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教學教案:血液

2020-11-25 新東方

  血液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

  2.知道血液的組成及功能,說明血漿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細胞的形態、數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釋動脈血、靜脈血的概念。

  4.說出什麼叫貧血、發炎和血清

  5.知道人體的血量、輸血和血型的知識。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永久塗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操作能力。

  2.通過對三種血細胞的比較,培養學生對比歸納的分析能力。

  3.通過學習三種血細胞的正常值,培養學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實踐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探索血液成分的實驗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學習人體的血量、輸血和血型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每個健康公民都有獻血義務的思想教育。

  3.在分組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相互協作。

  教學建議

  本節知識結構體系

  教材分析

  血液是體內物質運輸的載體,關於血液這部分內容,是本章的重點之一。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人血永久塗片分組實驗觀察的組織與指導,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是本節的難點。按照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先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加抗凝劑的血液)及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永久塗片)獲得感性知識,再結合講解來突破重點和難點。

  教法建議(1)

  創造條件做好血液成分的演示實驗,從感性認識入手,讓學生通過觀察從色澤和容積上將血漿和血細胞加以區別。識記血液是由血漿、血細胞兩部分構成的。結合課上用顯微鏡「觀察血液永久塗片」的分組實驗和三種血細胞的掛圖,來加深學生對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形態、數量、結構的認識,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而且結合閱讀教材將有關知識以表格或兩歧分枝表解式加以總結歸納,從而實現精加工和組織策略的訓練。表格式歸納法大致如下:

  1、血液

  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成 分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 細胞特徵 功 能

  血 漿

  (55%) 水 分 91--92%淡黃色、半透明液體,除去纖維蛋白原,剩餘的黃色透明的液體部分叫血清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

  蛋白質 7%左右

  葡萄糖 0.1%

  無機鹽 0.9%

  血細胞

  (45%) 紅細胞男500萬左右兩面凹的圓餅狀,無核,直徑7.7微米,含血紅蛋白。運輸氧和部分CO2

  女420萬左右

  白細胞 0.5--1萬形態多樣,比紅細胞大,

  有核吞噬病菌,對人體有防禦和保護作用

  血小板10--30萬個體最小,形狀不規則,無核促進止血、加速凝血

  聯繫日常生活實際,理解血細胞的功能,加深識記效果。結合血液化驗單分析相應的病症,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關於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建議通過一個演示實驗:取一隻試管加有抗凝劑的血液,待血細胞沉澱後,倒去上層的血漿和部分血細胞,觀察留在試管內的紅細胞呈暗紅色。然後將試管傾斜放置,十分鐘後讓學生觀察:斜面的紅細胞與試管底部紅細胞的顏色是否一樣?根據觀察結果讓學生明確以血液含氧量的多少,來確定血液名稱的依據。

  關於血量可採用直觀教學法:用四個 1.25 升的可樂瓶裝紅墨水來代替人的血總量,加深學生對自己血液量的感性認識。

  教法建議(2)

  關於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條件的學校可採用探索式教學,教學過程大致分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課題:血液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再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及已有的知識提出假設:血液是由液體的血漿和血細胞構成的;根據假設讓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宏觀觀察加抗凝劑的血液和微觀觀察血液塗片(取血液下層的深紅色的部分做臨時裝片並結合人血的永久塗片觀察),最後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分析及對書本知識的閱讀,得出結論:血液是由液態的血漿和有形的血細胞兩部分組成的。關於血液的功能:先分析血漿的功能,再逐個探索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功能,最後根據血液的各成分的功能,讓學生歸納血液的功能。這種教學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本節內容較多,建議用兩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血液

  新課的引入: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結構,它是由一千多萬億個細胞組成的,這些細胞都需要進行新陳代謝,這就需要人體內有四通八達、高效率的運輸網絡,它及時給細胞運來氧和養料,把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廢物運走,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

  板書:第四章體內物質的運輸

  人體內這一運輸網絡就是循環系統。

  出示掛圖:介紹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

  講述:

  血液循環系統是一個由心臟、血管組成遍布全身的封閉管道系統,血液在其中循環流動著。也可以說,血液循環好比人體內紅色的河流。這河流有主幹、支流以及更小的分支。而這河流中奔騰的河水就是血液。

  板書:第一節血液

  講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血液」二字,如醫生為了診斷某些疾病,往往先要驗血,有人在意外事故中失血過多,必須及時輸血,有些疾病如B肝、愛滋病,它們可通過血液傳播。可見血液與人體關係非常密切。

  提問:有關血液的知識,你們知道有哪些?血液是幹什麼用的?

  學生:血液是紅色的粘稠液體,聞起來有腥味,它含有血糖等,血液起運輸作用。

  提問導入:

  血液是具體擔負運輸任務的,它經常運載著大約 200 種物質,是一支組織得相當完善的隊伍。這支隊伍都有哪些隊員,各自又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呢?它們除了起運輸作用外,還有其他的功能嗎?

  板書:(一)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探索血液的組成:

  [提出問題] 血液由什麼構成?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提出假設。

  [提出假設] 如果血液由液體血漿和有形的血細胞構成,那麼把血液加抗凝劑會看到分層現象,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看到血細胞。

  [設計並完成實驗]

  實驗設計: 1 、宏觀觀察血液的組成 2 、顯微鏡下觀察血液的裝片

  實驗 1 :觀察血液的組成

  方法步驟:25頁(課外小組的學生提前一天完成以下實驗步驟)

  1.在量筒內先加幾滴5%的檸檬酸鈉溶液

  2.取家兔血液10ml注入量筒,輕輕搖動幾次

  3.靜置觀察

  引導學生討論:

  為什麼要加檸檬酸鈉?(檸檬酸鈉是一種抗凝劑,加入後可防止血液凝固,)指導學生觀察:

  觀察內容:

  1.血液是否分層?分幾層?

  2.各層的顏色怎樣?大致比例如何?

  結合彩圖四把觀察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組成 比較位置顏色約佔血液總量(%)

  反饋觀察結果: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

  試管中原本紅色的血液出現了分層現象,上部分為淡黃色,半透明的液體,約佔血液總量的55%,下面部分呈暗紅色,不透明,約佔血液總量的45%,兩者之間還有薄薄一層物質,呈白色。

  實驗2 顯微鏡下觀察血液的塗片

  方法步驟:

  1、製作血塗片

  (1) 取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載玻片上

  (2) 另取一片載玻片做推片,將推片自血滴左側向右移動

  (3) 當血滴均勻地附著在兩片之間時,再將推片向左平穩地移動(兩片成30--400夾角)。

  (4) 推出均勻的血膜

  2.用低倍鏡觀察血液塗片,找到物象

  3.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4.用細準焦螺旋調準焦距,直到物鏡清晰為止

  指導觀察:結合人血的永久塗片觀察

  觀察與思考:

  1.看到幾種類型細胞?(移動裝片找)

  2.最多的是哪種細胞?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3.最大的是哪種細胞? 有無細胞核?

  4.最小的是哪種?

  反饋觀察結果:

  學生回答實驗現象:

  血塗片裡三種血細胞:紅細胞:量最多,呈紅色,圓餅狀,無細胞核;

  白細胞:最大,有細胞核;

  血小板:最小,無細胞核

  [實驗結果分析]

  教師出示掛圖示血液的成分,並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小結:

  由觀察血液的組成和血塗片得知:血液由淡黃色液體部分叫血漿和三種有細胞結構的部分——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構成

相關焦點

  • 八年級生物教學教案:環節動物門
    ],"reg":""},"mobile":{"label":"手機號","placeholder":"","required":1,"formType":"text","group":"basics","name":"mobile","type":"text","data":[],"reg":"/^1[0-9]{10}$/","verification":1},"grade":{"label":"年級
  • 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3.3水結冰了》微課導引+教學視頻+活動手冊+教案+課本
    ★科學3-6年級下冊名師課堂第一單元★
  • 滬教版高二年級物理教案:動量定理
    一、教學目的: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2。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表達式。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物理現象,並能掌握一維情況下的計算問題。二、教學重點: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 初中語文教案:七年級《國寶—大熊貓》
    初中語文教案:七年級《國寶—大熊貓》 http://www.hteacher.net2013-02-19 10:04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新陳代謝與ATP2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新陳代謝與ATP2 2013-01-11 13:5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精英教案》為生物競賽保駕護航
    新版生物學《精英教案》系列叢書,在北京大學11位專家及全國28位生物學教授及一線教師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完成。叢書分為: 1、《精英教案》基礎生物教程(上、中、下冊); 2、《精英教案》生物習題專集(國內版); 3、《精英教案》生物試題解析; 4、《精英教案》賽題分析共六本組成。
  •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高一生物教案:《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教學設計  1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三節「細胞呼吸」第2課時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點主要有細胞呼吸的過程及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其中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是教學的重點,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是教學的難點。  由於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對「細胞呼吸」的認知。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一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 高三生物教案:《重難點總複習人與生物圈教案》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生物教案:重難點總複習人與生物圈教案  【教學內容】  第六章:人與生物圈(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森林是人類的資源寶庫  A.提供具有很大經濟價值的產品:如木材、松香、樟腦、桐油、橡膠等  B.提供食品:如棗、柿、慄、獼猴桃、荔枝等  C.提供油料: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  D.提供藥材:如多種中藥材  E.具有極其豐富的物種資源,維持生物圈的生物多樣性:地球上90%以上的陸生植物和絕大多數動物都生存在森林中,每一個物種就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
  • 《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各學科教案匯總《分離定律》教案_教師資格面試高中生物,中公講師為大家進行錄製教師資格面試備考系列視頻,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以下為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高中生物《分離定律》教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通過遺傳與進化觀理解分離定律的內容。2.通過對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研究實驗,建立類推理與演繹的思維。3.通過對孟德爾實驗的分析,根據初中所學遺傳的相關知識,構建生物模型。4養成嚴謹的求知態度和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
  • 八年級生物教學教案: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生理基礎
    第六節 動物行為的特點和生理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特點,理解先天性行為和後天性行為的概念,了解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   2.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特點的分析,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通過對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的能力。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的增殖》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一)細胞增殖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增殖」 是《生物1(必修)──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1節的內容。其中有絲分裂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有絲分裂是學生以後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規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複製及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基礎,甚至是生物班的學生學習選修模塊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係,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簡述細胞的生長和增殖的周期性。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位於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必修1 分子與細胞 第三章第一節,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生物的物質基礎和細胞的種類的基礎上進行的
  •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教案一  一、教學理念  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策略  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 八年級物理教學教案:升華和凝華
    ],"reg":""},"mobile":{"label":"手機號","placeholder":"","required":1,"formType":"text","group":"basics","name":"mobile","type":"text","data":[],"reg":"/^1[0-9]{10}$/","verification":1},"grade":{"label":"年級
  • 高三生物教案:《細胞呼吸》優秀教學設計
    高三生物教案:《細胞呼吸》優秀教學設計 2018-11-12 14:49:15 來源:3edu教育網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教案二  一、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4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學習細胞中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由於本章與生活常識的密切結合
  • 八年級上冊生物複習提綱
    八年級生物上冊期末考試複習提綱 一、水中生活的動物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 150萬 種,按有無 脊柱 分為 脊椎動物 和 無脊椎動物 兩大類。按生活環境分為 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 。
  • 生物老師:八年級上冊知識點匯總(最新整理),高效預習複習必備
    生物是七年級才開始學習的學科,剛開始接觸時,很多同學對學習生物很好奇,感到非常有趣。七年級的生物知識是非常基礎的,而八年級的生物知識難度更大,學習時間相對緊張。但是很多同學不太重視這門學科,雖然生物不參加中考,但會有會考,會考不合格還會影響到自己的中考,而且進入高中後會繼續學習,這個階段打下紮實的基礎,對之後的高中階段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雖然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是比較基礎的,但由於生物學知識點繁雜的特性,導致廣大同學記憶起來感到非常困難。其實,任何學科都有各自的學習方法可循,學習方法的優劣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
  • 八年級物理教學教案:質量和密度
    質量和密度   密度   (一)教學目的   1. 掌握密度的概念。   2. 知道密度的公式並能用公式進行計算。   3. 知道密度單位的寫法、讀法及換算。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小學學過的體積單位   提問:小學數學在表示物體體積時常用哪些單位?   學生答:米3、分米3、釐米3。   教師出示1分米3的實物並讓每位學生觀察課桌上1釐米3的實物。指出1分米3=1升,1釐米3=1毫升。   提問:誰能記得體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