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兒
20世紀70年代,寬體客機剛剛出現,並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機載系統。沒想到一顆小小的起落架燈泡,竟讓一架只有4個月機齡的洛克希德L-1011三星式客機墜毀在沼澤。
空難復盤
1972年12月29日晚東海岸時間9時20分,東方航空401號班機照常執飛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邁阿密國際機場航線。這次飛行,東方航空401號使用了一架剛出廠不久的L-1011三星式寬體客機。
機上載有163名乘客和13名機組人員。其中駕駛艙有4名機組成員,分別是機長Robert Loft(55歲)、副駕駛Albert Stockstill(39歲),以及兩名機械員。
11時34分,東方航空401號班機即將飛抵邁阿密國際機場。不料意外發生,在放下起落架、準備著陸時,機頭起落架鎖定燈遲遲沒有亮起來。
此時飛機由副駕駛執飛。機長立刻與塔臺取得聯繫,被告知在2000英尺(609.6米)高處待命。於是東方航空401號切回自動駕駛,在2000英尺高度盤旋等待。
另一方面,機長開始積極地排查故障。他先是嘗試了數次放下起落架,但鎖定燈沒有任何反應。接著機長下令飛航工程師去電源艙肉眼確認起落架是否放下。
可是當天沒有月光,工程師第一次去確認起落架時,什麼都看不出來。於是機長打開了機頭起落架旁的小燈,工程師再次去確認,還是看不出來。
這下機長有點慌了。他嘗試把身體挪到副駕駛位,打算摳出指示燈的燈泡,看是否燈泡燒壞了。但摳了很久,都不得其法。
這時塔臺指示東方航空401號嘗試降落。但乘客們發現情況很詭異:他們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地面物體、離地相當近了,但飛機明顯不在降落跑道上方。
突然,飛機重重地拍在了地上,很快爆炸起火。塔臺也發現了異常現象。邁阿密空管中心的3D雷達提示東方航空401號的位置在海平面上。
因為新裝的3D雷達有時測量高度不對,所以塔臺空管員心中尚存一絲希望。很快其他航班發來信息,機場北部沼澤地很可能發生了墜機事故。
經過現場營救和後續治療,東方航空401號航班事故最終導致101人死亡,僅有75人存活。
事故調查
還沒完!休息5秒鐘
2020增刊
預售開始!
產品連結 見評論區
東方航空401號是首次寬體客機空難,調查組非常重視。他們首次訊問了尚在搶救中的機械師,知曉了事故發生時駕駛艙的一些情況。
在沒有查看黑匣子記錄的情況下,專家們設定了3個調查方向:機長輕微失能、自動駕駛儀故障、機械故障。
最開始調查集中在機長輕微失能上。根據屍檢報告,機長腦部長了一個腫瘤,很可能壓迫視神經,導致局部失明。可經過調查走訪,所有人和體檢報告都表明,機長失明跡象。
接下來是零部件故障。因為東方航空401號航班墜毀在沼澤,所以墜毀時大部分能量被沼澤吸收了,很多零部件包括機上電腦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調查組將關鍵零部件打包發回東方航空公司,並分別安裝到同機型飛機上。結果表明不存在機械故障。唯一的故障,是機頭起落架鎖定燈的燈泡壞了。
這樣便只剩下自動駕駛儀失靈的可能了。專家們開始讀取黑匣子的數據,發現機組接到塔臺命令後,便把自動駕駛儀設計為在2000英尺高度等待。從接下來的幾分鐘來看,自動駕駛儀一直忠實地執行了這一指令。
之後機組一直嘗試解決機頭起落架鎖定燈不亮的故障。在這個過程中,飛機從某一時刻開始下降高度;且在低於1750英尺時,駕駛艙內明顯響起了高度過低警示音。
單看記錄,L-1011飛機從11點37分開始自動駕駛關閉、降低高度,說明自動駕駛儀沒有問題。問題在於,為何機長不知道高度過低,並任由飛機降低高度?
原來警示音響起時,負責該區域的機械員被派去看起落架是否放下了。而當時所有人的精力都專注在起落架燈不亮的問題上,忽略了警示音。
調查組又帶著疑點,調查了機組與塔臺的對話。第一個疑點是,為何在東方航空401號起落架故障的情況下,塔臺沒有讓其優先通場降落。
原來在東方航空401號前,還有一個航班起落架故障。當時負責401號的空管正在指揮這一航班著陸,甚至為此401號轉給了同事。
第二個疑點是,為何空管沒有提醒401號高度過低。原因是空管在處理完有起落架故障的前序航班後,再次接手了東方航空401號。雖然對接時發現飛機高度過低,但空管員遵守了當時的規定:不得幹涉機組。
所以直到墜毀,機長都不知道,也沒被空管員提醒,飛機在降低高度。其中又暴露了另一個事實,機組成員不知道自動駕駛儀被關閉了。東方航空401號事故,最大責任在機組身上。
在事故調查發布會上,一名東方航空公司機長的匿名信引起了軒然大波。信中指出,駕駛艙的操縱面存在問題,他不止一次在彎腰拾東西後發現自動駕駛儀被關閉了。後來發現,只要稍微給操縱杆施加力,自動駕駛儀就會被關閉。
原本這一設計,是為了方便機長切換駕駛模式。這樣想來,東方航空401號的機長應是在取燈泡時觸到了操縱杆,無意中關閉了自動駕駛。至此,東方航空401號的失事原因終於大白於天下。
東方航空401號事故暴露的最大問題,是原本不負責具體事務的機長,在發現飛機故障時沒能盡到監察操縱面板的責任。幾年後在NASA的協助下,機員資源管理形成了規制,規定了駕駛艙機組成員具體負責的事情。
另一個問題,是機長不知道稍微觸動操縱杆,會導致自動駕駛儀被關閉。事後各航空公司在駕駛員培訓教程中增加了相應的內容。
此事件後,FAA更改了航空安全規定,要求空管員必須向飛行員提供飛機高度數據。至此,一顆燒壞的燈泡,徹底改變了航空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