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提升功耗下降 Intel Core i7-4960X評測

2021-01-11 遊民星空

測試平臺及BIOS設置

測試平臺:

  CPU:

  Intel Core i7-4960X
  Intel Core i7-4930K
  Intel Core i7-3960X

  主板:

  MSI Bigbang XPower II

  內存:

  Corsair CMD16GX3M4A2666C11 4Gx4

  顯卡:

  MSI N780 Lightning

  硬碟:

  Plextor PX-256M5Pro

  電源:

  Enermax Revolution 85+ 1050W

  散熱器:

  Corsair H100i

  作業系統:

  Windows 8 Pro

CPU-Z識別平臺相關信息:i7-4960X

CPU-Z識別平臺相關信息:i7-4930K(未超頻)

BIOS設置:

  從微星官方網站下載V2.3版本BIOS,可直接通過U盤刷新,刷新之後即可使用IVB-E處理器,新的BIOS還是Click BIOS II界面。

  微星的BIOS默認是把Enhanced Turbo開啟的,所以4960X上去就是所有核心同時跑單核最大睿頻4GHz,會影響默認頻率的測試結果,我們把它關閉,就可以按照Intel默認的Turbo Boost 2.0機制跑睿頻。下面介紹超頻到4.5GHz和DDR3-2400的設置:

CPU base Clock:

  CPU外頻,一般默認100MHz即可,如果你想使用125外頻,請把它直接調到125,下邊的Strap可以不用管,設Auto會自動給你選1.25x的。

Adjust CPU Ratio:

  這裡我們直接超倍頻,所以倍頻設45x。
Adjust CPU Ratio in OS:在系統中是否可調倍頻,如不需要,可關閉。開啟後CPU-Z顯示的最大倍頻會是63x。

Internal PLL Overvoltage:

  Internal PLL,在超比較高的CPU主頻和內存頻率的時候需要開啟。

Enhanced Turbo:

  增強睿頻,所有核心全跑單核最大睿頻的倍頻。例如4960X就是跑4.0GHz。

Legacy Tweaking:

  可增強3DMark01等程序的跑分。

OC Genie Function Control:

  OC Genie功能控制,可選擇在BIOS中啟用或者在板載按鈕啟用。

My OC Genie:

  可自定義OC Genie超頻幅度。

Direct OC Button:

  板載超頻按鈕,可提高/降低倍頻的那一組,不過目前似乎對IVB-E不起作用,開了也不生效,有可能是ME驅動版本沒跟上。

DRAM Frequency:

  內存頻率,這裡我們選DDR3 2400MHz。

Extreme Memory Profile:

  XMP,如果你的內存是專門針對X79平臺優化的XMP,也可以開啟。

DRAM Timing Mode:

  內存時序調節方式,選擇Link就是所有通道一起調節,選擇Unlink就是每個通道單獨調節,Auto則是根據內存的SPD設置。

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

  內存時序設置,待會再介紹。

Memory Fast Boost:

  在熱啟動時跳過內存自檢,可開啟。

供電及電壓部分:

  Vdroop Offset Control:防掉壓設置,通過電壓測量點測試我們發現75%是比較準的。

Digital Compensation Level:

  數字供電補償,為加強供電能力可設為High。

CPU Core OCP Expander:

  CPU過電流保護控制,超頻之後為了避免可能觸發過電流保護,可設置為Enhanced。

CPU Core Engine Speed:

  CPU供電PWM頻率設置,這裡我們調高到1.5x以減小供電波紋。

CPU Core Voltage:

  CPU核心電壓,這裡我們超頻到4.5G需要1.335V,每一顆CPU會有所不同。

System Agent Voltage:

  VSA電壓,設為默認的0.9V就足夠內存跑DDR3-2400了,而DDR3-2666則需要提升至1V。

CPU I/O Voltage:

  VCCIO電壓,這裡我們稍微加一點,到1.15V以保證CPU穩定。

CPU PLL Voltage:

  CPU PLL電壓,一般風冷超頻下不需要動,保持默認1.8V即可。

CPU Override Voltage:

  這個override電壓作用還未知,設置值是0-255,應該是對應某個參數的二進位表,對CPU電壓無直接影響,對穩定性似乎也沒有太大影響。

DDR CH_A/B/C/D Voltage:

  內存電壓,可分別設置主板兩側兩個通道的電壓,左側為A/B,右側為C/D。使用一樣的內存的時候,可設置為相同的值。

  CPU周邊功能設置,超倍頻後節能會自動關閉,在默認狀態下,我們可以看到4960X的睿頻機制,只有單核心能到4.0G,雙核到六核依次為39、39、38、37、37x倍頻。

  Hynix CFR顆粒超頻到DDR3-2400的參考時序,跟SNB-E區別不大。

  第三時序應該還缺少一部分,但能設置的我們已經設到最緊了。實際上BIOS設置值要比實際值大1。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

相關焦點

  • 工藝提升功耗下降 IVB-E Core i7-4960X評測
    工藝提升功耗下降 IVB-E Core i7-4960X評測 前言2011年11月,Intel發布了X79晶片組和LGA 2011接口的Sandy Bridge-E處理器,至今依然是民用級別頂級性能的代表。
  • 高性能低功耗intel Corei7 4790售1819元
    【PConline上海站 行情】intel Core i7 4790依然四核八線程、Turbo Boost 2.0加速技術、超線程技術、智能高速緩存、雙通道intel Core i7 4790  圖片  評測  論壇  報價  網購實價
  • 英特爾intel i3-10300追平i7-7700還是i7-7700再就業
    i3-10300i7-7700是4核心8線程4c8t,主頻3.6Ghz,最大睿頻4.2Ghz,14nm工藝製程LGA1151針腳的KabyLake架構。i7-6700是4核心8線程4c8t,主頻3.4Ghz,最大睿頻4.0Ghz,14nm工藝製程LGA1151針腳的Skylake架構。
  • 寂寞沙洲冷:Sandy Bridge-E i7-3960X全球首發評測-英特爾,Intel...
    以頂級至尊版型號Core i7-3960X為例,它相比於同樣六核心十二線程、主頻達3.46GHz的上代至尊版Core i7-990X可在內容創建和視頻編輯方面提升最多20%、內存性能提升最多102%、3D遊戲和物理提升最多34%。對比Sandy Bridge家族的最高端型號Core i7-2600K,上述三個數字又會分別達到52%、114%、46%。看起來很嚇人是吧?
  • Core i7-8700K/i5-8600K全球首發評測:4核變6核,Intel覺醒了?
    【PConline 首發評測】 法國拿破崙曾經稱讚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就會震驚世界。後來有人也考證過,這句名言是謬傳,拿破崙本人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今天我要拿這句話形容PC行業的帶頭大哥Intel,過去的幾年中大家一直把Intel調侃為牙膏廠,因為多代酷睿處理器性能提升都不明顯,就連製造工藝都停留在14nm三年了,架構、工藝都要被AMD的Ryzen處理器追上了。
  • 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評測-intel,i7,2600K,i5,2500...
    採用32納米工藝的Sandy Bridge i5處理器對於廣大國內用戶來說更具實際意義,一方面價格可以控制在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另一方面先進工藝帶來的低發熱和高性能功耗比也能降低用戶在散熱等方面的投資,從而降低用戶的總擁有成本。
  • Core i7-3770K超詳盡權威評測
    有關Intel下一代處理器Ivy Bridge的各種渠道評測我們已經見了很多,而權威大站AnandTech今天也忍不住放出了他們對頂級型號Core i7-3770K的超詳盡測試文章,並且開篇就特別強調說,這只是一次預覽性的考察,且與Intel沒有任何關係,並未得到其認可或者支持。如此偷跑行為對AnandTech來說確實罕見。
  • Intel i7-4790K超頻測試
    -4790K相比於i7-4770K是在頻率上的直接提升,在這類常用軟體裡的應用變化還是很明顯的,兩個測試的提升量均為14%,超頻到4.6GHz之後相比i7-4770K提升19%。-4770K平臺高出了10W左右的功耗;而加壓到1.4V、超頻4.6GHz之後的i7-4790K功耗明顯增加,Prime95烤機時平臺功耗已經超過200W。
  • 全新22nm架構:Intel四代i5/i7權威評測
    -4770K就是這次評測的主角,從基本參數上,我們很難發現它與上一代Ivy Bridge架構之間有什麼性能上的差別,唯一比較明顯的地方除了核芯顯卡更新之外,就是接口變成了LGA1150以及TFP熱設計功耗變成84W。
  • 4GHz起跑惡魔降臨 Intel i7-4790K測評
    【IT168 評測】前段時間Intel Z97/H97主板的陸續上市為後續的Haswell Refresh處理器鋪好了墊腳石。在6月的臺北,Haswell Refresh處理器最強型號Intel core i7-4790K如期而至,這款核心代號為「Devil's Canyon」的解鎖倍頻處理器也是本年度core i7「K系」處理器的最終旗艦版本,由於改善了供電和散熱材質,這讓它的默認主頻高達4GHz,最大睿頻加速4.4GHz。
  • 大家來找茬 Intel新酷睿i7-4790搶先測試
    【PConline  評測】Intel今年在桌面市場沒有實質性的新品發布,但不知是基於刺激市場的原因還是想保持自家產品線一年一度的更新頻率,Intel還是推出了「Haswell Refresh」——作為去年Haswell架構的補充,在原來的基礎上提升100MHz或200MHz基礎頻率,其餘方面變化不大。
  • 4GHz猛獸秒殺眾生 Intel i7-4790K評測
    前者相對於i7-4770K的頻率提升可不僅僅只有100、200MHz——i7-4790K處理器的默認頻率就高達4GHz!看來提升頻率後帶來的是擁有超大功耗的代價。及i5-4690K在定位上完全取代i7-4770K和i5-4670K,售價保持不變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i7-4790K相較i7-4770K在頻率上有所提升,功耗也從後者的84W小幅提升到了88W,這個漲幅還是可以接受的,比起FX-9590的220W優勢明顯。
  • Intel酷睿i5-10600K天梯榜評測:酷睿i7-8700K再世
    相關閱讀:《酷睿i9-10900K天梯榜首發評測:最強遊戲處理器之新王上位》《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酷睿i5-10500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溫度與功耗表現更好的酷睿i7-8700》酷睿i5-10600K是個6核12線程處理器,基礎頻率4.1GHz
  • intel CPU後綴英文字母含義,簡單科普一下,想知道的趕緊看過來
    比如Core i7-5960X代表的是I7的5代CPU裡的至尊版,Core i7-4960X代表的是I7的4代CPU裡的至尊版。022、T和S後綴代表節能版,功耗頻率低。S和T後綴代表了節能版,其中S代表功耗降至65W,但是頻率也相應地降低。比如3.1GHz-3.9GHz的i7-4770S(對比i7-4770K為3.4GHz-3.9GHz)。
  • 十核心二十線程 酷睿i7-6950X首發評測(全文)_Intel 酷睿i7 6950X...
    Intel酷睿i7-6950X基於14nm工藝製程的Broadwell-E架構設計,處理器接口依然沿用了上一代的同時,i7-6950X的三級緩存也從上一代的20MB提升到了25MB,內存支持也從DDR4 2133MHz提升到了DDR4 2400MHz。
  • i7-4790大戰i7-4770K:怎麼會提升45%?
    i7-4790大戰i7-4770K:怎麼會提升45%?,睿頻加速最高則是4.0GHz,而其他規格完全不變,包括四核心八線程、8MB三級緩存、HD4600核芯顯卡、84W熱設計功耗。當然了,它是鎖頻的,不像i7-4770K那樣可以自由超頻,外頻可調節範圍也只有103-105MHz。事實上比理論上更慘。至少手頭這顆樣品,外頻可以提高到104MHz,但此時倍頻就上不到最高的40x,只能穩定在38x,主頻為3.95GHz,還不如默認的加速頻率呢。
  • Intel第2代i3/i5/i7首測
    網友調查:2Sandy Bridge微架構與第2代智能酷睿回頂部2、Sandy Bridge微架構與第2代Core i3/i5/i7  我們知道,CPU的微架構與製作工藝直接決定了CPU的效能,優化微架構與更新製作工藝成為CPU廠商提升CPU
  • Intel三代Core i系列大揭秘
    明年是「Tick」年,Intel將發布Sandy Bridge的22nm工藝改進版,代號為Ivy Bridge,對應的主力CPU將命名為「第三代Core i3/i5/i7」。第三代Core i系列解密回頂部2、22nm 3-D電晶體技術,第三代Core i系列解密  這次第三代Core i系列首次引入22nm 3-D電晶體工藝,還帶來了其他一系列優化改進,提升性能的同時大幅度降低功耗。
  • 7代酷睿i7-7700K評測:可能是Intel史上最無懸念的換代
    而今日評測的主角就是隸屬於14nm時代中「優化」這一步的Core i7-7700K!1月4日凌晨1點正式解禁放出!相同的一樣的工藝,相同的核心架構,一樣的LGA1151接口,新一代Core i5/i7都在原有的6代的基礎上提頻,確實很難不讓人想起2年前的曾經推出過惡魔峽谷系列(Haswell Refresh)。硬要找不同的話最多只能說當年惡魔峽谷主要針對Core i5/i7進行升級,而新一代酷睿系列更多的是加強Core i3/奔騰兩大入門系列的規格,i3加入超頻版,奔騰加入超線程。
  • 完美逆襲Intel!銳龍AMD Ryzen 7 1800X/1700全球首發評測-AMD,Ry...
    Tick-Tock戰略堅持了幾代之後開始放緩,新工藝推遲,新產品提升幅度緩慢,搞得怨聲載道。連續幾代處理器產品,每次的性能提升都只有個位數,而且還發生了兩次簡單提升頻率、優化優化就號稱全新一代產品的事情,簡直有些匪夷所思。這就是沒有競爭的惡劣後果,也是AMD最大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