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光學望遠鏡建設遇阻,天文學家與夏威夷原住民搶「聖山」

2021-01-19 澎湃新聞
莫納克亞山天文臺群 IC 圖

就在前一陣子,一位夏威夷原住民活動家在路中央躺了整整11個小時,目的是阻止科學家興建一臺新的大型望遠鏡——30米望遠鏡(Thirty Meter Telescope,TMT)。

這臺望遠鏡的主鏡直徑為30米,是目前全球最大可見光望遠鏡的三倍。它將使天文學家看得更深、更遠、更清晰。

一臺肩負重大科學使命的望遠鏡為何頻頻被攔截?如果TMT的興建一直推遲將帶來哪些影響?

「下一個時代的主宰」卻屢遭推遲

TMT是一臺地基、光學—紅外的望遠鏡,其臺址選定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山。「TMT將是開創望遠鏡下一個時代並主宰未來數十年光學天文觀測的望遠鏡之一。」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TMT項目組成員沈志俠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TMT主要在光學和紅外波段工作,它和另外兩臺下一代30米級望遠鏡都是國際合作的產物。TMT建設各方包括美國加州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日本國立天文臺、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印度科技部和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等。我國有十餘家科研院所和大學參與研發。

「由於TMT是光學望遠鏡,其鏡面加工精度要達到10-7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直徑的百分之一,建設難度非常大,計劃經費是14億美元。」沈志俠說。

「這樣拖延下去,時間、精力和經費成本都會相應增加。而TMT的興建意義深遠,科學家們都希望能早點用上,以實現相應的科學目標。」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劉慶會對抗議行為頗感無奈。

「另外,TMT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拖延時間太長,可能導致某些國家中途退出。至少,參與TMT建設的國家都希望順利建成並儘快投入使用。」劉慶會說。

實際上,莫納克亞山是科學家在全球經過5年尋覓才定下的理想場地。然而,抗議活動已使TMT的建設推遲了5年。儘管夏威夷最高法院已裁定TMT的建設合法,並且頒發了許可證,還幫助建設望遠鏡的公司加快恢復其努力成果。但反對者的行動讓TMT的建設舉步維艱。

為何莫納克亞山是最優選擇

劉慶會稱:「天文學家希望TMT能幫助他們研究宇宙大爆炸後宇宙中最早的時刻,以及識別太陽系外的更多行星。」

但根據夏威夷大學的說法,古代夏威夷人認為,只允許最高級別的酋長和牧師長途跋涉至莫納克亞山頂。「反對者認為,莫納克亞山是『聖山』,在其山頂興建望遠鏡是讓『聖山』蒙羞。」

既然多番受阻,為何還要堅持在莫納克亞山興建TMT呢?據報導,莫納克亞山海拔4000多米,空氣清澈,光汙染少,是世界上研究天文的最佳地點之一。截至目前,莫納克亞山頂坐落著13臺正在工作的望遠鏡,國際著名的8—10米級望遠鏡中,有4臺就坐落於此,其中包括美國8.1米的北半球雙子座、日本的8.3米昴星團等望遠鏡。

莫納克亞山覆蓋著類似火星表面的紅色土壤,幾乎找不到任何植被。來自太平洋的反氣旋在莫納克亞山海拔2000米的半山腰生成了一個近似「空氣牆」的逆溫層,阻隔了低海拔空氣、水汽以及塵埃向高海拔的運動,保證了山頂異常優良的視寧度和大氣結構。

劉慶會提到,莫納克亞山頂上方的雲量以高空捲雲為主,總體雲量的情況相對通常的大陸型臺址要好很多。

2018年一項獨立民意調查表明,72%的夏威夷原住民(僅限登記選民)支持修建TMT,23%反對,3%不確定。「只不過支持者往往是沉默的,他們的聲音遠比不過反對者的熱鬧與喧囂。」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TMT項目組成員馮麓坦言,倘若夏威夷的建設環境得不到改善,與其陷入漫長的僵持,不如更換臺址。

西班牙拉帕爾馬島是TMT第一備選臺址。「拉帕爾馬島的晴夜數、視寧度等多個最重要的臺址參數與莫納克亞山不相上下,主要的缺點在於低海拔水汽含量較高,會影響中紅外目標的觀測。」沈志俠告訴記者,拉帕爾馬島每年可能有1—2周發生沙塵暴,影響觀測時間。

而且,觀測地址發生改變也意味著TMT的設計需要做出一定調整。「莫納克亞山當前仍是TMT國際天文臺的首選。」沈志俠說。

緯度和雲量是臺址選擇關鍵

望遠鏡的選址並非易事,通常需要花費好幾年的時間。馮麓表示,在建望遠鏡之前,科學家首先要分析,自己想要看什麼,以及現在的望遠鏡能不能看到。看不到的話,應該造一個什麼樣的望遠鏡?

當望遠鏡類型確定後,就要考慮給它「安家」。就像找房子需要列出一二三項,望遠鏡的選址不是拍拍腦袋的事。馮麓說:「臺址要能幫助望遠鏡做到三條,一是看得見,二是看得深,三是看得更清晰。越遠的天體越暗弱,能否看到這些天體,取決於望遠鏡及其臺址的綜合能力。」

而對於夜天文的光學紅外望遠鏡,臺址的緯度和雲量是關鍵。

從緯度上看,天文臺臺址最明顯的差別是南北半球之分。在地球上,我們其實是「歪」著看向銀河系中心的。「這個朝向使得在南半球所對應的南天可以看到更多銀河系內的天體,尤其是更多的恆星。而在北半球對應的北天,可以看到的銀河系內的天體相比南天要少。但由於銀河系造成的遮擋相對更少,藉助望遠鏡就可以看到銀河系外天體。」馮麓解釋道。

從雲量上看,臺址所在區域的天頂雲量越少,望遠鏡的觀測條件越好。「臺址的晴夜數大致決定瞭望遠鏡正常工作一年能實際觀測的時間。」劉慶會表示,大氣中的水汽含量多會影響望遠鏡的觀測,所以一個優良的光學紅外天文臺址通常選在乾旱、高海拔、少植被的地區。

「天光背景暗、空氣稀薄寧靜、水汽少、晴夜數多,是一個優良光學紅外望遠鏡需要滿足的條件。」劉慶會總結道,這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光學望遠鏡選在莫納克亞山和阿塔卡瑪沙漠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人類活動會造成空氣中存在大量灰塵、汙染物,以及人為光造成的光汙染,光學紅外望遠鏡通常在遠離人口密集區域的地方。

「不過,不能太偏僻,要有一定的基礎設施條件,否則建設和運維成本較大。」劉慶會表示。

「此外,不同類型的望遠鏡對臺址的要求會有差別,比如光學望遠鏡注重大氣條件,射電望遠鏡則需要避免無線電幹擾,還有些波段的觀測只能在太空中進行。總而言之,望遠鏡選址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沈志俠說。

幾位專家均表示,希望TMT能儘快開工。

(原標題 「最牛」望遠鏡建設遇阻 天文學家與原住民共搶「聖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最牛」望遠鏡建設遇阻
    原標題:「最牛」望遠鏡建設遇阻 天文學家與原住民共搶「聖山」就在前一陣子,一位夏威夷原住民活動家在路中央躺了整整11個小時,目的是阻止科學家興建一臺新的大型望遠鏡——30米望遠鏡(Thirty Meter Telescope,TMT)。
  • 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修建 國產雷射器首次用於頂尖科研
    ——近日,美國夏威夷國土資源部董事會批准了美國加州理工和加州大學打造30徑望遠鏡(TMT)的提議。這架全球最大的光學望遠鏡將於2014年開始在夏威夷莫納克亞火山頂修建,加拿大、日本、中國、印度的國立天文機構加入了該項目。
  • 最大光學望遠鏡,看星空的大眼睛
    計劃和執行望遠鏡由主鏡和副鏡組成。直到最近幾十年,這些鏡子都是由一塊堅硬的玻璃組成的。目前使用最大的單片或單片鏡可以在大型雙目望遠鏡(LBT)上找到,每個望遠鏡的直徑為27.5英尺(8.4米)。但科技限制了單片鏡子的尺寸,而LBT則將其掩蓋。建造更大的鏡子需要使用部分作為一個單位來收集光。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使用分割鏡的望遠鏡。
  • 「觀天」也需「地利」,望遠鏡如何選址?
    這臺望遠鏡計劃在夏威夷大島的莫納克亞山(Mauna Kea,Hawaii)頂興建。但是一開工,就遭到了包括權遊裡面的馬王、龍媽和一眾當地土著的強烈反對。反對派發起了攔路甚至是遊行來抗議,他們認為建設這臺觀天的大望遠鏡會使「聖山」蒙羞。當然神仙的事咱們凡人各有理解,但若因此更換臺址,所有天文學家都堅決反對。於是,曠日持久的法律戰拉開帷幕。
  • 「歐洲極大望遠鏡」於智利開建 直徑39米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
    新華網5月28日報導,由歐洲南方天文臺出資打造的「歐洲極大望遠鏡」26日在智利開始建造,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這座望遠鏡建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海拔3000米的山上,鏡面直徑將達39米,將於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按2012年價格計算,整個工程將耗資10億歐元(約合76.6億元人民幣)。 項目團隊說,歐洲極大望遠鏡將可能改變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 如此「鏡界」 盤點天文望遠鏡的世界之最(圖)
    這也是「幽靈星系」 的真實面貌首次被天文望遠鏡觀察到。  今年5月的蒼穹熱鬧非凡,不少天文愛好者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等候著日環食、半影月食等罕見天文現象的接踵而至。  然而對於天文學家來說,赤手空拳地上陣可不行。這不,近期全球似乎開展起一場興建天文望遠鏡競賽,儘管多種「世界之最」的頭銜數易其主,但為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神秘星空,研究人員必須不斷地升級裝備。
  • 天文學與望遠鏡的不解之緣,如何利用望遠鏡觀測深空天體
    天文學中不同類型的望遠鏡,歷史最悠久的望遠鏡非「光學望遠鏡」莫屬。「望遠鏡」從一開始的問世,它的功能就是為了能夠看得更遠、更大的圖像,當義大利的物理學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來觀察天空天體時,天文學就與望遠鏡產生了不解之緣。
  • 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光學系統方案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光學系統方案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2017-04-17 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崑崙站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地
    傳統認為美國的夏威夷和智利北部是光學望遠鏡的最佳臺址,世界上最好的光學望遠鏡都集中在這裡。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表明,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才是最佳觀測地,其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崑崙站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地
    傳統認為美國的夏威夷和智利北部是光學望遠鏡的最佳臺址,世界上最好的光學望遠鏡都集中在這裡。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領銜的國際團隊研究表明,中國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才是最佳觀測地,其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工作現場照片。中間是DIMM的8米高的塔架,前面是15米高的多層大氣參數測量塔KLAWS-2G,其數據也用於了這項研究成果。
  • 新疆啟動建設1.9米口徑光學望遠鏡
    12日,「慕士塔格1.9米光學望遠鏡合作啟動儀式」在新疆天文臺南山觀測站舉行,來自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新疆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代表,共同確定並商討了聯合在新疆慕士塔格觀測站建造1.9米口徑的光學望遠鏡項目。
  • 「十三五」期間中國或建世界最大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
    中新網南京5月26日電 (記者 鍾升)24日至2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等單位的60餘名天文學專家匯聚南京,共同商議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
  • 揭秘全球十大最大望遠鏡
    2008年6月,在召開的一次天文學家討論發言會議上,戴衛·索貝爾(Dava Sobel)宣稱,通過望遠鏡觀測太空是人類作為一種生命體形式完成最傑出的成就之一。    以下是全球十大最大天文望遠鏡,其中的照片是這些地面上最大的光學/紅外線望遠鏡拍攝完成的。
  • 院士爭論12米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方案 百名海內外青年學者發聯名信
    8月4日,陳建生率先通過公開信,批評崔向群未經實踐的4鏡系統 「為創新而創新」、「國外搞3鏡系統,我就要搞4鏡系統」,強調要儘可能採用國際上最成熟的技術,「國際上已建成的超過10臺10米級望遠鏡,無一不是採用3鏡系統」,並應該信任國際專家的建議和幫助。 此外,作為天文學家的陳建生批評搞技術的崔向群和蘇定強是將自己技術上的「創新」強加給天文學家,是「技術綁架科學」。
  • 揭秘十大天文望遠鏡:最大射電望遠鏡陣設計完成
    2008年6月,在召開的一次天文學家討論發言會議上,戴衛·索貝爾(Dava Sobel)宣稱,通過望遠鏡觀測太空是人類作為一種生命體形式完成最傑出的成就之一。以下是全球十大最大天文望遠鏡,其中的照片是這些地面上最大的光學/紅外線望遠鏡拍攝完成的。
  • 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原標題:冰蓋之巔,我國運行著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    太陽升上了地平線,天空不再一直黑洞洞,南極「極夜」已經過去。對天文學家來說,這也意味著每年的最佳觀測時間已經過去。  9月12日,973計劃支持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項目在南京舉行驗收會,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極研究中心主任、AST3項目首席科學家王力帆已只能用以往視頻,展示架設在萬裡之外的我國南極崑崙站的望遠鏡運行情況。  海拔4087米、零下80攝氏度,在讓人類望而生畏的南極崑崙站所在的南極冰蓋冰穹A,天文學家緣何架設目前成功運行的南極最大口徑光學望遠鏡?這將面臨哪些困難?
  • 全球最牛的十大天文望遠鏡,中國排第一
    9.雙子望遠鏡:雙子望遠鏡是以美國為主的一項國際設備(美國50%,英國25%,加拿大15%,智利5%,阿根廷2.5%,巴西2.5%),由美國大學天文聯盟負責實施。8、甚大望遠鏡:位於智利安託法加斯塔以南130千米的帕瑞納天文臺,海拔高度為2,632米。是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建造的大型光學望遠鏡,由4臺相同的8.2米口徑望遠鏡組成,組合的等效口徑可達16米。
  • 全球最大太陽望遠鏡發布最「高清」太陽照片
    (原標題:全球最大太陽望遠鏡發布最「高清」太陽照片:翻滾的等離子體)
  • 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 中國參與核心技術研發—新聞—科學網
    打造三十米大口徑的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是最先進科技和強大實力的體現。在這個項目中,中國科學家將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