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石油開發違法排汙嚴重 海上溢油漂油事件頻發

2020-11-30 中國新聞網

  「渤海中的三大汙染物之一就是石油。隨著渤海石油開發活躍,溢油漂油事件頻發,而海上溢油很難降解,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是永久性的,若沒有及時清理便會沉入海底,對海底生物、底棲動物的破壞是致命的。特別是對漁民水產養殖的影響更難估計。」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長劉心成告訴記者。

  為了保護渤海海洋資源與環境,加強對渤海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活動的管理與服務,及時發現、處置各類海洋違法違規行為和突發海洋環境汙染損害事件,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正式啟動了渤海石油勘探開發定期巡航執法。目前,中國海監11號、21號搭載著執法監察人員正在渤海預定海域進行執法檢查。

  據了解,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渤海石油勘探開發活動日趨活躍,新的油氣儲藏不斷發現,勘探開發的區塊越來越多。目前,我國的海上石油開發與勘探活動主要在渤海。渤海從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的單位就有17家,勘探鑽井、作業平臺有36座;海上採油平臺155座,生產油井多達1187口。

  根據今年公布的《2008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顯示,渤海近岸海域汙染較重,海水中主要汙染物有三大類,即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特別是渤海由於是內海,自淨能力較差,海上溢油又很難降解。對海底生物的破壞是致命的。」劉心成說。

  但是,目前違法處理海上石油廢棄物的情況十分普遍。根據《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對海洋環境危害較重的油基泥漿、非食品類固體廢棄物應全部運回陸地進行處理。水基泥漿、鑽屑、食品類固體廢棄物經處理達標後排海。生產汙水經處理達標排放或回注,一部分送回陸地終端進行處理。「而目前,不少企業無視法律規定。據監測,每年渤海泥漿排海量都在1.5萬立方米以上,鑽屑排海量約3萬立方米,生產汙水排放量一般在800萬立方米以上。」劉心成介紹說。

  而海上溢油事件也不斷發生。2008年,渤海共發現12起溢油量10噸以下的小型油汙染事件,其中,海洋油氣田較集中的渤海灣有6起,佔事故總數的50%。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是一種高技術、高風險產業,由於涉及大量易燃、易爆等油氣產品,海上油氣田開發過程中存在油氣洩漏、火災和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潛在風險。「經測算:渤海現有輸油管道溢油概率約為每年0.1次;渤海石油平臺由於火災及井噴所引起的溢油事故概率約為每年0.2次。重大溢油汙染事故曾給渤海環境造成嚴重損害。」劉心成說。

  去年,中國海監北海總隊在立案查處的37起海洋違法案件中,海洋石油勘探開發9起,佔查處違法案件總數的約四分之一。溢油事故、汙染物擅自排海、違規使用化學消油劑和不遵守有關規定處置汙染物等環境違法案件在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活動違法案件中佔主要部分。同時跑冒滴漏現象及輕微違規行為數量不減,表現出個別企業海洋環保意識薄弱。

  「渤海定期巡航執法檢查的工作職責,就是對渤海石油勘探活動進行執法監督,開展巡航監視和執法檢查,依法查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活動中汙染損害海洋環境和違法用海行為。」國家海洋局中國海監總隊常務副總隊長孫書賢表示。

  據記者了解,國家海洋局不僅作出了對渤海石油勘探開發活動進行定期巡航執法的重要決策,並將此項活動定為了一項長期的工作。而本次渤海定期巡航執法的範圍為渤海海域,以渤海石油勘探開發活動較為集中的遼東灣、渤海灣、渤海中部和南部為重點巡航執法檢查區域。(本報記者 蔡巖紅)

相關焦點

  • 渤海環境堪憂生態整治「箭在弦上」
    受到陸源排汙和海岸帶開發活動等影響,環渤海地區近岸和近海生態系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渤海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遊通道退化嚴重,漁業資源衰退,重要經濟漁業資源大幅減少。    三是環境風險突出,災害事故頻發。
  • 清理海上油漬 「高分子刷」吸油不吸水
    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191座海上應急設備庫、260艘應急船舶和52個岸上應急設備庫,以及能夠處置緊急情況的經過培訓的人員。 對於溢油應急而言,油汙處理速度和效率至關重要。為實現高效、快速的溢油應急處理,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海洋新材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海洋功能材料研究團隊曾志翔、王剛等研究人員,研製了系列新型親油疏水材料,並基於這些材料開發新型智能溢油應急裝置。
  • 中國進口石油90%依賴海上運輸 特大溢油事故險情不斷
    墨西哥灣原油洩漏事件,讓全世界為之震驚。海上採油與海上石油運輸的生態風險,又一次讓世人高度關注。為此,記者採訪了幾位專家,請他們就這一事件發表看法。  石油洩漏被稱為海洋環境的超級殺手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鄭丙輝: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 石油平臺的爆炸洩漏情況現在還未得到完全遏制,原油洩漏的速度遠遠超過美國政府最初的預期,造成的災情比當初預計的要嚴重得多,目前此次石油洩漏事件已經演變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石油汙染大災難。
  • 新聞1+1:渤海汙染難治理歸根結底是法治問題
    會議提出:渤海由於周圍重化工業高度聚集,一些河流攜帶大量汙染物入海,加上圍海、填海過渡,造成近海海域水質退化,瀕海溼地消失,渤海灣和遼東灣等汙染嚴重。來自2009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的數據顯示:渤海沿岸實時監測的陸源入海排汙口共100個,工業排汙口32個,佔據1/3。而這些沿岸排汙口超標排放現象嚴重,75%的監測排汙口存在超標排放現象。
  • 美科學家發明智能吸油海綿有效解決海上溢油事件
    圖片來自原文2020年6月5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智能海綿可以清理漏油》(Smart sponge could clean up oil spills )的報導指出,其資助的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多孔的智能海綿
  • 渤海溢油汙染事故暴露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機制諸多漏洞
    海洋溢油這類事故會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損害國家大範圍的海洋國土功能,直接威脅國家環境安全,而當今世界上國家安全概念中環境安全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  把責任完全歸於海洋環境主管部門並不公正  案件發生後,公眾對行政主管部門反應和處理的及時性頗有非議。
  • 中國第一家海洋石油公司:渤海石油公司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1965年12月,渤海石油公司在塘沽建立,這是中國第一家海洋石油公司,也是新中國最早從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
  • 黃河海港:灘海石油開發的專用碼頭
    勝利油田黃河海港,位於山東省北部,渤海西南岸,萊州灣與渤海灣分界處,黃河入海口以北35千米處,北緯38°05′39.9″,東經118°57′21.6″,10米等深線距岸邊約5.5千米。該港口海上交通便利,位於渤海南部中心區,出渤海海峽入黃海、東海,通向太平洋。
  • 全球關停海上油井,中國油企的日子會好過嗎?
    老化的油井無法迅速重啟或根本無法重啟,引發「短期的石油短缺風險」,在油價低迷和全球經濟欲停擺的情況下,石油公司希望關閉這些老舊海上油井,但石油公司的這種努力將代價不菲。1哪些代價世界上已探明的海上石油儲量佔地球石油總儲量的25.2%,天然氣儲量佔26.1%。海上石油儲量有55%~70%在水深小於200米的大陸架範圍內。世界上的第一口海上油井,是1897年美國最先在加利福尼亞州西海岸用木棧橋打出。
  • 海洋局發渤海溢油事故調查結論:康菲違規開發
    違規開發導致事故  據悉,19-3油田是我國最大的海上油田,溢油事故最早發生於6月4日,該油田作業方是康菲中國,合作方是中海油。事故發生後,我國國家海洋局、農業部、環保部等組成聯合調查組調查此事。  聯合調查組稱,經調查,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在蓬萊19-3油田生產作業過程中違反總體開發方案,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明顯出現事故徵兆後,沒有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由此導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汙染的責任事故。
  • 渤海會成為死海 恢復清潔需要二百年
    同時,石油勘探開發、船舶汙染、廢物傾倒活動以及赤潮、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岸侵蝕等海洋災害,也讓渤海喘不過氣。」許麗娜如是說。  資料顯示,1990年至2004年上半年渤海海域共發現赤潮83起,累計面積達3萬多平方公裡。今年6月,渤海還發生了兩起大面積有毒藻赤潮。  據調查,渤海環境汙染源主要來自於陸源汙染,而陸源汙染源主要來自流域汙染。
  • 我國海洋汙染事件每年成倍增長 環境法醫學鮮為人知
    對於各種頻發的突發性汙染事故,尋求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法和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成為環境學家們肩上的重任。尤其當環境保護被納入法律的範疇,就急需一套系統、標準的程序,為環境方面的法律訴訟提供科學證據。1989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海峽發生的「EXXON VALDEZ」油輪溢油事故,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洩漏原油超過1100萬加侖,對海洋環境造成十分嚴重的汙染。
  • 國土資源部:我國近5年發生海洋溢油汙染事故41起
    我國近5年發生海洋溢油汙染事故41起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記者王立彬)國土資源部最新數據顯示,在最近的「十一五」期間,全國發生41起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汙染事故,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迅速發展對海洋環境保護帶來一定風險。
  • 渤海大型魚類已近枯竭 十張圖了解2018年中國海洋開發現狀與趨勢
    近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的《關於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並存,同時過度捕撈下,渤海部分汙染嚴重地區甚至出現了「海底沙漠」。蔚藍大海,本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世界,現在部分區域卻出現水體生物滅絕現象,必須要繼續加強監管,提高綠色開發水平,發展健康海洋經濟,才能讓蔚藍大海「活」出秀美姿態。
  • 曾志翔:親油疏水材料與溢油應急裝備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親油疏水材料與溢油應急裝備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本報記者 馬愛平  近年來,隨著石油化工行業的迅速發展和石油產品的大量使用,由溢油引起的環境汙染日益嚴重。海上漏油事故頻頻發生,在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之餘還會給生態環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 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現狀、問題、成因、治理 | 構建政府—市場...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渤海作為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載體,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壯大對渤海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不斷加深。不合理的開發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頻發、水體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生態環境問題。刊發於《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年第1期渤海是中國的內海,主要包括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三大海灣,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發展壯大,對於渤海及其海灣的開發強度日益增強。由於渤海是封閉性內海,年降水量少,水體的交互作用和稀釋作用差,加之人類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方式,致使渤海地區海洋環境汙染嚴重,對於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的治理迫在眉睫。
  • 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汙染 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但從事渤海保護的人士知道,更嚴重的其實是來自陸地的汙染。渤海是中國惟一的內海,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河流,攜帶著GDP洶湧增長伴生的高汙染,在過去30多年裡不停注入渤海。渤海已成為一個垃圾桶,五分之一以上海水均被汙染。  渤海面積僅7.7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18米,在浩瀚大洋之中只是一隻「小海盆」。
  • 桃源一豪豬養殖戶違法排汙被拘留
    常德全媒訊(通訊員 塗定平 戴思錦) 6月8日,常德市桃源警方查處一起逃避監管違法排汙案,違法人員周某被依法行政拘留5日。經查,周某是桃源縣佘家坪鄉人,在桃源縣潯陽街道籙蘿坪村租下場地養殖豪豬上千頭。為了逃避環保部門的監管,他在原排汙管中套上一個小排汙管,將汙水從小管中直接排放出去,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汙染。 桃源縣環保部門調查發現,周某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相關規定,遂將此案移送公安機關,周某到案後對其管中套管,違法排放的事實供認不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