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非洲!》:中國援非醫生將古老銀針帶到納米比亞

2020-11-26 中華網

新華社杭州8月19日電 (記者黃筱 吳帥帥)「這本書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曾經參與援非的中國醫生李新偉將四年援非之旅,寫成一本書並出版,他說每每翻看,都希望重回那片神奇的土地。

「那是一個找不到北的地方,總覺得太陽每天都從西邊升起。」這是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針灸科醫生李新偉在記錄援非經歷的《去!非洲!》一書中的開篇詞,儘管已經離開非洲十年,只要回憶起在納米比亞的情景,李醫師還是會激動得熱淚盈眶。

李新偉笑稱,因為比英語高手多會一些針灸,比針灸能人多懂一點英語,經過層層選拔,他幸運地成為浙江援非醫療隊的一員。2004年5月28日,經過兩次轉機和十五個小時的飛行,順利抵達納米比亞的首都溫荷克。

他在納米比亞工作的地方叫卡圖圖拉醫院,這是一家公立醫院,同事和患者基本都是黑人。坐在診室裡,黑人患者陸續走進來,針灸門診裡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李醫師曾救治過一名叫奧利瓦的患者,由於遭遇車禍導致骨折,術後仍遺留臀部、大腿疼痛,無法正常行走。艾灸的香氣把這位患者吸引到針灸門診,一番諮詢後,李醫師建議他嘗試一下中醫針灸療法,消毒、扎針、通電、燒艾、烤燈、拔罐……

治療結束後,奧利瓦立刻感覺疼痛減輕了很多,他好奇地詢問這些小針裡是否裝著神奇的止痛藥水。李新偉用傳統經絡理論向他解釋「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奧利瓦聽得頻頻點頭。

奧利瓦連續接受了幾次治療。一天,李醫師看到他扛著雙拐,大踏步地走進診室,神採飛揚。李新偉問療效如何,奧利瓦神氣地拍拍肩頭上的雙拐,高聲笑道:「這就是療效!」

對針灸充滿好奇心的不只是患者,還有很多醫務人員。李新偉在非洲收了一個「徒弟」——蘇萊卡,這位黑人姑娘開了一家臨終關懷診所。但是看到這些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們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蘇萊卡希望能給予他們更多幫助,於是向李新偉請教針灸療法。

相關焦點

  • 中國援非醫療隊在非洲颳起「中醫風」
    中國第29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昨凱旋 全員獲赤道幾內亞最高榮譽  他們在非洲颳起「中醫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陳佳佳  「再見啦,赤幾!再見了,非洲!
  • 中國援非醫生:我們在馬拉威過年
    今天是臘月29,很多遊子們匆匆趕回家鄉,期盼著與家人團聚在一起歡度新年,但來自陝西的援馬拉威中國醫療隊的隊員們,將在遙遠的非洲度過他們的新春佳節
  • 援非醫生蔡學寧:跨越半個地球,守護兒童健康
    初次與當地醫護一起工作快速融入當地生活,攻克重重難關「初到阿克拉,在機場看到中國駐加納大使館代表和第八批援加納醫療隊隊員等待的身影時,內心無比踏實。蔡學寧回顧起一年的援非之旅,內心仍十分激動。2019年12月28日凌晨,蔡學寧與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成員一起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中加友好醫院,開啟為期一年的援非醫療工作。在周末反覆充電學習踏上萬裡之遙的非洲,蔡學寧和隊員們面臨著心理、語言、傳染病防治、時差、氣候等多種困難。
  • 【認識非洲】納米比亞駐華大使:攜手合作 規劃發展藍圖|中國投資
    當日,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館在首都溫荷克落成。次日,納米比亞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2018年4月,納米比亞和中國將雙邊關係升級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納米比亞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雙邊關係源遠流長,這是一種建立在傳統友誼、相互尊重以及對美好未來共同憧憬基礎上的關係。
  • 四川醫生非洲冒險:隔三差五取子彈 最怕的是蚊子
    人物名片  馬玉奎  年齡:45歲  職業:華西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  事跡:中國援安哥拉醫療隊第三隊,遠赴非洲進行為期兩年的醫療援助。這支隊伍共11人,馬玉奎擔任隊長。2015年12月26日,11名隊員完成援外醫療任務回國。兩年內,他們共診治61837例病人。
  • 【認識非洲】非洲國別投資環境概況之納米比亞|中國投資
    納米比亞與南非、波札那、史瓦帝尼和賴索托為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的成員國。成員國之間享有通關和關稅減免等優惠待遇。此外,納為南部非洲共同體(SADC)成員國,與南部非洲13個國家的市場連通。中納貿易具有互補性,納主要從中國進口機電產品、紡織品、家具等,向中國出口天然鈾、礦產品(鉛、錳、銅礦砂)等。2018年,中納貿易額為8.27億美元、同比增長45.45%,其中中國出口3.23億美元、同比增長18.83%,進口5.04億美元、同比增長69.85%。2018年,中國對納直接投資流量約-2482萬美元,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對納直接投資存量為4.26億美元。
  • 援非日記|第332天,反覆讓Sherrif看容易漏診的骨折X光片
    前言:2019年12月28日凌晨,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稍作休整後,於北京時間12月31日發出第一篇援非日記,他們的故事開始了...
  • 首頁>溫州>異域採風│納米比亞——再遠也要去!
    剛剛帶你假裝遊過米國,愛攝影愛旅遊的你是不是還想去另外地方啊?米國怎麼樣?想不想跟大俠一起旅行江湖上浪啊?慢,上班先收心吧,苦逼的你今天還是繼續假裝跟著大俠的鏡頭,假裝去看納米比亞吧。但是我要去,再遠也要去,2016年年初,我拍到了那——------紅!
  • 專訪中國援非醫療隊專家:經歷時差、高原反應、40度以上高溫的海外...
    熊洪是中國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今年4至5月,她作為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之一,赴衣索比亞、吉布地開展援非抗疫協調指導工作。 抵非後的前兩天,因為時差,她一直無法按時入睡。這天晚上,她開始吃安眠藥。
  • 「吹」亮納米比亞——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為納米比亞帶去清潔能源
    綜合考慮開發容量等因素,項目首期確定安裝三臺,2017年6月啟動,於當年9月份完成安裝投入運營,而剩餘四臺的安裝工作預計將於今年10月份啟動。根據計劃,每臺發電機的設計壽命為20年,預計每年每颱風機年滿發小時數為4300個小時。「一臺的發電量兩天滿發就可以滿足呂德裡茨鎮差不多一個星期的用電。」湘電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業務總監黎明告訴《中國與非洲》記者。
  • 納米比亞,沙漠與海洋的絕妙交響
    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浩瀚的大西洋親吻著德意志烙印深重的鯨灣港口,帶來如水般的柔情。
  • 享夢遊與納米比亞代表團深入交流
    2019年6月29日,享夢遊創始人彭士平先生與納米比亞國家代表團進行了友好而親切的交流。雙方就未來將進行廣泛的旅遊合作達成共識。正值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舉行之際,納米比亞國家對華事務特使Thabo先生向中國人民發出誠摯旅遊邀請。
  • 旅行的收穫:走進非洲,探秘納米比亞,原始的桑人和班圖人
    想要了解真正的非洲就得走出去,我搭上一輛長途汽車,從開普敦北上納米比亞。車內有空調,座位也相當舒適。南非的高速公路質量上乘,和美國沒有區別。我特意觀察沿路的加油站內的廁所,都非常乾淨,而且備有手紙。在南非旅行比在國內舒服很多。
  • 西非馬裡進入國家衛生緊急狀態,浙二兩位援非女醫生堅守「抗疫」第...
    來自馬裡的消息,之所以時刻牽動我們的心弦,既因疫情在非洲地區的蔓延令人痛心,還因浙大二院2019年派往馬裡的兩位援非女醫生——眼科醫生翁燕、病理科醫生馮晶晶,從馬裡疫情爆發的那刻起,就已披上白色戰袍,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
  • 納米比亞沙漠現長鼻鼠 外貌似老鼠基因近大象
    納米比亞沙漠現長鼻鼠 外貌似老鼠基因近大象 2014-06-28 16:20:0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李雨昕 在納米比亞古老火山地區發現的長鼻鼠毛色偏褐色
  • 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揭開納米比亞的神秘面紗,你去過嗎?
    納米比亞共和國,位於非洲西南部北靠安哥拉和尚比亞,東靠波札那,南接南非。地廣人稀,人口約200萬左右,礦產資源豐富,礦業,漁業,畜牧業三大傳統支柱產業,製造業不發達,旅遊業發展年年增長。南回歸線是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時移到最南時所在的緯線,其緯度數值等於黃赤交角,大約南緯23度26分。跨越了南回歸線,氣溫漸漸升高,精神依然煥發。換上越野車進入最古老的納米布沙漠,又稱蘇絲斯黎沙漠。
  • 到納米比亞,與自然談一場戀愛 (二)
    □曹璞  往事穿越八千萬年  不到納米比亞,不知道納米比亞有那麼多可以與「世界」二字相關聯的動物與自然……比如,Eason將要帶我們去的地方便是其中之一——紅沙漠。沙漠面積是5萬平方公裡,而我們來到的納米布諾克路夫國家公園,是納米比亞沙漠保護區,公園佔地2.3萬平方公裡,向北一直延伸到安哥拉。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沙漠,距今8000萬年。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沙漠保護區,這裡也是惟一可以看到沙漠大象的地方。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當地那馬族人發音叫「蘇絲黎斯」沙漠,意譯即枯水的沼澤,因為這裡曾經有沼澤,現在乾枯了。
  • 援吉醫療隊頻頻填補當地醫療空白
    「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我們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去慢慢影響他們、說服他們。接下來,我打算先把腹腔鏡手術教給當地醫生,再逐步把正確的理念、最新的醫學知識、先進的手術技術帶給當地人民,希望通過我們中國醫療隊的言傳身教,規範當地醫療,提高吉布地整體醫療水平。」董博說。
  • 納米比亞為什麼要從南非獨立出去?
    到60至80年代,大多數非洲國家脫離了歐洲宗主國的統治,成立了50個獨立國家。1990年3月21日,非洲迎來了第51個,也是20世紀非洲最後一個獲得民族獨立的國家—納米比亞。▲納米比亞的德式教堂和殖民者的紀念碑二、德國戰敗,納米比亞易主南非到一戰之前,德國取得了7.7%的非洲領土,這一比例遠遠低於法國(35%)和英國(29%),僅僅和義大利和比利時旗鼓相當。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圖為《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封面《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我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