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協預測,民航業恢復到2019年水平約需5年,幸運的是,中國民航已經實現了典型的V字型反轉。」10月29日,在成都舉行的攜程年度供應商大會上,攜程集團副總裁、機票事業群COO譚煜東首次系統回顧2020年中國民航市場的復甦路徑,「9月,我們基本實現了同比正增長,國慶節前後最高峰同比增長已達20%。」
國內疫情的有效防控與穩定,是民航業復甦的最堅實基礎,「另外,行業的通力合作、相互扶持,以及我們堅持以技術驅動,提升服務效率與品質,也是復甦重要的基石,更會成為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動力。」譚煜東說。
75%的服務請求
通過智能客服機器人完成
「疫情高峰時期,攜程國內退票量是正常狀況的24倍,國際退票量是正常狀況的40倍,這麼龐大的壓力,我們如何扛下來呢?」對今年疫情突發時的狀況,可能每位民航業人士都記憶猶新,譚煜東表示,「要感謝客服團隊,保證了攜程7天24小時的不間斷服務。更要感謝行業夥伴間的相互扶持,很多航司緊急開通了服務自動化接口,不少供應商也幫助我們分擔了壓力。」
當退訂訂單如潮水般湧來,攜程首先決定為用戶墊付退款,最高峰時機票業務墊付款將近10億。同時,攜程機票放鬆了一些風控限制,減輕供應商資金壓力;密切關注全球航司財務狀況,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動態調整銷售策略,降低風險。
譚煜東表示,技術在疫情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效力。「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堅持投入服務自動化技術,這一次我們迅速自助退改籤系統,使75%的服務請求可通過智能客服機器人完成,用戶約70%的退票、改籤請求也能自動完成,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客服壓力,這也是我們最終能扛過退票高峰,提供高效服務的重要原因之一。」
繼續加大技術投入力度
民航業未來發展趨勢可期
在譚煜東看來,堅持技術驅動,以技術提高服務效率,能夠有效提升民航產品品質,甚至盈利能力。「經過這次疫情,民航業的幾個未來趨勢是可預期的」。
「我們一定會加大技術投入,以技術手段降低成本,加快服務自動化進程。」 譚煜東介紹,以智慧中轉為例,不依賴於航司聯程的航段拼接,幫助一些用戶找到回家的路,這一模式已經在今年疫情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面對未來,攜程也將繼續加大技術投入力度。過去一年,攜程已將國際機票搜索全部搬上全球雲服務平臺,並優化了運營成本。通過雲的可擴展性在全球部署,在技術上做好準備,一旦全球旅遊業恢復,就能實現更快發展。
服務創新也將成為決定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譚煜東說:「我們對服務包產品做了很多創新,攜程的機票+酒店交叉銷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些航司官網也開始嘗試,我們也將繼續推進『機票+』模式。」
目前攜程「機票+酒店」已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在攜程預訂機票的用戶,再訂酒店可享最低至85折,機酒打包預訂還可額外享受專屬補貼。此外,攜程針對早晚航班,還創新了含鄰近機場酒店的打包產品,優選免費提供接送服務的酒店。
新的業務已經開始發力。譚煜東介紹,「例如,我們發現私人包機存在蠻大的市場,這種在歐美已成熟的業務,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國內或出境方面都有巨大的增長潛力。此外,攜程通過數據整合與深度分析,已開發出全新的Flight AI產品,可以預測航線客座率,幫助合作夥伴數據管理、有效分析自身競爭力,很受行業夥伴歡迎。」
-----------------------------------------
(市場有風險,投資交易需謹慎。據此投資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