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與共享出行的新物種滴滴D1到底「新」在何處?

2021-01-15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汽車與共享出行的新物種滴滴D1到底「新」在何處?

何想 發表於 2021-01-13 09:46:30

 

 

D1的「新」,不只是更好地照顧司機與乘客的需求,更「革命性」的地方體現在其商業模式上。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被網際網路重塑,這個過程會為很多行業開闢出新的價值空間,也會重塑很多行業的生態體系,並創造出新的物種。   滴滴D1,正是這種網際網路思維以及趨勢下的產物。   11月16日,滴滴出行在北京重磅發布了首款網約車定製車型——滴滴D1。之所以說重磅,從滴滴的重視程度就可見一斑。為了保持神秘性,直到發布會之前一個月,D1才被公眾所知。D1的研發全程保密,甚至在運輸過程中,都採用了全封閉式運輸車。滴滴出行將D1定義為:汽車與共享出行行業中的新物種。 那麼滴滴D1,到底「新」在何處? 

 

  D1是滴滴與比亞迪聯合研發設計生產的一款電動網約車。從產品定位來說,滴滴D1「第一次不是為家庭設計,而是天生為共享設計的汽車」。正是基於這樣的「天生屬性」,讓D1與傳統汽車以及過去的網約車從一開始就有了本質的區別。   過去網約車,都是汽車廠商設計與生產的,D1雖同樣是由車企生產(比亞迪生產製造),但其從早期調研到後期研發製造卻是由滴滴公司全程參與完成的一款產品。   滴滴方面的信息顯示,為了研發D1,從2018年3月至6月,滴滴出行創新中心共發放近1000萬份調研問卷,橫跨70多個城市,舉辦120餘場線下調研會,並對標研究了50餘款出行產品。另外,滴滴還在全國範圍內對網約車司乘進行803萬人次研究,對全國12000名司機乘客進行了採訪,並調研了全國3000多名司機的需求。在包括整車工程Package、人機工程布置、汽車內/外飾造型設計、整車配置和車聯網軟體架構等汽車專業領域內,滴滴都全程參與了D1產品原型的原創設計。   正是基於對市場的充分調研,讓滴滴針對司機、乘客的痛點,從硬體層面打造出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網約車的D1。  

 

  比如針對網約車司機長時間駕駛腰部不適的痛點。D1的駕駛座在設計時,參考了歐洲長途大巴車駕駛座的設計經驗,通過材質的優化,司機駕駛座的硬度提升了25%,在8到12個小時長的使用時間裡,能夠給司機的背部和腰部提供支撐。    同時,D1增加的4項電動腰託的功能,有效緩解司機腰椎的疲勞,通過特殊的面料以及打孔設計,令司機座椅具備了很好的通風透風性,乘坐更舒適。   再比如,針對電動網約車司機遠距離訂單不敢接的問題,D1會將車輛的剩餘續航裡程數據實時傳輸到派單系統之中,因此派單系統不會派送行駛距離遠於剩餘續航的訂單。另外,D1針對司機還設有一鍵接單、可攜式收納箱等等極具人性化的設計。這些硬體及功能配置,在過去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乘客層面,針對乘客希望空間更大、更舒適的乘坐需求,D1基於純電平臺的優勢,前後懸得以縮短,後排腿部空間可達1000mm,頭部空間992mm,相當於在A級車的尺寸上,創造了C級車的乘坐體驗。另外,乘客上車前可以通過滴滴App調節車內空調溫度、風量等。當乘客呼叫D1時,平臺會派發一個彩虹顏色與迎駕車輛匹配,「彩虹接駕燈」讓乘客更方便找車。值得一提的是,D1還專門採用了右側電滑門的設計,不僅可以優化乘客上下車體驗,更重要的是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時常出現的安全事故。可以說,非同一般的打車以及乘坐體驗,是D1與傳統網約車的根本不同。  

  D1的「新」,不只是更好地照顧司機與乘客的需求,更「革命性」的地方體現在其商業模式上。傳統車企的盈利模式是生產汽車,然後銷售汽車,獲取利潤。但這種模式也註定是「一錘子買賣」。如今,不少車企看中了出行服務明顯高於整車製造與銷售的收益率,開始著手開拓出行業務,搭建自己的出行平臺。但車企打造出行平臺,有天然的劣勢,一方面缺乏對司機和乘客真實訴求的準確了解,另一方面也缺少用戶流量。而且基於標準燃油車的乘用車車型,其成本結構十分不合理,比如以快車為例,中國的出行成本是3元/公裡,其中一半來自於車本身的開銷(包括車的分攤、車的保險、車的養護,以及佔比很大的油費)。   而D1是滴滴與車企,雙方利益平衡的一個很好的方案。D1通過創新式的「裡程成本」付費商業模式設計,讓滴滴成為了為車企出行服務車隊提供託管服務的車隊運營商,和車企在出行市場上從有競爭關係的對手變成了各有分工的隊友。  

 

  所謂按照「裡程成本」付費,按照滴滴出行創始人、CEO程維介紹, D1是第一款不按照整車付費,而是按照公裡付費的汽車。這意味著,原本需一次大量支付的購車款,會被分攤到車輛運營的全生命周期中。   有媒體曾做了一個測算:假設一輛D1的出廠成本為18萬元,電池平均壽命為60萬公裡。那麼,該車每公裡的支付車輛成本只有0.3元,相比購置整車,對司機、車輛資產公司和運營商的資金壓力要小得多。另外,由於電動車充電費用低,維修保養少,這款車能給網約車生意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可以說基於滴滴的這種商業模式,不論是司機、還是車輛資產公司、還是平臺運營商,都是一種多贏的結果。  

 

  在社會意義層面,D1所代表的共享商業模式,也是解決大城市交通問題的一個潛在手段。程維介紹稱,過去20年,北京市私家車保有量增長9.7倍,城市道路總長度僅增長1.9倍。當前北京的汽車保有量為467萬,而停車位數量僅為382萬,導致出行難、停車難等問題的原因正是「城市快速上漲的私家車數量與道路空間資源供給之間的矛盾」。他說:「在未來,購買服務將替代購買工具,一個人不必擁有一輛車,就可以擁有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   希望D1帶來的共享出行新模式,可以讓「美好出行體驗」的一天,早日到來。  

原文標題:滴滴D1:共享出行新物種「新」在哪裡?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共享理念!來看看滴滴D1的答卷!
    相信各位最近都給滴滴DI的新聞刷屏了。我想了想。就順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2年前滴滴與31家汽車產業合作夥伴共同成立「洪流聯盟」,推動出行與汽車產業融合,而今年11月16日,這款傳說中的D1的面紗終於被掀開。 而今天我不是來說DI上線運營哈。而是從滴滴身上學到了什麼!
  • 龐義成:新汽車變革者的使命是合力創造新賽道和新生態
    「我們在合力創造一個新賽道,塑造一個新生態。什麼樣的賽道和生態?我認為是以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和共享化為基本推動力的重新定義汽車、重新定義出行的新賽道和新生態。」12月15日,第八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8)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智電互動集團董事長龐義成在開幕論壇上發表致辭時表示。
  • 滴滴造車!三年憋出個D1,這家公司到底在計劃啥?
    根據創始人兼CEO程維的說法,D1的出現是為了應對未來不斷提升的共享出行率。在多數印象中,滴滴都像是一個連接司機和乘客的中介平臺,這一次直接發布汽車讓人頗為意外。那麼,一家出行服務提供商為什麼要做汽車呢?中介平臺VS技術公司趕飛機經歷打不到車、拒載、加價宰客,程維創立了滴滴。
  • 滴滴出行朱景士:共享經濟和大數據,是解決城市擁堵的最好辦法
    滴滴出行戰略副總裁朱景士城市擁堵,是每個生活在大城市中的人都無法避免的事情。在滴滴出行戰略副總裁朱景士看來,中國的大城市多,人口密度高,只有用共享經濟的方式才能更好的解決城市出行的難題,具體內容如下。12月12日上午,滴滴出行戰略副總裁朱景士在2015鈦媒體T-EDGE峰會上表示。有數據顯示,中國1.5億臺的汽車,私人汽車擁有量1.2億輛左右,最多只能承載大概每天2.5億次的出行,而中國有8億城鎮人口,剩下的5、6億依靠公共運輸和計程車出行。和美國相比,因為人口和地域的限制,中國的汽車擁有量永遠到不了美國46.5%的水平,那麼如何才能達到不買車、不擁有車卻可以更舒適的出行呢?
  • 滴滴出行與海航達成戰略合作 打造「空地聯運」一站式出行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5日消息(記者蘇靚)9月14日,海航集團旗下海航航空集團與滴滴出行在海口海航大廈舉行會談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打造「空地聯運、智慧出行」新合作模式,在產品創新、品牌合作、聯合營銷、會員權益、企業出行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度合作,攜手提升空地出行體驗。
  • 新物種實驗:不是物競天擇,而是順勢而為
    去年,他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場景革命」,引起一番熱議,他還據此出版了一本同名暢銷書。現在,他要搞一場新物種實驗,吳曉波頻道也是發起機構。物種之新,與行業無關,有關的是基因的再造,譬如通用汽車與特斯拉汽車,計程車公司與滴滴、Uber,外賣公司與美團、餓了麼。
  • 新電池/搞出行/推換電…… 後補貼時代十家車企出招
    北汽先佔領有條件的場景,農村包圍城市,逐步擴大新能源的成果,先是通過A00級電動汽車打造「國民車」,再承接北京市的公車改革、北京出行,並開拓新能源網約車市場和計程車市場,通過積極的合作和自建基地的方式引入多種出行解決方案。三是引入換電模式,新打破市場瓶頸。北汽通過換電模式,破解裡程焦慮;以車電分離模式,投入消費市場,預計可能將新能源汽車的購車成本降低40%。
  • 共享出行未來發展趨勢:回歸理性,高效高質良性發展
    核心導讀:共享出行從第一次映入大眾眼帘的共享單車,發展到網約車、共享汽車、共享電單車,五六年來跌宕起伏,但其真真切切的滿足了人們最後一公裡、最後三公裡甚至市內中長途出行的需求,隨著行業洗牌,市場監管加強,行業巨頭將藉助科技的力量,轉向共享出行生態打造,推動行業高效高質發展。
  • 滴滴發布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小鵬P7鵬翼版預售36.69萬起
    本周汽車行業事件導讀:特斯拉行駛中天窗脫落,官方回應:曾在第三方更換車頂玻璃;華晨集團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滴滴發布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全國百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實現聯網;C-V2X正式成為全球車聯網統一標準;上海新能源專用免費牌照政策將延續到2022年底………大公司&大事件1、特斯拉行駛中天窗脫落,官方回應:曾在第三方更換車頂玻璃
  • 神州的陸正耀當年沒幹成的事,滴滴的程維都做到了
    而在崩斷之前,能與神州優車、神州租車和寶沃汽車構成的「神州系」生態圈所匹敵的,或許只有滴滴發起成立的「洪流聯盟」。兩年前,滴滴與來自汽車製造、零配件製造、新能源、數字地圖、車聯網等領域的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發起成立 「洪流聯盟」。聯盟建立在所有成員單位對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趨勢終將交匯的共同認知上,並就此制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 滴滴出行柳青:帶中國智慧走出去,科技出海走對了
    11月19日,2020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在線上召開,在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亞太經合組織工商諮詢理事會(ABAC)的中國代表及候任代表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中國銀行董事長劉連舸和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圍繞著「全球價值鏈:融入循環新格局」的話題進行了討論。
  • 滴滴遇挫,單車退燒,共享經濟背後的黑洞是什麼?
    從鄭州機場滴滴事件到樂清女孩遇害,讓如日中天的獨角獸滴滴顯得落寞了許多;而另一邊共享單車這個曾經的風口並沒有因為炎熱夏季的結束而迎來訂單量的再次攀升,而是隨著摩拜賣身,ofo同時也是深陷「命不久矣」的輿論的風波之中。可以說共享經濟的發源地在這個史上最熱的夏季飄起了陣陣寒風。
  • 四年翻5倍,滴滴出行重回增長快車道
    經歷四年時間的市場沉澱,滴滴出行全球日訂單量翻了5倍。作者 丨 李民民滴滴出行官方宣布,8月25日七夕當天滴滴出行包括網約車、順風車、計程車、單車和代駕業務在內的全球日訂單量首次突破5000萬大關。數據調研公司Trustdata公布的2020年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數據報告中,1月份滴滴出行MAU(月活躍用戶)月環比為-11.04%,2月MAU月環比為-28.34%。從MAU月環比的持續負增長到訂單量實現5000萬的突破。這背後便是滴滴出行CEO程維口中所言及的"出行數據增長反映出消費恢復和經濟復甦。"
  • 共享單車到底是共享還是租賃?這不是核心問題
    這兩年美國的消費網際網路沒什麼新熱點,火了一段時間的視頻交友House Party, Marco Polo, Monkey等都在迅速降溫。相反,國內從兩輛自行車開始,各種共享經濟模式創新如火如荼:共享服裝,充電寶,mini KTV,mini健身房等等。
  • 哈囉出行將推動智能電動車「新物種」,預計明年初面市
    (原標題:哈囉出行將推動智能電動車「新物種」,預計明年初面市)
  • 迪信通聯手德國ACM發力電動汽車市場 為出行護航
    公共運輸曾是絕大部分消費者的首選,但伴隨時代發展,用戶生活節奏的加快,更多的消費者崇尚效率、拒絕擁堵,希望個人出行能更加安全環保,以滴滴為代表的4輪出行共享經濟則很好的滿足了用戶了這一出行需求,也促成了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
  • 萬字長文講述滴滴出行程維五年從80萬人民幣到估值500億美元+
    謹微慎行:放眼新能源汽車方向、布局海內外投資、多個戰略合作夥伴獵雲網曾在眾多早期項目裡看到,「要做XX行業的滴滴,XX欲XX」、「以滴滴XX撬開XX市場」……滴滴在創業者心裡已經成為了一道業界標杆,滴滴的運營方式也被大家津津樂道。而對此,程維卻說,面向未來,我認為,目前滴滴出行還處於巨大浪潮的早期。
  • 滴滴造車!三年憋出個D1 這家公司到底在計劃啥
    11月16日,滴滴出行召開發布會,推出了滴滴首款定製化車型滴滴D1。根據創始人兼CEO程維的說法,D1的出現是為了應對未來不斷提升的共享出行率。  在多數印象中,滴滴都像是一個連接司機和乘客的中介平臺,這一次直接發布汽車讓人頗為意外。那麼,一家出行服務提供商為什麼要做汽車呢?
  • ...弗若斯特沙利文諮詢公司|共享出行|嘀嗒順風車|大眾出行|順風車...
    所有人都以為移動出行行業的硝煙在漸漸消散,但是在順風車這個賽道上總是在燃燒著無盡的戰火,近日,嘀嗒出行赴港上市的消息讓整個順風車行業的硝煙再次瀰漫起來,作為曾經的順風車龍頭企業,滴滴一直有傳出要上市的消息,但是嘀嗒出行卻領先所有平臺,率先赴港IPO,根據嘀嗒出行招股書顯示,嘀嗒出行此次赴港IPO有望成為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
  • 加州拿證 鹽湖城獲獎 滴滴無人車布局加速
    加上此前攜手汽車產業鏈企業成立洪流聯盟,在積極自主研發軟體技術的同時,不斷拓展汽車產業上下遊合作關係,並加速在中美多地車輛測試,自動駕駛作為滴滴未來出行版圖的重要一環,整體布局正在慢慢浮出水面。今年1月,滴滴正式成立AI Labs,旨在探索AI 領域技術難題,重點發力前瞻技術研究及應用,布局下一代技術,不斷提升用戶出行效率並且優化出行體驗,用技術構建智能出行新生態。以計算機視覺技術為例,滴滴AI Labs就主要聚焦光學字符識別、人臉識別、質檢、感知、理解、交互等技術,提供出行服務標準質檢、出行交通感知理解、智能交互等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