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曆|129年前的今天,無線電發明家埃德溫·阿姆斯特朗誕生

2020-12-06 前瞻網

科技日曆|129年前的今天,無線電發明家埃德溫·阿姆斯特朗誕生

 Connor Feng • 2019-12-18 14:12:56 來源:前瞻網 E1226G1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1890年12月18日,無線電發明家埃德溫·阿姆斯特朗(Edwin Armstrong)誕生。

和登月的那個阿姆斯特朗相比,今天說的這個阿姆斯特朗似乎並不為人所熟知,許多人連聽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埃德溫·阿姆斯特朗是一位美國無線電工程師,調頻廣播(FM)技術的發明者。

無論是收音機,手機,還是其他便攜設備,都離不開調頻無線電技術。早在1873年,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就在他的著作《電和磁》中預言了無線電波的存在。1901年,義大利的馬可尼將無線電波信號傳遞到了 3700 公裡外的美國。在真空二極體三極體出現之後,無線電廣播才真正進入實用階段。

1890年,阿姆斯特朗出生於紐約,14歲時,受到有關馬可尼首次進行無線電越洋通信的鼓舞,他在家裡製作了許多無線電裝置。1909年,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習,並很快提出了幾項在無線電發展初期十分重要的發明,其中就包括在一戰和二戰中被廣泛應用的再生電路,這項發明能夠大大放大無線電信號,並且還可以傳輸信號。此後他還發明了超外差電路和超再生電路。他研究三級管並設計反饋電路,可把信號放大上千倍,奠定了現代無線電接收機的基礎。

後來,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老闆戴維·薩諾夫邀請阿姆斯特朗消除調幅無線電(AM)的天電幹擾和聲音畸變,但在這個過程中,阿姆斯特朗想出了一個解決AM收音機中靜電問題的方法,即用頻率調節的方法代替無線電的幅度調節,也就是後面人們所知的調頻/FM。

在幾年的試驗之後,阿姆斯特朗證明更寬頻帶的FM信號能夠減少多達100倍的靜電幹擾,FM聲音信號的保真度要比AM的要更好。

1934年,埃德溫獲得了這一發明的專利。但這項技術遭到了當時美國無線電業界的圍剿。為了維護既得利益,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薩諾夫先是將FM技術雪藏,然後又遊說聯邦通信委員會,禁止商業調頻廣播的運作,並限制調頻技術的實驗研究。

1937年,阿姆斯特朗獨自一人出資在新澤西州建造了第一個調頻廣播電臺W2XMN,該電臺的功耗比AM電臺低,但是在100英裡之外仍然能清楚地聽到。美國無線電公司向阿姆斯特朗提出購買這項技術的許可證,但遭到阿姆斯特朗的拒絕,並要求該公司像其他公司一樣支付專利費。

隨後,美國無線電公司惱羞成怒,不斷研發自己的FM技術然後直接拋售,導致阿姆斯特朗的公司倒閉,阿姆斯特朗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利將美國無線電公司告上法庭,但漫長的官司最終導致阿姆斯特朗破產,他的妻子也離他而去,最後在1954年自殺。

雖然斯人已去,但阿姆斯特朗的FM技術將會一直造福人類,他的名字也不會被歷史忘記。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埃德溫·阿姆斯特朗是如何被大公司毀掉的 | 這個人有好奇心
    他是誰:埃德溫·阿姆斯特朗(Edwin Howard Armstrong, 1890-195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工程教授,一個無線電狂熱分子。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的無線電調頻廣播。但在生命最後的 20 年,他卻深陷專利糾紛官司,以悲劇收場。好奇心:很多人說「上帝未必眷顧所有天才」,這其中被遺漏的一定包括阿姆斯特朗。但這與上帝無關。
  • 144年前的今天,發明無線電「黑」科技的馬可尼出生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萬象特約作者:驀然回首)【1874年4月25日】144年前的今天,發明無線電「黑」科技的馬可尼出生1837年,人類發明了電報。30年後的1876年,又發明了電話。信息傳播的速度,從飛奔的快馬,一下躍升到了光速。世界似乎突然間就變小了。但在當時,有點麻煩的是,必須要在兩個地方架設電線,才能實現通訊。幾十年後,一種不需要電線的無線電通訊技術發明出來了。這種毫無限制的「黑」科技,簡直亮瞎了大家的眼睛。到底是誰搞出了這樣的發明呢?他就是馬可尼!
  • 科技日曆|225年前的今天,「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被送上斷頭臺
    科技日曆|225年前的今天,「現代化學之父」拉瓦錫被送上斷頭臺  olivia chan • 2019-05-08 17:
  • 無線電頻譜工作原理
    無線電頻譜工作原理1. 引言 2. 無線電頻率 3. 掃描器 引言您或許聽說過「AM無線電廣播」和「FM無線電廣播」、「VHF」和「UHF」電視、「民用頻帶無線電」、「短波無線電」等名詞。那您有沒有想過它們都表示什麼意思?
  • 科技日曆 | 42年前的今天,這部傳奇科幻電影震撼了全世界
    科技日曆 | 42年前的今天,這部傳奇科幻電影震撼了全世界  黃琨 • 2019-05-25 16:30:24
  • 德刊:十二位沒有賺到錢的天才發明家
    德國《焦點》周刊網站1月13日盤點了以下12位沒有賺到錢的天才發明家: 託德·米爾斯,多力多滋Locos墨西哥卷餅:這位幻想家最先品嘗了該款風靡美國的卷餅。此前,他在多年裡一再建議用多力多滋脆餅製作墨西哥卷餅,但直到2012年他才收到塔可鍾快餐公司的回覆。米爾斯死於2013年,他沒有從自己的創意中得到一分錢。
  • 科技日曆|70年前的今天,民航業邁入「噴氣時代」
    科技日曆|70年前的今天,民航業邁入「噴氣時代」  黃琨 • 2019-07-27 15:00:18
  • 科技日曆|163年前的今天,一個科學「瘋子」誕生了!他與愛迪生比肩...
    來源:視覺中國尼古拉·特斯拉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與愛因斯坦,愛迪生比肩,被人們成為最接近神的人,雖然他的發明遍布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他的這些平生發明和事跡卻鮮為人知17歲前的特斯拉「中了邪」般地沉浸在發明創造的幻想裡,腦袋裡經常浮現出種種異常奇怪的現象。17歲時,特斯拉驚奇地發現,自己能夠充分利用想像力,完全不需要任何模型、圖紙或者實驗,就可以在腦海中把所有細節完美地描繪出來,和實際情況沒有絲毫差別。後來特斯拉發明創造都依靠這種能力。特斯拉說:「從具有可行性的理論到實際數據,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在腦海中預先測試的。
  • 科技日曆 | 51年前的今天,世界上首架波音747飛機起飛
    科技日曆 | 51年前的今天,世界上首架波音747飛機起飛  Connor Feng • 2020-02-09 11:53:49 來源:前瞻網 E2374G0
  • 科技日曆|25年前的今天 著名量子化學家萊納斯·鮑林逝世
    科技日曆|25年前的今天 著名量子化學家萊納斯·鮑林逝世  Connor Feng • 2019-08-19 10:19:
  • 科技日曆 |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科技日曆 |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Connor Feng • 2020-02-12 11:42:39
  • 這麼厲害的無線電技術究竟是誰發明的?
    ,然而馬可尼究竟是不是第一個發明無線電技術的人呢?在為「費城富蘭克林學院」以及全國電燈協會做的報告中,他描述並演示了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製作的儀器包含電子管發明之前無線電系統的所有基本要素。 詹姆士·R·魏特教授寫道:「根據1893年特斯拉的發現而繪製出來的簡圖,標誌著無線電通信的誕生。應當承認,在這之前赫茲已進行過很有見地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工作,證明了火花隙放電在一定距離之外的作用。
  • 發明日曆 | 現代天文學的開端——人類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的誕生
    發明日曆 | 現代天文學的開端——人類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的誕生  April Ye • 2019-09-19 15:08
  •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科技日曆|410年前,伽利略展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科學望遠鏡  Connor Feng • 2019-08-21 11:10
  • 科技日曆|372年前,高壓鍋發明者丹尼斯·帕平誕生
    (圖片來源:京東商城)1647年8月22日,高壓鍋發明者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發明家丹尼斯·帕平誕生於法國布盧瓦城。壓力鍋,類型不同,名稱也有別,如醫院用的叫做消毒鍋,家用的也稱高壓鍋。民用高壓鍋為大眾熟悉,用它做飯省時省燃料,今天已是許多家庭的常用廚具。300多年以前,正值青年的帕平因故被迫逃往國外。他沿著阿爾卑斯山艱難跋涉,打算去瑞士避難。帕平一路上風餐露宿,渴了找點山泉喝,餓了煮點土豆吃。有一天,帕平走到一座山峰附近,他覺得餓了,於是找了一些樹枝,架起篝火,又煮起土豆來。水滾開了幾次,土豆依然不熟。為了肚子,他無可奈何地把沒熟的土豆硬吃了下去。
  • 科技日曆 | 54年前,蘇聯月球9號成功在月球軟著陸!
    科技日曆 | 54年前,蘇聯月球9號成功在月球軟著陸! 54年前
  • 今天是「世界無線電日」,微波爐加熱也是用無線電?
    今天(2月13日)是世界無線電愛好者的節日——世界無線電日。這個節日為啥會定在2月13日?無線電啥時候傳入中國的?微波爐加熱食物也是採用無線電?無線電還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應用?請看小編為您整理的這些知識點。節日來歷2013年1月14日,聯合國大會正式批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無線電日的決議。
  • 解讀發明家達·文西的科技「預言」
    *這兩種用於巨輪、可以旋轉角度的「起重機」,在十五世紀的歐洲其實還沒有什麼用武之地。手稿 預言現代科技成果模型 讓參觀者嘖嘖稱奇*達·文西生前完成了萬餘頁科技相關的筆記、畫稿,至今存世的約有6000頁。
  • 德國科技崛起密碼:企業中央實驗室的誕生與「複製」發明家
    文/林偕 編輯/楊溪編者按:當前,中國對科技創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對於科創體系的討論,過於聚焦於政府方面,而科創體系的建立事實上並不完全是政府、甚至主要不是政府的事,企業在其中同樣大有可為。本期「原子智庫」以德國為樣本,呈現其獨特的科創崛起之秘訣:「複製」發明家的企業中央實驗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