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關於加強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專題新聞發布會實錄

2021-01-18 交通運輸部

11月22日上午,交通運輸部召開「國辦印發關於加強水上搜救工作的通知」專題新聞發布會。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春耕主持發布會,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副主任卓立,部海事局副局長徐春,部救撈局總工程師潘偉就《通知》有關內容以及我國水上搜救事業的發展成就等進行介紹,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能否介紹一下當前制約水上搜救工作發展的瓶頸是什麼?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卓立: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穩步推進以及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海洋開發利用、社會公眾涉水用水活動日益頻繁,經濟社會發展對海(水)上搜救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時,當前複雜的水上運輸形勢為海上搜救工作帶來新挑戰,水上搜救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日益顯現。總的來說,我國水上搜救工作還存在著責任落實不到位、法規標準不健全、保障能力不適應等突出問題。

目前我國現行法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對海(水)上搜救相關內容有所提及,並正處於修訂中,暫無關於海(水)上搜救的專門法律法規。海上搜救工作主要是在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下開展,由於缺少上位法律法規,地方政府執行落實力度不足。我國沿海各省市和黑龍江成立了省級海上搜救中心,但只有部分省市出臺了省級水上搜尋救助條例,其落實效果也不太理想。

下一步,我們將以此次通知出臺為契機,加快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進一步加強對地方搜救工作的監督指導,落實省市縣搜救機構與職責,切實加強水上搜救工作。

潘偉:我來補充三點。

一是,目前我國尚無一部法規明確國家海上專業救撈隊伍的法律地位和救撈法律行為,履行應急救助和搶險打撈職責缺乏法律保障,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救撈事業的發展和救撈職責的履行。可以說,這也是困擾制約海上專業救撈隊伍發展的一大問題。

二是從事海上救助的一線專業人員比如救生員、潛水員等,目前尚未列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這對從事海上救助這一高風險行業的一線員工來說,無論是個人還是隊伍的穩定都有很大影響。為了進一步加強救撈核心職業體系建設,近期,經部同意,我們和部職業資格中心共同組織制定的《潛水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水上救生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已通過人社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審核並上報人社部,擬於後期由人社部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實施,並有序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力爭暢通救撈一線核心人員的職業晉升通道。

目前我們的救撈隊伍在救撈能力上,特別是在高海況條件下應對群體性人命遇險事件、遠洋深海掃測搜尋打撈、大噸位大深度沉船快速整體打撈、應急處置大面積海上溢油和沉船存油及危化品汙染、內陸水域快速應急救援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離全方位覆蓋、全天候運行、海江兼備、快速反應、處置高效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動相關工作,加強現代化專業救撈體系建設,確保國家專業救撈隊伍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如何才能更好地履行水上搜救工作的職責?

卓立:海上搜救工作目前主要是在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機制下開展。為了更好地履行水上搜救職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發揮地方搜救資源協調的優勢,從健全水上搜救體制、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內河水上搜救協同等方面,進一步落實屬地責任。

在健全水上搜救體制方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落實預防與應對水上突發事件的屬地責任,建立健全水上搜救組織、協調、指揮和保障體系,將水上搜救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確保水上搜救機構高效有序運行。

在完善聯席會議制度方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本地區實際建立水上搜救聯席會議制度,形成「政府領導、統一指揮、屬地為主、專群結合、就近就便、快速高效」的工作格局。

在內河水上搜救協同方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實際建立適應需求、科學部署的應急值守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區域聯動、行業協同的聯合協作機制,加快推進內河巡航救助一體化建設,加強公務船艇日常巡航,強化執法和救助功能。非水網地區屬地政府也要建設轄區水上救援力量,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強化協調聯動,不斷提升內陸湖泊、水庫等水上搜救能力。

下一步,我們也將加強統一組織、協調,制定完善工作預案和規章制度,指導地方開展有關工作。

央視記者:從馬航MH370失聯客機搜尋到「桑吉」輪碰撞燃爆事故的應急處置,我國海上搜救的國際影響不斷擴大。請問海上搜救工作在國際合作方面還有哪些舉措?

卓立:海上搜救工作是交通強國、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負責任政府以及履行國際公約應盡的義務。加強海上搜救國際合作既是保障「一帶一路」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應有之義。

目前,我國海上搜救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與日本籤署了海上搜救協定和指南,與柬埔寨、寮國等東協國家開通了海上緊急救助熱線,建立並推動提升中日韓俄海上應急合作機制。我國還積極參加各類國際組織、會議活動,組織開展聯合演習演練、培訓研討等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有關國際公約認真履行國際搜救義務,積極參與國際救援行動,繼續加強區域與國際交流合作,持續深化與有關國家的務實合作,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經驗,提高我國海上搜救履職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南方都市報記者:我們注意到最近正在開展「最美搜救人」活動,請您介紹下這個活動的具體情況。

卓立:每當海上事故發生時,我們的搜救人員總是第一時間出現,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履行人命救助、環境救助的光榮使命。在海上搜救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湧現了許多捨生忘死、不怕犧牲的搜救人,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惠海澤航、人本至善」的搜救文化。「最美搜救人」活動,就是要大力發掘宣傳海上搜救戰線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跡,進一步發揮典型人物的示範引領作用,展示新時期搜救人良好精神風貌,弘揚搜救精神。

目前,「最美搜救人」活動已經進行到最後關鍵的評選階段,我們希望媒體朋友繼續關心和支持這項活動,為共同做好水上搜救工作創造良好氛圍。

央廣網記者:我們關注到,作為我國海上專業救撈隊伍,還經常出現在內陸水上救援現場,比如重慶公交車搶撈、四川廣元沉船搶險打撈任務等,請問在內陸深水救援方面,作為海上專業救撈隊伍下一步發展重點是什麼?

潘偉:近年來,救撈隊伍按照國家的需要,根據部黨組同意決策部署,執行了多起內陸深水救援打撈任務。這些搜救行動,不僅鍛鍊了我們快速反應能力,同時為我們在內陸深水(湖泊、水庫)救援提供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不過內陸深水與海上救援完全不同,作業面積受限制,海上大型裝備進不去,以重慶墜江公交車搶撈為例,公交車墜江深度達到百米,都為救援增加了難度。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內陸水域救撈資源配置,指導內陸水域救撈力量建設,開展內陸水域救撈人員專業知識和實戰技能培訓。強化內陸中央事權水域救撈資源配置,加快機動式內陸深水應急潛水成套裝備建設,提升內陸水域應急搶險救撈能力。

封面新聞記者:您剛在介紹裡提到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服務系統及能力建設,能否詳細說明一下?

徐春:應該說,經過多年建設,我國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服務系統已成體系、成規模,並在不斷的進行優化,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從功能方面講,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向用戶提供綜合助航、導航服務。我們管理維護沿海17262座航標,建成22座差分定位系統臺站、75座北鬥衛星導航站點,可為船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其中北鬥衛星導航技術的應用已將我國近海50公裡範圍內水域的定位精度提高到釐米級。

二是向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航海圖書資料服務。我們已經掃測沿海民用港口和航路逾400萬平方公里海域,年發行紙海圖23萬幅、電子海圖41萬幅,出版了《北極航行指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域地圖集》等資料。

三是對我國重要水域船舶動態全天候監控。我國已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其中VTS中心44個、AIS岸臺597座,信號覆蓋了「六區一線」等重點水域,實現了船舶動態監管的「可視化」。

四是建成我國水上遇險安全通信系統。目前已形成天地一體的水上安全通信網絡平臺和系統,中高頻遇險通信基本覆蓋沿海100海裡水域,海上安全信息播發覆蓋沿海250海裡的水域,海事衛星通信範圍可完全覆蓋我國領土、領水、領空和200海裡專屬經濟區。

五是形成常態化水域巡航和救助能力。目前我們擁有「海巡01」輪等大型巡邏艇5艘,中型巡邏艇72艘,小型巡邏艇720艘,形成以千噸級海巡船為骨幹、中型巡邏艇為主體、小型巡邏艇為支持的海事巡邏船艇編隊,監管能力可達到專屬經濟區,基本滿足安全監管需要。

中國航務周刊記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上旅遊等業態蓬勃發展,遊艇等小型船舶的事故險情時有發生,請問在此方面會採取哪些措施?

徐春:近年來,由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水上垂釣、旅遊觀光、漁家樂、水上餐廳、水上滑翔、水上體育運動等各種新業態逐步體現,由於新業態的出現,水上的活動越來越多,水上活動的增多自然給水上交通安全帶來更大的風險,這方面的事故險情發生機率也在逐年增加。

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高於一切!在我國水上搜救責任區範圍內,一旦發生險情,我們肯定會以最快的速度、盡最大的努力進行救助。但我們希望最好是不發生險情。為此,必須從源頭上加強管理,建立長效機制。由於這項工作涉及各地政府和多個部門,我們正在組織開展研究,將儘快出臺相關政策與措施。一是提高從業者和參與人員的安全意識;二是確保船艇和裝備硬體設施要符合安全性的要求;三是規範這些新業態產生的行為的合法性與安全性。在組織研究政策措施之前,我們目前也採取措施,儘可能的保障新業態行為的安全。

我想藉助這個機會,希望媒體朋友們與我們一道多向社會公眾宣傳。一方面,公民自身要提高安全意識,不乘用不安全的水上交通、休閒和旅遊等不安全乘具。比如那些不合法的、不合規的、沒有配備安全救生人員或者用具的船艇等等,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希望大家與我們一道提醒提供這些服務的經營者,希望他們能夠提高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意識,要從經營者的角度保證乘具狀況良好,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符合在相應水域的安全航行要求,特別是船艇的工作人員要齊備,並要掌握相應的安全救生技能,同時要配備必要的救生安全裝備。還有就是,大家外出水上活動,一定要密切關注天氣和水文狀況,不能出航的一定不能出航。

相關焦點

  • 滄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汙染源普查工作新聞發布會全程實錄
    新聞發布會現場。徐亮 攝  長城網滄州2月28日訊(記者龔磊 徐亮)28日下午,滄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2018陽光政務」汙染源普查工作新聞發布會。全程實錄如下:  主持人:滄州市委宣傳部網信辦科長 杜偉偉  各位記者朋友:  下午好!
  • 1月12日廣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水上交通安全情況和2021...
    新1月12日上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廣東海事局負責同志介紹「十三五」期間廣東水上交通安全工作和2021年廣東水路春運準備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本次發布會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王麗華同志主持。
  • 全文實錄 | 瀋陽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
    北極星大氣網訊:12月2日,瀋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瀋陽市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單偉民出席發布會,介紹我市今年的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情況和12月份工作安排,並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市委宣傳部外宣新聞處處長楊鑫雨主持發布會。
  • 全文實錄 | 生態環境部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記者關心的問題。
  • 2020年12月新聞發布會實錄_蕪湖市政務公開網
    根據市政府統一安排,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應急管理新聞發布會。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今年以來我市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情況。三是成立三個暗查暗訪組,重點對一市三縣森林防滅火工作進行暗查暗訪,督促森林防火措施防範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四是開展野外火源專項治理行動,會同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聯合開展森林防滅火工作督查檢查。五是印製《關於嚴禁野外用火切實加強火災防控的通告》15000份,在重點區域醒目位置張貼,強化防火宣傳。
  •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出席發布會,介紹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積極有效應對秋冬季汙染天氣,做好秋冬季群眾清潔取暖保障工作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
  • 縣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海安縣內河水上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1.4.2 海安縣內河水上搜救中心搜救區域內發生的水上危險化學品事故。 2.3.8 完成上級水上搜救機構及縣人民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負責內河水上危險化學品事故綜合協調工作;通知應急指揮部有關成員單位負責人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召開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會議,協調各專業處置組的搶險救援工作,及時向縣政府報告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情況。
  • 國新辦就中國減災工作及亞洲減災大會籌備工作等舉行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國家減災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民政部常務副部長賈治邦先生,向各位介紹中國的減災工作和亞洲減災大會籌備工作的情況。出席發布會的還有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先生,國家減災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民政部減災救濟司副司長鄒銘先生。現在請賈治邦先生做介紹。
  • 國務院8組成部門建例行發布會制度 外交部頻率最高
    去年12月下旬,國新辦新年招待會上,發布了最新版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委新聞發言人名單,涉及部門單位共計92個。  北京青年報記者根據最新部委新聞發言人名單及機構聯繫方式,對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情況進行採訪梳理,除中國國家安全部(註:未公布新聞發布工作機構)外的24個部門中,在2013年已實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制度的部門至少有8個。
  • 國辦: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後 24小時內應舉行新聞發布會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6〕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實錄丨防城港市大氣、水汙染防治形勢和天氣趨勢預測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2020年11月10日,防城港市舉行大氣、水汙染防治形勢和天氣趨勢預測新聞發布會。歡迎大家出席由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防城港市大氣、水汙染防治形勢和天氣趨勢預測。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我們很高興邀請到防城港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黨組書記、一級調研員甘炳洪先生,防城港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黨組成員鄭大雄先生,防城港市氣象局副局長周啟強先生,防城港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負責人於皓先生,防城港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程國強先生。
  • 關於進一步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
    關於進一步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通知農農發〔2000〕1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漁業、農林、農牧)廳(委、辦):為了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進一步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一、認清形勢,提高認識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也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
  • 霍邱縣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工作情況新聞...
    各位新聞屆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霍邱縣生態環境分局新聞發布會。經縣政府同意,由縣政務公開辦、縣電子政務辦安排,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現就工作開展情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向各位新聞朋友介紹如下:201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施行以來,我縣認真落實土壤汙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和的國務院《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2020年12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綜合司司長徐必久出席發布會,總結回顧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整體考慮。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心的問題。
  • 實錄|河南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穩金融」
    歡迎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六穩六保惠民生,創新奮進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要求我們既善於積勢蓄勢謀勢,又善於識變求變應變。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河南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專題的第七場新聞發布會,重點發布我省穩金融相關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關心關注的問題。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9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18...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9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18〕1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19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21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 銅陵市2019年3·15消費維權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實錄-銅陵市人民...
    年8月份以來,隨著國家、省關於降低一般工商業單一制電價優惠政策的出臺,一些商業綜合體的電價問題凸顯出來,物業公司普遍存在按目錄銷售電價加公共能耗、轉供電電力損耗的綜合電價向終端用戶收取電費,以及分攤的電費公示不全等問題。
  • 農業農村部就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
    農業農村部於2018年11月23日(周五)上午10時,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農業農村部於2018年11月23日(周五)上午10時,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有關情況
  • 商洛:關於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商洛印發關於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詳情如下:商洛市生態環境局 關於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各縣區分局,商洛高新區(商丹園區)建設管理和環境保護局:為全面貫徹落實《陝西省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三年工作方案(2018-2020年)》(陝治霾辦函〔2018〕18號)(以下簡稱《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