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衍射原理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電子衍射
  electron diffraction
  當電子波(具有一定能量的電子)落到晶體上時,被晶體中原子散射,各散射電子波之間產生互相干涉現象。晶體中每個原子均對電子進行散射,使電子改變其方向和波長。在散射過程中部分電子與原子有能量交換作用,電子的波長發生變化,此時稱非彈性散射;若無能量交換作用,電子的波長不變,則稱彈性散射。在彈性散射過程中,由於晶體中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各原子所散射的電子波在疊加時互相干涉,散射波的總強度在空間的分布並不連續,除在某一定方向外,散射波的總強度為零。
  歷史 1927年,C.J.戴維孫和L.H.革末在觀察鎳單晶表面對能量為100電子伏的電子束進行散射時,發現了散射束強度隨空間分布的不連續性,即晶體對電子的衍射現象。幾乎與此同時,G.P.湯姆孫和A.裡德用能量為2萬電子伏的電子束透過多晶薄膜做實驗時,也觀察到衍射圖樣。電子衍射的發現證實了L.V.德布羅意提出的電子具有波動性的設想,構成了量子力學的實驗基礎。
  裝置 最簡單的電子衍射裝置如圖1所示。從陰極K發出的電子被加速後經過陽極A的光闌孔和透鏡L到達試樣S上,被試樣衍射後在螢光屏或照相底板 P上形成電子衍射圖樣。由於物質(包括空氣)對電子的吸收很強,故上述各部分均置於真空中。電子的加速電壓一般為數萬伏至十萬伏左右,稱高能電子衍射。為了研究表面結構,電子加速電壓也可低達數千甚至數十伏,這種裝置稱低能電子衍射裝置。
  模式 電子衍射可用於研究厚度小於 0.2微米的薄膜結構,或大塊試樣的表面結構。前一種情況稱透射電子衍射,後一種稱反射電子衍射。作反射電子衍射時,電子束與試樣表面的夾角很小,一般在1゜~2゜以內,稱掠射角。
  自從60年代以來,商品透射電子顯微鏡都具有電子衍射功能(見電子顯微鏡),而且可以利用試樣後面的透鏡,選擇小至1微米的區域進行衍射觀察,稱為選區電子衍射,而在試樣之後不用任何透鏡的情形稱高分辨電子衍射。帶有掃描裝置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可以選擇小至數千埃甚至數百埃的區域作電子衍射觀察,稱微區衍射。入射電子束一般聚焦在照相底板上,但也可以聚焦在試樣上,此時稱會聚束電子衍射。
  理論 電子衍射和X 射線衍射一樣,也遵循布喇格公式2dsinθ=λ(見X射線衍射)。當入射電子束與晶面簇的夾角θ、晶面間距 和電子束波長λ三者之間滿足布喇格公式時,則沿此晶面簇對入射束的反射方向有衍射束產生。電子衍射雖與X 射線衍射有相同的幾何原理。但它們的物理內容不同。在與晶體相互作用時, X射線受到晶體中電子云的散射,而電子受到原子核及其外層電子所形成勢場的散射。除以上用布喇格公式或用倒易點陣和反射球來描述產生電子衍射的衍射幾何原理外,嚴格的電子衍射理論從薛丁格方程Hψ=Eψ出發,式中ψ為電子波函數,E表示電子的總能量,H為哈密頓算子,它包括電子從外電場得到的動能和在晶體靜電場中的勢能。若解此方程時,考慮到其勢能遠小於動能,認為衍射束遠弱於入射束,忽略掉方程中的二級小量,則所得的解稱運動學解,此解與上述衍射幾何原理相一致。建立在薛丁格方程運動學解基礎上的電子衍射理論稱電子衍射運動學理論,此理論的物理內容是忽略了衍射波與入射波之間以及衍射波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若在解方程時作較高級的近似,例如認為衍射束中除一束(或二束、或三束、……、或n-1束)外均遠弱於入射束,則所得的解稱雙光束(或三光束、或四光束、……、或n光束)動力學解。建立在動力學解基礎上的電子衍射理論稱電子衍射動力學理論。
  衍射圖 也可以和X射線衍射情況一樣,用倒易點陣和反射球來描述產生電子衍射的條件,只是電子的波長遠短於X 射線,所以反射球的曲率很小。按照索末菲公式,電子散射強度隨散射角的增大而迅速下降。於是,有效反射球面的面積不大,可以把反射球面近似地看作通過倒易點陣原點且垂直於入射電子束的平面。電子衍射圖便是從反射球球心出發時,通過倒易點陣原點且垂直於入射電子束的倒易點陣平面在照相底板上的投影。一般,單晶體的電子衍射圖呈規則分布的斑點,多晶的電子衍射圖呈一系列同心圓,非晶態物質的電子衍射圖呈一系列彌散的同心圓。單晶體的會聚束電子衍射圖則呈規則分布的衍射圓盤。
  當晶體較厚且甚完整時,可以得到一種由非彈性散射效應而形成的衍射圖。因為在散射過程中部分透過上層晶體的電子保持其波長不變,但略改變了方向。對於下層晶體而言,入射電子便分布在以原入射電子束為軸的圓錐內。這時的電子衍射圖由許多對相互平行的黑、白線所組成,這種衍射圖稱菊池衍射圖,可以用來精確測定晶體的取向。
  應用 電子衍射和X 射線衍射一樣,可以用來作物相鑑定、測定晶體取向和原子位置。由於電子衍射強度遠強於X 射線,電子又極易為物體所吸收,因而電子衍射適合於研究薄膜、大塊物體的表面以及小顆粒的單晶。此外,在研究由原子序數相差懸殊的原子構成的晶體時,電子衍射較X 射線衍射更優越些。會聚束電子衍射的特點是可以用來測定晶體的空間群(見晶體的對稱性)。


相關焦點

  • 光柵衍射原理
    立體效果   根據研究,我們人類的眼睛在觀察一個三維物體時,由於兩眼水平分開在兩個不同的位置上,所觀察到的物體圖像是不同的,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像差,由於這個像差的存在,通過人類的大腦,我們可以感到一個三維世界的深度立體變化,這就是所謂的立體視覺原理。 據立體視覺原理,如果我們能夠讓我們的左右眼分別看到兩幅在不同位置拍攝的圖像,我們應該可以從這兩幅圖像感受到一個立體的三維空間。
  • 重溫經典:簡讀光幹涉、衍射原理
    好,接下來我們再來看衍射是如何發生的?中學的時候我們就學過,當光通過小孔的時候,光會發生衍射,而且孔越小,衍射現象越明顯。圖7 單縫衍射原理圖(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我們再來看衍射光的理論分析圖(圖7),衍射光在經過小孔AB後會朝各個方向傳播,假設衍射光是平行傳播的,那麼到達像面的是O點,顯而易見,到達這個點的衍射光是沒有相位差的,自然是亮條紋
  • 超快電子衍射實現優於50飛秒時間解析度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嚮導教授和張杰院士領導的課題組近期與上海科技大學萬唯實教授合作,將加速器領域的雙偏轉消色差(DBA: Double Bend Achromat)技術與雷射領域啁啾脈衝放大壓縮技術結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無時間抖動電子束脈寬壓縮,並將超快電子衍射的時間解析度提高到優於50 fs (FWHM),將美國同行保持多年的解析度世界記錄提高了近
  • 【經典推薦】光學原理---光的傳播、幹涉和衍射的電磁理論
    《光學原理》正是光的電磁理論方面一本時及近代、夙享盛譽的基本參考書,它是在M.玻恩Optik(1933)的基礎上改編擴充寫成的。Optik一書內容由宏觀而微觀,體系嚴謹,敘理明要,是當時公認的經典光學名著。《光學原理》初版於1959年——雷射問世前一年,主要闡述宏觀電磁理論,系統討論光在各種媒質中傳播的基本規律,包括反射、折射、幹涉和衍射等。
  • 驅散量子迷霧,電子雙縫衍射實驗,看「民科」的正確解讀
    於是,基於以上的規則,所謂的電子雙縫衍射實驗,就很容易理解了!1.先談談運動著的電子,運動的電子,可不是電子單獨在運動,而是裹脅著它自己在周圍產生的電磁場一起運動。形象地說,是電子在自身的電磁場以及周圍的其它場中漂浮,運動;2.在單個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單個的電子只需通過一條縫,同時,該電子在其周圍產生的電磁場通過了另外一條縫,經過兩條縫的電磁場具有同樣的頻率,於是在屏幕上產生幹涉條紋。 所以電子雙縫衍射實驗,根本就不需要兩個電子同時經過雙縫!
  • Y2T144 菲涅耳衍射與夫琅禾費衍射的區別
    幹涉、衍射都可以形成條紋幹涉:是波的疊加,峰峰相加明條紋,峰谷相消暗條紋。衍射:是波遇到障礙物後的偏移,一部分光原方向走,另一部分光繞開障礙物產生新的方向衍射如何繞開障礙物,有兩種衍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認為每個入射波有一個子波。
  • 物理知識:波動光學-衍射-1.單縫衍射
    預習要點:波繞過障礙物繼續向前傳播的現象為衍射。衍射是波的基本特徵之一。常見有聲波(機械波)的衍射,光波的衍射等。光的衍射是光波繞過障礙物繼續向前偏離直線傳播的現象。明確光波衍射的定義,注意通過學習找到與光幹涉的區別和聯繫。
  • 首次: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設備獲得分子分裂的光電子衍射成像
    來自法蘭克福大學(又稱歌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X射線光電子衍射——一種X射線吸收照射分子結構的時候發射出的光電子發射,可以在X射線誘導O2分子裂變時利用影像來增加(原子)核間(的)距離。通過測量兩個光子序貫K殼層在裂變時離子的離子化時光電子發射的分子框架模式,依據測量的動能釋放來對數據進行排序,研究人員可以解決在一個X射線脈衝時大約1.2 a.u的分子鍵合能的延伸率。
  • 基於SPCE061A的雷射衍射光柵測試儀設計
    O 引 言 雷射衍射光柵是計算機光碟驅動以及消費電子等設備中雷射讀寫頭的關鍵部分。目前,專門用於測量雷射衍射光柵參數的儀器還比較少見。
  • 電子衍射裝置試驗 將超高溫等離子維持時長提高了5倍
    韓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最能捕捉原子運動的超高速電子衍射裝置。作為電子照相機的超高速電子衍射裝置可以觀測分子中原子的運動,實時捕捉分子結構的變化。該研究團隊研發的超高速電子衍射裝置的時間分辨能力為32fs,創下世界之最。韓國國家核聚變研究所在KSTAR試驗裝置內保持等離子體1億度溫度長達8秒,成為全球首個維持5秒以上的熱核聚變試驗。
  • X射線衍射方法測量殘餘應力的原理與方法
    3、X射線衍射法測量殘餘應力的基本原理X射線衍射測量殘餘內應力的基本原理是以測量衍射線位移作為原始數據,所測得的結果實際上是殘餘應變,而殘餘應力是通過虎克定律由殘餘應變計算得到的。其基本原理是:當試樣中存在殘餘應力時,晶面間距將發生變化,發生布拉格衍射時,產生的衍射峰也將隨之移動,而且移動距離的大小與應力大小相關。
  • 量子力學的精髓問題和回答,都集中在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
    量子力學的精髓問題和回答,都集中在電子雙縫衍射實驗中!那麼該如何理解,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好了,回到我們的題目,電子雙縫實驗該如何理解和解釋?就是說,我如果認為世界是確定的,就必須給出一個確定性的解釋。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電子雙縫衍射實驗。
  • 光的微粒模型對直邊衍射和單縫衍射現象的解釋
    再比如電子作為微觀粒子,處於原子核束縛狀態下的電子越靠近原子核質量越小、內部結合力也越大、越容易吸收質量較大的光子,離原子核越遠的電子質量越大、內部結合力越小、只能吸收質量較小的光子,而自由電子則幾乎不會吸收光子。所以從這一點上講,光子質量越小內部結合力越大、光子質量越大內部結合力越小與電子的質量和內部結合力的關係是一致的,這也是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 燕山大學透射電鏡單傾冷凍拉伸樣品杆系統和透射電鏡旋進電子衍射...
    項目名稱:燕山大學單傾冷凍拉伸樣品杆系統和透射電鏡旋進電子衍射及納米晶體分析系統進口科研設備採購項目   項目編碼:HB2019043601070001   項目聯繫人:韓楊   項目聯繫電話:0311-83055039   採購人:燕山大學   採購人地址:秦皇島市河北大街西段438
  • 金屬科研「神器」: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及應用
    掃描電子顯微鏡是我們金屬科研工作中應用最廣泛的「神器」,可以說幾乎伴隨著每一位研究生度過自己最重要的科研經歷,時常「愛也掃描」「恨也掃描」,今天就系統地為新老同學們和需要應用掃描的科技工作者介紹一下掃描電鏡的原理及應用
  • 我國發展新型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運用於納米光電子器件研究
    研發新型納米光電子器件需要藉助於泵浦-探測技術。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超快電子衍射、超快X射線衍射是泵浦-探測技術三大手段。我國研究團隊研究了磁性合金材料中的超快退磁過程。發展了新一代場發射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並用於納米材料近場成像和電子結構動力學研究。
  • 簡單理解光的幹涉和光的衍射
    光的幹涉或光的衍射的問題經常出現在光通訊行業的工作中,專業不是光學的同學們可能會對這兩兄弟比較困惑和好奇。
  • 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原標題: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王尚:光的幹涉與衍射的區別 光的幹涉與衍射都可以得到明暗相間的色紋,都有力地證明了光的波動性。 光的幹涉現象,需要相干光,即兩列振動情況總是相同的光源,在同一介質中相遇幹涉(思考一下機械波的疊加原理)。 例如,從楔形肥皂膜上觀察到的黃光的明暗相間條紋,或從水面油膜上觀察到的彩色條紋,就屬這類情況,從薄膜的前後表面反射出來的光,就是相干光,在後面的傳播中發生幹涉。
  • 日立分光光度計衍射光柵技術
    此外,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探測衛星的極紫外分光光度計採用了日立變間距平面和凹面衍射光柵。 衍射光柵的原理圖>1衍射光柵衍射的過程衍射光柵是各種光學儀器的核心部件,是一種色散元件,可以將混合了不同波長的光(白光)分成單個波長的光(單色光)。
  • OPTON微觀世界|第33期 掃描電鏡新技術——同軸透射菊池衍射(TKD...
    通過電子衍射技術的進一步發展,Keller與Geiss基於EBSD技術相同的硬體與軟體,通過改變樣品臺的傾角,使得螢光閃爍體信號接收器在樣品下方接收透射電子衍射信號,從而代替原先的背散射信號。這種新技術稱為Transmission Kikuchi diffraction(TKD),由於它的信號接收方式特點也被稱為t-EB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