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研究所:繼續推動納米技術的發展

2020-09-05 科學視角Mlrage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NIOSH)發布報告《繼續保護納米技術人員:NIOSH納米技術研究計劃》,以推動納米技術相關毒物學和工作場所暴露相關研究,以及在工程納米材料相關產品的發現、開發和商業化過程中開展風險管理實踐。這一計劃同時也是對美國國家納米技術計劃(NNI)的補充,並專注於NNI在環境、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優先研究需求。

美國會繼續推動納米技術的發展

該研究計劃的戰略目標包括5個方面:①增強對於新納米材料以及納米材料工作者相關健康風險的了解;②基於初步數據和信息,進一步了解工程納米材料的原始危害;③以基本指導材料為基礎,進一步向納米材料工作者、員、醫療健康專業人員、監管機構和決策者提供有關危害、風險和風險管理方法的有關信息;④支持納米材料工作者的流行病學研究,包括醫學、橫斷面、前瞻性群組和暴露研究;⑤在國家和國際層面對於風險管理指南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及推動。

納米技術仍是重點發展目標

以上5個戰略目標均有相應的中期目標和行動目標。根據需求和影響等因素,NIOSH指出了這些目標中最為優先的3個,其中包括上文提到的戰略目標①和③,另一優先項是根據納米材料的危險級別對工程納米材料進行分組,該研究將探索開發材料結構-活性關係及比較毒性的預測算法,用於對納米材料的風險進行定量評估。

相關焦點

  • 納米技術推動農業科技創新
    「我國量子科學已經領先世界了,納米科技正處在與國際並跑階段。」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納米研究中心主任、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崔海信對我國納米科技發展狀況作出的判斷。日前,在該院舉辦的農科講壇上,崔海信作了以「納米科技與農業的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報告。
  • 中國科大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學院揭牌儀式在蘇州納米所舉行
    」揭牌儀式暨2016年導師培訓研討會在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舉行。他回顧了蘇州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發展歷史,介紹園區在納米技術應用等三大新興產業的規劃布局,感謝中國科大和研究所為園區科教創新發揮的重要作用,希望中國科大和研究所圍繞國家戰略布局,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出人才、出成果、出產業,園區將繼續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學院的建設發展。
  • 上海可佑納米與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11月9日,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淨院士納米鉑金除醛新品發布會在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我國政府在布局國家發展納米科技與產業方面專門設立的、國內唯一一所從事納米技術及應用研究的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 讓納米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聞—科學網
    從事過納米科技研究的學者,已經有88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近1/3的國家傑出青年稱號獲得者在從事與納米科技有關的研究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在諸多關鍵領域能打大仗、打勝仗的一支強大的戰略科技力量。我國正處在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進軍的關鍵歷史時期。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我國納米科技如何發力超越,提升源頭創新能力,成為我國科技經濟的動力引擎,在國家的科技布局層面上,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事情。」
  • 三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多人涉納米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美國國家科學院3日公布了今年新增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華人科學家楊培東、戴宏傑與孟祥金三人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環境地質學家安芷生當選外籍院士。  據新華社5月4日報導,楊培東是納米材料學家,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 納米技術在各產業的發展趨勢展望
    何丹農,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沈應龍,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產業創新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納米材料,是指在三維空間中至少有一維處於納米尺度(0.1~100納米)範圍或由它們作為基本單元構成的材料。
  • 與煙臺共建研究所 中科院緣何新建5個研究所
    昨日,煙臺與中科院籤署了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共建協議未來6天內,中科院還將與另外4地籤署協議共建研究所  據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李斌)城市環境、納米技術、生物能源……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圍繞這些新的研究領域,未來6天內,中科院將通過與地方政府籤署協議書的方式,共建5個研究所,
  • 俄羅斯納米技術發展階段性成果
    2007年,俄羅斯設立了「2008年至2011年俄聯邦納米工業基礎設施」國家專項計劃,作為俄羅斯納米工業基礎設施建立、納米技術研發第一階段的國家重大專項措施,該計劃實施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國家納米技術網絡體系,鼓勵參與單位在納米技術網絡體系內開展相關技術領域納米技術研發
  • 俄羅斯投巨資發展納米技術
    日前,俄羅斯政府成立國家納米技術委員會的決議草案在俄國家杜馬一讀通過,由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謝爾蓋·伊萬諾夫擔任國家納米技術委員會主席。俄羅斯政府決定為「發展納米技術基礎結構」聯邦專項計劃撥款,將國家納米技術委員會的資金提高至1000億盧布(1美元約合26盧布)。為確保政府落實國家納米技術和納米工業領域的各項方針政策,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弗拉德科夫籤署了國家納米技術委員會成立決議書。
  • 發展前沿技術,從原子尺度認知世界——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曾獲中科院百人計劃(1998年),國家傑出青年(2002年),國家傑出青年團隊成員(2002年),北京科學技術二等獎(2003)。主要從事強關聯物理系統結構問題的研究,側重於發展超快電子顯微術,原位結構分析和Lorentz電子顯微術。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2016年...
    東方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受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委託,就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2016年儀器設備採購項目(第二批)項目(項目編號:OITC-G16036499)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
  •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教授一行來電子...
    新聞網訊 5月27日上午,電子信息(微納技術)學院邀請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張子暘教授作題為《紅外III-V族半導體光源的研製》的高端學術報告。學院班子成員、全體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報告會,院長遲宗濤主持會議。
  • 全方位賦能|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籤署...
    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可佑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淨院士納米鉑金除醛新品發布會圓滿成功11月9日,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可佑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淨院士納米鉑金除醛新品發布會在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舉行
  • 美國科赫研究所開展融合科學的實踐與啟示
    目前,該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包含所內和所外兩部分)中有 5 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 位美國國家科技創新獎章獲得者、9 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 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5 位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9 位美國霍華德 · 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此外,該研究所還通過網絡化機制緊密聯繫來自學術界、臨床界和產業界的 1 000 餘名合作者,涉及全球 50 多個機構。
  • 納米技術發展可能經歷五個階段
    新華網東京專電(記者張可喜) 據日本阿普萊德研究所提供的材料介紹,以研究分子機械而著稱的美國風險企業宰貝克斯公司的一項預測認為,納米技術的發展可能會經歷以下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發展重點,是要準確地控制原子數量在100個以下的納米結構物質。這需要使用計算機設計/製造技術和現有工廠的設備和超精密電子裝置。這個階段的市場規模約為5億美元。
  •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生化平臺招聘公告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生化平臺招聘公告已公布,計劃招聘9人。報名方式:郵箱報名。報名時間:自發布招聘通知起,凡符合招聘條件的人員均可報名,招滿為止。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2020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生化平臺招聘公告   生化平臺是中科院蘇州納米所下屬的公共研發平臺(http://nmshpt.sinano.ac.cn/),主要面向周邊生物醫藥類企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臨床機構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撐服務,特別是大型儀器使用、外包項目開發等。
  • 中國科學院院士彭練矛:半導體行業趨勢與碳基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與未來
    國家網信辦原專職副主任彭波等專家出席。主要從事納米電子材料和器件研究。彭院士從半導體行業現狀與危機、矽基微電子技術的極限與後摩爾時代、碳納米管電子學的挑戰與前景及電子技術發展的第四次浪潮與碳基技術的商業化進展四個方面,對碳基集成電路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講座中,彭院士認為信息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發展,而晶片是信息技術的基礎,要繼續推動世界信息產業的奇蹟性增長,必須保證晶片性能的飛速提升。
  • 推動廣州發展成為國家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新高地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耿旭靜、董業衡 通訊員王月、餘麗穎)16日至17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下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
  • 美國固態照明技術今年發展概要
    報告簡介        總統歐巴馬的能源和環境發展規劃號召發展「廉價、清潔、高效的能源」。能源部高效與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在實施歐巴馬的計劃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為美國未來能源戰略提供了一個光明的未來。
  •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2018國際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態勢
    (一)重大研究進展  1.生命組學研究繼續推動生命科學發現  技術創新和交叉推動生命組學研究向更精確的方向發展。在基因組方面,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利用PacBio單分子測序技術結合BioNano單分子光學圖譜技術,發表了最為連續的人類二倍體基因組組裝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