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5月31日,國內能源等部門印發《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出,暫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電站建設規模,僅安排1000萬千瓦左右的分布式光伏建設規模,加快光伏發電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自新政出臺以來,國內需求和光伏產品價格快速下跌,各環節產能利用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分化明顯。身處政策打壓的困境,為何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還能夠在困境中崛起呢?
一、單晶矽片替代多晶矽片進行時
在單晶替代多晶下,作為單晶矽片市場的雙寡頭企業「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成為了當仁不讓的受益者。
近年來隨著光伏平價項目的推動以及去補貼信號的明確,電站開發商對於性價比的要求越來越高,使用高性價比產品才能在無補貼或者補貼極少的情況下保證電站的內部收益率,由此光伏企業從「產能之爭」調轉為產品「性價比」之間的較量。
2015年起,單晶在性價比上實現對多晶矽片的超越,最終掌握行業主動權。單晶完成性價比反超 主要基於三方面原因,一是長晶成本下降,憑藉長晶技術的進步和設備規模提高,單晶的長晶成本從2010年之前超過100元/kg降至2015年的50元/kg左右,而多晶只是從30元/kg降至20元/kg,兩者絕對差距在快速縮小;二是切片技術的進步,2015初,隨著隆基率先使用的金剛線切割技術的成熟和其餘單晶廠商的跟進,單晶矽片成本大幅下降,並進一步攤薄了單多晶在長晶成本端的差距;三是高效電池技術的快速推廣,在傳統的BSF電池技術下,單晶電池較多晶電池轉換效率高1~1.5%,2016年隆基率先推廣單晶PERC電池,並將單多晶電池效率差一舉拉大至3個pct,從而在矽片價格大幅下降之後還能維持較大的價差。
目前光伏單晶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單晶替代趨勢明晰。2018年市場主要以單晶擴產為主,且通過不斷規模化及高效化,成本持續下降,而從運營端看,高效單晶的性價比優勢凸顯,因此單晶市佔率從2017年的28%提升2018年的46%。而目前多晶廠商基本處於不計成本的甩賣,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設備折舊成本壓力快速放大,多晶龍頭保利協鑫2018年由盈轉虧,曾經的多晶矽片第一梯隊廠商旭陽雷迪更是直接停產,截至2018年底多晶的市場份額已從高峰時的80%降至50%左右,預計未來還將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當前單晶矽片市場主要由隆基和中環構成雙寡頭格局,2018底中環股份和隆基股份產能規模分別為23GW和28GW,兩家合計產能為51GW,佔單晶片總產能70%以上,居於單晶矽片雙寡頭地位。2019年4月30日,隆基提出了《關於制訂未來三年(2019-2021)產品產能規劃的公告》,預計單晶矽片產能從 2019-2021年分別達到36、50、65GW;中環在2018年報中預計到2019年年底公司單晶矽材料產能將達到30GW以上,同時在內蒙古五期25GW矽片產能將在未來兩年逐步落地。未來,雙寡頭憑藉「性價比」優勢將繼續充分受益單晶替代多晶的發展趨勢。
二、海外市場提供市場增量
自20世紀70年代全球爆發石油危機以來,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引起了高度重視,光伏行業在全球迅速發展。光伏發電從2013年的135.76GW增長到了2018年的480.36GW,短短5年時間,實現了3.5倍的增長,增長速度驚人。目前國內以及海外市場的光伏發電滲透率仍比較低,各個國家的光伏發電滲透率仍處於上升趨勢中。
2018年對於光伏行業來說是極不平常的一年。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2018年國內光伏發電新增裝機44.26GW,同比下降16.58%,在「5.31新政」 對國內市場造成衝擊下,帶動了主流光伏企業紛紛轉戰海外市場,光伏的經濟性逐步成為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
根據最新的海關數據,2019年4月,國內光伏組件出口量約為5.7GW,同比增長117%,環比下降9%。1~4月份的總出口量約為20.6GW,同比增長81%。中國作為全球光伏生產基地,2018年海外組件出口量已高達39.28GW,同比增長50%。根據歐洲光伏協會,至2018年底全球將有14個國家及地區光伏裝機量達到GW級水平,而2017年全球GW級成員國僅為9個,隨著未來海外市場需求提升,國內光伏製造商龍頭也將進一步受益。
以隆基股份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公司的收入結構在 2016年前後出現了增速的切換。在2016年之前由於國內市場爆發性增長,公司的國內收入佔比迅速增加,而後由於國內市場需求和格局趨於穩定,公司國內收入增速顯著放緩,公司海外市場收入再度發力,2018年公司海外單晶組件銷量達到1962MW,同比增長370%。
總結
光伏產業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規模化生產是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同時光伏行業技術更新速度較快,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湧現並實現技術替代,行業領先企業需要通過不斷進行設備升級、改造和更新鞏固技術和成本優勢。
在前期國家政策鼓勵下,國內光伏行業湧入大量競爭者,行業呈現出高度激烈競爭格局,而隨著政策收緊,行業部分落後產能遭淘汰,行業資源將向頭部企業集中,隆基股份與中環股份將充分受益其中。
隆基股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單晶光伏產品製造企業,多項核心技術與產品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公司單晶PERC電池和組件轉換效率屢次刷新行業世界紀錄,其中單晶雙面PERC電池正面轉換效率已達到24.06%,刷新了PERC電池的效率指標。此外公司已連續三年向市場發布Hi-MO系列高效單晶組件產品,引領行業向高效產品升級。公司的單晶矽片產能已位列2018年全球矽片企業首位,組件業務出貨量已躋身全球前五,公司已在全球光伏行業形成了領先的規模和成本優勢。
中環股份致力於單晶技術研發,擁有半導體材料-節能型半導體器件和新能源材料-高效光伏電站雙產業鏈。公司主導產品電力電子器件用半導體區熔單晶-矽片綜合實力全球第三,國外市場佔有率超過18%,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80%;光伏單晶研發水平全球領先,先後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轉換效率超過24%的高效N型DW矽片,轉換效率達到26%、「零衰減」的CFZ-DW(直拉區熔)矽片。單晶晶體晶片的綜合實力、整體產銷規模位列全球前列,高效N型矽片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文章來源:解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