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銀智庫《每周金融觀察》(2018.6.11-6.17)
目 錄
1.5月金融數據
2.固定收益市場
3.外匯市場跟蹤
4.大宗商品市場
5.股票市場分析
1.媒體報導未來信貸料將多增
2.1-5月份信託貸款增量顯著下降
1.焦點評論
2.監管動態
3.同業資訊
附件:
金融市場主要指標一覽表(6月11日—6月17日)
1.5月金融數據
上周,央行發布了2018年5月份金融數據,數據顯示5月份新增人民貸款1.15萬億,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社融增量遠低於市場預期。在新增貸款中,居民貸款增加6143億,持續穩定,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220億,中長期貸款增加3923億,居民短期消費信貸供需兩旺,按揭貸款供不應求。企業端,新增貸款5255億,同比略少增,主要是企業短期貸款出現了負增長,票據融資替代效應明顯,企業中長期貸款穩定在4千億增量以上。非銀機構新增信貸142億。
貨幣方面,5月份M2增速8.3%,環比持平,也略低於市場預期;M1增速大幅放緩至6%,反映出企業端資金鍊緊張跡象有所加劇,M0增速為3.6%。存款方面,5月份新增存款1.3萬億,同比多增1.9萬億。其中居民存款增加2166億,企業存款僅略微正增長,受繳稅影響財政存款增加3862億,非銀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144億。扣除財政存款增長因素後,銀行體系增存穩存壓力略有緩解,但總體仍然困難,企業端資金面日趨緊張值得重視,需高度關注後續現金流狀況。
5月社融餘額增加7608億,遠低於市場預期。反映影子銀行多動的委託貸款、信託貸款連續萎縮,未貼現票據負增長,企業債券發行受信用事件影響也出現環比大降,只有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小幅正增長。
點評:
5月金融數據反映出「雙重矛盾」日益惡化。即在資管新規出臺後,金融強監管的背景下,信用供需呈現「表內與表外兩不平衡,結構性與摩擦性矛盾並存」的雙重特徵。一方面,銀行體系通過表外投放的信用,在行業分布上與表內貸款大不相同,主要集中在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受限行業,這些業務受到約束時,很難簡單的轉回表內,造成委託、信託貸款出現負增長。即使僅針對銀行表內信貸的投放來看,也出現了明顯的向零售業務轉型和政策性投放(棚改、農田水利、出口信貸)增加的特徵,導致對公商業性信貸投放受到擠壓。另一方面,在影子銀行體系,同時面臨著結構性和摩擦性的兩種衝擊,「結構性衝擊」表現為原有業務的受制於新監管文件而變得不再合規,「摩擦性衝擊」表現為在新監管規定下,銀行出於審慎考慮,暫定了部分缺少細則的融資性業務,這些業務雖然在資管新規下仍可續作,但由於缺少明確的指引而暫時停擺。從近期市場融資情況看,摩擦性問題不容忽視。正是由於以上兩種矛盾的存在,我們觀察到5月金融數據呈現出「表內熱、表外冷」、「融資難」大於「融資貴」的問題,影子銀行體系面臨相當程度的現金流斷裂風險。
存貸款所受約束有所緩解,企業端總體緊張但冷熱不均加劇。從5月表內存貸款反映的情況看,所受約束均邊際緩解。貸款端無論是央行外部狹義信貸控制,還是存貸比內部管理約束都未對信貸投放構成制約,甚至在表外轉表內的期待下,對信貸管制有所放鬆,預計銀行體系下半年資本約束將逐步抬升;存款端受前期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投放、以及存款偏離度、MMF規範等相關政策影響,增存穩存難度邊際下降,流動性呈現出「狹義偏松、廣義偏緊」的特點,LCR等流動性管理指標暫未形成實質性約束。總體看,5月份表內存貸款狀況相對較好,但企業端冷熱不均現象加劇。表現為企業存款增長乏力,M1增速下臺階,反映出企業資金面狀況不容忽視,尤其是低等級對公客戶現金流狀況堪憂,未來可能衝擊經濟增長。
打破債務收縮循環的潛在危機,亟需政策適度調整。當前,金融強監管的衝擊力和負作用仍處於發酵階段,其政策初衷和政策效果很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亟需建立反饋機制,適度調整政策,把握好調控的力度、節奏和頻度,防止出現因處置風險而產生風險。從目前的情況看,弱資質主體融資嚴重受限,所有制歧視更加突出,金融機構存在明顯的「羊群效應」,已經與「把降低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槓桿率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所偏離。實踐中,一味的強調金融體系內循環,淡化影子銀行的信用創造功能,對影響強度缺少準確評估,是造成當下社融塌陷、債務爆裂、股市下挫的重要原因。未來,要打破債務收縮循環的潛在危機,簡單的貨幣政策舉措(諸如降準)能否有效緩解當前遇到的信用結構性矛盾存在很大不確定性,亟需各類政策加強溝通,適度調整,力爭平穩過渡。(王一峰)
2.固定收益市場
流動性跟蹤:為對衝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和金融機構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央行於2018年6月15日開展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1000億元,中標利率4.73%,發放抵押補充貸款(PSL)605億元。此外,上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淨投放7天期資金1200億,淨投放14天期資金100億,淨投放28天期資金1100億。各項操作合計淨投放資金4005億。
貨幣市場利率多數上行。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1、DR007、DR014、DR1M分別變動1BP、5BP、30BP、1BP至2.56%、2.76%、3.49%、4.70%;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R001、R007、R014、R1M分別變動2BP、16BP、48BP、20BP至2.63%、3.03%、3.75%、5.25%;各期限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Shibor1W、 Shibor1M分別變動3BP、4BP、7BP至2.59%、2.81%、4.13%。
債券市場利率漲跌互現,信用利差繼續走擴。上周1Y、3Y、5Y、10Y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變動1BP、1BP、0BP、-4BP收至3.22%、3.40%、3.46%、3.60%。1Y、3Y、5Y、10Y期國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變動1BP、-4BP、-4BP、-5BP,收於3.89%、4.22%、4.33%、4.39%。信用債方面,1Y、3Y、5Y期AAA級中短期票據收益率分別變動-1BP、2BP、2BP至4.63%、4.72%、4.80%;1Y、3Y、5Y期AA級中短期票據收益率分別變動1BP、2BP、5BP至5.53%、5.53%、5.64%。
點評:
上周受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略顯寬鬆、5月金融數據不及預期、經濟數據偏弱、中美貿易戰局勢加劇等因素影響,利率債收益率大體走低,10年期國債、國開債收益率分別下跌4BP和5BP,收於3.6%和4.39%。
美聯儲加息,我國央行加量不加價。上周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決定上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區間25BP至1.75%-2.0%,為美聯儲年內第二次加息,美聯儲表態略偏鷹派。我國央行本次並沒有延續3月份的跟隨加息操作,而是採取了與去年6月相同的不加息策略,維持逆回購操作利率不變。同時,臨近年中,為了預防資金緊張局面,央行上周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國庫定存、PSL等各項操作合計淨投放資金4005億。隨著金融去槓桿的持續深化推進,商業銀行表外非標業務大幅收縮,社融增速下行對實體經濟融資構成一定壓力。本次央行不跟隨加息是權衡內外部因素後的結果,展現了貨幣政策主動性和靈活性。
5月新增社融大降,債務承壓,內需顯著下滑。上周央行發布5月金融數據,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500億元,基本符合預期,新增社會融資規模7608億元,遠不及預期。社融的萎縮主要是今年嚴監管背景下,非標和票據持續萎縮,加上信用風險導致企業發債困難,屬於政策調控的正常效應。另外今年PPP和城投平臺融資收緊的情況下,基建投資放緩,對資金需求也有所減弱,也是社融減弱的原因之一。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經濟數據,1-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創1999年以來新低。其中,投資下滑主要是由於基建投資增速顯著下滑,同比僅-1.1%;製造業投資5月增速也僅為6.4%;房地產投資一枝獨秀,主要是土地購置支撐。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5%,創2003年6月以來新低,消費增速大幅低於預期,地產擠出效應明顯。為緩衝廣義流動性收緊對經濟和企業融資衝擊,避免違約風險蔓延,後續政策存在調整空間。債券市場仍延續分化,利率債好於信用債。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或將壓制風險偏好和市場情緒。上周美國白宮發表聲明表示仍將對進口自中國的大約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同時表示如果中國採取報復措施,美方將會尋求進一步擴大關稅加徵規模。針對美方的這一決定,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將會加重當前經濟下行的壓力。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內外部不利因素有所增加,除了房地產產業鏈的周期性回暖以外,投資和消費超預期下滑;受表外融資收縮影響,社融環比大降;貿易摩擦加劇了中國經濟困境;為此央行貨幣政策有邊際轉松跡象,整體有利於利率債走強。(麻豔)
3.外匯市場跟蹤
美元指數重回94關口上方。上周美元指數有所回升,周五收於94.8066,漲幅1.34%;非美貨幣多數走貶,其中歐元兌美元貶值1.34%,收於1.1611;日元貶值1.03%,收於110.67;英鎊兌美元貶值0.94%,收於1.3284;澳元兌美元貶值2.07%,收於0.7441。
人民幣匯率:上周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有所回調,由6.4003下調至6.4306,累計貶值303bp。在岸與離岸市場方面,在岸即期匯率收盤價由6.4097下調至6.4168,累計貶值71bp;離岸即期匯率收盤價由6.3996下調至6.4366,累計貶值370bp。籃子貨幣方面,在6月1日至6月8日期間,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漲跌互現。其中,參考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由98.34降至98.16;參考BIS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由100.60升至100.61;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由97.33降至97.30。
點評:
美聯儲6月如期再度加息並傳遞偏樂觀預期,美元指數短期或仍偏強,但後續上漲空間相對有限。北京時間6月14日凌晨,美聯儲宣布上調聯邦基金利率25BP至1.75%-2.00%,符合市場預期;美聯儲在會後聲明中刪除了「聯邦基金利率仍會在一段時間內低於長期均衡水平」的表述;6月點陣圖顯示今年應加息4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宣布,從明年1月起,每次會議後都將召開新聞發布會以便改善溝通。對於此次美聯儲加息,我們做如下分析:一是年內再次加息體現了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形勢向好的確認,美聯儲在政策聲明中對於短期經濟增長動能的措辭有所強化,對經濟活動的表述由溫和(moderate)上調至穩固(solid),並指出美國就業持續增加,失業率繼續下滑(此前為維持低位),家庭支出提速(此前為放緩),企業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強勢,這些措辭變化與近期公布的美國5月非農就業、個人消費支出等方面數據的強勢有關。二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已近中性,加息次數預期上調不宜過度解讀,一方面,在經濟持續穩步擴張,並經歷2015年12月加息周期以來第7次加息後,美國利率水平已經接近2.5%-3%的中性區間,未來加息空間相對有限;另一方面,美聯儲將2018年的加息預期由3次上調至4次,點陣圖顯示僅是由於一名委員上修預期,被一度理解為鷹派信號似有不妥。三是此次加息符合市場預期,對我國的影響非常有限,首先,當前在美聯儲認為通脹水平只是溫和提升,加息仍是漸進的背景下,美元指數大幅走強的態勢或難以持續;再者,自4月中下旬美元指數強勢走升以來,人民幣表現出較強的「抗性」並保持了相對穩定,相較其他新興市場貨幣表現更為堅挺。從此次加息後美元指數的表現來看,在美聯儲確認加息25個基點後美元指數短線走高,但在鮑威爾新聞發布會期間回吐了部分漲幅,考慮到當前美元指數已處於階段性高位,未來美元上漲空間相對有限。
歐洲央行宣布維持三大利率不變並將於年底退出QE,但意外增加鴿派信息,歐元受挫大幅下跌。北京時間6月14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存款便利利率、邊際貸款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三大利率不變,並維持每月購債規模300億歐元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同時宣布,每月300億歐元的購債規模將持續到9月份,10月份至12月的月度購債規模為150億歐元,並將在12月底結束購債。由於歐洲央行此前對年底結束QE已有指引,市場對於歐洲央行將在年末結束資產購買計劃早有預期,此次會議並無實質上的增量鷹派信息,卻意外增加了以下三方面鴿派內容:一是歐洲央行會議聲明中稱「將保持利率不變至少至2019年夏天」,其維持低利率時間明顯超出市場此前預期;二是經濟數據預測方面,歐洲央行下調了2018年經濟增速預期,歐元區經濟進入滯脹的風險有所上升;三是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新聞發布會上承認近期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且顯示出疲軟跡象,並認為通脹在下半年將維持當前水平,年底前後或將上升。對於未來的加息計劃,德拉吉則並未給予確定性答覆,引發市場對貨幣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會議聲明公布後,歐元兌美元短線走高后迅速回落,日內跌幅逾200點,為2016年6月英國脫歐公投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董文欣)
4.大宗商品市場
黃金:期金在1300關口附近徘徊。期貨方面,COMEX黃金上周收於1282.00美元/盎司,較前周下跌21.50美元/盎司,跌幅1.65%。現貨方面,倫敦現貨黃金收於1285.25美元/盎司,較前周下跌13.00美元/盎司,跌幅1.00%。截至上周,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Trust持倉量為828.76噸,與前周持平。
原油:國際油價震蕩調整。具體來看,Brent原油上周收於72.67美元/桶,比前周下跌3.67美元/桶,跌幅4.81%。WTI 原油上周收於64.19美元/桶,比前周下跌1.37美元/桶,跌幅2.09%。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方面,截至6月8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減少414.3萬桶,預期減少124.6萬桶,降幅遠超預期,前值為增加207.2萬桶;汽油庫存減少227.1萬桶,預期增加100.0萬桶,前值為增加460.3萬桶;精煉油庫存減少210.1萬桶,預期增加50.0萬桶,前值為增加216.5萬桶。煉廠設備利用率提升0.3%。
點評:
「特金會」及全球主要央行會議等重大事件相繼落地,金價隨之震蕩調整。上周美朝首腦歷史性會晤,美聯儲、歐洲央行等主要央行相繼召開6月貨幣政策會議,市場整體態度較為謹慎,貴金屬在1300關口附近震蕩調整。從「特金會」召開情況來看,朝鮮接受完全無核化,會談結果好於市場預期,但因並未公布涉及美國將從韓國撤軍、保障朝鮮安全及無核化細節等問題的解決方案,未來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金價僅小幅下行;從美聯儲加息後金價表現來看,以往金價在預期內的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後反彈概率較大,而本次金價雖確實在加息後獲得了一定的上漲動能,但並未出現大幅上漲,可見強勢美元仍對金價形成較強壓力;從歐洲央行會議影響來看,因公布的利率決議相較市場預期更偏鴿派導致德國國債收益率下挫,助推避險情緒升溫並助長黃金多頭,但美元指數大幅走強對金價漲幅有所抑制。當前金價仍處於區間震蕩調整過程中,但震幅有所收窄,可見多空正在尋求更為明確的方向。
國際油價高位承壓,本周市場將聚焦維也納會議。上周美元指數繼續走強對國際油價形成利空壓制,而OPEC和俄羅斯增產前景樂觀也加劇了油價下行壓力,近期市場觀望情緒較濃,靜待6月22日維也納會議減產結果。從全球原油供給情況來看,美國原油因受「運輸瓶頸」限制,供給變動的彈性相對有限,而OPEC在放鬆限產的問題上仍有分歧,後續重點關注伊朗、委內瑞拉減產及OPEC、俄羅斯的增產情況。目前來看,委內瑞拉和伊朗的產量繼續下滑似乎無法避免,而奈及利亞、利比亞在當前產量基礎上繼續增產幅度也非常有限,5月OPEC原油產量降至3187萬桶/日,較2017年底下降了55萬桶/日,當前OPEC整體減產執行度已經大幅超出目標。上周公布的OPEC最新月報預計2018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將達到9885萬桶,比2017年日均需求增加165萬桶。據此,北美外的市場需要OPEC和俄羅斯的增產以滿足持續擴大的供需缺口。在維也納會議未有確切消息出來之前,油價大概率在高位持續震蕩調整,而會議一旦決定增產,或仍將對市場情緒造成一定的衝擊。(董文欣)
5.股票市場分析
中小板塊指數出現大幅回落:上周主要指數運行出現分化走勢,上證50等大市值指數出現微漲,中小板指等指數則大幅回落。上證綜指、上證50、中小板指、創業板指、中證1000、深證成指、滬深300等主要指數分別上漲-1.48%、0.60%、-3.10%、-4.08%、-4.48%、-2.57%、-0.69%。28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5家上漲,23家下跌,漲幅前五位分別為鋼鐵(3.08%)、房地產(1.02%)、非銀金融(0.95%)、家用電器(0.43%)、銀行(0.27%);漲幅後五位分別為農林牧漁(-4.74%)、醫藥生物(-5.17%)、國防軍工(-5.79%)、計算機(-5.82%)、通信(-7.89%)。鋼鐵、地產等周期行業板塊領漲市場。
消息方面,上周,多項宏觀經濟金融數據出爐,多數低於市場預期,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5萬億,M2貨幣供應同比8.3%,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6.8%,1至5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6.1%,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0.2%、增速比1-4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央行、外管局聯合發布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實施提新一輪外匯管理改革政策;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確定進一步擴大進口的措施;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至1.75%-2%,預計2018年還將加息2次,2019年料將加息3次;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一級市場融資大幅減少:按照發行日口徑計算,上周股權融資金額和家數分別為40億元和4家。其中,IPO融資金額37億元,家數為3家;增發金額0億元,家數為0家;配股金額0億,家數為0家;優先股金額0億,家數為0家;可轉換債金額3億元,家數為1家;可交換債金額0億元,家數為0家;融資家數較前周減少3家,金額較前周減少288億。證監會6月15日核發2家企業IPO批文,籌資不超10億元,其中上交所主板2家(浙江芯能、新疆東方)、中小板0家、創業板0家。總體來看,發行批文家數仍為2家,融資金額減為10億。
點評:
上周公開市場有24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共進行4800億逆回購操作、1000億元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和605億元PSL操作,逆回購途徑累計投放2400億元。面臨稅期高峰、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和金融機構繳存法定存款準備金等因素擾動及新公布經濟數據相對疲弱局面,央行操作由前周淨回籠轉為淨投放,並逐日加大公開市場淨投放力度;此外,美聯儲如期加息之日央行並未如往常一樣跟隨加息,加上高層官員對小微金融的定向寬鬆表態說明當前貨幣政策實質已轉為相對寬鬆,後期「降準+MLF」組合值得期待,這在流動性角度利好股市和債市。
從市場資金面看,上周5年期國債期貨和10年期國債期貨主要品種價格指數出現上升態勢,兩者分別較前周上升約25和35個基點。本周央行公開市場將有2300億元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別到期0億、500億、600億、700億、500億。
上周五個交易日A股市場成交量分別為3206.92億元、3508.28億元、3171.58億元、3426.82億元、3598.95億元和3557.51億元。全周總成交額和日均成交額分別為16871.10億元、3374.22億元,較前周均下降5.72%,日均成交量創春節後新低,市場繼續縮量。除上證50為代表的少數大市值股票外,多數股票出現大幅下跌並且股價創股災後新低。這是股市供求嚴重失衡、獨角獸基金戰略性配售、美聯儲加息、繼續金融去槓桿政策、世界盃魔咒、美國對華500億美元出口商品增加關稅等多重利空綜合打擊的結果。根本原因是股市供求嚴重失衡、多數股票估值偏高。
上周對市場情緒和估值打壓最嚴重的還是「閃崩」股票的大面積出現,這是股權質押業務金融去槓桿在股市的直接反應,是中國特色的被動「債轉股」。據統計,截至6月14日,A股3526隻個股中,有3496隻股票存在股票質押的情況,而沒有質押的股票僅有30隻,基本「無股不押」。從金額統計看,全市場累計股權質押市值達5.8萬億元,其中約有5600億元觸及平倉線,4300億元觸及預警線。最嚴重的是A股控股股東累計質押數量佔持股比例超過70%的有772隻股票。大股東股權質押、部分高槓桿私募爆倉並被券商強行平倉導致大面積跌停,遠遠超過當前股票市場的承接力度,股市繼續去槓桿引發恐慌性股價下跌螺旋。在質押標的市值出現大幅下降態勢下,券商場外質押業務與銀行信託等質押政策出現收緊容易形成負向反饋循環,據了解,有銀行股票質押業務的風控要求為單只股票的整體質押率不超過50%,而對一隻股票質押的整體質押率不能超過30%。
5月經濟金融數據走低且不及預期為經濟股票系統敲響了警鐘,其繼續維持低迷將挑戰中國經濟所表現出的韌性。緊信用環境下,企業融資不足與信用違約可能觸發惡性負反饋。滬倫通與央行系統發布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實施提新一輪外匯管理改革政策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將邁向新的臺階。這些組合政策本質上是拉平不同渠道投資A股市場的相對吸引力,未來不同機制之間相互統一將是大勢所趨。短期看有利於資本進出,進一步引導更多國際資金進出A股市場。長期來看,國內投資者結構將形成內外資、散戶與機構、公募與私募並存的格局,多方勢力博弈將對中國資本市場估值體系產生革命性影響。(李相棟)
1.媒體報導未來信貸料將多增
據中國日報報導,政府已向國有銀行發放額外的信貸配額,在本月底前部署到非金融部門,此額度不在原先分配的年度貸款額度之內。此舉是在5月份來自央行的數據反映了相對緊縮的貨幣環境之後。上月早些時候,發改委與中國各大商業銀行舉行了閉門會議,討論了更多貸款的計劃細節。
點評:
金融強監管和去槓桿導致融資環境趨緊,並進一步傳導至實體經濟。由於政府加大了去槓桿化的力度,過去幾個月整體信貸環境依然緊張,2018年5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4萬億元,同比少增384億元。尤其是受2018年初以來通道業務受限及非標整治等影響,非標融資持續收縮,5月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三項(影子銀行)合計減少4215億元,同比多減4504億元。此外,近期信用違約事件頻發,不少機構出現評級「潔癖」,對於一級信用債融資產生較大壓力。數據顯示,5月信用債融資總額3681億元,環比減少4489億元。受企業貸款少增、表外融資大降及債券發行重現低迷等影響,5月社融增量(7608億元)環比下降較多(4月社融增量為1.56萬億元),同比少增3023億元,M1增速走低至6.0%,引發市場關注。金融去槓桿導致融資環境趨緊,原來還只是在金融市場上,但現在開始傳導到實體經濟,標誌就是社融增量大降。但強監管和防風險的方向不會逆轉,非標規模收縮表外融資下降料將持續。
去槓桿仍是大方向,結構性調整成為主基調。儘管去槓桿仍是大方向,但政府在金融去槓桿方面的邊際力度應不會繼續趨緊,去槓桿過程中的結構性調整成為主基調,這在前期央行定向降準、擴大MLF擔保品範圍的行動上已有所體現。此次5月社融收緊,疊加未來4個月信用債將迎來一波到期高峰,一批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或出現履約困難,信用違約風險加大。政府向國有銀行提供額外信貸配額,亦或有信貸承接非標之考量,以貸款多增部分抵補表外融資下降的影響,確保去槓桿過程溫和有序,防止融資環境發生局部性斷裂,支撐經濟穩定增長。
政策微調,貨幣政策將更趨穩健中性。4月23日政治局會議三年來首次提及「持續擴大內需」,確立貨幣政策微調的基調。在當前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一定程度上受制於負債端的情況下,未來央行將更可能相機抉擇,綜合運用定向降準、MLF等量價工具進行調節,使貨幣政策更趨穩健中性,料將推升新增貸款數據。(張麗雲)
2.1-5月份信託貸款增量顯著下降
據央行統計,5月份信託貸款減少904億元,同比多減2716億元;信託貸款餘額為8.52萬億元,同比增長16%;從結構看,信託貸款餘額佔比4.7%,同比高0.3個百分點。信託貸款餘額8.52萬億元,比年初減少240.07億元。
點評:
信託貸款增量下降與非標下降同步發生。信託貸款增量下降伴隨著委託貸款等非標融資規模的下降,根據央行數據,初步5月份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14萬億元,同比少增384億元;委託貸款減少1570億元,同比多減1292億元。與非標融資相比較,債券等標準融資下降幅度相對溫和,雖然企業債券融資淨減少434億元,但同比少減2054億元。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非標融資的減少成為帶動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較少的主要原因,據統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608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億元。從增量看,雖然信託貸款等非標融資出現下降;但從結構看,由於高基數效應和國內間接金融融資特徵,信託貸款、委託貸款等融資方式的增量減少被人民幣貸款等方式部分取代。這表現為5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9.2%,同比高1.4個百分點;委託貸款餘額佔比7.3%,同比低1.1個百分點;信託貸款餘額佔比4.7%,同比高0.3個百分點;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相對比重出現下降態勢。
信託貸款等非標下滑可歸結於本輪金融調控有序去槓桿。本輪去槓桿始於2016年,監管部門去槓桿並非一刀切而是有序推進。對通道等金融亂象的整治首先發端於證監系統的非標清理,這以券商及其子公司通道資管管業務規模的下降為標誌。在此過程中,部分非標資產流入信託系統,從而出現2017年信託資產管理規模的飆升。2018年以來,伴隨信託業治亂象升級,信託通道只減不增等成為全行業的政治任務,信託貸款等出現大幅下滑也在情理之中,符合邏輯。總結來看,社融增量大幅下降是金融去槓桿的進一步表現,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這三項「影子銀行主力軍」的萎縮是主要原因。(李相棟)
1.焦點評論
外匯市場交易指引修訂 增加多項應急服務
6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應急服務指引》進行修訂,新增人民幣外匯即期撮合、外幣拆借應急服務,C-Trade應急撤銷報價服務;修訂部分應急服務申請規則及技術應急服務。與2014年公布版本相比:1、此次修訂增加了應急撤銷報價服務內容,即對已通過交易系統提交的報價,報價方基於合理理由希望撤銷的,授權交易中心在交易系統撤銷該筆報價;2、服務範圍有所擴大,在原有基礎上新增兩項:一是撮合和詢價點擊成交(ESP)交易原則上不提供應急交易服務(應急列印成交單除外),提供應急撤銷交易服務,二是僅對在C-Trade上提交的撮合報價提供應急撤銷報價服務。應急服務機制屬於外匯交易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有利於保障外匯市場運行效率的穩定性。此次修訂出於外幣拆借、即期撮合等新增業務的考慮,而對應急服務內容進行的相應調整。
易綱:繼續支持上海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面先行先試
6月14日,在「2018陸家嘴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表示,繼續支持上海在金融對外開放方面先行先試:1、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支持上海創新試點人民幣跨境業務和產品;2、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支持上海先行先試外匯管理改革;3、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和金融服務;4、按照國民待遇原則逐步放開股比限制和業務牌照限制;5、引領金融科技發展等。作為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先行區,上海市最先響應國家號召,對照國家對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措施,部署了六大方面先行先試具體舉措,並在地方監管機構大力推動下取得諸多新突破。此次易綱行長宣布支持上海金融對外開放的五條重大政策,再次強調了上海作為先行區和實驗區的重要性,有利於推動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項目的儘快落地,不斷豐富我國金融機構的種類,提高資本配置效率,進而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2.監管動態
央行開展企業銀行帳戶「備案制」試點
中國人民銀行11日起將在江蘇省泰州市和浙江省台州市開展取消企業銀行帳戶開戶許可證核發的試點工作,試點地區的企業開立基本存款帳戶調整為備案制。作為試點的配套措施,人民銀行還規定了一系列事前、事中、事後的管理措施。此舉將進一步便利企業開戶,改善營商環境,有利於銀行業務創新,提升對銀行帳戶的監管效能。
2017年上海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首破2000億元大關
近日,上海銀監局與上海市科委聯合編制發布的《2017年上海科技金融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上海轄內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071.27億元,較年初增長38.05%;科技型企業存量客戶增長率為21.66%,其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客戶數佔整體比重為89.40%。已設立7家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89家,科技金融從業人員1483人。
兩部門取消QFII和RQFII多項限制
6月12日,外管局網站公布了關於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RQFII)外匯管理的兩項重要規定,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開放。主要政策措施包括:一是取消QFII資金匯出20%比例要求,QFII可委託託管人辦理相關資金匯出。二是取消QFII、RQFII本金鎖定期要求,QFII、RQFII可根據投資情況匯出本金。三是允許QFII、RQFII開展外匯套期保值,對衝境內投資的匯率風險。
5月同業存單淨融資額放量
與去年四季度以來同業存單淨融資額降至負數形成鮮明對比,今年5月同業存單淨融資創新高。數據顯示,5月商業銀行共發行2541隻同業存單,總發行量為2.03萬億元,當月償還量為1.6萬億元,淨融資額為4219.6億元,創年內新高。同時,國有商業銀行同業存單發行大幅放量。除了工行沒有發行同業存單以外,另4家國有大行5月總計發行同業存單逾2000億元規模。
互金協會發布互金從業機構營銷和宣傳活動自律公約(試行)
6月13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在北京舉辦《網際網路金融從業機構營銷和宣傳活動自律公約(試行)》籤署儀式。據悉,《公約》在現有法律政策的基礎上,給予協會成員單位及其他網際網路金融從業機構相關指引,並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健全涉及網際網路金融營銷和宣傳活動的自律管理機制。包括平安集團、騰訊、京東金融、愛錢進等在內的多家機構籤署了《公約》。
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下行,5月降至4.82%
融360發布監測數據顯示,5月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2%,較4月的平均預期收益率4.85%下降0.03個百分點。5月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排名第一,均為4.965%;其次為國有銀行、農商行和外資銀行,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4.72%、4.69%、4.58%。此外,5月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3個月)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
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下調344點,創逾四個月最大降幅
6月1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4306,調貶至2018年1月18日以來最低,降幅創2018年2月9日以來最大,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3962。關於人民幣匯率後市,業內認為,美元指數走勢仍具有重要影響,如果美元指數繼續走高,人民幣對美元仍將在一定程度上承壓,另外,貿易順差收窄、經濟基本面變化對匯率走勢的影響也值得關注。
中國銀行間市場首隻交易型債券指數發布
6月14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中國銀行在上海外灘15號聯合發布「CFETS-BOC交易型債券指數」。該指數是銀行間市場首隻交易型債券指數,基於銀行間市場各類債券的交易特點,綜合考慮債券成交量、做市報價機構數量等交易性因素,選取數量適中的活躍券作為指數樣本券,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準確、實用的業績基準。該指數交易型的特點便於複製樣本券以構建相關指數產品。
3.同業資訊
大型國有銀行
五大行債轉股籤約金額1.6萬億元
建行旗下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海玉日前表示,截至5月底,累計與49家企業籤訂了總額約6400億元的框架協議,其中對18家客戶落地資金約1100億元。按照建行數據並結合公開披露信息,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債轉股項目籤約金額共計約1.6萬億元,落地金額共計約2300億元。
中星技術與建設銀行和浦發銀行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日前,中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橫琴建設銀行和橫琴浦發銀行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此次建設銀行和浦發銀行與中星技術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並提供意向授信40億元,將有助於支持中星技術研發自主可控產品,並支持SVAC產業發展戰略落地,同時兩大銀行還將支持中星技術在「雪亮工程」、「天網工程」等重大項目中的技術創新,推動中星技術在智慧城市領域、人工智慧方向的進一步發展。
國家發改委與建行合作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建行近日籤署《關於共同發起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的戰略合作備忘錄》。基金目標規模約3000億元。基金具體將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和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建設,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優先培育和大力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
農行與騰訊籤署全面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數位化轉型
6月14日,農業銀行和騰訊公司籤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數字銀行建設、智慧城市和鄉村生態圈建設、金融科技、投融資等業務領域開展深入合作,通過整合各自的優勢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創新的金融服務。雙方還將以網際網路+智慧民生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智慧城市、智慧鄉村、智慧社區、智慧景區新模式,在智慧金融領域展開廣泛合作。
政策性銀行
重慶市政府與國開行籤署合作協議
6月14日,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會見了國家開發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懷邦,並共同見證市政府與國開行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合作協議籤約。根據協議,國開行與重慶將在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綜合治理、城市提升、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全國股份制銀行
浦發銀行與騰訊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創新合作實現互惠共贏
6月11日,浦發銀行與騰訊在深圳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雲計算、大數據、支付、反欺詐、人工智慧、生物識別、區塊鏈等多個維度深化合作。同時,雙方還將加強創新金融業務的開發和推廣,探索供應鏈融資、智能投顧、ABS雲平臺、消費信貸等領域的創新業務形態。此外,雙方還將致力於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房屋等領域的合作共建,為大灣區金融生態圈建立貢獻力量。
招商銀行:擬向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20億元
招商銀行6月12日晚間公告,公司當日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議案,同意向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20億元,出資資金自今年起分4年實繳到位。
其他商業銀行
11日,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宣布計劃申請本港虛擬銀行牌照,以推動及促進普及金融和金融科技發展,提升客戶體驗。據悉,渣打香港已成立工作小組積極研究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出的《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修訂本及申請細節。
新網銀行行長趙衛星在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討會上透露,新網銀行作為成立一年半的網際網路銀行,截至2018年5月底,該行用戶超過1400萬,累計放款金額超過700億,人均借款金額3300元,筆均借款周期75天,信貸業務99.6%以上均機器自動審核,日批核貸款峰值超33萬筆。
金融市場主要指標一覽表
(6月11日——6月17日)
民生銀行研究院 金融發展研究團隊
minshengyinhang
王一峰 wangyifeng5@cmbc.com.cn
張麗雲 zhangliyun@cmbc.com.cn
李相棟 lixiangdong1@cmbc.com.cn
麻 豔 mayan12@cmbc.com.cn
董文欣 dongwenxin@cmbc.com.cn
李 鑫 lixin68@cmbc.com.cn
聯繫人|李鑫(微信:lixincom_200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