而且具備超導電性、極好的熱傳導性和光學特性等。

一種新材料的應用邊界有多廣,取決於對其物理特性的了解有多深,在過去超過 15 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對石墨烯的研究已然走向深水區,但關於石墨烯的特性我們了解透徹了麼?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系的助理教授巨龍,近年來通過融合光學、微器件加工及電學輸運測量等跨領域實驗手段,揭示了更多關於石墨烯材料的全新物理特性和應用前景,其創新發明的實驗技術也對二維材料的物理研究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憑藉極具開拓性的科研貢獻,他成功入選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2020 年中國區榜單。

相關焦點

  • 雙層石墨烯加電可調材料特性,二維材料進入2.0時代
    石墨烯作為人類成功製備出的第一款二維材料,被科學家們廣泛譽為是改變 21 世紀的材料之王,吸引了各國物理學家對此展開深入科研。它不僅是目前人類已知強度最高、最薄的納米材料,而且具備超導電性、極好的熱傳導性和光學特性等。一種新材料的應用邊界有多廣,取決於對其物理特性的了解有多深,在過去超過 15 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對石墨烯的研究已然走向深水區,但關於石墨烯的特性我們了解透徹了麼?
  • AFM:石墨烯和多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及其應用前景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構成六角型蜂巢狀晶格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積、高楊氏模量、高電子遷移率和優異導熱率等理化性質。石墨烯是我國「十三五」重點發展新材料之一,被列為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在新能源、國家安全、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 石墨烯材料應用前景研究進展到底怎麼樣了?聽科學家怎麼說
    而在近日,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合作,應邀發表題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的綜述文章。
  • 科學家發表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合作,應邀發表題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
  • 【科普知識】石墨烯的應用前景
    石墨烯以其非凡的性質在多個領域都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複合材料石墨烯由於具有極高的力學性能和電學性能,在作為聚合物基體的增強功能化添加劑方面被認為據有廣泛的研究前景。石墨烯的添加不僅有利於聚合物基體電性能,熱傳導性能的改善,對於提高玻璃化轉變溫度,改善複合材料力學性能也具有重大意義。
  • 前景繼續提高中 石墨烯各種應用的可行性解讀
    近年來,石墨烯(第一種二維原子晶體)研究取得了許多突破,石墨烯的大量製備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種一個原子厚度的碳材料集超高的機械強度、電導率、熱導率和抗滲性等諸多優異性能於一身,這使得其在許多領域中都有誘人的應用前景。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榮獲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K. S.
  • 中國科學家成功獲得「反物質」,在癌症診斷等領域有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家成功獲得「反物質」,在癌症診斷等領域有應用前景 新華網 2016-03-10 22:21 來源:澎湃新聞
  • 研究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電氣特性,瑞士科學家開發出新方法!
    導讀最近,瑞士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表徵石墨烯性能的新方法,這種方法無需進行破壞性電氣接觸,就可以用於研究石墨烯以及其他二維材料的電阻和量子電容。關鍵字石墨烯、二維材料、電氣特性背景石墨烯,是一種典型的二維材料,它是由單層碳原子組成蜂窩狀的二維晶體。
  • 打破摩爾定律物理極限,石墨烯自旋電子學引領次世代電子組件發展
    對於石墨烯和相關二維(2D)材料中電子自旋傳輸(Electronic Spin Transport)的最新理論、實驗進展與研究現象,已經成為當前最引人入勝的熱門研發領域。自旋電子學是納米級電子學與磁學的結合,可以使電子以突破摩爾定律(Moore’s law)物理極限的速度發展。所謂摩爾定律是指,計算機處理性能約每兩年倍增,同時價格減半。
  • 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石墨烯一直被認為是假設性的結構,無法單獨穩定存在,直至2004 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實驗中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而證實它可以單獨存在,兩人也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而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解析石墨烯特性、應用以及發展狀況
    在石墨烯中,電子能夠極為高效地遷移,遷移速率僅為光速的三百分之一,遠遠高出其在矽、銅等傳統半導體和導體中的速率。  「電子在石墨烯裡邊好像沒有質量一樣,運動速度非常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長淦表示,「電子能量不會被損耗的特點,使這種材料具有了非比尋常的優良特性。」
  •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中國科學家在氧化石墨烯薄膜淡化海水領域獲突破 澎湃新聞記者 王燦 2017-10-13 21:3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6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紙」。
  • 石墨烯應用新突破 有望實現高效低副作用的無創腫瘤治療
    此次成果刊登於《AdvancedTherapeutics》(《先進醫療》)第3期的《基於石墨烯柔性器件的非侵入式特殊遠紅外腫瘤治療新方法》,為臨床治療惡性腫瘤帶來了全新思路和研究突破。 癌症治療一直是世界性的醫學難題,在人體複雜的環境中對抗癌細胞,仍然存在很多未知領域。
  • 【行業動態】科學家揭示了石墨烯中莫爾晶格和上層結構的成像過程...
    這種結構在堆積的二維材料中產生了新的長度和能量尺度,為範德華異質結構中新的相關現象和拓撲物理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平臺。當相似的晶格結構堆疊在一起時,可以形成莫爾晶格的超結構,為設計新的量子現象提供額外的靈活性。研究二維異質結構中豐富的雲紋物理特性,對於理解和控制二維異質結構中豐富的雲紋物理具有重要意義。
  • 合肥研究院研究發現氧化石墨烯新結構和特性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張忠平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用經典方法製備的氧化石墨烯在其π網絡平面上存在大量π共軛的碳自由基,並且這種π共軛的碳自由基可以直接引發魯米諾長時間可見的超強化學發光,其發光強度超過辣根過氧化酶和雙氧水經典體系。
  • 石墨烯電子表現出完美液體特性
    而只有一個原子厚度的石墨烯並不符合這個規律,在很寬的溫度範圍內,石墨烯中電子可呈現出一種強相互作用的漩渦狀。此項發現由義大利科學家發表在7月6日的《物理評論快報》(PRL)網絡版上。 該發現表明,石墨烯中電子的行為就像一種近乎完美的液體(具有高度湍流性、極低的黏性)。
  • 曼切斯特大學利用石墨烯表面化學特性控制晶體結構新方法
    實驗創新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研究結晶的方法,該方法基於納米材料的使用和納米技術提供的工具。首先,與工業結晶器不同,結晶實驗是在微滴中進行的。其次,晶體通過拉曼光譜法表徵,可以測量單個晶體,從而可以檢測出多態結果的微小變化,這與X射線衍射不同,後者主要用於這些研究。
  • 科學網—石墨烯類膜材料新特性獲揭示
    本報訊(通訊員劉愛華)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吳恆安、特任副研究員王奉超,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