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星救援》作者:電影有個硬傷
在電影熱映的背後,其原著——小說《火星救援》功不可沒(豆瓣評分9分)。在電影上映前,騰訊文化對原著作者安迪·威爾(Andy Weir)進行了郵件專訪。43歲的安迪·威爾是一位從業25年的電腦程式工程師,住在美國加州。他的父親是物理學家,母親學的是電子工程學。當作家是安迪·威爾從小就有的夢想,但他說,為了「不挨餓」,自己還是去上班了。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嘛,NASA一個接一個開發布會,電影《火星救援》成了年度期待指數最高的科幻電影,甚至比去年的《星際穿越》勢頭更猛。這是安迪·威爾(Andy Weir)的處女作,他是一位執著的太空宅男,15歲起就被美國國家實驗室聘為軟體工程師。2009年,安迪陸續把小說《火星救援》貼在個人網站上,供大家免費閱讀。在眾多讀者的強烈要求下,他在亞馬遜平臺發布出來,收費0.99美元……意想不到的是,付費讀者比免費看書的群眾還多!2013年,蘭登書屋以六位數買下了小說版權。4天之後,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
電影《火星救援》評價如此之高?其中有幾點需要耐人深思
上期我們曾說,《星際穿越》是一部自問世六年以來未被超越的巨製,但其實,近年來的《火星救援》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電影,相比《星際穿越》而言,《火星救援》的科技感和人文情懷也毫不遜色。甚至還有諸多亮點,下面,讓我們一一分析。
-
電影推薦:《火星救援》
最近幾年太空題材的商業大製作屢見不鮮,前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再到這部《火星救援》,好萊塢的名導演們似乎越來越願意衝出地球,走向太空去思考問題了。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地心引力》這部畫面勝過劇情的太空美景宣傳片,其餘兩部我都不止一次的走進了電影院,《火星救援》我甚至看了三遍,在臺灣的時候就忍不住看了兩遍,等到回到大陸剛剛上映又和同伴去回味了一遍。其實這兩部的劇情也不是多麼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僅僅屬於把一個好故事用及其壯麗的畫面表現出來而已。當然對於多數國產電影來說要是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夠讓人拍手叫好了。
-
《火星救援》一部激動人心的電影
雖然它基於計算機科學家安迪威爾的同名暢銷小說,但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直接喚起了一部更老的電影:拜倫哈斯金的「火星上的魯賓遜漂流記」,其聳人聽聞的標語「美國唯一一位太空人進站反對地球以外的所有可能性!「幾乎總結了兩部電影。
-
《火星救援》「取景地」的真實照片(幾乎完全沒有劇透)
圖片來源:Nasa/JPL-Caltech/University of Arizona/PA Wire受當紅大片《火星救援》的啟發,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近期發布了電影中火星「取景地」的真實影像。火星勘測軌道探測器傳回地球的圖像中就包括了電影中「戰神」3和「戰神」4任務的著陸點。
-
電影《火星救援》中的情景有可能實現嗎?
那麼,如此高能的探測器現在有名字了嗎?會不會讓我們全民大開腦洞為它起名?如果說火星原本也和地球一樣擁有海洋,那麼它的水又去哪裡了?我們熟悉的電影《火星救援》中的情景有可能實現嗎?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科技向未來》第二期節目《即將啟航!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為您繼續揭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電影之外,中美能合作開展火星救援嗎?
電影《火星救援》帶來了一個真問題:正處於政治夾縫中艱難前行的中美航天合作,能否在未來的載人登陸火星任務中成為現實呢?中美能在航天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嗎?年度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今日在國內上映。好萊塢當然不會無視13億人口的龐大市場,片中再次突顯中國航天元素:沒有中國的幫助,美國航天員回不了地球。
-
《火星救援》觀後感:論美國電影發展史的成與敗
《火星救援》這部電影最揪痛人心的一個瞬間恐怕就是居住艙失壓爆炸,呆萌的土豆田瞬間毀於缺氧,低壓,極寒和極度乾燥的時刻,當綠葉在呆萌手裡湮滅成粉末,真是讓人玻璃心都碎了一地。就像電影宣傳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救援只在兩億兩千五百萬公裡以外」,人類面對茫茫宇宙之時的脆弱,是《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星際穿越》這類電影的一貫主題——正如我在《地心引力》的長影評中所說:「一般的求生題材影片主角都會面對複雜的困境,比如困在叢林裡,怎麼找水?怎麼找吃的?怎麼躲避老虎?怎麼避免傷口感染?怎麼找到走出去的路?
-
電影《火星救援》,孤單卻不簡單的航天員在火星上的故事
本文素材選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電影《火星救援》,孤單卻不簡單的航天員在火星上的故事故事講的是載人宇航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地飛到了火星上邊,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卻讓航天員們吃盡了苦頭,最後阿瑞斯3號被迫返航!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經典電影之一
而且我不得不說,一些初露頭角的年輕工程師,也許是德克薩斯州某地的美國宇航局T恤上的一個孩子,想要觀看這部電影,並在他或她的眼中看到明星讓我有點朦朧。為了避免你認為這部電影是全腦,沒有動作,請記住它是由帶給我們角鬥士的人指揮的。這部電影絕對令人興奮,在開始創業之前不會浪費任何時間。太空人馬克·沃特尼正在執行探索火星的任務,以及他的同事和他的指揮官梅麗莎·劉易斯。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而當今不乏以太空為主題的電影作品,《火星救援》這樣的故事大綱看似單一,但其焦點可透過主角在面對困境之際,對應到社會輿論以及公部門運作的複雜關係,使得《火星救援》的故事不僅僅只是描述主角馬克在火星上求生的過程,同時也描述了地球上焦急的人們如何展開遙遠的救援行動,其旁枝故事線發展得相當精採。
-
《火星救援》嘗鮮!原來是部勵志的太空西部片
達蒙和「勞模姐」查斯坦亮相《火星救援》多倫多首映掀起高潮 >>>>外媒評《火星救援》:娛樂性十足但深度有限的爆米花片 搜狐娛樂訊(森月/這部由《異形》和《銀翼殺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唱主角的科幻電影,原著小說本身也聲望極高,電影還在拍攝期間就備受矚目。在9月11日的多倫多主展映GALA單元,《火星救援》首次公映,不過與預期略有出入,不同於雷德利-斯科特以往冷硬的科幻電影,他這次交出的作業是一部在各方面都政治正確的火星牛仔開墾記,超勵志。
-
這是《火星救援》最強科普文|火星|電影資訊|馬特達蒙|鈽238
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新片,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滿足的就是這樣一種想像。《火星救援》原著作者安迪·威爾是誰?《火星救援》改編自同名小說,原著作者安迪·威爾不是職業作家,而是一名給魔獸爭霸2代寫過代碼的程式設計師。安迪·威爾是物理學家的兒子,他的童年在阿西莫夫和克拉克的科幻小說中度過。
-
NASA「毅力」號登陸火星
再有不到12小時,NASA於2020年7月30日發射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將嘗試迄今為止最危險的火星登陸操作。
-
原著譯者聊《火星救援》:刪掉了人吃人的後招?
共31張 1905 陳灼:儘量貼近日常用語來翻譯,包括一些常見的網絡用語,比如嚇尿,等等,但原則都是要和原文本意貼合,而非生造。 問:書中有很多科學的詞彙,翻譯最大的難度是不是這一部分?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本期#大神來聊火星救援#我們有請到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載人星際探測研究室,主要從事載人深空探測領域相關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師王平博士,為大家一一解答。1問:電影《火星救援》您看過了嗎?評價如何?王平:看過了。影片拍得很好,劇情很緊湊,科學性和常識性錯誤較少,是近年來比較優秀的科幻題材影片,也可作為載人深空探測領域的科教片,值得學習研究。
-
《火星救援》:致敬生命,生死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是2015年推出的一部極具科幻冒險故事的電影,該片將故事背景設計在遙遠的火星,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看點。其根據著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一經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高口碑回饋。這部作品講述了由於遭遇意外,植物學家馬克不幸與宇航團隊失聯,隻身一人迷失在火星上,面臨著飛船的損毀和面對生命能源的耗損,其憑藉著勇敢與樂觀引起了地球上航天局的注意,於是一場關於火星的生命救援行動緩緩展開。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典型的科幻與冒險系列的二合一,其不僅是當時很出色的商業片代表,也格外的貼合人們的生活,拉近了人們與科幻之間的距離。
-
電影火星救援評價如何?
《火星救援》的評價挺好,太空人馬克獨自被困火星,驚險刺激、有趣,是好科幻片。火星上發生強風暴,美國宇航隊伍匆忙撤離,馬克被誤認為喪生。大難不死的馬克艱難求生。自我療傷,拔出風暴中插進身體的天線,縫合傷口;食物不多,創造條件種土豆;找到多年前的火星探測車,從而和地球取得聯繫。
-
《火星救援》這是一篇偽影評
一周的開頭要從好電影開始,我深以為然。算了我承認這只是因為一個周末都在忙比賽沒時間出去看電影而找的藉口。於是今日怒刷兩場完全不同風格的又都風評不錯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火星救援》。讓我們來好好說一說《火星救援》, 太空題材的片子看的太多了,從《星際迷航》到桑德拉布洛克的《地心引力》再到《星際穿越》,所以在進電影院之前看到這一次的海報的時候,我就私心裡想著這肯定又是一部炫特效炫感情線的科幻大片了(然而特效還是炫了的),無非是一個被丟棄在火星上孤獨的太空人戰勝孤獨的漫長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