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英國一位著名的遺傳學家曾表示,遺傳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製造出「設計嬰兒」更加成為可能,社會需要為此做好準備。而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近日報導說,英國巴斯大學的克隆領域專家託尼·派瑞宣布,他的研究團隊利用老鼠進行實驗,在老鼠受孕時,對其DNA(脫氧核糖核酸)進行了精確的編輯。派瑞說,最新研究再加上遺傳學在過去20多年取得的巨大進步,讓「設計嬰兒」不再只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小說中的人物。
「設計嬰兒」是對胚胎進行遺傳方面的修改,讓嬰兒更美、更聰明,甚至免於罹患某些疾病,目前,對於很多人來說,設計嬰兒都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有些資深科學家和生物倫理專家也認為,現在到了對這一議題開展嚴格的公眾探討的時候了。
「設計嬰兒」來襲
派瑞在《科學報導》雜誌上撰文指出,在來自精子的DNA和來自卵子的DNA相遇的那一刻,研究人員精確地對老鼠的基因組進行了編輯。派瑞說:「我們用到了一對分子剪刀以及一個分子衛星導航系統,導航系統的主要作用是告訴剪刀將DNA的何處剪開進行編輯,這一方法的精確度已經接近100%。」
派瑞所在的研究團隊想要克隆出全球第一頭克隆豬和第一隻克隆鼠,他說,這種想法距離現實還有一定的距離,但科學的快速發展正使得相關技術成為可能。
最新研究是目前最熱門的基因編輯系統CRISPR技術的最新應用。與以往的任何技術相比,CRISPR技術能對DNA進行更精確地編輯。自2012年以來,研究人員使用這種技術對生物的DNA序列進行修剪、切斷、替換或添加。
2013年,這一技術當之無愧地成為當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科學家們認為,這一技術將開啟遺傳學領域的新時代,目前,全球有成千上萬個實驗室在使用這項技術。CRISPR技術可通過簡單地切開DNA來製造變異——派瑞團隊就是這麼做的,除此之外,該技術也能用來將新的遺傳代碼片段插入剪切點內。
派瑞說,這一技術有望用於不孕不育的治療過程中,不過,也將再次引發關於對人類進行遺傳修改的討論和爭議。派瑞補充道:「涉及到人的問題時,我們必須謹慎。」
「有些DNA中的變異可能會導致遺傳疾病,因此,有些人會說,『我不希望我的孩子重蹈覆轍』。」
這些變異包括囊腫性纖維化(一種遺傳疾病,目前仍未有治療方法,該病可能會影響身體多處,其中以肺部和消化系統所受的影響最為嚴重)以及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的基因等。
派瑞強調說:「我們一定要對此進行認真地思考,英國人工授精與胚胎學管理局(HFEA)也需要為此做好準備,因為他們可能很快就要面臨這個問題。」
應進行廣泛而嚴格的討論
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遺傳學部門負責人羅賓·洛弗爾-巴傑的實驗室也在使用CRISPR技術,他認為,在進行體外受精(IVF)時測試胚胎是否容易罹患某類疾病,將是預防疾病代際相傳的最好辦法。而且,這一技術還有一個潛在的應用,那就是通過破壞變異從而治療男性不育。他解釋說,儘管這些不育的男性現在能通過體外受精的方法擁有孩子,但他們的兒子仍然會擁有這個變異,因此也需要體外受精才能有後代,而遺傳修改是個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此外,當所有胚胎都可能攜帶有不好且有患病風險的基因時,也能用到這一技術。
洛弗爾-巴傑說,目前,英國對這一技術採取絕對禁止的態度,他認為,管理規則必須改變,需要對其進行認真地探討。除了討論這一技術用於治療領域可能產生的影響之外,還要考慮其用於其他方面,比如,只是為了讓孩子擁有某些優良的屬性可能會帶來的後果。比如,我們現在只需要對DNA進行較小的變動,就可以改變嬰兒眼睛的顏色;使孩子擁有HIV抗體等等。
英國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委員會目前正在考慮提交一份針對此議題的報告。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委員會是一個享有國際聲譽的獨立的倫理諮詢委員會,每年都會針對各種新興生物技術展開倫理學研究並發布報告。
2012年,該委員會發布的有關「一父兩母」嬰兒符合倫理的裁決就成為了公眾對該議題進行討論的核心內容。這次,該委員會表示,需要對生殖系療法進行更加廣泛的討論。
今年2月3日,英國下議院以382票贊成、128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線粒體替代基因治療技術——「一父兩母」嬰兒的輔助生殖技術。此前,有關「一父兩母」嬰兒線粒體置換技術也引發了各界激烈的討論。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曾針對線粒體置換技術召開了一場專題討論會,正在考慮是否應該給其臨床試驗開綠燈。該技術能夠避免攜帶有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女性將疾病遺傳給下一代。線粒體是細胞裡的一種核外遺傳物質,但是這些核外DNA只能由母親遺傳給孩子。線粒體缺陷能引起嚴重的發育障礙,美國每年大約有4000名新生兒有線粒體疾病。
線粒體置換技術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將線粒體DNA異常的備孕媽媽的卵細胞核抽出來,然後將其植入另外一個由他人捐贈的、已經去掉細胞核的正常卵細胞當中,組裝出一個完全正常的備孕卵細胞,再與精子結合,如此一來,這種卵細胞受精之後就攜帶有3個人的遺傳物質,也就是說這個孩子擁有一個父親兩個母親。
納菲爾德生物倫理學委員會的負責人休·惠託爾表示:「我認為這是一個挑戰,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我們應該更快更公平地對這一情況進行深入地研究和討論。」
他說,公眾可能會認為,這一技術或許只有有錢人用得起,因此有失公正,而且也涉及到了統治和管理的問題。
獨立監查組織「人類遺傳學警報」(Human Genetics Alert)的主任戴維·金博士也呼籲公眾參與這個議題。他說:「不可避免的,我們會到達科學上可行的那個時刻點,與5年前相比,現在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更加經濟可行。但這並不意味著說,這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這一技術。在進行人體試驗之前,我們需要對這一技術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可能會產生的後果進行完整的評估。」
英國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的一名發言人說:「我們密切關注著此類科技發展,也歡迎與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有關的討論。不過,我們應該記住,對於核心DNA進行生殖系修改在英國是非法的。議會需要制定新的立法,但在此之前,需要進行『公開的公眾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