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類太陽恆星周圍多行星系統圖像
外媒稱,當地時間周二發表於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的一篇論文說,天文學家首次捕捉到圍繞一顆類太陽恆星的多行星系統的圖像。據合眾國際社網站7月22日報導,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拍攝到了這顆名為TYC 8998-760-1的恆星的照片。科學家通過對這顆距地球300光年的類太陽恆星的觀測,發現了兩顆巨型系外行星。
-
類日恆星周圍首次發現類行星
包括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等在內的科研團隊近日發表公報聲稱,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照片。 2008年,天文學家曾經拍攝到一個類似的天體模式,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不過該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質量遠遠超過太陽。而此次天文學家藉助美國夏威夷的8米口徑「昴宿星團」天文望遠鏡,首次拍攝到在太陽系外類日恆星GJ 758附近,有一顆圍繞該恆星運行的天體。
-
科學家首次拍到類太陽系恆星系統照片
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首次拍到了兩顆地外行星繞其太陽運行的照片。 科學家至今已經發現了幾千顆地外行星,但公布的都是藝術假想圖,因為拍攝到它們的照片太難了。最近,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終於拍到了兩顆地外行星的照片。
-
ESO望遠鏡拍攝到的圍繞太陽樣恆星的多行星系統的第一張圖像
具有多個系外行星的系統的圖像極為罕見,而且,直到現在,天文學家從未直接觀察到超過一個行星圍繞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行。這些發現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了解行星是如何圍繞太陽形成和演化的。就在幾周前,ESO揭示了一個行星系統誕生於一個新的驚人的VLT圖像中。
-
這是我們第一次直接觀察類太陽恆星周圍的多行星系統
,然而只有少數幾顆行星被直接拍攝下來。其餘部分的存在是通過它們如何影響它們的恆星來推斷的。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已經直接發現了一個新的行星系統ーー這是第一次有超過一顆行星圍繞著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成像。
-
多行星類日恆星系統有了「全家福」
科學家首次直接給類日恆星系統拍攝「全家福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 天文學家首次直接給繞類日恆星旋轉的多行星系統拍攝「全家福」。據美國太空網22日報導,一項新研究稱,位於智利的隸屬於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了兩顆氣態巨行星繞類日恆星TYC 8998-760-1旋轉的情景,鑑於TYC 8998-760-1是「小鮮肉版」的太陽,因此,最新研究有助科學家管窺太陽系年輕時的情景。
-
多行星類日恆星系統有了「全家福」
科學家首次直接給類日恆星系統拍攝「全家福」。圖片來源:美國太空網天文學家首次直接給繞類日恆星旋轉的多行星系統拍攝「全家福」。據美國太空網22日報導,一項新研究稱,位於智利的隸屬於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拍攝了兩顆氣態巨行星繞類日恆星TYC 8998-760-1旋轉的情景,鑑於TYC 8998-760-1是「小鮮肉版」的太陽,因此,最新研究有助科學家管窺太陽系年輕時的情景。研究人員表示,此前只有兩個多行星系統被直接成像,且這兩顆恆星都不是類日恆星。此外,即便給一顆系外行星直接成像也並非易事。
-
歷史首次!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兩顆系外行星,繞類太陽恆星運行
但是系外行星大多數都距離太陽系較遠,即使最近的例如比鄰星這顆恆星,它的周圍就有一顆系外行星比鄰星b,和我們的距離要在4.22光年,這個距離上我們也很難對這顆系外行星直接成像。而最近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一篇研究顯示,天文學家拍攝到了兩顆系外巨行星繞類似太陽的恆星公轉的直接照片,歐洲南方天文臺極大望遠鏡拍攝了這張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左上角的恆星和位於中間區域以及右下角的兩顆巨行星。拍攝這樣的照片需要用到日冕儀擋住類太陽恆星耀眼的光線,從而拍攝下較暗的行星。
-
人類首次發現彗星環繞一顆類太陽恆星運行
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研究小組首次發現冰晶彗星環繞一顆類似太陽的鄰近恆星運行,通過研究環繞該恆星的殘骸物質,有助於揭曉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使用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列(ALMA)的觀測數據研究宇宙中最寒冷天體釋放的光線,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採集到環繞HD 181327恆星周圍存在著少量一氧化碳氣體,該氣體數量等級類似於太陽系的彗星。據悉,HD 181327恆星距離地球160光年。
-
歐洲天文臺拍到類太陽系恆星+多行星系統的第一張圖像
歐洲南部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ESO的VLT)拍攝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像太陽一樣年輕的恆星並伴有兩顆巨大系外行星的圖像。具有多個系外行星的系統的圖像極為罕見,並且直到現在,天文學家從未直接觀察到超過一個行星繞著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行星。
-
天文學家首次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兩顆行星
,在一顆類日恆星(左上,經過技術遮擋)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ESO天文學家首次通過直接成像法,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這個行星系統距離我們大約300光年,名為TYC 8998-760-1。它就像是我們太陽系早年的翻版。
-
另一個恆星系統的第九行星
Credit: Tomruen – Own work, CC BY-SA 4.0這些成果發表在《天文學雜誌》上,題為《首次探測到HD 106906 b的軌道運動:類九號行星軌道上的一顆寬分離系外行星》,主筆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阮美吉(Meiji M.
-
天文學家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2008年,天文學家便宣布捕捉到一個類似的背影,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然而,類似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 質量遠遠超過大陽。
-
歐南臺拍攝到一張非凡圖像
,向我們展現了一顆類似太陽的年輕恆星周圍環繞著兩顆氣態巨行星。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在類太陽恆星周圍拍攝到多行星系統,將有助於天文學家了解行星在我們太陽系中的形成與演化過程。對於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用直接成像法探測系外行星是個巨大的挑戰。
-
一顆類地行星能存在於兩個太陽周圍嗎?
(請注意:某些已知的行星圍繞著一顆擁有遙遠伴星的恆星來運行,這種情況與本次討論的問題大不相同,不能混為一談。) 一個特別有趣的例子是克卜勒1647b行星,它圍繞著兩顆大致像太陽的恆星旋轉。同時,該行星也位於「宜居區域」,即兩顆恆星周圍的區域,在此區域中,行星的溫度可能適合液態水的存在。
-
太陽軌道器即將發射,將首次拍攝太陽兩極,將經歷520度的高溫!
新的太陽軌道器將圍繞離我們距離最近的恆星太陽運行,近距離觀察太陽。它將首次直接拍攝太陽兩極的圖像,同時還將研究內日光層,即太陽風中釋放帶電粒子流所產生圍繞太陽的氣泡狀區域。在最近距離的時候,太陽軌道器將距離太陽約4200萬公裡:將比炙熱的水星更近,僅為地球與太陽平均距離的四分之一多一點,比歷史上任何一艘歐洲太空飛行器都要近。
-
黑洞周圍恆星上演「玫瑰舞」
來源:新浪科技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到這顆恆星,發現該恆星的運行軌跡猶如玫瑰花結。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空間、時間和引力存在相互作用,並且像黑洞這樣大質量天體能夠扭曲其周圍的空間,影響周圍恆星的運行軌跡。
-
人類史上最近距離拍攝的太陽 首次公開原來太陽長這樣
人類史上最近距離拍攝的太陽 首次公開原來太陽長這樣時間:2020-07-17 23:1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類史上最近距離拍攝的太陽 首次公開原來太陽長這樣 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ESA)將於周四上午發布新的太陽影像,使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我們的宿星。
-
人類首次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蹤跡
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網站日前報導,2008年11月13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保爾•卡拉斯(Paul Kalas)研究團組,向全世界發布了恆星「北落師門」有行星環繞運動的照片。這是人類首次實際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的蹤跡。
-
發現恆星臍帶:首次從形成恆星的星雲外圍,觀察到物質傳送帶
天文學家首次從形成恆星的緻密星雲外圍觀察到傳送帶,功能猶如胎兒的臍帶一樣,該傳送帶直接在一對年輕的形成恆星附近沉積傳輸物質。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MPE)和米利梅三角無線電研究所(IRAM)的科學家發現,傳送帶中的氣體運動,即所謂的「流光」,主要「服從」靠近原恆星核心最內部的引力。流光將大量的氣體和距離最近在恆星形成區域周圍母星雲中產生化學物質直接輸送到核心中心的年輕原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