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想要「毀掉」一個人,不需要折磨他,做這3件小事就行

2021-01-19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所謂「毀掉」,就是讓一個人自己推翻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建立一個新的觀念。

這個新觀念與現實世界不相符,從而這個人無法在現實立足只能去尋求其他極端的東西,最後因為支撐不住而選擇崩潰以及承受崩潰的後果。

想要把一個人從根上顛覆,不需要且不能折磨他,這裡所說的折磨是針對他自身感覺而言的,因為如果一個人如果感覺受到折磨,那麼他的第一反應是對抗,這就不足以毀掉他了。

需要做的就是不知不覺讓他認同他當下做的事情,並且很開心這樣做,再借著時間的積累,讓這種狀態根深蒂固的植入這個人腦子裡,最後用現實的打擊顛覆這個人的認知,他就會崩潰。

簡單來說,毀掉一個人就是毀滅他內心的秩序,讓他對生活感到無所適從。其中,階段性的手段就是給他建立一個不符合當下世界規律的觀念。那麼可以怎樣實施呢?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思考。

第一,打造環境的先決條件。

首先要判斷這個人的環境是否有利於他成長,如果是有利的就要把他從這個環境裡拉出來,如果是不利的,就給這個環境添加更多對他不利的事物。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網癮少年每天在網吧打遊戲,那麼這個環境是不利於他成長的,因為網吧環境和現實是大不一樣的,通常這樣的網癮少年是很難適應社會的。

所以這時候可以做的事就是不斷地給這個環境加上更為誘惑的條件,包括及時的送餐服務,休息服務,限時會員打折充網費等一系列誘人的條件,讓他繼續沉迷於這個環境。

反例就是一個人在一個公司裡痛苦掙扎,但是他在這個環境中學會了如何做事,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鬥爭,如何協作。

那麼就需要把他從這個環境裡面拉出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抓住這個環境裡讓人痛苦地點不斷的放大,並且以給他一個舒適的環境來誘惑他,滿足他的需求點。

大多數人會因為自己的貪婪懶惰等人性特點而經受不住誘惑,選擇了去可以被「毀掉」的環境。

第二,給予他物質上的滿足。

讓他在這個環境中享受到物質上的滿足,不需要頂著太陽送外賣,不需要搬磚搬到手臂酸疼,不需要為了省十塊錢坐公交而放棄打車。

這裡的物質可以做到讓他舒服地坐著,揮霍時間,享受身體上的舒適,沒有過冷過熱的折磨,沒有自然環境的變化,最好沒有白天黑夜的交替感。再加上性慾和食物上的享受,基本上物質上就已經攻克他了。

當一個人在物質上和身體感受上得到滿足,他的精神會開始懈怠。

第三,精神上的摧毀。

精神摧毀可以分為很多種,總的來說就是釋放精神中的負面觀念,這裡可以引用七宗罪的內容:傲慢、嫉妒、憤怒、貪婪、懶惰、淫慾、暴食。

最後三項已經被物質佔據,前四項可以作為精神攻擊的內容,所需要做的就是激發他這個四個方面的負面情緒。

用吹捧激發出傲慢,用競爭激發出嫉妒、用打擊激發出憤怒。貪婪既可以用物質激發也可以用精神激發,七宗罪裡面的其他六宗都可以為貪婪做鋪墊。

把一個人的人性原罪全部激發出來,那麼這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辦法和他人相處的,更不可能配合協作的完成某個工作或活動。

最後只需要將這個已經被七宗罪包圍的人,重新扔進社會這個複雜的圈子裡,自然寸步難行。

他將會在內心否定自己,有一部分想要重新回到之前的狀態,另一部分將走向不可挽救的結果。無論是哪種,都已經是社會上的廢人了。

如果你感受到了舒適和安逸,並且已經長時間沒有受到刺激了,請你警惕一些,或許這就是走向被毀掉的開端。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其實毀掉一個人,根本不需要暴力,3種小手段就夠了
    我們的人格鑄就了我們的命運,不要讓這些行為毀掉我們的一生。一、習得性無助感:認為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習得性無助指的是一個人在經歷過太多的失敗,並將這些失敗歸因於自身能力低下,而逐漸產生了,認為自己是一個無用之人、必將一事無成的信念。習得性無助的人往往放棄抵抗,安心於「命運」,認為自己無論自己如何折騰,也不會改變現狀,那麼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如何扭轉呢。
  • 心理學:一個人思想境界越高,越是會拒絕這3件事情!
    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人思想境界越高,他們越是會拒絕這3件事情!侄兒在這裡上了3個月班,有什麼問題都跟他爸說,他爸又來找我讓我解決,礙於一家人情面我能安排到位就安排了,結果因為侄子工作出現了個重大失誤影響到了部門進度,公司把他開了,他還背後說我無情,又不是我開的你,你自己失誤還怪我?這年頭真是好人做不得。」回覆:還缺侄兒嗎?聽話不鬧事的那種。
  • 心理學:真正「看透」一個人,從這3個方面就夠了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想要真正看透一個人,其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沒有有效方法,想要完全了解一個人,需要極其漫長的過程。但從心理學上來說,其實想要真正「看透」一個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只要從這3方面入手,就夠了。
  • 心理學:徹底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失去一樣東西
    有人會回答金錢,有人會回答健康,但心理學告訴你,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失去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 自我同一性是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埃裡克森(ericsson)提出來的概念,其含義非常深刻與廣泛,有點類似於人格。
  • 心理學:一個男人愛不愛你,從這三件小事可以看出來
    熱戀時期,我們總覺得一句甜言蜜語就是愛你的全部,後來漸漸的發現也需要加一些物質上的表達。久而久之,漸漸的步入婚姻,我們會發現一個男人愛不愛你會從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表現出來,比如是否會為你做一頓喜歡吃的飯?
  • 成功這件小事:成功需要莫大的不幸而不是幸運
    即便你現在無法達到也不要緊,我們一起來跟著象頭神的腳步來實踐成功這件小事吧。從今天開始,實踐象頭神所出的課題--29件小事。每一件小事情在一天之內實踐,這些小事情並不難,但是如果你真的能夠做到足以從根本上改變你的人生。幫助你養成良好的習慣及提升你的能力,去實現你的目標。
  • 3個心理學定律幫你得到「想要的」
    然而拼搏過後,有人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迷茫,有人由於承受不了奮鬥的壓力而退縮。前不久,人民日報官方微博轉發了一篇題為《你想要的,總會在合適的時候到來》的文章,戳中了不少人的痛點,同時也用一個簡單的心理學道理——只要堅持、堅信就會有所收穫,給了他們拼搏的信心。   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獨自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她熱愛電視,為了這個夢想,從一所普通大學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
  • 心理學家:這3個實驗告訴你,一個人想要改變思想究竟有多快
    人心,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看清的東西、最讓人捉摸不透的東西。雖然人心讓人捉摸不透,但是通過心理學家們的研究發現,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還是有可能的,需要的只是時間和耐心。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性格,大概要花多少時間呢?看一下下面這三個思想改變實驗你就知道了。
  • 心理學:真正「看透」一個人,只看這3個方面就足夠了!
    心理學專家指出:想要真正「看透」一個人,其實只看這3個方面就足夠了!只有看懂了別人的表情,我們才知道該如何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在最合適的時機做最有效的事,而且,學會察「顏」觀色、見縫插針能夠幫助我們早早掌握對方行為的態度和目的,讓我們在交際中拔得頭籌。
  • 心理學:看明白一個人,這三點就夠了
    心理學不是讀心術,我們無法用心理學的理論來當場「透視」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但卻可以用心理學的知識分析一個人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今天我們就用心理學的知識結合個體的行為分析怎麼樣更好的認識一個人,怎麼樣看明白一個人,只有「讀懂」、認識、了解對方,我們才能更好的與其交往。
  • 心理學:難成大器的人,骨子裡缺乏這三樣東西
    一個人想要幹成一件事,就必須要有內心力量的支撐,而難成大器的人,骨子裡缺乏這三樣東西:心理學:勇氣1、總想走捷徑心理學:認真3、差不多就行了,缺少極致認真難成大事的人還有一個習慣差不多先生其實就是對事情馬馬虎虎只要過得去就行。從來沒有去思考過要非常認真的去做好他。差不多先生在我們身上可能大都存在,比如工作馬馬虎虎幹完就行了,至於是否要幹好那就別當一回事了。差不多這種心態是我們想要做成一番事情的大敵。這說明我們缺少極致的認真,根本無法去真正做好一件事。
  • 從做飯這件小事,就能看出他愛你有幾分!
    他是否為你做過飯,是否為你學過做飯做飯是生活技能的基本,但很多男人總認為男人是做大事的,和做飯、洗衣、做家務這些「家庭瑣事」無關;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像個舊社會的老爺一樣,坐在家裡「飯來張口,以來伸手」,活脫脫一個等人伺候的主兒
  • 心理學:一個人是否真的聰明不取決智商,而是看有沒有這3個特質
    心理學:一個人是否真的聰明不取決智商,而是看有沒有這3個特質真正聰明的人,不一定是在於他的智商有多高,現實中我們研究證明,擁有這三個特質的人,不僅聰明而且人緣很好,而事實上,一個聰明的人在是在隨著社會不停變化的。一個人聰不聰明,也和他的心理變化息息相關。
  • 「落魄之人,少談情懷」:低頭去做好這3件小事,才能時來運轉
    一個人落魄了,當務之急,是解決好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而不是還在繼續「為賦新詞強說愁」。一個人落魄了,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埋天怨地,或者繼續談論「情懷」,蕭伯納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放在落魄的時候,還在談論情懷的人身上很合適:「人生有兩齣悲劇,一個是萬念俱灰,另一個是躊躇滿志。」而要杜絕這種悲劇,我們就要懂得:「落魄之人,少談情懷」,去低頭做好這3件小事,才能時來運轉啊。
  • 心理學:如何看穿一個人的本質特徵?你只需要學會這5種方法
    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會適當的偽裝自己,而隱藏在偽裝之下的真實心理和性格,才是我們想要知道的事物。人的偽裝雖然很精妙,但仍然有很多破綻。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下面這5個角度,能幫你更準確的了解一個人。你只需要觀察對方做了怎樣的選擇,是勇敢還是懦弱,是果斷還是猶豫不決,是智慧還是愚蠢,是虛偽還是純真。(3)觀察對方的朋友每個人都會選擇與自己類似的人成為朋友。能成為朋友的人,大多數都是三觀契合,興趣類似,身份平等。因此,無論一個人怎麼偽裝自己的心理,但是他沒有辦法偽裝自己的朋友。
  • 心理學:一個人的成長,從放棄做一個「好人」開始
    一個人的成長,從放棄做一個「好人」開「好人」這兩個字,是很多人都想要的標籤,就像有些人的人生格言就是當一個好人。為什麼想要當「好人」呢?首先,生而為人,多數人都有一顆行善的心,所以想當一個好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一個人的成長,是從放棄做一個「好人」開始的,別不信。想要成為「好人」,是一種錯誤的觀念當大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想必很不理解,想要成為一個「好人」,怎麼會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首先,「好人」是一個定義很寬泛的詞語,每一個人對「好人」都有不一樣的理解。有人認為:不傷天害理,寬以待人、嚴以律己、樂於幫助他人,就是好人。
  • 男人過了60歲,想要晚年幸福,就不要再做這4件事情,真的錯不了
    男人過了60歲,想要晚年幸福,就不要再做這4件事情,真的錯不了 ——李斯特 通常情況下,我們一個人是不可能孤立的存活在這個世上,我們勢必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和來往,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等,這是我們必須要做到和做好的事情。
  • 心理學:一個人的眼睛,會暴露他真實的內心,錯不了!
    心理學:一個人的眼睛,會暴露他真實的內心,錯不了! 3 其實不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對方的眼睛
  • 判斷一個人對你有沒有愛,做好這件事,就有數了
    所以我們要看清一個人對自己還有沒有愛,那麼就要通過平常的瑣碎小事來判斷。如果我們想要知道對方對自己還愛不愛,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小事去引導他,讓他表現出來,對自己的心意。或者是可以主動大方對她是愛,不管他對你是愛還是不愛,那麼他都會有一種方式來表現出來,你也可以通過他表現的這種方式來判斷他是否愛你。
  • 染髮後做好這3件小事,發色自然有光澤
    現在染髮的人越來越多,不僅年輕人會去染一個自己喜歡的發色,很多老年人也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年輕而去染頭髮,可是讓人苦惱的是染完頭髮的話,即使當時很好看,可過不了多久,自己的頭髮總是會掉色,讓原本豔麗或者自己心儀的顏色也變得特別難看。怎樣才能讓我們染完頭髮之後發色保持的時間長久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