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蓼汀花漵」什麼意思?元春省親時為何去掉「蓼汀」?

2021-01-07 少讀紅樓

《紅樓夢》第十八回,元妃歸省慶元宵,下輿登舟,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燈,明現著「蓼汀花漵」四字。元妃看了,笑道:「`花漵『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蓼汀,水邊長滿蘆葦的沙地;花漵,水邊長滿鮮花的地方。如果只是單純描寫景物,兩者意思相近,沒有刪除其中任何一個的必要,作者似乎多此一舉。即使要刪,為何必須是蓼汀,而不是花漵?難道只是作者信筆寫來?但脂硯齋指出,作者「筆筆不空」,因此,元妃的這句話不可只作閒文泛泛讀過。

著名紅學家蔡義江先生認為,「花漵」一詞當從唐代崔國輔《採蓮》詩"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想來;「蓼汀」一詞當從唐代羅業《雁》詩「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園愁"想來,但意境蕭索,與歸省慶元宵的熱鬧氣氛不符,所以元妃看了說:「`花漵『二字便好,便必`蓼汀』?」

這個解釋有合情合理之處,但綜合《紅樓夢》文本來看,又有值得商榷之處。如第十六回元春加封賢德妃,"潑天喜事",「眼前多少文字不寫,卻從萬人意外撰出一段悲傷」(脂批),即寶玉因秦鍾「更又添了許多症候」而"心中悵然如有所失」。

就是在歸省這樣「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時,元春哭了兩回,一回是見賈母和王夫人,一回是不得不忍痛含悲離府返宮,而且這兩回都說了極為沉痛的話。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花漵"隱薛寶釵,"蓼汀」反切林黛玉,是作者借元妃褒釵貶黛之表現。但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許多脂批可以證明通部書中不存在褒釵貶黛或貶釵褒黛的問題,脂硯齋更是明確指出「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 就在同一回,元妃明指瀟湘館和蘅蕪苑兩處是其所極愛,薛林二妹才能出於眾姐妹之上。

其實寶玉題曰「蓼汀花漵」,作者借賈政之口,批寶玉胡說,但元妃歸省下輿登舟,首先映入眼帘的還是「蓼汀花漵」四字,則猶如醒目之至的新聞頭條。元妃看了,笑道:「『花漵』二字便妥,何必『蓼汀』?」賈政聽了,趕緊移換。

但是,「蓼汀花漵」在後文中依然使用,如第六十一回中寫到,柳五兒「正走蓼漵一帶」。這樣一路下來,九曲十八彎,甚至自相矛盾,正是為了暗示「蓼汀花漵」大有深意,而深意就隱藏在其實是不可或缺的「蓼汀」,正應了脂批所云,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

第十六回脂批指出:「《石頭記》中多作心傳神會之文,不必道明」,其實不是「不必道明」,而是不能道明,因為一旦道明,就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文字獄」深淵。刪去「蓼汀」,在凡人眼中純屬畫蛇添足,但在「賈雨村、甄士隱」的文本中,其中很可能就蘊含著天才的「辛酸淚」,有著作者所處時代無法言說的深意。

作者借看起來是賈府中最顯赫的元妃之口,淡淡抹去不可或缺的「蓼汀」,實則是在重重提醒。抹去,是「欲蓋」之假動作,要讀者去思索作者的苦心,以達到「彌彰」之目的。

而不可或缺的「蓼汀」,我認為,與《水滸傳》密切相關,原因如下:

1、作者對《水滸傳》應該是瞭然於胸,這從脂批中可看出端倪。脂硯齋常信手拈來,引用《水滸傳》作對比評點,顯示出她對《水滸傳》極為熟稔。如第九回頑童鬧學堂,脂硯齋批道"燕青打擂臺,也不過如此。」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路遇賈芸,脂硯齋的批語是「這一節對《水滸傳》`楊志賣刀遇沒毛大蟲』一回看,覺好看多矣。」

脂硯齋與作者青梅竹馬,是感情深厚的童年玩伴,具有共同的兒時經歷和記憶,這可以從許多脂批中得到印證,如"作者今尚記金魁星之事乎?撫今思昔,腸斷心摧。」(第八回)、"傷哉,作者猶記矮(艹加愛)舫前以合歡花釀酒乎?屈指二十年矣!」(第三十八回)等等,因此,推斷作者也十分熟悉《水滸傳》是合理的。

而脂硯齋更是直接指出文本中某些人物描寫運用《水滸》筆法,如第二十六回,賈芸應約到怡紅院,文本通過賈芸的眼睛描寫襲人:「細挑身材,容長臉面,穿著銀紅襖兒,青緞背心,百綾細褶裙。不是別個,卻是襲人。」脂硯齋的批語是:「《水滸》文法。用的恰當,是芸哥眼中也。」更可以坐實這個推斷。

2、天才的偉大成就,除了天賦、自身努力和人生閱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博採前輩眾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紅樓夢》的構思與《水滸傳》極為相似,絕非只是巧合。如《水滸傳》的開篇是洪太守在龍虎山放走眾妖魔,去演繹江湖恩怨情仇,而《紅樓夢》的開篇是一僧一道讓神瑛侍者攜帶通靈寶玉,於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下凡,與此前此後下凡的一幹風流冤孽會合,共歷風月波瀾;《水滸傳》中有一百單八將忠義英雄榜,宋江為首,而《紅樓夢》中有警幻情榜,絳洞花王賈寶玉統領;《水滸傳》是悲劇,《紅樓夢》也是悲劇;宋江嘗盡江湖風雨,最後與眾兄弟神聚蓼兒窪,而賈寶玉曆遍紅塵悲歡離合,最終重返天庭,石頭也回歸大荒山。

作者熟知《水滸傳》,《紅樓夢》的構思與《水滸傳》相似,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水滸傳》是一部關於忠義的書,而「甄士隱、賈雨村」的《紅樓夢》,全書看似意在「使閨閣昭傳」,滿紙流「情」,但「此書表裡皆有喻也」、「一部書全是老婆舌頭,全是諷刺世事,反面春秋也……」(第四十三回脂批),「滿紙荒唐言」之下「煙雲模糊」的作者「其中味」,其實也與忠義相關。

文本中有「虎兕相逢大夢歸」(元春判詞)、「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第八回寶釵初次賞鑑通靈玉)、「雙懸日月照乾坤」(史湘雲的酒令)和「自執金矛又執戈,自相戕戮自張羅」(脂硯齋七律);開卷之第一個女子甄英蓮便被癩僧以"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二語定終身,「深知擬書底裡」的脂硯齋對此批道:「則知託言寓意之旨,誰謂獨寄興於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賢之恨及今不盡,況今之草芥乎!」

因此,文本中的「情」只是「棧道」,與家國相關的正統與非正統之爭才是"陳倉」;在風花雪月、脂濃粉香的表面繁華靜美之下,其實是正統與非正統、「忠義」與不忠不義激烈碰撞的洶湧暗流。可以說,《水滸傳》是怒書,怒中有哀,主題是忠義、替天行道;《紅樓夢》是哀書,哀中有怒,主題也與忠義有關。

作為通部書中最重要的舞臺一一大觀園的一部分,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在題「蓼汀花漵」處時,對於眾清客擬的「武陵源」,賈政笑道:「又落實了……」而對「秦人舊舍」四個字,寶玉道:「這越發過露了,`秦人舊舍『說避亂之意……」最終寶玉為該處擬了「蓼汀花漵」之名。脂批指出:「凡用寶玉收拾,俱是大關鍵。」

因此,「蓼汀花漵」正是「大關鍵」,其中大有深意一一包含著「蓼汀花漵」的大觀園是作者精心設置的避「秦」之亂的「玉兄與十二釵之太虛幻境」(第十六回脂批)。秦可卿隱指廢太子胤礽,是文本中正統之象徵,顯然「避秦之亂」之"秦",與秦可卿無關。

參照歷史和文本暗示,避秦之亂此「秦」是雍乾之清,是文本中非正統之象徵。因此,大觀園在文本中是正統的象徵,而「蓼汀花漵」正是確立大觀園是正統之象徵的關鍵,「蓼汀花漵」當然就具有忠義之意涵。

而在《水滸傳》中,蓼兒窪具有重要的地位,眾英雄好漢風生水起,設聚義廳、忠義堂,是在擁有蓼兒窪的梁山泊;首領宋江看中的歸葬之處,也叫蓼兒窪。蓼兒窪,在《水滸傳》中幾乎就是忠義的象徵,但是,這兩個蓼兒窪,一個在濟州,一個在楚州,相隔遙遠,按宋江的話說,楚州的蓼兒窪「風景盡與梁山泊無異」,因此,可以說《水滸傳》中的蓼兒窪並不是具體地名,而是特點相近的地方,應當就是淺水蘆葦溼地。

因此,《紅樓夢》中的「蓼汀」與《水滸傳》中的"蓼兒窪」,不僅意思相近,而且意涵相同。《水滸傳》從民間評書開始流傳到施耐庵加工編撰成書,再到《紅樓夢》成書年代,己歷數百年光陰,其影響之深之廣,已成為流淌在中國人心靈深處的精神血液,與《水滸傳》中極為重要的「蓼兒窪」同義的「蓼汀」因而就具有作者將蘊藏忠義意涵的真事隱去之功效。

「蓼汀」就是《紅樓夢》中重要的文學暗號之一,聯通《水滸傳》中極為重要的「蓼兒窪」。刪,卻是為了不刪之暗示。作者正是通過刪去與「蓼兒窪」同義的、在文本中不可或缺的「蓼汀」,這種看似畫蛇添足之舉,意在引導讀者聯想《水滸傳》,從而意會到《紅樓夢》也與「忠義」大有干係,這樣既可以避開「文字獄」,又可以讓讀者心領神會「其中味」。

天才在不屬於他的時代裡,是寂寞的,也是無奈的。他有滿腔悲憤、滿心痛苦,卻難以言說、無處傾訴。於是他用天才獨有的方式,即「甄士隱"和「賈雨村」,將滿腔悲憤、滿心痛苦化作「辛酸淚」,灑落成「滿紙荒唐言」,而這種獨特的方式讓作者的「其中味",像隱藏在濃霧深處的千山萬壑,美麗而又神秘,讓人遐思遙想,卻難以一睹芳容。

隱,是天才偉大中的無奈,但天才也是凡身肉胎,也有凡人的一面,他也渴望知音,渴望被傾聽、被理解,渴望人們能夠理解"其中味」,能夠感受到他的「辛酸淚」,於是他似乎有意無意地欲掩又露、欲露還掩,其實都是"字字看來皆是血」的「十年辛苦不尋常」的苦心孤詣。看似畫蛇添足式的刪除,就是天才欲掩又露、欲露還掩地暗示方式之一。

就在"歸省」的同一回,元妃將寶玉題的「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其實這兩個名字從字義上看並無區別。元妃的這個改動,只是刪去了"香玉"兩字,這其中的深意與刪去"蓼汀」同出一轍,不過這涉及到林黛玉的真面目,後文再說。

作者:郭進行,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賈元春並不受寵,熱鬧省親是皇帝的一場陽謀,元春暗示賈府要小心
    皇帝允許元春上元佳節省親,讓其團圓,就是寵愛元春、願意因為她照顧她的娘家嗎?答案恐怕讓人心涼,皇帝如此安排,其實是一場針對賈府的陽謀罷了,賈府敗亡成一片白地,從賈元春熱鬧省親時起就已經註定。曹雪芹寫與元春有關橋段時安排了不少細節,從細節中便可論證這點。
  • 賈元春省親時,見了一個不該見的人,是她惹禍上身的開端
    《紅樓夢》中的太上皇、皇太后,一道準許宮中嬪妃歸家省親的旨意一下,深入皇宮若干年,再也沒有回過家中的賈元春,有了重返賈府的機會。所以,作者這一段含糊其辭的描寫,其實是在寫元春見了妙玉。
  • 《紅樓夢》:如果用一句話概括總結,應該是哪句話?
    《紅樓夢》在每個人眼中都不同理解,很難形成定論。不過從原文去看也沒那麼複雜。歸結起來一句話:皇帝要削藩奪爵,致使賈寶玉和林黛玉愛情悲劇。 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 一,皇帝對賈家這種不思報效自己的悖逆老臣不放心。飛鳥盡良弓藏,兔死狗烹。
  • 《紅樓夢》家族勢力振興的高潮——元妃省親
    元妃省親是賈府繼榮、寧二公鼎盛時代之後賈府衰落過程中的一次政治中興事件,是清二知道人眼中的「如樹之秀而繁蔭蔥蘢可悅,夢之夏也」,是《紅樓夢》的第一個高潮事件。它發生在小說第十六至十八回,核心人物是元春,由元春晉妃、試才題對額與元妃歸省三件喜事之情節鏈構成,與秦可卿喪禮(第十三至十五回)這一喪事互為映襯,共同凸顯出賈府烈火亨油、鮮花著錦的鼎盛氣派。
  • 《紅樓夢》|寶玉講耗子精的故事,把黛玉比做香玉,是何用意?
    這個情節發生在元春省親的那個正月,賈府還處在過年的氛圍中,剛剛忙完了省親這件大事,鬆懈了下來。正當進入青春期之時,他們有過一段長時間的分離:黛玉回揚州奔喪,來回好幾個月,去時還是小女孩,等到回來,已經是少女了。至少,在寶玉眼裡,黛玉和以前不一樣了。於是,在這個午後,他們安靜地躺在床上,寶玉便聞到了黛玉身上散發出來的少女體香,「只聞得一股幽香,卻是從黛玉袖中發出,聞之令人醉魂酥骨」。
  • 元春寫的燈謎,答案不難猜,但是隱喻著什麼
    紅樓夢裡的賈元春,生在正月初一,又被選進皇宮當上了妃子。一大家人都跟著風光體面,可以說享盡了人世的富貴榮華。一次她做了一個燈謎: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一聲振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這不是爆竹,又是什麼?元春身份尊貴無比,住在金碧輝煌的皇宮、錦衣玉食天天伺候,過著大多數女人嚮往的生活。紅樓夢裡提到元春回娘家的情形,首先賈家為了她回來,要大興土木,花費巨資蓋一座省親別墅;等房子蓋好了,快回來的時候,要給皇帝請假,恩準了才能回家。日子定在正月十五,太監初八就來看方向,計劃元春在哪裡吃飯、哪裡換衣服、哪裡接受朝拜。
  • 元春封妃省親,到底給賈家帶來了什麼好處?為什麼大家這麼高興?
    顯然也不是,甄家來請安時送了各種紗、綢、緞、綾七十二匹,那才是親友送禮的套路。再者,如果是從前有來往的故舊,連下人也會知道「江南甄府時家眷」或是「舅太太」之類的身份,不會用「粵東的官兒」來稱呼來人。這「粵東的官兒」,顯然是與賈府沒有什麼交往,至少是沒有密切交往的,類似於「路人甲與路人乙」的關係。
  • 「秦可卿有黛玉和寶釵之美」,是啥意思?《紅樓夢》的春天很反常
    「秦可卿有黛玉和寶釵之美」,是啥意思?《紅樓夢》的春天很反常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的香閨繡閣中,見到一個鮮豔嫵媚、風流嫋娜的女子,警幻仙姑介紹說,她乳名兼美,字可卿。秦可卿乳名「兼美」,即兼有黛玉之風流嫋娜,和寶釵之鮮豔嫵媚。曹翁的《紅樓夢》處處讖語,這「兼美」二字,很明顯在通過秦可卿,預示黛玉、寶釵。那麼,曹翁在暗示什麼呢?
  • 元春離家,為何偏在四更天凌晨兩點?你聽王熙鳳說了什麼
    賈府接駕的園子告竣,待百般金銀珠玉器皿擺定,各式金絲五彩盤花的帳幔帘子,一處處合著庭院窗欞布置懸掛妥當,及至連園中散落的花鳥魚蟲等等細微末節之處,皆點斟酌點綴恰當,上下再無不妥之時,元春回府的時日才終於定下來。
  • 《紅樓夢》裡寫到的這些草木蟲魚,原來《詩經》裡早有記載!
    《山海經》裡也有關於兕的記載,說「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可知牛與兕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所以,元春判詞也就好理解了,虎是猛獸,主兇;兕是瑞獸,主吉,也許我們可以因此推斷出,元春應該是死於宮鬥。從吉兇來看,最終應該是虎戰勝了兕。
  • 《紅樓夢》中賈母的謎語「猴子身輕站樹梢」是什麼意思?
    有一本書叫《武林記事·燈品》,其中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很多地方將燈謎叫做「悶悶兒」,也就是閒暇時候解解悶。起初燈謎是歌謠,沒有言明,但是意思很明確,稍加分析就知道歌謠在說什麼,慢慢到了三國時期,燈謎就很盛行,尤其是在傳統節日元宵,燈謎成為了最為有意義的一道文化大餐,並且燈謎從士大夫到了平民百姓,成為了一種風俗和民間藝術,並產生了很多的粉絲。到了清代,燈謎依然很盛行,《紅樓夢》中出現燈謎也是滿漢文化結合的一種寫照,第二十二回就有大量描述燈謎的語言。
  • 賈元春省親的時候,下午一點多就吃晚飯,宮中的規矩為啥這麼怪?
    然而,在《紅樓夢》中最熱鬧的那個場景——元春省親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這位貴妃娘娘在下午一點多就吃晚飯了。當時,賈府人正在等的不耐煩,有一位太監騎著馬來了,他告訴賈府中的人:「早多著呢,未初用過晚膳,未正二刻還到寶靈宮拜佛,酉初刻進大明宮領宴看燈方請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 《紅樓夢》裡薛寶釵的命運最終是怎樣的?
    「打個絡子把玉絡上」,其實含有把寶玉拴住的意思。不過拴住寶玉的不是粗糙的繩索,而是靈巧的鶯兒所打制的精美的絡子。寶釵在顏色的搭配上格外有學問。什麼顏色的玉呢? 五彩晶瑩的----小說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說元春之後「又生一位公子,說來更奇,一落胎胞,嘴裡便銜下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許多字跡,就取名叫作寶玉」。所以,寶釵說「雜色斷然使不得」,因為雜色和五彩配起來就亂了。
  • 大觀園省親是榮國府的極盛時期,可賈元春只待了6個時辰
    在《紅樓夢》中,偌大一個榮國府內極盡奢華,但是賈政的女兒賈元春選入宮中,並被封為貴妃時,賈家為了迎接女兒回家省親,斥巨資,用時一年修建,修建了「大觀園」。這個大觀園長約三裡半,園裡各色景象,各種風格的建築應有盡有,甚至還有遊玩觀賞的湖,令世人嘆為觀止。
  • 紅樓夢的兩條大主線
    《紅樓夢》兩條大主線:第一條是寫石頭見證的榮華富貴。其實就是賈府的命運和家族興衰史。這條主線又分三方面:元春省親一:賈府與皇家朝廷的關係;二:賈府與朝廷的各種官員之間的關係賈母 薛姨媽這兩條主線又常常交織,形成《紅樓夢》複雜的網狀結構,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分析閱讀的困難。
  • 元春省親前,那個若隱若現的關鍵人物,已經為賈家的斷送埋下伏筆
    貴妃省親,是《紅樓夢》前數十回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但要說賈家的廣宇大廈自此為傾,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省親一事中,這兩個毫不起眼的名字,其實已經為賈家的斷送,埋下了伏筆。然而,僅有這些還不夠,深宮裡多的是爾虞我詐,同床異夢。這表面看去的金尊玉貴、彩繡輝煌,其實比之蜃樓海市、鏡花水月也強不了多少。早前,在秦可卿的喪禮上,曹公為讀者展現了以寧榮二公為首的「八公」集團。
  • 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細說《紅樓夢》裡的讖語運用
    如眾人熟知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首字組合即為「原應嘆息」,香菱原名甄英蓮意即「真應憐」,秦可卿與秦鐘的結局都與「情」字脫不開聯繫。而俞平伯在《紅樓夢研究》中認為高鶚的續本「湘雲守寡」是與白頭的結局相矛盾的,但只能假定為原作自身矛盾或回目措辭有誤罷了。至於因寶玉和湘雲均有麒麟而暗示二人終結連理,傳是舊時真本的寫法。此外,蔣玉菡的「茜香羅」與花襲人的「松花汗巾」——「紅綠牽巾」之法,小紅與賈芸的拾帕勾連,寶黛二人贈舊帕表心意。
  • 元妃省親似喜含悲,硬是將一場重逢喜事,變成了一場傷感的悲情戲
    賈元春出生於元月初一,所以起名元春,入宮初為女史,得寵被封為賢德妃,人稱「元妃」,後蒙天子降諭她回府省親,為了迎接元妃省親,賈府特意修建了省親別墅。省親別墅又稱「蓬萊仙境」、「天仙寶境」。「元妃省親」中,賈府上下歡騰一片,喜氣洋洋,可是這眼前所有「繁華」,不僅是元春顯赫風光,不過是短短的「曇花一現」,更是賈家的「迴光返照」。最重要的是,這看似最喜慶歡喜的時刻,恰恰是元妃最感悲涼的時刻。雖然她貴為皇妃,實際上不過是權勢官場上一顆棋子,背負著家族興衰的重任,忍受著骨肉分離的無奈悲傷。