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雷電高發 專家訪談災害離我們有多遠

2020-12-06 中國氣象局

  在我國,盛夏的6、7、8月是雷電高發的時段,如何防範雷電災害給我們帶來的一些危害和影響呢?本期直播圍繞雷電科普及防禦等強對流天氣知識,我們特別邀請了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劉鑫華做客中國氣象局政務發布廳,同時在搜狐新聞客戶端直播間、網易新聞客戶端以及騰訊新聞客戶端為網友答疑解惑,在兩小時直播時間裡,在線網友超過5萬。以下是訪談編錄。

  嘉賓: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 劉鑫華

  主持人:中國氣象報記者趙麗

  策劃:中國氣象報記者蘇傑西 趙麗

圖為直播現場。 蘇傑西攝影

圖為三個直播平臺截圖。

  主持人:請您先為我們介紹一下什麼是雷電?什麼是閃電?

  嘉賓:雷電是大氣中十分壯觀的超長距離放電過程,通常伴隨著強對流天氣過程發生,它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根據全球閃電的衛星觀測結果估計,全球每秒鐘有46次閃電發生,其中88%出現在陸地上。我國地處溫帶和亞熱帶地區,雷暴活動十分頻繁。

  閃電指雷暴天氣雷雨雲產生的雲閃和雲地閃電。這種超長距離的閃電放電產生強大的電流,同時還會伴隨強烈的發光、高溫、電磁輻射,衝擊波和隆隆雷聲,光、電磁和聲發射是同一個閃電放電過程產生的不同物理效應和現象,習慣上對閃電和雷電兩個名詞的含義常常不加區別。

  網友:閃電有分類嗎?

  嘉賓:有的。按照閃電通道是否觸及地面,一般把閃電分為雲地閃電和雲閃兩類。按照發生的空間位置的不同,雲閃又可分為雲內閃電、雲際閃電和雲空閃電。

  網友:在閃電發生之前我們會有特殊的感覺嗎?

  嘉賓:我曾經聽說過一個說法就是在戶外如果頭髮突然豎立起來,那就說明所在的地方可能即將發生雷電天氣。我曾在美國科普作家凱文海爾著的《機敏問答天氣》一書中看到他也曾提到過這一現象。他是這樣描述的「靜電荷的不斷積累,成為閃電發生的前兆,人的頭髮會豎立,你能感覺到周圍空氣中的靜電。」但書中也只是說遇到此種情況,人遭遇雷電天氣的風險較高,也並沒有說一定會產生雷電傷害。除此之外,我從未在其他著作找到相關表述,據我所知也沒有實驗可以證實此說法是否正確。然而從雷電的靜電感應原理看,雷電來臨前頭髮豎立還是有可能的,但是這種對應關係並不是一一對應關係。如果在雷電來臨前遇到頭髮豎立的情況,還是要趕緊採取躲避措施。

圖片來源網絡

  網友:颱風會伴隨著閃電嗎?

  嘉賓:颱風主體周圍存在著閃電,颱風主體主要是風雨影響,在颱風外圍螺旋雨帶中會出現強對流天氣,在颱風主體外圍螺旋雨帶中出現的颮線稱為「臺前颮線」,在颱風主體外圍螺旋雨帶中出現的「臺前龍捲」。據科學研究顯示,一定數量的颱風會伴隨著強對流天氣出現的。在歷史上,颱風登陸我國時,在颱風主體外圍是曾經發生過強對流天氣的。

  網友:雷雨天在室外如何防雷?

  嘉賓:應迅速尋找一個相對安全的場所,這裡要提醒大家,對於雷電災害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然而有些地方相比其他地方來說更安全些,比如大型封閉式建築比小型開放式建築更安全,受雷擊概率的大小取決於是否架設避雷設施。全封閉的金屬車輛可以避免雷擊,避免位於或接近高處和開闊處,孤立的樹木,沒有保護的露臺,遮雨蓬或野餐帳篷,棒球場的土坯,通信塔,旗杆,路燈,運動場露天看臺,金屬柵欄,敞篷汽車,高爾夫球車,水面等。

遇到雷雨天氣不要在樹下避雨。 圖片來源網絡

  網友:今年強對流天氣尤其是雷暴大風次數是否比較多?

  嘉賓:確實是這樣,國家氣象中心進行了統計,與常年平均相比,今年雷暴大風發生的次數較多,影響也較大。今年氣象災害相對來講偏多,今年屬於強厄爾尼諾的第二年,降水量明顯偏多,同時,強對流天氣也是偏多的態勢。雖然強厄爾尼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另外一部分原因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性天氣高頻率的發生和地域分布的不均勻性表現也很突出。

  網友:強對流都有哪些天氣現象?

  嘉賓:強對流天氣主要在春、夏兩季頻發,指的是雷雨大風(風速達到或超過8級或17米/秒)、冰雹、龍捲風、短時強降水(小時降水量達到或超過20毫米)等由中小尺度對流系統產生的天氣,通常伴有雷電,具有突發性、生命史短、局地性強、天氣劇烈、破壞力強等特點。

  強對流發生的時候不僅僅是雷電會帶來災害,另外幾種強對流天氣只要達到某一強度也會造成災害,比如雷暴大風、龍捲風、短時強降水、冰雹等都會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產生很大影響,龍捲風危害非常大,冰雹會砸傷車輛和人員,大風對於高空作業產生非常大的威脅。短時強降雨會造成城市內澇等,要避免經過橋洞、地下通道等低洼路段。

  網友:感覺雷電導致人傷亡的情況是不是離我們很遠?看報導都是農村被雷擊的比較多,城市還挺安全的吧?

  嘉賓:通過歷年的統計,我們拿2006年做個例子,當年我國因雷死亡的人數是712人,人員死傷總數1322人,從這個數據來看,雷擊傷亡程度還是比較嚴重的。

  從統計數據中看,農村遭受雷擊的傷亡人數比城市會多一些,由於農民的工作場所比較空曠容易引雷,其次就是農村的防雷設施的建設比較滯後,這也是導致農村傷亡人數比較多的一個原因。城市與農村相比較受到直擊雷的風險較小,因為城市有比較完善的防雷設施。實際上隨著城市公眾的戶外活動和運動的增多,遭受雷擊的風險也在提高,城市中高壓電線和管線的架設也會導致雷擊風險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使用敏感性電器也越來越多,使得發生感應雷機率在增加。

  網友:我們經常能聽到轟隆隆的悶雷和突然出現的炸雷,這兩種雷有什麼區別?

  嘉賓:在監測當中我們發現有冰雹的雲出現的時候雲體發展比較高,雲內閃電多於普通雷雨,這時候聽到的雷聲是轟隆隆的聲音,這也對於我們判斷冰雹雲有一定的幫助,公眾對於冰雹雲的分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有更多的氣象專業知識才能準確分辨。

  網友:打雷的時候真的不能看電視嗎?

  嘉賓:在有雷電發生的時候,雷電容易通過輸電管線進入室內造成雷電傷害,輕則是用電器的損壞,重則會對人身造成傷害。因此在打雷時儘量不要看電視,也儘量不要使用其他電器,切斷電源,並將插銷拔下。

圖片來源網絡

  網友:怎麼看樓房有沒有防雷設施?

  嘉賓:防雷裝置分為內部防雷裝置以及外部防雷裝置,只有在有外部防雷裝置的情況下我們才能看到,比如有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避雷針等。內部防雷裝置比如屏蔽技術等公眾很難看到。

  網友:能不能介紹一下雷電預警信號分為哪幾種?

  嘉賓:雷雨來臨前,應注意收聽收看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雷電預警信息和雷電預警等級。雷電預警信號分為三級,分為黃色、橙色、紅色。

  雷電預警黃色信號,代表6小時內可能發生雷電活動,造成雷電災害,應儘量避免戶外活動。防禦指南要求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雷工作,密切關注天氣,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雷電預警橙色信號,代表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受雷電活動影響,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較大。防禦指南要求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雷應急措施,人員應當留在室內,關好門窗;外出人員應當躲入有防雷裝置的建築物或者汽車內;切斷危險電源,不要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避雨;在空曠場地不手執含有金屬的物品,雨傘、農具、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

  雷電預警紅色信號,代表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經有強烈的雷電活動發生,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防禦指南要求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雷應急搶險工作;人員應當儘量躲入有防雷裝置設施的建築物或者汽車內,並關好門窗;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和其他類似金屬裝置;儘量不要使用無防雷裝置或者防雷裝置不完備的電視、電話等電器。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焦點

  • 雲南省將進入雷電高發期 年均雷暴日80多天
    雲南省氣象臺21日提前對公眾開放參觀,活動期間,除進行一些氣象知識講座,利用模型演示主要氣象災害形成的原因等外,氣象影視中心還讓孩子們模擬了一回氣象播報員,讓大家玩得很是高興。省雷電中心專家表示,我省強雷暴天氣多發頻發,雷電災害在全國範圍內都較突出。昆明氣象臺預計,雲南從4月份開始,即將進入電閃雷鳴高發期,今天開始的降溫降雨天氣,有可能產生雷暴天氣。
  • 雷電形成原理及雷電災害防禦措施
    隨著高層建築的不斷湧現和電子信息系統的廣泛應用,雷電災害也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危害之一。每年夏季,全國各地都會發生雷擊災害事故,諸如電子信息系統遭到破壞、通訊中斷、建築物被毀、甚至危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
  • 聯合訪談:中央氣象臺專家詳解高考天氣
    訪談現場。盧健 攝影  記者:具體到各地,哪些地方的考生需要特別關注天氣的變化?  張濤:最需要關注天氣變化的應當是江西、湖北,浙江、廣西等地的考生,上述地區出現暴雨、甚至大暴雨的機率最大,因此較其他地區更加容易發生次生災害。考生要提前做好準備,提早出門,才能確保按時並且安全抵達考場,同時也需要防範強降水和強對流可能引發的漬澇、地質災害對出行造成的不利影響。
  • 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來源 | 較高端人類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原標題:《偽裝成奶茶的"迷奸水",離我們究竟有多遠
  • [圖]佛山一工棚被雷電擊中工人4死2傷
    6名工人不幸被雷電擊中,造成4人死亡、1人重傷、1人輕傷的慘劇。    當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企業管理人士分析說,雷電實際上是可以預防的,像事發現場這樣的簡易環境,高度不到2米,面積不到10個平方米,不被雷擊中才怪。他認為,發生這種事故有很多因素與工地在防範措施方面有關。
  • 【聯合訪談】氣象專家解讀近期歐亞嚴寒天氣
    圖為訪談正在進行網絡直播。莊白羽攝影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華訪談,今天我們這場訪談和我一起進行主持工作的是來自中國氣象網我的同行賴敏,歡迎你賴敏。  [中國氣象網記者 賴敏]各位網友大家好。
  • 專家稱雷電次聲波導致四歲女童死亡
    昨天上午,浙江省防雷中心的雷電專家趕到小女孩的家和醫院,調查這起雷電致人死亡的原因。「基本上跟之前判斷差不多,是雷擊時造成的次聲波引起人體共振,導致了小女孩的不幸。」浙江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張衛斌說。整件事情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調查研究、仔細分析,省防雷中心說,最終結論暫無法公布。
  • 關注|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滋病疫苗和愛滋病的根治方法。那麼,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被治癒了愛滋病,他的名字叫Timothy Brown(也被稱為「柏林病人」,因為他住在德國柏林)。Timothy在被查出HIV感染超過了10年之後,於2006年又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為了治療白血病,醫生給Timothy進行了骨髓移植。
  • 地球離火星有多遠?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地球離火星有多遠? 地球離火星有多遠? 懂球號作者: 永無極限 08-28 10:33 【#地球距離火星有多遠#】光每秒鐘的傳播距離大約是30萬公裡,如果從一束光想從地球射到月球,需要花費1.25秒,而射到火星需要3分02秒。宇宙到底有多浩瀚,這個視頻看起來更直觀更震撼...
  • 盛夏時節最美瀘沽湖,精靈一般的「水性楊花」浮在水面上!
    盛夏時節最美瀘沽湖,精靈一般的「水性楊花」浮在水面上!又到暑期,盛夏是瀘沽湖最美的季節,因為湖上的海藻花紛紛盛開,如同出水芙蓉,把湖面裝扮成了點點「花海」。每年這個時節,瀘沽湖總會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給慕名而來的遊人,而被稱作 「水性楊花」的海藻花,則以潔白無瑕的風姿,聘聘婷婷浮在水中央,靜候人們來仰慕、欣賞!在當地土著的眼中, 雲朵是天上的海藻花,海藻花便是湖上的繁星了!這種清麗的花朵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水清則花盛,水汙則花敗。當地人通過海藻花的分布,來判斷湖水的品質。
  •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日前,央視新聞《新聞1+1》連線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一、我們對病毒有多少了解?周琪表示,對病毒的研究,可以用「萬裡長徵第一步」來形容。面對病毒,它從哪兒來、將到哪兒去,它是什麼樣子?
  • 暴雨雷電冰雹幾時有?豐富「夏季安全錦囊」
    與強對流天氣有何關係?在雷電高發季,我們又該怎麼辦?本期直播將為您帶來暴雨、強對流天氣、雷電防禦等氣象科普知識,我們特別邀請了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劉鑫華坐客中國氣象局政務發布廳,同時在搜狐新聞客戶端直播間、網易新聞客戶端以及騰訊新聞客戶端為網友答疑解惑,在90分鐘直播時間裡,在線網友超過11萬。以下是訪談編錄。
  • 全球9個臨界點超一半被激發,下一場全球氣候災害離我們還有多遠
    那麼,下一場全球性的氣候災難離我們有多遠呢? 臨界點,即閾值。當某一效應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僅需最後一丁點的刺激,即能將整個事物摧毀。這就像那句人們常念叨的: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 眾所周知,由於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及各種工業廢氣的無節制的排放,大量溫室氣體不斷累積,使得整個地球被厚厚的一層溫室氣體所包圍。
  • 地震離我們有多遠?
    其中有9次發生在亞洲,傷亡人數最多的發生在中國,在發生在中國的三次地震當中,共有130萬人因此喪生。另外兩次的大規模地震,發生在1100年前的伊朗,根據口頭和書面記載,大約35萬人在這兩次地震中喪生。地震離我們有多遠
  • 專家昨初步認定雷電次聲波導致餘杭四歲女童不幸
    昨天上午,浙江省防雷中心的雷電專家趕到小女孩的家和醫院,調查這起雷電致人死亡的原因。  「基本上跟之前判斷差不多,是雷擊時造成的次聲波引起人體共振,導致了小女孩的不幸。」浙江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張衛斌說。  整件事情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調查研究、仔細分析,省防雷中心說,最終結論暫無法公布。
  • 半個月發布4次雷電黃色預警 我市雷暴日數逐年增加 防雷不可忽視
    我市雷暴天數逐年增加  我市位於浙中金衢盆地,是我省雷電多發地區之一,年平均雷暴日(一年中有雷電放電的天數)在50天左右,雷暴天氣主要集中在3月到9月上旬,特別厲害的雷暴天氣一般出現在盛夏時節的7、8月。
  • 離我們幾光年幾十億光年,我們是怎麼知道他們到底有多遠的?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天體啊,離我們幾光年甚至幾十億光年遠,我們又沒有飛過去測量路程,我們是怎麼知道他們到底有多遠的?其實都是靠觀色近一些的,比方像比鄰星這樣的,我們利用的是幾何關係,這些天體相對於太陽系的位置是相對固定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再轉到不同地方的時候呢,再從地球上去觀察這個天體,它跟我們的仰角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 【熱點名詞】雷電
    雷電是在雷暴天氣條件下發生的伴有閃電和雷鳴的一種雄偉壯觀而又令人生畏的放電現象。雷電產生於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雲中,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或龍捲。雷電是怎樣產生的?產生雷電的條件是雷雨雲中有雷擊並形成極性。
  • 我們離6G到底有多遠?
    我們離6G到底有多遠? 2020-11-10 14:50:49 來源: IT之家 11 時 19 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 NewSat9-18 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紅色雷電+橙色冰雹!有鵪鶉蛋那般大,還是別出門了!
    預計未來2小時福州、三明東部、寧德東部南部、 泉州北部、莆田北部的部分有強雷電,局 地伴有短時強降水、8-11級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