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將變成新能源!劍橋大學生找到方法,加入陽光即可實現

2020-09-07 奇點使者

進入21世紀之前,人類就已經發明出了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產生電能,也發現了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將大自然的能量轉化為電能,例如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潮汐發電等等。時隔二十年,人類的新能源事業再上一個臺階,各國的科研團隊提出了新的產能方式,例如以下所介紹到的人工光合作用裝置。



根據報導,《自然·能源》期刊上發表了一篇來自劍橋大學團隊投稿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劍橋大學的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更加靠近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的裝置,該裝置可以模擬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陽光是地球上最充足的自然能源之一,但是人類一直無法對它進行充分利用,這次的新發明可以達到這一目標嗎?



光合作用

在介紹該發明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光合作用。簡單點講,光合作用就是綠色植物吸收太陽光後,在植物細胞內部的葉綠體中進行光合反應,將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和氧氣。詳細點講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兩個階段,同時還設計了太陽光吸收、電子的轉移、碳元素的同化等複雜步驟。



如果地球上哪一種反應為生命的出現創造了機會,那一定是光合作用。研究發現,早期地球大氣中氧氣十分稀少,但在藻類植物出現之後,它們利用光合作用瘋狂生長,同時大量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向大氣釋放氧氣,這才有了後面適宜動物生存的環境。現在也是如此,如果沒有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很快就會「枯萎」。

該裝置有何特點和優點?

實際上該裝置並非第一個實現將太陽能轉化為其他能量的發明,但是幾乎所有的方法都會產生不必要的副產物或者需要消耗化石能源,因此如何在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其它能量的同時不產生副產物是需要攻克的難題。劍橋團隊新發明的裝置做到了這一點,它能夠在不消耗化石能源和電力的情況下轉化二氧化碳,同時不會產生有害氣體。



在研發出該裝置之後,研究人員對它進行了多次試驗,所有試驗結果都未發現有副產物的產生,產物一直都是氧氣和甲酸,而甲酸是一種可儲存燃料,人類可以直接使用它或者把它當作轉化為氫氣的原料。此外,該裝置所產生的甲酸容易儲存和運輸,安全性和便捷性都比以往的產能方式好。

這一技術的應用前景如何?

雖然該技術具有以上所說的諸多特點和優點,但是它在真正投入商業應用前還需要進行改造,以提高能量轉化率。研究人員注意到,在該裝置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甲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陽光的幫助之外,還需要鈷基催化劑的催化,因此接下來研究人員將從催化劑入手,尋找提高反應穩定性和效率的方法。



儘管目前全球的太陽能轉化設備的轉化率還不足50%,但是許多面積廣闊、日照充足的地方已經大規模應用太陽能發電。如果劍橋團隊所研發的裝置能夠投入到商業應用,那麼它也有可能像太陽能電池那樣得到大規模應用,屆時這種類似「人造樹葉」的裝置可能會替代太陽能電池板,成為新能源領域的新寵。



在地球環境、氣候的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如何逐漸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決定人類文明是否能夠延續下去的重要問題。能源行業作為支撐人類文明同時給地球環境帶來巨大負擔的行業,需要多思考如何轉變產能方式,如何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如何降低對環境的汙染。因此,類似劍橋大學團隊研發的裝置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發明,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發明出現。

相關焦點

  • 二氧化碳將變成新能源!劍橋大學生找到方法,加入陽光即可實現
    時隔二十年,人類的新能源事業再上一個臺階,各國的科研團隊提出了新的產能方式,例如以下所介紹到的人工光合作用裝置。根據報導,《自然·能源》期刊上發表了一篇來自劍橋大學團隊投稿的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劍橋大學的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更加靠近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的裝置,該裝置可以模擬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 陽光能將排放的二氧化碳變廢為寶嗎?
    自工業時代以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了約45%,這導致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近2攝氏度。如何緩解溫室效應,成為人類需要解決的最緊迫問題之一。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當地時間9月1日消息稱,美國南加州大學科學家Sharada等近期在《物理化學雜誌A輯》中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分解二氧化碳,將這種溫室氣體轉化為有用的材料,比如燃料、藥品等。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甲酸, 而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組件或電力。
  • 劍橋團隊研發人造葉片 可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合成氣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人造葉片,該葉片可以產生合成氣,而不會釋放二氧化碳。合成氣以一氧化碳和氫氣為主要組分,有時會混入一些二氧化碳不幸的是,生產它會釋放二氧化碳到大氣中。該研究的資深作者Erwin Reisner表示:「您可能沒有聽說過合成氣,但是每天您都會消費使用合成氣製造的產品。能夠可持續地生產它是影響全球碳循環並建立可持續的化學和燃料工業的關鍵步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劍橋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人造葉片原型,該原型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生合成氣。新設備包含兩個由鈣鈦礦製成的光吸收劑和一個鈷催化劑。
  • 萬物皆可用:二氧化碳有望變燃料,科學家聲稱找到新方法
    文/行走天涯萬物皆可用:二氧化碳有望變燃料,科學家聲稱找到新方法​溫室效應氣體是目前困擾著無數國家的危害性的氣體,雖然原本大氣中就存在著二氧化碳氣體,但因為人類不懂得保護地球,不斷開採地球資源,並往大氣中釋放有毒的危害性的氣體,這迫使得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 劍橋大學研發「人工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燃料!
    近幾十年來,隨著環保呼聲高漲,人類大力研究從陽光獲取能源的技術,除了常見的太陽能光電板之外,「人造光合作用」也是研究的項目之一。近期,劍橋大學科學家研究出一種基於相紙(photosheet)的人造光合作用機制,轉換效率高,沒有毒性副產物,而且成本低,是有望商業化的方案。
  • 新「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變為甲烷
    當甲烷燃燒時,它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用於發電的熱量。利用陽光產生甲烷的過程則相反,從二氧化碳和水開始,再加上電來重鑄甲烷的化學鍵。  然而,實現這一轉化並不容易。8個電子和4個質子必須加到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才能形成一個甲烷分子。每個電子和質子的加入都需要能量來推動轉化。金屬催化劑可以幫助促進這些反應,它們抓住每個反應分子「夥伴」,使反應更有可能發生,並減少能量消耗。
  • 新能源增速將翻番,氫能和液態陽光能解決它的間歇性問題?
    據國網能源研究院預計,2025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有望超過20%,本計劃在2030年實現的目標將提前五年實現。2040年-204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佔比將超過50%。深度減排情景下,2060年這一佔比將超80%。2019年,中國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比重為15.3%。
  • 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很難很費錢?現在有了不要錢的「盟友」
    自工業時代以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了約45%,這導致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近2攝氏度。如何緩解溫室效應,成為人類需要解決的最緊迫問題之一。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當地時間9月1日消息稱,美國南加州大學科學家Sharada等近期在《物理化學雜誌A輯》中表示,他們希望通過分解二氧化碳,將這種溫室氣體轉化為有用的材料,比如燃料、藥品等。
  • 矽納米晶體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科技日報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姜靖)人類每年向大氣中排放300億噸二氧化碳,導致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不斷加劇,這很可能將人類自己送上不歸路。日前,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科學家找到了一種方法,可利用自然界的豐富資源——矽將二氧化碳轉換成高能燃料。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將二氧化碳轉化成能源的想法並不新鮮。幾十年來,全球科學家為找到一種材料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或氫轉化為燃料展開了探究。然而,二氧化碳的化學穩定性讓科學家很難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 【石墨烯】瑞典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可用作汽車燃料
    (圖片來源:林雪平大學)  植物會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高能量的糖,作為生長的「燃料」,而且是從陽光中獲取能量。林雪平大學的Jianwu Sun及其同事正試圖模擬此種稱作「光合作用」的反應,即利用此種反應從空氣中捕獲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甲烷、乙醇和甲醇等化學燃料。目前,此種方法還處於研究階段,科學家們的長遠目標是將太陽能高效地轉化為燃料。
  •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出一種新型清潔能源設備:可以將陽光轉化為能量
    據英國《太陽報》8月31日報導,英國劍橋大學一名化學教授歐文·賴斯納(Erwin Reisner 音譯)帶領的科研團隊成功研究出一種新清潔能源設備——photosheet。它在運作的過程中總是清潔高效、不會排出任何無用的有毒氣體或者不能清理的垃圾。
  • 新型廉價催化劑,可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效率達到13.4%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模仿光合作用,使用太陽光中的能量將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轉變為烴燃料。如今,一種新型的廉價化學催化劑已經以創紀錄的效率實現了夢想的第一步——利用太陽能電池的電力將二氧化碳分解為富含能量的一氧化碳(CO)和氧氣。
  •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
    科學家開創了將陽光轉化為燃料的新方法。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機器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求找到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已經向前邁出了一步。光合作用是植物用於將太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由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的學者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使用半人工光合作用探索生產和儲存太陽能的新方法。他們利用自然陽光,利用生物成分和人造技術的混合物將水轉化為氫氣和氧氣。該研究現在可新用於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系統。如何開發他們的平臺來實現無輔助太陽能驅動的水分解。
  • 科學家利用人造葉綠體把陽光變成糖,合成生命科學將改變未來
    科學家利用人造葉綠體開創出一種治理二氧化碳的新方法,研究人員已經發明了一種新的人工葉綠體,即改變植物細胞內部的光合結構,利用陽光和實驗室設計的化學途徑把CO2轉變成糖( CH2O)n。人工光合作用可以用來驅動小型、無生命的太陽能工廠生產治療藥物。
  • 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將溫室氣體轉化成有用材料的新方法
    加州大學維特比分校工程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致力於將二氧化碳分解並將這種溫室氣體轉化為有用的材料,例如燃料或消費品,從製藥到聚合物。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化學雜誌》 上。通常,此CO2分離過程需要大量能源。
  • 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有新方法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7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稱,科學家展示了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的新方法。這種用溫室氣體生產燃料的方式,或將能為人類提供一種可持續能源。太陽的熱輻射能清潔且可持續,但是要儲存它卻十分困難,因為電池只有有限的存儲容量和壽命。所以研究人員提出,用太陽光的能量生產燃料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
  • 全面進軍新能源市場 標緻將於2030年實現零排放
    文章詳情 1"全面進軍新能源市場 標緻將於2030年實現零排放"如今的排放法規日益嚴苛,歐盟計劃到2030年,新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而且,英國市場將比歐盟更加嚴格,英國提出將於2032年禁止銷售非電動汽車。日前,網通社從海外媒體採訪標緻汽車全球CEO安巴託時了解到,標緻汽車將於2030年實現零排放,以提前滿足歐盟等國家對車輛排放的要求。
  •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 相關材料在陽光照射後可重複使用
    新技術能快速將海水變成飲用水據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近日發表的材料學最新研究,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和國際同行開發出一種新型鹹水淡化技術,可以利用特殊材料快速將海水等鹹水轉化成飲用水,並在陽光照射後重複使用相關材料。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即所謂海水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