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援非醫療隊專家:經歷時差、高原反應、40度以上高溫的海外...

2020-12-01 騰訊網

夜幕下,傳來附近寺廟念誦經文的聲音,久久不歇。

彼時是衣索比亞時間4月18日22時許,熊洪在埃國的第三個夜晚。

熊洪是中國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士長,今年4至5月,她作為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之一,赴衣索比亞、吉布地開展援非抗疫協調指導工作。

抵非後的前兩天,因為時差,她一直無法按時入睡。這天晚上,她開始吃安眠藥。

時差、高原反應、40度以上高溫……在為期近1個月的工作中,專家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結束抗疫任務後,於5月12日回到中國。

中國專家組在吉布地 圖據受訪者

中國赴衣索比亞和吉布地抗疫醫療專家組是中國政府向非洲派出的首批專家組之一。據中國外交部日前介紹,自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向非洲共派出5支抗疫醫療專家組,40多支中國援非醫療隊也在當地積極行動。

近日,尚在隔離修整的熊洪接受了紅星新聞採訪,回憶了此次援非經歷。

出發前一晚,才將援非一事告訴父親

4月16日的成都雙流機場,天涼、風緊。

上午10時許,熊洪坐上了從成都飛往衣索比亞的航班。同行的,還有11位中國赴衣索比亞、吉布地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成員專業涵蓋院感、重症、呼吸、護理、實驗室、中醫等多個領域。

當天,應衣索比亞政府邀請,中國政府派遣的抗疫醫療專家組赴衣索比亞,與當地醫療機構合作開展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半個月後的4月30日,專家組又乘坐包機轉戰吉布地。

此前,熊洪曾主動報名赴武漢一線,是醫院到一線的儲備隊員之一。接到援非消息,是在出發前半個月一個周一的中午。剛下班,熊洪的手機就響了。她立即折身回到辦公室,得知了自己即將援非的消息,「很突然,馬上就開始做相應的準備。」

接到消息後,熊洪心裡有點「打鼓」,她坦言,因為到武漢和到非洲肯定是不一樣的,「不知道過去到底是什麼狀況。而且代表著國家形象,有自豪,壓力也很大。想著不辱使命,要為國爭光。」

3月中旬,新冠疫情在非洲的蔓延已經形成公共衛生挑戰。4月中旬,也就是中國專家組赴非之際,非洲大陸54個國家中已有52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圖為3月18日,中國同非洲國家就疫情防控舉行專家視頻會議。圖據新華社

出發前一晚,熊洪父親才得知了女兒援非的消息。「怕他擔心,」熊洪回憶,「最開始他好像沒怎麼說話,然後說,這個任務很光榮,你要好好地去完成,這是第一。第二,一定要平安地回來,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熊洪回憶。

熊洪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了丈夫和兒子。「家人的支持很重要。」熊洪說。「一開始,我丈夫就很支持我到一線。他說應該去,因為這個也是我的專業。」兒子得知熊洪真的要去非洲後,告訴媽媽一定要注意安全。

當地有醫務人員僅穿著隔離衣,後背露了出來

當時,非洲情況不容樂觀。

4月中旬,非洲大陸54個國家中已有52個出現新冠肺炎疫情。

4月16日,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在發布報告稱,稱或將有超過30萬非洲人因疫情而喪生,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由於疫情持續在非洲大陸肆虐蔓延,非洲的經濟增長率也會由3.2%至少降至1.8%,這將使近27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

此前非洲已經出現大量衛生工作者感染。央廣網曾報導,埃塞衛生機構用於緊急救護的醫療設備嚴重缺乏。

「有的醫院醫務人員幾乎沒有穿我們這種正規防護服,僅穿著隔離衣,後背都是露出來的,沒有全部包好。他們把眼鏡和帽子纏在一起,包得嚴嚴實實。他們還自製了一些防護用品。」熊洪回憶,「我們走一家定點醫院,都會贈送我們自帶的物資。」

熊洪在衣索比亞 圖據受訪者

洗手,是防護的重要一環。然而,當地流動水缺乏。「當地非常重視,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拿一個水桶,上面安個水龍頭,在裡面裝水,靠車來拉水,灌進去,就放在路口,供民眾洗手。」熊洪回憶,「包括我們到一些定點醫院,也是這樣,但定點醫院的水桶又加了一個腳踏式的裝置,避免汙染。」

大街上,戴口罩的人並不多。如果恰逢當地節日,人群聚集的情形仍不免發生。

「專家組認為,國情不一樣,要因地制宜,不能簡單照搬我們的防疫經驗。」熊洪舉例說,在口罩匱乏的情形下,圍巾還是可以起點作用。

熊洪和其他專家一道,負責和當地護理人員交流呼吸危重症患者的護理專業經驗;並負責醫護人員的防護,包括示範、協調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的穿戴、及講授防護知識等。她說,「我們對當地中資機構、華人華僑、醫務人員等舉行的科普講座,打消了他們的恐慌心理。」

中國專家組在當地醫院指導 圖據受訪者

4月30日,在轉戰吉布地後,專家組在一些醫院發現,醫院對核酸檢測陰性的出院患者沒有繼續進行追蹤。對此,專家們表示「流行病學的追蹤非常重要,」熊洪回憶說,「他們也接受了。我們採取了『回頭看』的工作方式,比如我們走了一家醫院後,還要去看他們是否按照我們提的建議,進行改進。」

此次援非,熊洪還帶去了由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護理團隊編寫的防控多語言口袋書。書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方法」等防疫知識,頗受當地醫務人員歡迎。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專家組同世衛組織駐非機構、非洲疾控中心、當地醫療機構及衛生官員分享抗疫經驗,交流防控心得;實地走訪了當地定點收治醫院、隔離中心、檢測中心等,同當地醫護人員深入交流討論,有針對性地提出防控、診療和護理建議,並通過遠程方式為非洲國家疾控技術人員和中國援非醫療隊開展培訓、諮詢和指導,還帶去了中國政府捐贈的醫療救治物資。

克服高溫、高反等重重困難 受援國為授勳破例

初到非洲,困難重重。

因為時差,熊洪無法按時入睡。在非洲的第三個晚上,她開始吃安眠藥。「最初我堅持不吃藥,結果時差倒不過來。但不管怎樣,都要保證第二天精神抖擻地去工作。」熊洪說。

由於衣索比亞平均海拔近3000米,高原反應是專家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的反應)有輕有重吧,有的好像要輕一些,」熊洪說,「我稍微有些頭暈、胸悶,不敢劇烈運動。我平常喜歡鍛鍊,但在衣索比亞不敢怎麼運動,原地跑一下都不敢,因為走路稍微快一點,就覺得喘氣有些困難。」

而在吉布地,則要面臨40度以上的高溫,「高溫下,穿戴防護服很難受,」熊洪回憶,「大多數地方沒有空調,只有少數地方有壁掛式空調。進病房後,我們的衣服全部打溼。」

中國專家組12名專家獲得了「6·27獨立日」國家勳章 圖據受訪者

不僅如此,在吉布地,恰逢當地的齋月,居民們白天不飲食,專家們也入鄉隨俗。「從4月24號到5月24號,是當地為期30天的齋月。他們從日出到日落,也就是從早上5點過到晚上6、7點,都不吃不喝。」熊洪表示,「他們很尊重我們,給我們提供水,但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習俗,從來不會當著他們的面喝水。」

專家們調整了生活節奏,「中午不休息,一般從早上8點過一直持續工作到下午3點左右再吃午飯。吃飯也會避開他們,要麼回到駐地再吃,要麼不吃午飯,只吃晚飯。」

專家組的敬業精神和專業水平受到非方高度讚揚和肯定。5月10日,吉布地總理卡米勒在吉布地人民宮舉行授勳儀式,包括熊洪在內的12名專家獲得了「6·27獨立日」國家勳章。

「大家都很高興,沒想到會有授勳,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熊洪回憶,「很驕傲,也很激動。為國爭光,也為我們醫院爭光了。」

據悉,吉布地共和國「獨立日」國家勳章於1978年6月27日該國獨立時設立,該勳章單次授勳一般不超過3人,此次同時為12人授勳,從勳章數量和禮儀規模上在吉布地歷史上均屬首次。

紅星新聞記者 藍婧 彭莉

編輯 張尋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相關焦點

  • 中國援非醫療隊在非洲颳起「中醫風」
    中國第29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昨凱旋 全員獲赤道幾內亞最高榮譽  他們在非洲颳起「中醫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陳佳佳  「再見啦,赤幾!再見了,非洲!
  • 援吉醫療隊頻頻填補當地醫療空白
    接下來,我打算先把腹腔鏡手術教給當地醫生,再逐步把正確的理念、最新的醫學知識、先進的手術技術帶給當地人民,希望通過我們中國醫療隊的言傳身教,規範當地醫療,提高吉布地整體醫療水平。」董博說。及時更換氣管套管避免患者進入險情李欣是中國(山西)第20批援吉布地醫療隊耳鼻喉科醫生。
  • 中國援非醫生:我們在馬拉威過年
    今天是臘月29,很多遊子們匆匆趕回家鄉,期盼著與家人團聚在一起歡度新年,但來自陝西的援馬拉威中國醫療隊的隊員們,將在遙遠的非洲度過他們的新春佳節
  • 援非醫生蔡學寧:跨越半個地球,守護兒童健康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通訊員 麥麗霞2021年1月1日,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圓滿完成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任務平安歸來。經過一年的努力,當完成無比艱難的任務,把任務棒交接到下一批醫療隊手裡時,內心也無比踏實。」蔡學寧回顧起一年的援非之旅,內心仍十分激動。2019年12月28日凌晨,蔡學寧與中國(廣東)第九批援加納醫療隊成員一起從廣州出發,跨越一萬兩千公裡,到達援助目的地非洲加納首都阿克拉中加友好醫院,開啟為期一年的援非醫療工作。
  • 中國(福建)第16批援波札那醫療隊出徵
    2020-09-21 15:58:25 來源: 福建日報 舉報   19日,中國
  • 專訪援非華西醫務科科長李念:需要的時候,我們就會上去
    2020年中國援助吉布地抗疫專家組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務科科長李念三十二個黑箱2月初,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派出第二批支援武漢的醫療隊,李念也報了名,「我當時申請說去武漢。不光我,我們的院領導也都做好了去武漢的心理準備。
  • 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
    1月12日,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送行儀式在廣州舉行。據介紹,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由中山市衛生健康局組派,醫療隊共由25名隊員組成,其中中共黨員16人,高級職稱技術人員10人。將在國外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援外醫療工作。  「2021年是廣東省承派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50周年,也是廣東援外工作的一個裡程碑。」
  • 吉林援薩摩亞醫療隊:中國抗疫經驗獲薩方認可
    郭佳 攝(抗擊新冠肺炎)吉林援薩摩亞醫療隊:中國抗疫經驗獲薩方認可中新網長春11月24日電 (記者 郭佳)中國(吉林)第三批援薩摩亞醫療隊最後一名隊員24日返回吉林長春。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該醫療隊推遲回國計劃,就地參與抗擊疫情的行動。
  • 西非馬裡進入國家衛生緊急狀態,浙二兩位援非女醫生堅守「抗疫」第...
    來自馬裡的消息,之所以時刻牽動我們的心弦,既因疫情在非洲地區的蔓延令人痛心,還因浙大二院2019年派往馬裡的兩位援非女醫生——眼科醫生翁燕、病理科醫生馮晶晶,從馬裡疫情爆發的那刻起,就已披上白色戰袍,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
  • 援加彭第22批中國(天津)醫療隊關於高血壓病的科普宣講
    心內有「加」,協「利」抗「壓」第22批中國(天津)援加彭醫療隊關於高血壓病的科普宣講文案:蘇全(心內科)審核:王玲玲(醫療隊隊長)2020年1月12日上午9時,第22批中國(天津)援加彭醫療隊副隊長、來自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蘇全醫師
  • 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粵衛信1月12日,由25名隊員組成的中國(廣東)第31批援赤道幾內亞醫療隊出徵送行儀式在廣州舉行,全體醫療隊員來自中山市的9家醫院。經過半年的脫產學習和準備,隊員們踏上徵程,他們將在赤道幾內亞執行一年半的援外醫療任務。
  • 「戰疫」中見證青春力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學習總...
    回信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及援鄂醫療隊員中引起熱烈反響,來聽聽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鄂醫療隊中的「90後」黨員們的心聲。來自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田家利主管護師表示,今天真是令人激動的一天,我們收到了習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作為一名「90後」黨員的我,此時內心澎湃。
  • 海航為中國第22批援獅子山醫療隊保駕護航
    圖:海南航空乘務員向援塞醫療隊員提供服務 海航供圖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18日消息:9月18日,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南航空」)護送中國(湖南)第22批援獅子山醫療隊於當地時間6點12分安全抵達布魯塞爾
  • 廣東援鄂醫療隊平安回家,CAMEL駱駝圓滿完成「後盾」保衛任務
    3月20日,廣東援鄂醫療隊中的中醫醫療隊、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廣東)醫療隊、第十一隊、省疾控中心移動P3防疫隊、第十六隊,5隊共523名隊員平安抵達廣東。疫情爆發後,駱駝積極關注湖北等重點疫區的物質需求,協調全國供應商做好防疫物資供應,並主動承擔廣東援鄂醫療隊物質保障任務。
  • 中國科協青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
    近日,中國科協第六期青年理論學習分享交流活動舉行,通過線上方式,組織各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回信,交流科協年輕幹部投身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生動實踐,圍繞堅定理想、練就本領、擔當作為進行深入研討。機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青年理論學習小組成員及機關團委委員40餘人參加。
  • 首都航空為援非醫療隊保駕護航
    圖:首都航空JD0430航班乘務組與醫療專家(去程)合影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3日消息:9月19日下午15時40分,伴隨著飛機發動機的轟鳴,首都航空裡斯本-西安JD0430航班平穩降落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前往疫情重災區非洲支援的
  • 浙大二院援漢醫療隊「滿月」 98歲天文學泰鬥韓天芑出院
    一聲聲祝福,一個個擁抱,一次次回眸,還有彎腰90度的深深鞠躬……3月14日上午10時30分許,武漢協和腫瘤中心三樓的ICU裡,歡笑聲、哭泣聲相互交織,14位治癒的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依依不捨地與浙大二院援漢醫療隊告別,「是你們的精湛醫術與精心護理,為我們贏得了重生的希望」!ICU,這個離生死最近的地方,生命的奇蹟卻一次次上演。
  •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印度援華醫療隊:柯棣華同白求恩一樣被銘記 宋慶齡和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共同向山水相依的鄰邦印度發出呼籲,得到了印度國大黨在道義和物質上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印度援華醫療隊遠道來華、援助抗日,更加堅定了中國人民抗擊日寇的信心。兩大文明古國的人民聯手譜寫了一曲同仇敵愾、合作互助的友誼之歌,成為中印關係史上一段佳話。
  • 白衣披甲戰江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戰「疫...
    庚子新春大年初一傍晚,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馬靖獲知北大第一醫院將派出首批援鄂醫療隊的消息,立即報名,主動請戰。次日正值大年初二,也是北大第一醫院105周歲的生日,由醫院2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批援鄂醫療隊在馬靖的帶領下從北京出發,逆行馳援武漢。出發前夕,醫院黨委批准成立北大第一醫院援鄂抗疫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組成臨時黨支部委員會。
  • :中國援非醫生將古老銀針帶到納米比亞
    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曾經參與援非的中國醫生李新偉將四年援非之旅,寫成一本書並出版,他說每每翻看,都希望重回那片神奇的土地。「那是一個找不到北的地方,總覺得太陽每天都從西邊升起。」這是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針灸科醫生李新偉在記錄援非經歷的《去!非洲!》一書中的開篇詞,儘管已經離開非洲十年,只要回憶起在納米比亞的情景,李醫師還是會激動得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