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人造葉綠體把陽光變成糖,合成生命科學將改變未來

2021-01-09 全球熱點聚焦

科學家利用人造葉綠體開創出一種治理二氧化碳的新方法,研究人員已經發明了一種新的人工葉綠體,即改變植物細胞內部的光合結構,利用陽光和實驗室設計的化學途徑把CO2轉變成糖( CH2O)n。

人工光合作用可以用來驅動小型、無生命的太陽能工廠生產治療藥物。由於新的化學途徑比自然界進化的任何物質都更有效,研究小組希望有一天類似的過程能夠幫助地球降低二氧化碳,減輕溫室效應。從全球治理範圍來看,這個方法還不清楚是否能變成一個大規模的、在經濟上可行的操作,該成果發表在5月7日《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利用太陽能或化學能源的酶將CO2轉化為六條固定的C—O化學鍵,這是自然轉化的糖分子結構。2016年,德國馬爾堡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合成生物學家TobiasErb和他的同事就展開了此項研究。「我們只是用熱力學和動力學的來考慮是否可以重新把CO2降低,使這種方式更有效率」Erb說。他們將該途徑命名為CETCH循環:這個複雜的人工酶網絡,可比利用天然光合作用的途徑高出20%的能量效率。

但目前尚不清楚CETCH周期是否與活細胞的其他機制兼容。為了探索這種可能性,Erb的同事Tarryn Miller轉向菠菜。她從葉綠體(所有植物共有的光合細胞器)中提取捕光膜,並將它們與CETCH周期的16種酶一起放置在一個反應容器中。經過一些調整後,Erb,Miller和他們的團隊,驚喜地發現他們可以使菠菜膜和CETCH循環酶一起工作。

他們有效地創造了一種人造葉綠體,菠菜葉綠體膜利用陽光在合成的CETCH循環酶過程中能夠分解CO2,酶又把CO2變成一種叫做乙醇酸的分子,可用於製造有用的有機產品原料。

「這是一個深刻的發現,」保羅·金(PaulKing)說,他是科羅拉多州黃金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物理生物化學家,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作者說,雖然這只是一個原則的證明,但我們已經有可能想到人工葉綠體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方法。由於合成生物學的進步,微生物現在可以被設計成生產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藥物等。但是在活細胞內合成的東西是有限度的,Erb說,人造葉綠體可以為非活的微型設備提供動力,以產生活細胞無法產生的分子,再利用這些分子來獲取循環能量,它們可以自主無限循環運行下去。

明尼蘇達州大學明尼阿波利斯分校的合成生物學家凱特·阿達馬拉(KateAdamala)說,他們的發現可能比微生物更有效率。她說:「自然細胞花費大量的精力維持生命,而合成的(系統)不需要生長、繁殖或維持任何類似生命的功能。」這意味著合成系統的全部「新陳代謝」可以集中在生產有價值的化學物質上。Adamala說,甚至可以想像人造葉綠體在治理大氣汙染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細胞晶片

但是,在這些應用程式成為現實之前,還有一些問題要解決。例如,人工葉綠體中的菠菜膜在開始降解前僅作用了幾個小時,限制了系統的工作壽命。從菠菜細胞中提取膜的效率很低。「使用葉綠體提取物並不是最聰明的事情,」Erb說。正因為如此,他的團隊還在開發人工系統來取代菠菜膜。

使用人工葉綠體建造完全合成生物體的可能性也很誘人,這些細胞是從生命的基本生物構件中組裝而成的,但同樣也存在著許多挑戰。

東京理工學院的合成生物學家Yutetsu Kuruma說:「我們也許可以將葉綠體模擬物用作人工細胞的能量生產系統。」但為了做到這一點,他說,人工葉綠體能夠像自然葉綠體一樣,具有自我修復和自我繁殖的能力,這將是一個顛覆時代的發明,目前科學技術還無法實現。

但這並沒有阻止Erb和他的同事開始對合成細胞進行實驗,該小組已開始與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拉霍拉的J.Craig Vent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世衛組織在2016年建立了包含生命基因數量最少的微小合成細胞計劃,將CETCH周期放入「最小」細胞內,在製造合成生命的技術中邁出了一小步,它可以通過消化其他物質來養活自己。

「自然可能是非常保守的,它從來沒有探索所有利用光合作用的方法,」Erb說。「這就是讓我們興奮的地方:我們可以發明出超越自然界的解決方案。」

如果合成生命技術成熟,我們可以進一步合成我們需要的物質,在合成材料和智慧機器人製造方面將會產生飛躍式的發展,它的魔力就在於可以通過吃其他物質或陽光自動生產有價值的原料、自動維持運轉所需的能量,還能自我複製和修復。未來像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都會使用這種具有自我修復的材料,還能利用陽光生產出所需的東西。對航空航天、宇宙探索都具有深遠的應用意義。

相關焦點

  • 《科學》雜誌發文:人造「葉綠體」來了,理論上可將CO2轉化為任何...
    Erb教授以及來自法國波爾多大學的Jean-Christophe Baret教授合作,成功開發了一種自動化人造葉綠體組裝平臺,這一平臺可以根據人們的需求製造出不同的人造葉綠體,不僅可以吸收空氣中的CO2,而且理論上還可以根據人們的需求合成各種不同的有機物,例如藥物,燃料等。這一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全球頂級期刊《科學》雜誌上。
  •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登上《科學》!可捕獲和轉化CO2...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登上《科學》!但近年來被看好的人工光合作用(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則可以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實現對太陽能的轉化、存儲和利用。一項新的研究報導稱,來自德國和法國的研究人員將微流控技術與菠菜植物的天然光合膜結合起來,開發出了「合成葉綠體」,它能夠模仿複雜的和栩栩如生的光合過程。
  • 人造「葉綠體」和普通的葉綠體有何不同?
    在地球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給地球和人類補充了氧氣,生命才得以持續發展,那麼我們是否能「造」出葉綠體呢?據一項研究表明:人工葉綠體已經實現,而且人工葉綠體可以成功地將陽光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化合物!「人造葉綠體」誕生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核心引擎,據了解,合成生物學家已經重新製造出葉綠體,就像機械師把舊的引擎部件拼湊起來製造一輛新的跑車一樣,科學家通過將菠菜植物的採光機械與9種不同生物體的酶結合起來,可以製造出一種人造葉綠體,這種葉綠體可以在細胞外工作,收集陽光,並利用由此產生的能量將二氧化碳(CO2)轉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
  • 葉綠體也可以人造了?光合作用效率比自然植物還高 | 一周科技
    撰文 | 王 爍 魚 蛋 尤 嘉責編 | 嶺 桐1葉綠體也可以人造了!?最近,發表在 Science 雜誌的一篇研究公布稱,德國馬普研究會等機構研發出的 「人造葉綠體」 可以模仿光合作用,利用陽光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研究人員提取了菠菜的葉綠體的類囊體膜,這種類囊體膜能夠在植物體外 「工作」。隨後,他們將這種膜與一種名為CETCH的循環系統耦合,後者是人造的固碳系統。經過成功耦合後,人造葉綠體就誕生了,其光合作用效率比自然界植物的還要高。
  • 人造生命
    繼克隆之後,「人造生命」已經成為人類最關注的話題。而與克隆不同的是,「人造生命」採用的是合成生物學的方法。  真的會有人工組裝的「異類」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嗎?  人造生命重在「改造」  2001年,文特爾野心勃勃地宣布將利用人工合成的遺傳物質,在實驗室裡製造一種在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種。
  •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圖)
    合成生物學:人造生命的起點?  5月20日,美國科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在《科學》上公布了創造出歷史上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的消息。文特爾的成功之處,在於用化學試劑合成了人工染色體,並在另一微生物中顯示出生物功能。DNA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密碼,卻不是生命的唯一組成部分。  從這個意義上講,文特爾只不過創造了部分生命。這項研究成果最為直接的意義,只是人造的支原體可以利用化學合成的染色體生存繁殖,並導致山羊的乳腺炎。「首次創造生命」之說言之過甚。
  • 構建出人造葉綠體,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更高效!
    光合作用將太陽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從而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食物和氧氣。作為產生光合作用的細胞區室,葉綠體可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引擎。 許多科學家認為人工重建和控制光合作用過程是 "我們這個時代的阿波羅計劃"。這將意味著有能力生產出清潔能源---清潔燃料、清潔碳化合物(如抗生素),以及其他僅靠光和二氧化碳就能產生的產品。
  • 科學家完成首例「人造生命」惹倫理風險爭議
    本月20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在創造人工合成生命的道路上又邁進了一步,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即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單細胞細菌誕生。他們將它命名為「人造兒」。該項實驗表明,新的生命體不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也可以在實驗室裡「被創造」。消息傳出,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許多科學家對這一成果給予了積極評價,但也不乏憂慮之聲。
  •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人工葉綠體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經過幾十億年的時間,微生物和植物進化出了我們所知道的光合作用的非凡過程。光合作用將太陽的能量轉化為化學能,從而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提供食物和氧氣。構成分子機器的細胞室--葉綠體,可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引擎。許多科學家認為人工重建和控制光合作用過程 是 "我們這個時代的阿波羅計劃"。這將意味著有能力生產出清潔能源--清潔燃料、清潔碳化合物(如抗生素),以及其他僅靠光和二氧化碳就能產生的產品。但如何從頭開始建造一個有生命的光合細胞?模仿活細胞的過程的關鍵是讓細胞的各個組成部分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共同工作。
  • 人造「葉綠體」實現人工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的葉綠體是發生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重要場所。光反應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產生了兩種重要的能量載體,即三磷酸腺苷和還原態磷酸二核苷酸煙醯胺(NADPH)。而暗反應則利用這兩種高能分子驅動CO2分子的捕獲,進而合成生物質分子。
  • 合成生物學:生命科學的「利器」
    合成生物學,能利用大腸桿菌生產大宗化工材料,擺脫石油原料的束縛;酵母菌生產青蒿酸和稀有人參皂苷,降低成本,促進新藥研發;工程菌不「誤傷」正常細胞,專一攻擊癌細胞;創製載有人工基因組的「人造細胞」,探究生命進化之路;利用DNA儲存數據信息並開發生物計算機……作為科學界的新生力量,合成生物學進展迅速,並已在化工、能源、材料、農業、醫藥、環境和健康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 12件可能改變未來大事:人造生命到致命病毒
    3.人造生命極有可能 人造生命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能夠改造有機體,但它能賦予無生命物質生命嗎?「他們的工作就是從零開始構建出生命指令,並將這些指令加 入到某些已經存活的生物體中,取代原有的指令,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家德魯.恩迪(Drew Endy)解釋說,「合成生物學為生命在世間的散播定義了又一條途徑。從此,生命無須再直接從父母那裡遺傳了。」就這一點來說,一些科學家認為,用人造細胞去複製現有細胞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 從人類基因組到人造生命:克雷格·文特爾領路生命科學
    「Synthia」的問世,似乎讓人們覺得當年震驚世界的科學奇才Venter一下子又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世上沒有的人工生命。其實不然,雖然Venter以其過人的智慧在基因組與合成生物學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人造生命的產生也並非一日之功。前人在生物合成以及人造病毒等方面的工作,為Venter在合成支原體細胞提供了豐富的依據和經驗。
  • 葉綠體能利用外源ATP嗎?
    葉綠體是半自主複製細胞器,除進行光合作用外還能合成核酸和蛋白質等物質用於葉綠體的增殖,合成核酸和蛋白質所需的能量亦可來自光反應。除此之外,光反應產生的ATP甚至還可以轉移到細胞質之中,供各種生命活動利用。光反應產生的ATP,不易通過葉綠體膜,葉綠體中3-磷酸甘油酸可接受ATP中能量,轉變成二羥丙酮磷酸。
  • 美國科學家創造含人造鹼基的新生命體 向「人造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數十億年來,所有天然生命的DNA都只有4個「字母」:ATCG。數年前,美國科學家創造了兩種「新字母」,並把它們引入了大腸桿菌中。 但當時還沒有生物體「認識」這兩種新字母,它們要麼排斥新的鹼基,要麼直接死去。 最近,美國研究者在這項「創造人工生命」的工作中邁出重要一步,他們培養出了一種包含人工鹼基的活生命體。這個新型生命體能合成全新的蛋白質。
  • 原子模擬揭示葉綠體如何利用光能
    研究團隊報導,研究人員使用超級計算機重建了13億6千萬個原子組成的葉綠體模型,一個紫色細菌中原始的光捕獲結構。該細胞器受到刺激後,與自然存在的表現相同。 (Christopher Maffeo)科學家模擬了一種光合細菌的光捕獲結構的原子構造,解析了細菌如何將光能轉化成機體生長所需的能量。
  • 細胞科學,你知道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源嗎?網友:明白了!
    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製成營養物質,維持自己的生命;動物又以植物為食物,發育成長;人類不僅以動、植物為食,還可利用由古代植物和小生物變成的煤和石油作為能源,發展社會經濟,改善生活。因此說,太陽光能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賴以生存的總能源,沒有陽光就沒有了生命。那麼,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太陽光能是怎樣被生物所捕獲並轉變成可利用的生物能的呢?
  • 部分科學家認為「人造生命」或會帶來巨大風險
    美國基因遺傳學頂尖科學家克萊格•凡特(Craig Venter)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基因遺傳學頂尖科學家克萊格•凡特(Craig Venter)和其科研團隊歷時10多年,耗資超過4000
  • 繼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在人工生命合成領域取得...
    北京時間8月2日凌晨,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的論文「創建有功能的單染色體酵母」。這是繼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之後,中國科學家再次利用合成科學的策略,去回答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重大的基礎問題,為人類對生命本質的研究開闢了新方向。
  • 從「合成一個蛋白質」到「合成生命」,上海繼續「領跑」生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