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8月19日電 (記者黃筱 吳帥帥)「這本書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曾經參與援非的中國醫生李新偉將四年援非之旅,寫成一本書並出版,他說每每翻看,都希望重回那片神奇的土地。
「那是一個找不到北的地方,總覺得太陽每天都從西邊升起。」這是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針灸科醫生李新偉在記錄援非經歷的《去!非洲!》一書中的開篇詞,儘管已經離開非洲十年,只要回憶起在納米比亞的情景,李醫師還是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李新偉笑稱,因為比英語高手多會一些針灸,比針灸能人多懂一點英語,經過層層選拔,他幸運地成為浙江援非醫療隊的一員。2004年5月28日,經過兩次轉機和十五個小時的飛行,順利抵達納米比亞的首都溫荷克。
他在納米比亞工作的地方叫卡圖圖拉醫院,這是一家公立醫院,同事和患者基本都是黑人。坐在診室裡,黑人患者陸續走進來,針灸門診裡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李醫師曾救治過一名叫奧利瓦的患者,由於遭遇車禍導致骨折,術後仍遺留臀部、大腿疼痛,無法正常行走。艾灸的香氣把這位患者吸引到針灸門診,一番諮詢後,李醫師建議他嘗試一下中醫針灸療法,消毒、扎針、通電、燒艾、烤燈、拔罐……
治療結束後,奧利瓦立刻感覺疼痛減輕了很多,他好奇地詢問這些小針裡是否裝著神奇的止痛藥水。李新偉用傳統經絡理論向他解釋「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奧利瓦聽得頻頻點頭。
奧利瓦連續接受了幾次治療。一天,李醫師看到他扛著雙拐,大踏步地走進診室,神採飛揚。李新偉問療效如何,奧利瓦神氣地拍拍肩頭上的雙拐,高聲笑道:「這就是療效!」
對針灸充滿好奇心的不只是患者,還有很多醫務人員。李新偉在非洲收了一個「徒弟」——蘇萊卡,這位黑人姑娘開了一家臨終關懷診所。但是看到這些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們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蘇萊卡希望能給予他們更多幫助,於是向李新偉請教針灸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