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溫·阿姆斯特朗是如何被大公司毀掉的 | 這個人有好奇心

2021-01-09 好奇心日報

他是誰:埃德溫·阿姆斯特朗(Edwin Howard Armstrong, 1890-195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工程教授,一個無線電狂熱分子。沒有他,就不會有今天的無線電調頻廣播。但在生命最後的 20 年,他卻深陷專利糾紛官司,以悲劇收場。

好奇心:很多人說「上帝未必眷顧所有天才」,這其中被遺漏的一定包括阿姆斯特朗。但這與上帝無關。這是一個天才被大公司扼殺的故事,或者是大公司如何與天才和好奇心為敵的故事。

在今天,無論何時,當我們打開收音機聽音樂,當消防局隊長指揮救援,當車輛調度中心呼叫出租司機,當太空人和地面控制人員交談,當軍官發出撤離命令的時候,調頻無線電技術無處不在。像許多技術一樣,調頻無線電從發明到利用、普及,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是由眾多科學家和工程師努力得來的。

在這個發展歷程中,最重要的一位是埃德溫·阿姆斯特朗 (Edwin Howard Armstrong) ,1890 年出生,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他被後人所熟知,不僅僅因為他是個無可救藥的無線電理想主義者,發明了調頻無線電技術,也是因為他和好友同時也是敵人戴維·薩諾夫 (David Sarnoff)長達 40 年的對抗,以及他生命悲劇性的結尾。

一切還要從無線電的歷史說起。所謂的無線電,指的就是電磁波的傳播,麥克斯韋 (James Clerk Maxwell)最早在《電和磁》一書中預言了無線電波的存在,並系統地提出了電磁場理論,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無線電之父」,那是 1873 年。

15 年後,物理學家赫茲 (Heinrich Rudolf Hertz)用實驗驗證了麥克斯韋的論證;1901 年,義大利的馬可尼 (GuglielmoMarconi)將無線電波信號傳遞到了 3700 公裡外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當時這項新技術震驚了世界。5 年後(1906 年),費森登 (Fessenden)首次用調製無線電波發送音樂,實現了人類最早的無線電廣播實驗。但受發射機調製技術不成熟的限制,無線電廣播並沒有迅速推廣開來。

在後輩科學家們的努力下,真空二極體和三極體被發明出來了,它們被應用在各種類型的無線電收發報機中,自此,無線電廣播進入實用階段。這時就輪到阿姆斯特朗登場了。

阿姆斯特朗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美國家庭,說他是個物理天才也不為過。十幾歲的時候,受到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越洋無線通信的鼓舞,他在家裡製作了許多無線電裝置,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工學院學習。

在工學院時,他研究三級管並設計反饋電路,這個系統可把信號放大上千倍。1914 年,阿姆斯特朗獲得了「振蕩電路」專利——振蕩電路在不增加發射臺功率的前提下,能使得信號達到更遠的距離,這項技術為無線電廣播的輝煌提供了重要基礎。除了震蕩電路,這位天才的科學家還在 1912 年前後發明了再生電路、超外差電路,1951 年,在他已 61 歲的時候,還發明了超再生電路。

埃德溫·阿姆斯特朗的照片不多,這是他年輕時候

埃德溫·阿姆斯特朗

埃德溫·阿姆斯特朗在巴黎的實驗室

早年設計的模型之一

逐漸發展變化的模型

年輕時的電路研究讓阿姆斯特朗認識了薩諾夫,作為無線電廣播商業化的提倡者,薩諾夫懇請阿姆斯特朗把電路帶到自己的公司進行研究,兩人性情相投,很快成為好友。

在這裡,要介紹下戴維·薩諾夫這個人。按照《紐約時報》的說法,這個在 9 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英文的人,在 39 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英語世界最偉大的推廣者。從名字大約可以猜出他是俄裔,在結識阿姆斯特朗的時候,他已經是美國無線電公司的老闆。在美國公司界,他是一個傳奇性的人物,可以用來詮釋美國夢、文化融合、天才等各種高大上的概念。但是,另一方面他也集扼制天才、壟斷、雪藏技術、巧取豪奪等惡行於一身。

這麼說吧,戴維·薩諾夫創造了美國無線電產業的繁榮,但是如果沒有他,可能會更好一些。

回過頭來說倒黴蛋阿姆斯特朗,他不但不知深淺地喜歡上了薩諾夫,而且還愛上了薩諾夫年輕活潑的女秘書明尼(Marion Mclnnis),那時明尼 22 歲,比阿姆斯特朗小十歲,阿姆斯特朗很快陷入愛河,1923 年 5 月份,阿姆斯特朗兩次爬上 Aeolian Hall (風堂)的天線塔塔頂向明尼求婚,明尼答應了。但爬天線塔的行為激怒了薩諾夫,當然,他們二人的矛盾遠不止於此。

真正的矛盾核心在於一項無線電傳輸的新技術,調頻無線電(FM)。做研究的時候,薩諾夫邀請阿姆斯特朗為調幅無線電設計一個功能,以消除調幅無線電的天電幹擾和聲音畸變。但阿姆斯特朗卻陰差陽錯,發明了 FM。

相較於調幅無線電(AM)而言,FM 更為優越。但這項技術卻讓薩諾夫大為不悅——新技術的出現可能會撼動美國無線電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為了保持壟斷、維持自己的王者地位,薩諾夫將 FM 技術雪藏了起來。

薩諾夫說服了聯邦通信委員會,讓委員們相信調頻技術可以改良調幅技術,但還需要很長時間。於是,聯邦通信委員會禁止商業調頻廣播的運作,並限制調頻技術的實驗研究。 (後來,他又做了一次同樣的事,就是把彩色電視技術雪藏了幾年……你就知道,這個人可不是白白被稱為「沙皇」的。)

自己發明的技術被雪藏,阿姆斯特朗當然不服,他選擇起訴,開始了長達 20 年的專利訴訟。在這過程中,明尼一直支持著她的丈夫,直到 1953 年感恩節,兩人因為官司產生了激烈的爭執,明尼憤而離開。

因為熱愛無線電,阿姆斯特朗好像特別喜歡「高」,參加一戰、做飛行上尉時,他常從戰場上來回穿梭,高舉著他的無線電測試系統;為了追求明尼,他曾爬上無線電發射塔表達愛意。

1954 年 2 月份的這天,是發現調頻技術 20 年紀念日,埃德溫坐在他位於 13 層的公寓裡,本應喝上一杯的。但是這些年,他因捍衛調頻制傾家蕩產,身體也不太好。他穿上大衣,戴上圍巾和手套,拉開窗戶,爬到了窗外。

紐約的這個冬天好像比往常的都要冷,他站在高處,有些累了。在曼哈頓這個普通的夜晚,他縱身跳了下去。

直到最後,阿姆斯特朗也沒有見到 FM 技術被應用的那一天,而美國無線電公司卻一路發展,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著名廣播電視公司 NBC 的前身。在今天,仍有許多人相信,調頻無線電技術尚未物盡其用,更多的技術在等待後人探索。

這是 「50 個有好奇心的人」 系列,我們將介紹:,,, ,,,,,,,,,,,,,,,,,,,,,,,,,,,,,,,,,,,,,,,約翰·拉塞特道格拉斯·亞當斯艾薩克·阿西莫夫詹姆斯·卡梅隆亨利·盧斯泰德·特納約翰·亨德裡克斯,斯圖爾特·布蘭德亨利·福特約翰·馬龍盛田昭夫麥可·米爾肯諾蘭·布希內爾安藤百福喬治·伊士曼託馬斯·米奇利史蒂芬·沃爾夫勒姆馮·諾依曼拉裡·佩奇艾倫·圖靈高登·摩爾安迪·沃霍爾伍迪·艾倫「中本聰」「班克斯」唐納德·諾曼大衛·格芬保羅·史密斯大衛·奧格威薩奇兄弟查理·芒格查爾斯·郎佛迅拉裡·金林納斯·託瓦茲道格·恩格爾巴特馬克·安德裡森埃德溫·蘭德喬治·巴帕尼古拉傑夫·貝索斯保羅·格雷厄姆哈利·厄爾蒂姆·伯納斯·李埃德溫·阿姆斯特朗雷蒙德·達馬迪安,,,,,,。名單可能會繼續擴充,如果我們發現了足夠了不起的好奇心。 尼古拉·特斯拉詹姆斯·拉夫洛克威廉·杜蘭特吉姆·克拉克霍華德·休斯肖恩·帕克

這是 「50 個有好奇心的人」 系列,我們將介紹:,,, ,,,,,,,,,,,,,,,,,,,,,,,,,,,,,,,,,,,,,,,約翰·拉塞特道格拉斯·亞當斯艾薩克·阿西莫夫詹姆斯·卡梅隆亨利·盧斯泰德·特納約翰·亨德裡克斯,斯圖爾特·布蘭德亨利·福特約翰·馬龍盛田昭夫麥可·米爾肯諾蘭·布希內爾安藤百福喬治·伊士曼託馬斯·米奇利史蒂芬·沃爾夫勒姆馮·諾依曼拉裡·佩奇艾倫·圖靈高登·摩爾安迪·沃霍爾伍迪·艾倫「中本聰」「班克斯」唐納德·諾曼大衛·格芬保羅·史密斯大衛·奧格威薩奇兄弟查理·芒格查爾斯·郎佛迅拉裡·金林納斯·託瓦茲道格·恩格爾巴特馬克·安德裡森埃德溫·蘭德喬治·巴帕尼古拉傑夫·貝索斯保羅·格雷厄姆哈利·厄爾蒂姆·伯納斯·李埃德溫·阿姆斯特朗雷蒙德·達馬迪安,,,,,,。名單可能會繼續擴充,如果我們發現了足夠了不起的好奇心。 尼古拉·特斯拉詹姆斯·拉夫洛克威廉·杜蘭特吉姆·克拉克霍華德·休斯肖恩·帕克

相關焦點

  • 科技日曆|129年前的今天,無線電發明家埃德溫·阿姆斯特朗誕生
    科技日曆|129年前的今天,無線電發明家埃德溫·阿姆斯特朗誕生  Connor Feng • 2019-12-18 14:
  • 埃德溫·哈勃發現宇宙
    影像來源及版權:感謝卡內基科學研究所供圖說明:我們的宇宙有多大?100年前的今天,兩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就這個問題以及其他一些問題進行了辯論,這場辯論被稱為天文學大辯論。許多天文學家相信我們的銀河系是整個宇宙。不過,還有許多人認為我們的星系只是眾多星系中的一個。在這場大辯論中,每一個論點都很詳細,但沒有達成共識。
  • 「果殼網」:一群好奇心旺盛的人在一起
    據說,姬十三在一次洗澡時偶然想到了這個典故,遂決定用「果殼」來命名這個網站。在這群年輕的科學愛好者看來,大至宇宙小至原子,「沒有什麼能束縛我們的好奇」。那麼,如何做到不盲信,不誇張?顯然,「果殼網」對自己在理解科學和理解受眾這兩個向度上,都很有信心。編輯團隊中,大部分人「正經做過科研」,其中不乏系出中科院、清華、北大等名門者,兼具科學素養與文字功底。「我們對尺度的判斷有天然優勢。」花蝕將這種優勢描述為「和科研院所相比,我們更明白如何讓大眾接受科學;和普通媒體比,我們更懂科學」。
  • 好奇心驅使人類從鑽木取火到火箭升空,但人類為什麼有好奇心呢?
    心理學家們也同意好奇心不是滿足一個緊迫的需要,比如飢餓或口渴;相反,好奇心是內在的動機。好奇心包含了諸多的行為,可能沒有任何一種「好奇心基因」能讓人類對世界產生好奇並探索他們的環境。也就是說,好奇心確實有遺傳成分。基因和環境以許多複雜的方式相互作用,塑造個體並引導他們的行為,包括他們的好奇心。
  • 李瑞宏:「向好奇心致敬」的一群人
    這個報告發布以後,胡立德教授按照學校公關部門的要求,在科學美國人專欄上發文回應了這個議員的質疑,詳細解說了他的這三項研究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是他這種好奇心並不是說所有人都不理解,他也是得到了很多的褒獎。比如說胡立德得了兩次美國的搞笑諾貝爾獎,也得了三次菠蘿科學獎。2019年是他第三次獲獎,他的獲獎研究是貓舌頭比我們人工製造的刷子更好用。
  • 好奇心害死貓,不好奇害死人
    這些話聽起來飽經風霜,其實是缺失好奇心的標誌,有些年輕人覺得這麼說很酷,是在找死,不僅不躲殭屍咬,反而主動去咬殭屍。因為好奇心可以培養,也可以殺死。 說到這種話題,怎能少了一位永遠的男主角呢,他就是愛因斯坦,關於好奇心,他是這麼說的:「我沒有特別的天賦,我只不過有強烈的好奇心。」
  • 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如何科學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快樂地研究物理實驗的樂趣,源自於好奇心的驅使。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是納迪亞·梅森教授在TED上的一個著名的演講。她通過一系列的現場操作的物理實驗,讓臺下的觀眾觀賞到了科學研究的樂趣與神奇,激發了人探索更多科學小知識的欲望。
  • 心理學:想要「毀掉」一個人,不需要折磨他,做這3件小事就行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所謂「毀掉」,就是讓一個人自己推翻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建立一個新的觀念。這個新觀念與現實世界不相符,從而這個人無法在現實立足只能去尋求其他極端的東西,最後因為支撐不住而選擇崩潰以及承受崩潰的後果。
  • ...環法|巴西_體育|斯·阿姆斯特朗|興奮劑|約翰內斯-杜爾|蘿拉...
    興奮劑,又稱體壇外掛,目前國際奧委會規定的興奮劑主要有內源性肽類激素、合成類固醇類、麻醉止疼劑、血液鑫分級、β—阻斷劑、利尿劑、刺激劑七類。服用興奮劑會使人心力衰竭、激動狂躁,損害免疫力,增加傳染病感染的可能性,長期或者大量服用,會引起中毒症狀,特別令人擔心的是,許多有害作用並不會立即發生,都是數年之後才慢慢出現,專業的醫生也不一定能準確分辨運動員是否處於危險期。1999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在瑞士成立,辦公地點設置在奧林匹克國際奧委會大樓。有的運動員為了取得好的成績,不惜冒著被禁賽、名譽掃地的風險,在比賽前服用興奮劑。
  • 特斯拉臨終前為何毀掉手稿?三種猜測讓人細思極恐
    有人曾計算過,如果交流電專利沒有被尼古拉·特斯拉拿出來免費供人類使用,那麼他將會是有史以來地球上最富有的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能夠被稱為「巨匠」的科學家,在其去世之後人們卻並未發現他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手稿,要知道一位科學家是不可能沒有記載各種靈感的手稿筆記的,那麼他有價值的手稿去了哪裡呢?
  • STEAM教育觀點: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談如何科學激發好奇心?
    看點 :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是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很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推薦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納迪亞·梅森教授在TED上的著名演講。她通過一系列的現場操作的物理實驗,讓臺下的觀眾體會到科學研究的樂趣與神奇,也了解到激發人的探索欲望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黑人如何毀掉南非的
    黑人如何毀掉南非的 南非的資源非常豐富,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其境內多種稀有金屬儲量,都名列世界前茅,比如黃金儲量1.8萬噸,佔世界總儲量的39%;鉑類金屬5.89萬噸,佔世界總儲量88%;錳40萬噸,佔世界總儲量83%;還有鉻32萬噸,佔世界總儲量72%
  • 向好奇心致敬 2020菠蘿科學獎揭曉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永無止境,近年來,各國航天航空計劃中都在研究如何儘可能地在登陸星球上就地取材。今年2月的一項研究最讓人振奮——來自挪威、荷蘭、西班牙的一個國際合作小組提出,要好好利用太空人的尿,他們發現尿液中富含的尿素能在混凝土凝結的過程中表現出良好的性能。
  • 地球究竟是如何誕生?而人類又是如何一步步毀掉它的?
    地球究竟是如何誕生,而人類又是如何一步步毀掉他的呢?故事還要從138億年前講起,當時的宇宙還是一片混沌的狀態,然而,隨著一顆七年的爆炸時間和空間卻瞬間形成了,從此宇宙便進入了複雜的演化階段,46億年前,在一片巨大的分子雲的引力坍縮下,早期太陽系形成而原始地形,你在這混亂,這種誕生噴湧的巖漿四處。
  • 這個叫「賽先生」的公司,專門負責把科學現象開發成怪玩具 100 個有想法的人
    這個球形物體差不多可以算是個燈具,但更準確的說法是「光的觸發器」。你得把一條平常的日光燈管靠到球體旁,或者單單拿手指去碰它,整個燈管會變亮,看起來就像一把光劍。這個觸發的過程對一些人來說相當好玩。林厚進就很興奮。他試著用一些科學術語向我們精準地介紹這款「電漿球」的原理:球體部分,因為內含惰性氣體,在通電高壓的情況之下,會產生出火花與光線。
  • 維蘇威火山大爆發可能毀掉那不勒斯
    科學家還推測,隨著時間推移,維蘇威火山再次「發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假如現在維蘇威火山發生大規模的噴發,將會毀掉整個那不勒斯,將有數百萬人喪生。  本報綜合報導  據美聯社6日報導,由美國和義大利專家組成的考察小組在過去兩年裡詳細考察了距離維蘇威火山9英裡處的史前村莊「諾拉」的遺蹟。
  • 雜說好奇心與學術創造力
    好奇心對於人的學識發育成長和學術創造力的形成無疑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參見「決定聰明程度的四個要素:三個組分加一個催化劑」),不過好奇心的來源本身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也就是說好奇心本身很值得研究。我認為好奇心的來源,一方面固然有天生的智力因素,因為幾乎所有有一定觀察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大腦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好奇心(包括普通哺乳動物),但智力程度不同的物種其好奇心的範圍和境界有極大的不同。另一方面,好奇心又並不是簡單由天生智力來決定的(若是在同一物種,尤其是人與人之間來比較的話),而是會在後天,因其教育、生活經歷、生活氛圍、學習氛圍等因素的不同而產生極大的分化。
  • 極光毀掉了路虎?不,是路虎毀掉了極光
    而不管是買第一代極光的人,還是買第二代極光的人,看重的絕對不是這車的空間甚至性價比,顏值才是影響極光購買者的第一要素。不要拿寶馬X1和奧迪Q3和極光來比,顏值你行嗎?但是如今的極光,被貼上了諸多負面標籤「故障多」「便宜」「印度虎」「太小了」。所以很多人下了結論:攬勝極光毀掉了路虎。而我覺得,是路虎毀掉了攬勝極光。
  • 菠蘿科學獎,科學需要好奇心
    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英國倫敦、美國加州等地的9位科學家和充滿好奇心人士分別獲得菠蘿科學獎的物理學、生物、數學和心理學等獎項。人稱「保定愛迪生」的青年發明家「手工耿」耿帥獲得了菠蘿科學獎的發明獎,其獲獎理由是:對當代生活的深刻理解,重新解釋了人與人、人與物質的關係。菠蘿科學獎是一個廣泛徵集、褒獎和傳播有想像力的科研成果和事件,「向好奇心致敬」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