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在流體力學界面不穩定性方面取得進展

2020-11-21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教授羅喜勝、陸夕雲等在匯聚激波誘導的流體力學界面不穩定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得到了匯聚激波管中界面擾動的演化規律,發現在反射激波再次作用之前界面擾動會出現衰減,證明了在匯聚激波作用下存在輕重界面減速引起的Rayleigh-Taylor穩定性。該研究成果以Measurement of Richtmyer-Meshkov Instability at an Air-SF6 Interface in a Semiannular Shock Tube 為題於77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119, 014501, 2017)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工程科學學院博士後丁舉春和副教授司廷。

  激波誘導的流體力學界面不穩定性現象涉及十分複雜的多尺度強非線性物理問題,是可壓縮湍流機理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也是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慣性約束聚變、超聲速燃燒、國防尖端武器、天體物理等領域有著廣泛且重要的應用背景。比如在慣性約束核聚變中,氘氚靶丸與外殼間存在物質界面,雷射燒蝕靶丸產生向內運動的激波,激波穿過界面會引起界面擾動的增長,嚴重降低熱核燃料的溫度,甚至導致聚變點火失敗。其中激波與界面相互作用一直是未解決的重要難題之一,涉及了壓縮、剪切、湍流混合等複雜物理過程。

  在實驗研究中,雷射慣性約束聚變、電磁套筒內爆、炸藥驅動金屬材料等方法一般耗資巨大、周期較長、診斷困難,難以大量開展,對相關的流動物理研究也帶來極大困難。目前國際上最常用的實驗研究手段是利用激波管設備產生激波並加載流體分界面,其中匯聚激波能夠實現能量匯聚,產生更強壓縮,更符合工程實際。因此,匯聚激波誘導的流體力學界面不穩定性實驗研究一直是該領域的前沿熱點和難點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攻關,研究團隊突破了匯聚激波的產生可控界面的形成兩大關鍵技術,成功實現了匯聚激波誘導界面不穩定性的實驗研究(Phys. Fluids 27: 097102, 2015),取得系列研究進展。近期,通過巧妙設計實驗,研究人員實現了匯聚激波與不同初始振幅單模氣體界面的相互作用,首次在國際上測量了匯聚激波作用下界面擾動振幅的增長規律,並提出了相應的擾動增長物理模型,理論預測與實驗結果吻合良好。實驗發現,界面擾動的發展可以歸納為四個不同的階段:壓縮階段(I)、加速增長階段(II)、減速增長階段(III)以及振幅衰減階段(IV)。在不同階段,擾動發展受到不同物理因素的主導:在階段I,初始氣體界面受到激波壓縮,界面擾動急劇減小;在階段II,幾何匯聚效應顯著促進了擾動的增長;在階段III,輕重界面減速引起的Rayleigh-Taylor穩定性極大地抑制了界面擾動振幅的增長;在階段IV,更強的Rayleigh-Taylor穩定性使得擾動振幅快速衰減。這些發現,不僅揭示了匯聚激波誘導界面不穩定性的內在機理,為相關理論和數值研究提供可靠的實驗數據,而且有助於理解慣性約束核聚變中流體力學界面不穩定性的複雜物理過程。論文評審人一致認為該工作設計了一個極具創新性的實驗,獲得了高質量實驗數據,且得到了很有意義的分析結果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博士後面上基金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

 

慣性約束核聚變中的流體力學界面失穩現象[Betti R. & Hurricane O. Nature Physics, 12(5):435, 2016]

 

半環形匯聚激波管的實驗段和界面生成裝置(a),柱形匯聚激波與單模擾界面相互作用的示意圖(b

 

  匯聚激波衝擊下擾動振幅隨時間的變化規律:符號代表不同初始振幅的實驗結果,虛線為Bell理論曲線,點劃線為大振幅修正後的Bell理論曲線,實線為考慮Rayleigh-Taylor效應的Bell理論曲線,點線為大振幅修正後考慮Rayleigh-Taylor效應的Bell理論曲線。I:激波壓縮階段;II:加速增長階段;III:減速增長階段;IV:振幅衰減階段。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在動物長鏈非編碼RNA研究中取得進展
    他們對155個lincRNA敲除突變體進行六個方面表型的篩選發現,23個lincRNA突變體分別在其中一個或者兩個生理表型上具有不同程度的缺陷。通過對秀麗線蟲不同發育時期的轉錄組測序進行分析,研究了lincRNA和mRNA共表達情況,同時建立了lincRNA和microRNA共表達及調控網絡。
  • 中國科大在應用鋰同位素研究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應用鋰同位素研究二疊紀末生命滅絕事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肖益林教授團隊和沈延安教授團隊在二疊紀末生命大滅絕事件的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Marlan Scully、德國維爾茲堡大學
  •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量子輸運、量子等離激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近期,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與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在低維量子輸運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5-08-1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在二維材料激子效應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在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何俊峰研究組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對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展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使用高分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首次在電子摻雜自旋軌道耦合莫特絕緣體(Sr2IrO中國科大為該論文第一單位,何俊峰研究組的博士後胡勇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Santa Barbara分校的Xiang Chen
  • 中國科大在分布式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B肝病毒導致肝癌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浪新聞   發布者:ailsa   日期:2018-03-30   今日/總瀏覽:1/5839
  • 中國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同事陳帥、鄧友金等與北京大學劉雄軍、維也納工業大學、卡爾加裡大學的合作者們,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維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原子體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斷體系拓撲的動力學判據,並據此精確測定了體系的拓撲相圖。
  • 中國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進展
    最近國內外對於分子的研究有長足發展,在信息處理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包括對分子的束縛和冷卻、分子的量子信息高質量讀出、大量分子之間量子糾纏的探索,以及高精度的分子測譜等。真空中束縛的單個分子尺度的研究也急速發展,有從兩個束縛原子生成單個分子、單分子與單原子相互作用等進展。
  •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中國科大等在固態量子光學領域取得進展 2019-08-01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字體:大 中 小】
  • 白春禮院長調研中國科大上海研究院
    包校長首先代表中國科大對中科院領導一行在新春伊始來校考察指導工作表示熱烈歡迎,對院領導長期以來對中國科大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駐滬量子科研團隊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給予充分肯定。,詳細介紹了創新研究院管理體制與組織建設、量子信息科技相關重大項目推進情況、總部與分部園區建設、主要科研進展及近期工作計劃等。
  • 中國科大在半導體深紫外LED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供圖。中新網合肥11月29日電(記者吳蘭)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巧用藍寶石調控角度,突破了紫外LED發光性能研究的重要進展。中國科大微電子學院孫海定和龍世兵教授課題組,巧妙通過調控藍寶石襯底的斜切角,大幅提升紫外LED的IQE和器件發光功率。課題組發現,當提高襯底的斜切角時,紫外LED內部的位錯得到明顯抑制,器件發光強度明顯提高。當斜切角襯底達到4度時,器件螢光光譜的強度提升了一個數量級,而內量子效率也達到了破紀錄的90%以上。
  • 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然而由於RNA本身的不穩定性,使得在活細胞水平進行化學調控變得異常艱難。化學所在RNA表觀遺傳修飾的化學調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RNA的表觀遺傳修飾是RNA調節基因表達的化學基礎,利用新反應技術和新分子工具對RNA修飾進行精準調控對揭示RNA介導的遺傳信息表達網絡具有重要意義
  • 「Science 」中國科大在快充鋰離子負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中科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季恆星教授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段鑲鋒教授等在鋰離子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來源:中國科大全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gi/doi/10.1126/science.aav5842
  • 中國科大等在神經細胞極性維持的分子結構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論文連結中國科大等在神經細胞極性維持的分子結構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 科研動態 | 磁場重聯出流區中的電子雙流不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進展就是在磁場重聯的中心擴散區及其附近發現了各種複雜的不穩定的電子速度分布函數,這些電子分布的產生、演化和其在重聯中的作用引起人們極大關注。而其中這些不穩定電子分布如何在重聯中心擴散區的下遊重新演化成較為穩定的電子分布函數也是一個重要課題。
  • 中國科大在增強活體腫瘤的光熱治療效果方面取得新進展
    該文章報導了一種有機小分子染料在細胞內同時發生分子內和分子間螢光猝滅的「智能」策略,在增強活體腫瘤的光熱治療效果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Adv. Funct. Mater.,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8073 )。
  • 中國科大在源無關量子隨機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源無關量子隨機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團隊的王雙、韓正甫等人針對源無關量子隨機數系統中測量設備的實際特性展開研究,提出了測量端由於探測器後脈衝、探測效率不匹配、探測器對光源分布敏感等特性所帶來的安全性問題,並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